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起北美1625 > 第361章 西岸

风起北美1625 第361章 西岸

作者:一贱下天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09:52:35

第361章 西岸

1637年 12月18日,北风裹挟着冰碴子撞在青灰色的砖墙上,屋檐下的冰凌垂得老长,在暮色里泛着冷冽的光。

屋内的火塘却烧得正旺,松木噼啪作响,映得十几张面孔忽明忽暗。

他们围坐在一张长桌前,就着几盘生米和咸鱼干,喝着土豆烧酒,说着闲话,唠着嗑。

他们粗粝的手掌摩挲着陶碗,蒸腾的烧酒雾气模糊了昏暗的油灯,在每个人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

“今年政府禁了东平、广丰两地的狩猎,搞得咱们在冬日间可就没地能猎皮毛了!”老赵头往嘴里灌了一口烧酒,喉结剧烈滚动着,脸上多了几分郁郁之色,“我还琢磨着,能趁着冬闲时节,猎些皮毛好换了钱,给家里的几个小崽子每人都添一季新衣服勒。”

“嘿嘿,就算政府没禁猎,周边林子里的也很难猎到好皮毛了。”李二狗苦笑着摇摇头,将手中的生米搓了搓,一把送到嘴里,“记得去年,设在河沟里的陷阱,拢共就逮着两只水獭。……搁着五六年前,少说也有十来张皮子!”

他粗糙的手指在桌面上划着圈,指节上还留着去年冬天冻伤的疤痕。

“也是!这十来年里,不仅咱们经常会在冬季钻到林子里猎取皮毛,那些土人更是一年四季都在追逐猎物。就算是那些动物一年到头不停地下崽,也要被咱们给杀绝了!”陈大栓啃着一块鱼干,使劲地撕扯着。

“那今冬就不去猎皮毛了?”老赵头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也就三十许的年纪,硬生生被苦逼的生活熬成了“老赵头”,鬓角已经隐约可见几丝白发。

“要想猎取皮毛,咱们也不一定非要在东平、广丰两县吧。”一直沉默的魏三平忽然开口。

“嗯?……”众人闻言,齐齐看向他。

“我听说,启明岛西岸的土人部落少,移民定居点也没几个,林子里的动物应该还没祸害完。”他粗糙的手指蘸了蘸酒水,在桌面上画了条歪歪斜斜的线,“从始兴港出发,没几日就能抵达大鱼港(今温哥华岛伦弗鲁港)或者长平堡(今温哥华岛托菲诺小镇)那里。”

“要是那边皮毛动物还少的话,咱们还可以跨过海峡,到对面的大陆上。想必,那边的人烟更为稀少,皮毛动物数量极多。到时候,咱们想抓多少,就抓多少!”

话音一落,屋内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火塘里的木柴偶尔发出噼啪声。

火光照在众人脸上,映出深深的皱纹和若干疤痕,还有眼神中对财富的渴望。

“西岸?……对岸大陆?”王小山缩了缩脖子,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别着的短刀,“那些地方会不会有些……危险?”

“危险?”陈大栓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黄牙,“有啥危险的?难道还怕那里的土人将咱们给劫了?……笑话!咱们过去了,那指定要带着火枪,他们想要作死来拦咱们,定要将他肚子轰开一个大洞!”

“那咱们去西海岸,还是去南边大陆?”老赵头直接问道,似乎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根本不在乎。

“西海岸吧。”李二狗看了看众人,“从始兴港出发,好歹能靠着海岸线一路摸过去,要是遇到大的风浪,也能随时靠岸躲避。若是渡过宽阔的海峡,到南边大陆上去,海上怕是有些危险。”

作为一个北方人,对大海具有天然的恐惧,自是不愿意渡海远涉。

紧挨着海岸线走,虽然也会遇到海上风浪,但毕竟距离陆地要近一点,心理上隐隐会有一丝安全感。

“嗯,二狗说得对,咱们就去西海岸。”老赵头表示了赞成,随即看向屋里的人,等待他们的答复。

屋里又安静了下来。

火塘里的木柴“啪”地爆开一颗火星,映得众人眼睛发亮。

“好,就去西海岸。”陈大栓将碗里的烧酒一口灌进嘴里,“我家的婆姨眼见着又要生了,我得给她多弄些好吃的补补身子!”

“也算我一个。”蹲在火塘边的王老二猛地将木柴插进炭灰里。

“那,俺也去。”

“还有我……”

屋外风雪渐急,云松的枯枝在风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火塘里的光却越烧越旺,将十来个汉子的背影投在墙上,像一群正在迁徙的野牛,沉默而坚定。

——

12月27日,小雪。

始兴港的南码头,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在木栈道上打着旋儿,一艘小型桨帆船随着浪头轻轻摇晃,缆绳绷得紧紧的,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老魏,你确定这趟能成?”老赵头裹紧了身上的鹿皮袄子,嘴里呼出的白气在冷风中迅速消散。

他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眼睛盯着远处灰蒙蒙的海面,心里直打鼓。

“怕什么?”魏三平蹲在船头,正往麻袋里塞着最后几块干粮--玉米饼、咸鱼干、土豆块,还有几罐烧酒。

他头也不抬,声音粗粝得像砂纸磨过的木头,“操船的水手可都是三运司(新华第三航运公司,以近海货运为主)的老海狗,断不会将咱们喂了海里的鱼。”

“这天有点冷。”李二狗抱着几杆火枪,几步跨过栈桥,登上了船。

他脚步有些虚浮,显然是昨晚没睡好,嘟囔着,便径直往船舱里钻。

“冷才好。“紧随其后的王小山背着一个麻袋,里面装着铁锅、盐巴和一些备用衣物,“毛皮厚实,能多卖几个钱。“

船长周大江走了过来,眯眼看了看天色:“今儿风不大,能走。但你们得抓紧了,这季节海上说变天就变天。”

众人闻言,咽了口唾沫,回头看了眼港区的轮廓--挤挤挨挨的货场仓库、哐当哐当行驶的轨道马车,还有巍峨高耸的海关大楼上飘扬的赤澜五星旗。

昨晚,家里的婆姨不停念叨,说远涉西海岸太冒险。

可有什么办法?

随着小崽子一个又一个出生,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地里要购买鸟粪,孩子上学要用笔墨纸张,还有梦想中的红砖大瓦房,哪样不要钱?

“走!”魏三平朝着众人使劲挥了挥手,扛起一大袋包袱,登上了船。

他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毅,像一尊青铜雕像。

——

海上的风浪并不大,但船小,颠簸得厉害。

李二狗趴在船舷边吐了两次,脸色发青。

魏三平递给他一块姜:“含着,能压一压。”

“多谢……”李二狗虚弱地点头,把姜塞进嘴里,辛辣的味道冲得他皱了皱眉。

他望着远处灰蒙蒙的海面,突然说道:“其实,想想现在的日子,能吃饱饭,穿暖衣,还有自己的屋子和土地,应该很满足了。

“这要搁在大明的话,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但咱们却还要冒着这般风险,跑到西海岸来猎皮毛,弄些闲钱,是不是有点太贪心了?”

老赵头嘿嘿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块绣着歪歪扭扭纹的手帕擦了擦脸:“小崽子要吃肉,要穿新衣服,婆姨的肚子要将养,还有以后给孩子攒嫁妆和彩礼,哪样不钱?再说了,咱们冬日里搞完军训,反正也是闲着没事干,何不出来寻摸几张皮子,弄些销出来!”

他说话时,眼睛一直盯着手帕上那个歪歪扭扭的“福“字,那是他八岁的大女儿第一次学绣时留下的。

其他人沉默着,都没接话。

是呀,他们这些人,哪个不是从大明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建奴的刀子,辽东的雪,东江的饥荒、渡海的狂风巨浪……

每个人活到今天,已经是大幸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