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158章 试点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第158章 试点

作者:牛肉吃不腻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0-21 15:22:07

“妈妈!”叶铭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叶昭牵着两个孩子站在晨光里,“今天能去看奠基仪式吗?”

沈秀兰看了眼手表,快步走出厨房。她身上还系着沾着油渍的围裙,发梢带着炒料的香气。

“这就走。”她解下围裙挂到墙钉上,露出里面那套特意为今天准备的浅灰色西装套裙。

叶昭伸手替她理了理衣领,指尖掠过她微汗的鬓角:“紧张吗?”

沈秀兰轻轻摇头,眼角却微微发亮。三个月前,这片土地还只是规划图纸上的一个构想,如今却要破土动工。

黑色的桑塔纳驶出城区,开往北郊的项目地块。

张建国早已带着工程队在现场等候,十几名退伍军人穿着统一的工作服。

“沈总。”张建国递来一顶安全帽,黝黑的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所有手续都齐了。”

沈秀兰接过沉甸甸的文件夹。

地块四周已经拉起红色警戒线,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挂着横幅。

台下整齐摆放着二十把折叠椅,邀请的嘉宾陆续到场。

九点整,市建委的王主任亲自到场。他握着沈秀兰的手时略显惊讶:“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许可证了。”

“多亏您的指导。”沈秀兰微笑着引他入座,手心微微出汗。

仪式开始,沈秀兰站在话筒前。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她握话筒的指节有些发白。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她的声音起初有些紧,但很快沉稳下来,“今天,我们不仅是在为一座住宅小区奠基,更是在为燕京市民打造一个温暖的家。”

她讲述设计方案时语速加快,眼睛亮得惊人。

轮到破土环节,工作人员递来系着红绸的铁锹。

沈秀兰握紧锹柄,铁器沉甸甸的重量让她心头一震。

泥土被铲起的瞬间,鞭炮声震天响起,红纸屑纷纷扬扬落下。

仪式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工程就全面启动。

沈秀兰站在临时指挥部里,墙上挂着放大后的规划图。

外面传来推土机的轰鸣声,沈秀兰走到窗前。

只见土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平整,退伍兵们拉着皮尺测量,动作干净利落。

傍晚时分,临时工棚已经搭建完成。

空地上立起一根旗杆,明天开始这里会升起国旗和兴兰的司旗。

回城的车上,经过西单店时,她特意让司机停下,火锅店门口排着长队。

她走进后厨,厨师长高兴地汇报:“今天顾客反映特别好。”

工程进展神速,一周后,地基开挖已经完成。

沈秀兰每次到工地,都能看到新的变化。

八月最后一天,突然下起暴雨。沈秀兰冒雨赶到工地,看到退伍兵们正在给基坑覆盖防水布,浑身湿透却井然有序。

张建国跑来汇报:“抽水泵已经全部启动,不会影响地基质量。”

沈秀兰望着雨幕中忙碌的身影,突然对助理说:“去订五十套雨衣雨鞋,再让食堂准备姜汤。”

暴雨持续了三天,工程一刻未停。

中秋前夕,沈秀兰在工地召开第一次全员大会。

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她望着下面一百多张黝黑的面孔。

“十月底前,我们要完成地下工程。”她的声音清晰有力,“春节前,主体结构封顶。”

台下静悄悄的,只有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她接着说:“这不是普通的工程,是兴兰集团第一个自主开发的楼盘。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代表着我们的信誉。”

月光洒在初具雏形的地基上,沈秀兰独自走在工地上。

高跟鞋陷在泥土里,她却走得很稳。

远处,推土机的灯光划破夜色,夜班工人正在加班平整道路。

冷藏车的引擎声在兴兰中央厨房后院轰鸣,白色车厢上印着深蓝色的燕京冷链运输字样。

沈秀兰站在装卸月台前,看着穿白色工装的操作员将一箱箱贴着封条的菌汤底料搬进车厢。

冷气从车厢缝隙里漏出来,在地面凝成薄薄的白霜。

“温度恒定在零下十八度。”运输公司老板赵志成递过监测记录本,“到津门后会有签收单回传。”

沈秀兰的指尖划过记录表上的数字。这是她考察的第七家运输公司,也是唯一拥有进口三菱冷藏车的企业。

三辆冷藏车虽然都是五年车龄,但保养得如同新车,轮胎纹路清晰可见。

“赵老板当过兵?”她注意到对方整理文件时习惯性的动作。

“兰州军区汽车连,运输兵。”赵志成挺直腰板,“退伍后用安置费买了第一辆二手冰柜车。”

正是这个细节让沈秀兰最终拍板。她需要的不只是运输工具,更是能把冷链当做军事任务来执行的合作伙伴。

三天后,第一辆测试车凌晨四点从中央厨房出发。

沈秀兰亲自跟车,坐在副驾驶座上查看路线图。

老师傅老马开车稳当,过减速带时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这趟活儿比运海鲜精细多了。”老马在京津塘高速上保持匀速,“沈总放心,赵队长特意交代过,这批货比军需还重要。”

晨曦微露时,冷藏车抵达津门筹备处的临时仓库。

沈秀兰跳下车厢,第一时间检查温度监测仪。

她蹲下来摸了摸底料箱外的霜粒,颗粒均匀细腻。

“成了。”她轻声说,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开。

正式签约那天,沈秀兰带来厚达二十页的运输协议。

赵志成逐条审阅时频频点头。

“就该这样。”他掏出钢笔在乙方处签字,“部队送补给也是按秒计算的。”

首批三辆冷藏车完成改装,加装了双温区控制系统和备用电源。

沈秀兰特意要求在车厢内壁加装货架固定装置,避免运输途中箱体移位。

试运行周的最后一天,暴雨倾盆。老马开着第三辆冷藏车在积水路段熄火,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呼叫备用车。

沈秀兰站在雨幕中的仓库门口,看着重新启程的车队尾灯,红色光晕在雨水中化开。

雨后的燕京站月台泛着湿润的水光,沈秀兰站在接站的人群中,目光专注地望向缓缓停靠的列车。

当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车厢门口时,她轻轻抿了一下嘴。

沈秀竹拎着两只沉甸甸的行李箱走下火车,剪了一头利落的短发,身上穿着自己设计的驼色风衣,肩线挺括,腰身收得恰到好处。

“姐!”沈秀竹放下行李箱,快步走来时眼角泛起细纹,“等很久了吗?”

沈秀兰接过一只箱子,指尖触到箱体时顿了顿:“刚来,箱子这么沉,都带了什么?”

“面料样品和设计资料。”沈秀竹从随身挎包取出一本厚厚的笔记,“这是我在香港整理的流行趋势分析,还有陈老师工作室的工艺图纸。”

回程的车上,沈秀竹一直没停过讲述。

沈秀竹眼睛发亮,“姐,我发现香港的设计师都很擅长做这种融合。”

回到家,沈秀竹顾不上休息,将两只行李箱在客厅地板上打开。

一箱是各种面料样本,另一箱塞满了服装专业书籍和期刊。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用棉布包裹的香云纱,浅青色的面料在灯光下流转着微妙的光泽。

“这是陈老师送我的毕业礼物,正宗的顺德香云纱。”

她将面料轻轻披在肩上,“我打算用它做一件改良旗袍,参加秋季时装周的新锐设计师评选。”

沈秀兰正在翻看妹妹的素描本,闻言抬头:“时装周?”

“对,下个月在上海举办。”沈秀竹取出一份征集简章,“我已经初步符合报名条件,只需要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一个完整的系列设计。”

接下来的几天,沈秀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画设计图。

沈秀兰每次经过,都能看见妹妹伏在案前的身影,地上散落着无数草图,墙上贴满了灵感图片。

第四天傍晚,沈秀竹抱着素描本来找姐姐,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神情兴奋。

“姐,你看这个系列。”她摊开素描本,页面上是六套以江南水乡为灵感的设计,“我给它取名江南烟雨。”

沈秀兰一页页翻看。设计图中,丝绒长裙勾勒出修长线条,香云纱外套飘逸灵动,细节处融合了苏绣元素,整体既古典又现代。

“需要多少面料?”沈秀兰问得很直接。

沈秀竹早有准备,递上一张清单:“这些是必须从香港采购的,国内找不到同等品质的,我已经联系了陈老板,他说能尽快发货。”

沈秀兰扫了一眼清单,取出支票本:“明天就去汇款。”

面料三天后到货,沈秀竹却遇到了难题,现有的缝纫设备根本无法处理这些高级面料。

她试着用家用缝纫机做香云纱样衣,结果连续弄坏了三块料子。

当晚,沈秀兰看见妹妹坐在工作台前,对着一块破损的香云纱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布料的边缘。

“需要专业设备?”沈秀兰轻声问。

沈秀竹叹了口气:“是,但这些东西太贵了,而且我们也没地方放。”

沈秀兰转身取出郊区厂房的图纸:“东郊的旧仓库还记得吗?我让王猛带人收拾出来了。”

第二天一早,姐妹俩驱车前往东郊,当沈秀竹推开仓库大门时,轻轻啊了一声。

宽敞的厂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朝阳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来。

一排工业缝纫机沿墙摆放,中间是宽敞的打版桌,角落立着三个标准人台。

虽然简陋,但该有的设备一应俱全。

“这些……”沈秀竹抚摸着平缝机的金属外壳,“姐,你什么时候准备的?”

“从你寄回第一份学习报告开始。”沈秀兰从包里取出一串钥匙,“这里以后就是兰竹品牌的设计研发中心。”

沈秀竹在厂房里转了一圈,突然停在一台设备前:“香港的工作室用的也是这个型号!”

她立即投入工作,将带来的面料样品分类摆放,调试机器针距,测试不同面料的缝纫效果。

沈秀兰站在门口,看着妹妹熟练地操作着专业设备,嘴角微微上扬。

三天后,沈秀兰再次来到工作室时,第一件香云纱样衣已经完成。

那是一件青烟色的长外套,门襟处做了不对称设计,纽扣是手工盘制的琵琶扣。

“试试?”沈秀竹眼睛亮晶晶的,“我按你的尺寸做的。”

沈秀兰换上外套,站在立镜前。面料轻柔地贴合身形,行动时衣袂飘动,确实有烟雨朦胧的意境。

“后背这里,”她侧身看了看,“是不是有点紧?”

沈秀竹立即拿来划粉,在肩线处做了标记:“我明天就改。姐,你觉得整体效果怎么样?”

“比香港店里的成衣不差。”沈秀兰对着镜子转身,“这个系列能做出来吗?”

“能!”沈秀竹握紧划粉,“只要有这个工作室,我一定能做出完整的参赛系列。”

从那天起,沈秀竹吃住都在工作室。沈秀兰每晚都来送饭,常常看见妹妹站在人台前调整裁剪,或者伏在打版桌上修改纸样。

一周后,沈秀竹带着黑眼圈却兴高采烈地宣布:“六套设计全部完成样衣制作!”

她小心翼翼地将六套服装陈列在人台上,每件都挂着标注面料和工艺的标签。

丝绒的厚重与香云纱的轻盈相得益彰,色彩从墨绿到淡青渐变,确实如同一幅江南烟雨图。

“时装周的报名截止到明天。”她提醒道。

沈秀竹立即取出相机:“今天就能拍申报照片。”

拍摄工作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张照片冲印出来时,窗外已经晨光微熹。

沈秀竹将申报材料整齐地装入档案袋,手指在封口处停留片刻。

“紧张?”沈秀兰问。

沈秀竹深深吸了口气,又缓缓吐出:“有一点,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专业比赛。”

沈秀兰将档案袋接过:“我让司机现在就去邮局寄快递,赶最早的一班航班送到上海。”

当快递员取走邮件后,沈秀竹依然站在厂房门口,望着汽车远去的方向。

晨光洒在她身上,在那件试做的香云纱外套上流转着柔和的光泽。

沈秀兰从办公室取来一份规划书:“来看看这个,如果入选,我们需要在两个月内完成整个系列的量产准备。”

沈秀竹接过文件,一页页翻看,眉头渐渐蹙起:“生产成本比预期高了。”

“因为面料高级。”沈秀兰指向预算表,“但如果能拿下时装周的奖项,这些投入都值得。”

姐妹俩在晨光中讨论着后续计划,直到工人的到来打断了她们。

沈秀竹回到工作台前,开始修改那件样衣的后背线条,手指轻柔地抚平香云纱的褶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