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72章 以內帑兴民生工程

红楼:我是贾琏 第672章 以內帑兴民生工程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4 12:23:17

第672章 以內帑兴民生工程

乾正四年春,陇海路正式启动,作为北方又一条干线,修建的过程中,首次採取了沿途各省设厂提供水泥等建材的方案。

此举大大的降低了工程成本,也为沿途各省留下了一些基础的工厂。

同样是在这一年,李元在年初听取了胡敏的匯报后,得知內帑存钱达一亿元,便动了修建宫殿的念头。

於是在御前內阁会议上,李元主动提起要重新贡献,並修北戴河行宫。

以往皇帝要大搞基建,一定会遭到大臣的反对,这次內阁会议上却意外的反常,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支持,大家都选择了闭口不言。

见气氛凝重,李元也有点嚇到了,这太不正常了,好歹拉扯一番嘛。

“诸卿就没有想说的么?”李元主动开口打破沉默。

“陛下,重修宫殿以及北戴河行宫,所需费用从何而来?”李清不得不硬著头皮问一句,免得回头出去了被群臣围殴。

儒家文化里確实有这个习惯,为人臣者要敢於諫言,尤其是君主做错的时候。

所谓的错里头,就有奢靡享受,大兴土木这一条。毕竟这是歷史给后人留下的教训之一,但凡皇帝开始这么干,倒霉的都是百姓。

不体恤民力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喜欢搞大工程的朝代,往往都没啥好结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隋煬帝了,修大运河被骂了一千多年。儘管后来证明了,大运河確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隋煬帝在修的过程中好大喜功,摧残民生的帽子是摘不掉的。

“所需费用,户部出一半,內帑出一半如何?”李元犹豫了一下,没有卖关子,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李清顿时鬆了一口气,转头问户部尚书熊方道:“熊大人,户部可有难度?”

熊方嘴上没说,心里却把李清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一遍了,有这么甩锅的么?有这么提问的么?

“回李相,朝廷岁入虽年年增加,但是费也在年年增加,具体难度要看修宫殿及行宫所的费用而定。”熊方也不是好惹的,別说你是分管户部的,也別想拿皇帝来压我这个户部尚书並趁机甩锅。所以,他给了个含糊的说法,保证进退有余。

李元听了熊方的话,不免暗暗不喜。这熊方怎么回事,朕力挺內阁候补大臣出任要职,制衡內阁,你就这么回报朕的么?

心里这么想,看熊芳的眼神不那么好看了,熊方心里也暗暗的叫苦,还是被李清给坑了。

归根结底,熊方不是李清提拔起来的人,自然是无法做到一条心,平日里李清一些含糊在规则边缘的安排,他是绝不执行的。

李清分管户部、礼部,下属不能如臂使指,自然是要时常敲打一下的。

今天这一招,也算是借刀杀人了。

贾璉看的清楚,给方颂一个眼神,方颂立刻起身行礼道:“陛下,不如先等预算做出来再说,今年户部如果不趁手,可以等明年。”

李元见方颂起身,还以为他要反对的,没想到是要求先出预算。想想也对,没把预算做出来,户部確实无法有的放矢。

於是便转向贾璉道:“贾卿,工部做预算要多久?”

贾璉起身道:“回陛下,此事需要实地勘测,微臣可不好给一个明確的日子。只能估算一下,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样子。”

还是没有反对的意思,李元心里顿时舒服了很多,连忙道;“那便儘快安排人员实地勘测,儘快拿出一个数字来。”

贾璉领旨,面无表情的落座。此举落在李元的眼里,总觉得哪里不对。

会后李元越想越觉得有问题,便让胡敏去请贾璉。

別看贾璉在內阁排名最后一个,实际上文武百官乃至皇帝都確定了,贾璉一定会成为首辅,只是早晚的问题。

內阁里头,贾璉属於非常忙於实务,极少无需的阁臣。並不怎么去挑战其他阁臣的权利,对林如海和李清也还算尊重。

非要说內阁里与贾璉最不对付的,其实还是岳齐。身为內阁大臣,分管兵部,军改的事情至今没能启动,岳齐认为是贾璉在暗中破坏。

贾璉奉旨覲见,见礼之后李元赐座。

“先生,朕修宫殿行宫,为何內阁群臣不阻拦朕大兴土木?朕观史书,每每君王欲动土木,臣子皆以劳民伤財为由反对。”

李元倒是不带遮掩的直接提问,贾璉听了心里暗暗发笑,看来李元心里还是有数的。

贾璉笑道:“陛下只要不徵发徭役,微臣便没有反对的理由。那么请问陛下,需要徵发徭役么?”

李元立刻明白了,这些年研发厅也好,铁路局也罢,做了那么多大工程,都是採取僱佣的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不会伤及民力。

徵发徭役也不是说让百姓自带乾粮,但是存在一个执行的过程中基层官员上下其手的弊端。

相比之下,採取僱佣包工的策略,民间商人出面接工程后,自行组织工程队干活,官府只需检查工程质量,约束商贾善待工人即可。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不要拖欠工程款,否则还不如发徭役呢。承辉帝时期,法律上没有禁止徭役,事实上朝廷大工程已经不再徵发徭役了。

这就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基层官员在治理地方时,兴修水利一类的工程,採取何种形式。

这些年也一直在爭论不休,但总体上县一级的水利工程作为官员的考核標准之一后,各县一直存在冬季农閒时期徵发徭役的举动。不是官府不想僱佣,实在是没那么多钱。由此又衍生出一个问题,那便是每年的税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问题。

承辉帝时期,中央拿走了各省税收的大头,约占七成。税收进了户部帐户还好点,每年都要大量的支出,但是进了內帑,支出的不多。

尤其是李元登基后,更是基本没有大动內帑了。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