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起北美1625 > 第432章 新洲大学

风起北美1625 第432章 新洲大学

作者:一贱下天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09:52:35

第432章 新洲大学

1640年6月24日,初夏的阳光洒在新洲大学的青瓦飞檐上,这座融合了中式传统与实用主义的学府,在始兴城东郊的山坡上显得格外醒目。

校门是一座三开间的牌楼,匾额上书“新洲大学“四个遒劲大字,两侧立柱刻着校训——“格物致知,经世致用“。

穿过牌楼,是一条笔直的青石大道,两侧栽种着冷杉与松柏,绿意盎然。

大道尽头是学校的核心建筑之一——明理堂,一座重檐歇山顶的三层楼阁,底层为礼堂,上层则是图书馆与天文台。

明理堂前的广场上,一群毕业生们穿着统一的深蓝色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正三三两两地交谈着,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

校园东侧是格物院,一栋回字形布局的建筑群,设有物理、机械实验室,窗棂上镶嵌着从东平琉璃厂生产的透明玻璃,确保室内光线充足。

西侧的农工院则更为朴实,砖木结构的厂房内陈列着蒸汽机模型、纺织机械与改良农具,几名来自新华重工的高级工程师正指导学生调试设备。

北面则是医学院,白墙灰瓦的院落里飘着淡淡的草药香,解剖室与诊疗室的门前挂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楹联。

“听说,今天的毕业典礼,罗*统领(只能这么称呼了)和李*统领都会到场。”一名身形瘦高的学生低声说道。

“不止呢!”旁边一个圆脸学生兴奋地说道:“据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一半先生和大匠都会来。而且……”

说着,他故作神秘地左右看了看,然后小声说道:“在大会上,校长还要宣布新设立‘化学工业’和‘冶金工程’两个学系!”

“是吗?”一个扎着面相敦实的学生立时露出浓厚的兴趣,“化学工业是不是跟道士搞得炼金、炼丹那种情形?”

“哈!张兄,你可别拿那些江湖把式来跟咱们‘格物院’做比较!”圆脸学生嗤笑一声,“我依稀听过一些理论,说这个化学是建立在原子论和定量实验基础上的,可不是炼丹炉里的求仙药丸。”

“哦,原来如此。那我们大学新增两个学系,是不是下个学年的招收名额会大幅增加?”

“那是一定的。”那名瘦高个学生笑着说道:“犹记得,在大学刚刚建立时,仅招了三十二名学生,第二届也只有八十多名。到我们这届时,招生人数便扩大至一百五十人。去年那一届,人数更是超过两百人,达到两百四十人。今年的话,估摸着至少会达到三百人吧。”

“嘿,那咱们大学的学生数量要不了两年怕是会超过一千人了!”

“那可不!不过,可惜的是,咱们已经毕业了,恐怕再也无法体味大学的时光了。”

“无妨!此番毕业,正当我辈大展宏图之始。”

“说得好!毕业离校在即,望诸位皆前程似锦,扶摇直上九万里!”

“哈哈,大家同勉!同勉!”

新洲大学创立于1636年,与东海岸英属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的哈弗学院同一年建立,成为整个新洲大陆唯二的高等学府。

但是,与哈弗学院主要培养神职人员所不同的是,新洲大学却是以近代科学为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诸多课程的设置也更具科学实用性和前瞻性。

大学的基础学科包括数学(代数、几何、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物理(力学、光学、热学)、生物学(解剖与植物分类)、矿物(分类和采掘)以及化学(基础实验)等。

在应用技术上,则以机械工程、冶金工艺、农业改良、天文、航海测绘等几个方向。

当然,也有部分人文社科,主要有新华律法、经济学、简易会计、华夏历史和世界历史。

反观这个时期的欧洲国家,尽管他们创办的大学历史极为悠久,甚至最早可以追溯至11世纪。

但这些大学延续至今,皆为古典大学,主要以神学、法学以及哲学等人文学科为主。

与数百年前的大学相比,虽然大学的治理水平多少有所提高,但仍赶不上整个时代的发展速度。

这个时候,划时代的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仍被排斥在大学课程之外。

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乃至后来的牛顿、莱布尼茨等诸多科学家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

而经过三十年战争的破坏,大学也被认为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

此时,大多数欧洲的大学也被描述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

而且,这些大学也不是普通平民子弟所能轻易进入的。

自然,女子也是没有资格入学的。

但在新华,包括新洲大学在内的两所高等学府(另一所大学为新洲管理培训学院)却不拘于身份和性别,更没有宗教限制,只要能通过高等学堂入学考试,皆会获准入学就读,并且还享受政府的生活补贴,学习这个世界上最为先进,也是最为系统的前沿科学。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新华政府不惜费巨大代价从大明以及朝鲜、日本等国家地区移民,而且还不遗余力地鼓励移民多生多育,并为此竭力提升国内医疗卫生条件和妇幼保育条件,在短时间内便将人口快速提升至二十余万。

若是加上归附和收纳的地方土著居民,新华所控制的人口更是超过三十余万。

凭借这般规模的人口和日益加快的工业发展步伐,新华基本上算是在新洲西海岸站稳了脚跟,并且具有向西属美洲殖民当局发起挑战的实力。

但是,如何将这些集聚的人口捏合成一个稳定而又充满向心力的民族国家,就极大地考验新华当政者的智慧和耐心。

在国民教育和民间宣传基调上,新华政府一直都强调三个原则,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言,试图将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万千移民全都塑造成新洲华夏人。

不过,无数的移民在跨越浩瀚的太平洋来到新洲大陆后,在情感上和精神上,多多少少仍会寄托于母国,或者曾经生养他(她)的故乡。

甚至,不乏有数量众多的大明移民心中都有一个期盼,那就是待大陆安定祥宁后,自己可以带着赚来的财富重返故乡,以求得落叶归根。

对于第一代移民,中枢政府会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对新洲******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而移民群体中大量三观还未确定的少年和幼童,以及在新洲本土出生的第二代,才是穿越众最为看重的基本力量,他们才是***未来主体国民构成的核心,也是新洲未来最为稳定的基本盘。

任何民族**的建立和成型,都是从不断提升百姓的认同感,并逐步建立共同的**观、共同的文明、共同的历史,以及共同的语言,以此减少族群区别和隔阂等种种手段来达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