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220章 初到京城,实力大增

“老三,你是真利害!这条路我想了多少年一直没法动工,你才当上头人,就干了这件大事,我是比不上你啊。”

道路工程开工的那天,阿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条路对于瑶寨的意义重大,再加上有方唯这么个能“点石成金”的头人,他相信寨子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这年月施工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大型机械,所以就得靠人海战术。

本来瑶寨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但有了下塘大队的支援,这个梦想正在慢慢的变成现实。

“阿公,你过谦了。一代人有一代人责任,你们那代人白手起家,我们这代人总不能躺着吃老本吧?终究是要做一点事情的。”

方唯也很有感慨,二队以及下塘大队在他的手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轮到了瑶寨了,他希望自己能带领大家再次创造一个奇迹。

“三哥,公社郑主任来了,喊你去队部。”

方唯正和阿公说着话,队里派人来喊他,说郑主任来了。

他随即去了队部,顶头上司来了他还是要保持必要的尊重的。

“郑主任,你今天过来有什么指示?”

方唯见到郑先发,发现对方有点发福,发际线也有后移的趋势。

他笑眯眯的和领导打了个招呼,然后静等着开口。

“修一条通往瑶寨的盘山公路,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方支书的思想觉悟很高,值得我们学习。以前是公社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得补上。

我已经号召全公社的社员和知青,利用农闲的时间,前往瑶寨参加义务劳动,这也是公社对这件事的支持。”

公社出钱修路更加不现实,但郑先发敏锐的发现,这件事做好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既然没钱就只能出力了,瑶岭公社17个大队,除去下塘大队不算,他号召其他16个大队轮流派人支援,每个大队一个月只需要在是山上义务劳动两天即可。

这点事情对于各大队来说都是小事,也不可能和郑先发唱反调。

安排好这事儿,郑先发才来找方唯。

谁是瑶寨的话事人,他的心里其实很清楚。

“感谢公社的支持!要不一起去施工现场看看?”

方唯也不点破对方的心思,随后两人便去了瑶寨。

建设现场人头攒动,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两人在人堆里找到了王松林,他和大家一起在清运土石方,一头一脸都是汗水。

“郑主任,三哥。”

王松林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一把脸,和两人打了招呼。

“王队长,你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表扬啊。公社大忙帮不上,但我们也会力所能及的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以后全公社的人都会轮流到工地来参加义务劳动。”

郑先发说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王松林很感动,一个劲的向对方表示感谢。

方唯没有吱声,见两人聊得火热,便在工地上走了走看了看。

现在修路还是以人拉肩抗为主,下塘大队的几台手扶拖拉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山的老路比较窄,需要拓宽,个别很陡峭的地方就需要绕个弯子。

总的来说施工的难度很大,好在人多,要不然一两年都很难修通这条盘山路。

随后,郑先发也在工地上转了转,然后就准备和方唯一起下山。

“三哥,你先等一下,我有点事情要和讲。”

王松林拦住了方唯,郑先发便先走一步,公社还有很多事在等着他呢。

“寨里的粮食库存本来就不多,刚好够大家的口粮和交公粮。现在这么多人来帮忙修路,别的先不说,中午总得管顿饭吧?你能不能给想想办法?”

方唯听他这么说,不禁笑了。

他是头人不是队长,不会管细节方面的问题,要不然王松林这个队长是干什么吃的?不过,对方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他自然会出手。

“小事!回头你派人去我们队里拉一些粮食回来,算大队借给寨里的。”

下塘大队还有100多将近两百万斤库存稻谷,给瑶寨借一些肯定没问题。

王松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第二天就派人去下塘大队借了30万斤稻谷。

这些粮食可以坚持很长时间,干活的人吃完早饭上工,下午下工回家吃饭,只需要管中午一顿饭。

方唯没有整天呆在施工现场,毕竟在名义上他是下塘大队的支书。

他只是时不时的抽空去转一转,帮助王松林解决一些棘手问题,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这天上午。

他刚到办公室坐下,公社的通讯员就送来了会议通知,通知他下周一去京城开会。

中午回到家他和盘莲说了这事儿,包括阿公和阿姐都很兴奋。

京城是每个人的心中向往的地方,方唯能有这个机会去一趟,一家人都感到很光荣。

“三哥,你穿新衣服去开会,别让人家笑话。”

吃完饭,盘莲就把新做的衣服的拿了出来。

这套衣服方唯还没穿过,土是土了点,但好歹是新的。

第二天,盘莲又拉着男人去理了发,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村里大姑娘小媳妇都觉得支书突然变得帅气多了,像新郎官一样。

出发那天,不光是家里人,就连大队干部和不少社员都来送他。

在很多人看来,能去京城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自己去不了,就希望方唯代替他们圆这个梦。

“都回去吧,等我回来会和你们讲讲京城是啥样子。”

方唯告别了家人和社员们,踏上了旅途。

他先去县里乘车去陈州,再从陈州乘火车抵达了省城。省城有直达京城列车,这一世,方唯头一次享受了卧铺的待遇。

等到了京城,特别是当他踏入大会堂的那一刻起,不禁心情澎湃。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恢复工农业生产,提出的口号是“大干快上”,努力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

另外,会议特别提到了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随后几天的小组讨论上,代表们踊跃发言,为“大干快上”献言献策。

轮到方唯,他从随身的包里掏出来三包稻种,分别是【南光二号】、【yx-032】和【农优58】。

“我认为农业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定要重视育种工作,下面我介绍一下这三种稻种的基本情况。”

方唯介绍了三个稻种的产量、性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很多人听着听着都不禁张大了嘴巴。

首先是产量,这三种稻种的产量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国内水稻的产量已经达到这么可怕的程度了吗?

不怪他们孤陋寡闻,方唯搞出来的高产稻种,别说走向全国,在全省、全地区都还没有推广开呢。

“当然,这三种稻种各有优缺点,【南光二号】和【农优58】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大面积推广,种子的产量很难大幅提高。

相比较而言,【yx-32】稻种虽然各方面的情况要差一点,但有可能解决难以普及的问题。

目前我县的育种基地正在大面积培育这种稻种,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开来。”

方唯言之有物,而且还特意带来了三个高产稻种。

主持人让大家传递稻种进行查看,等方唯讲完,会议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方唯来之前就想好了,一味地低调也不行,该高调的时候还是要高调。而且,如果【yx-032】能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杂交水稻很不错,我建议上级应予以重视。”

“想想前些年粮食紧缺的时候,给我们的建设事业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我觉得方唯同志说得很好,农业是基础,没有足够的粮食干什么都费劲。”

代表们随后进行了热议,而来自一个偏远县的大队支书方唯,也被更多人所知晓。

等本次会议结束之后,还专门有领导找方唯谈了话,对他取得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勉励他继续探索,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