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流华录 > 第一百二十八章 遗骸

流华录 第一百二十八章 遗骸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22:10:31

孙宇独立于祭台之前,玄衣在幽蓝星辉下泛着暗沉的光泽。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唯有穹顶那些不知名的宝石散发着永恒而清冷的光,将这座悬浮于虚空的白玉祭台映照得如同仙境,又似鬼域。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祭台中央那柄古剑之上。

“辟疆”。

两个字,重若千钧。它不仅是一柄剑,更是一段历史,一份帝王心术的见证,一个时代气运的凝聚。霍去病的佩剑,那个二十四岁便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冠军侯!此剑曾饮马瀚海,曾劈开大漠的风沙,曾见证过汉家儿郎最炽热、最骄傲的岁月。而如今,它却被孝武皇帝刘彻置于此地,以煌煌国运、赫赫军功之阳刚煞气,来镇压其皇叔刘安谋逆败亡后可能残留的“阴戾不臣之魂”。

祭台由整块巨大的玄色玉石雕琢而成,石质细腻,触手生温,乃是皇家专用的顶级石料。台面边缘,阴刻着细密繁复的云雷纹,纹路深峻,流转不息,仿佛暗合天道循环。正中,一尊青铜博山炉静静矗立,炉盖雕成层叠山峦,有仙禽异兽隐现其间,炉身则以婉转的篆书铭刻“四海升平”四字,寄托着帝王对天下的期望。炉内香灰早已冷透,只余下一捧凝固的时光。

炉旁,散落着几枚锈迹斑斑的五铢钱,钱文模糊,沉默地诉说着“通货四海”的梦想与现实的沧桑。更远处,几件小巧的玉蝉、玉猪随意摆放,玉质温润,是汉代“君子比德于玉”以及“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体现,希望墓主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保有生前的尊荣。这些玉器多为青黄之色,正是汉代常见的玉料本色,在幽光下泛着内敛的光华。

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庄重、威严,却又带着无形压抑的镇厌场景。帝国的意志,以这种近乎于“道”的形式,烙印在此处,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依旧让人喘不过气。

孙宇挺拔的身姿在这片威压下,更显孤峭。他玄衣上的破损与血迹,与这祭台的整洁庄重格格不入,却又仿佛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剑为凶器,亦为守护之器。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一个冷静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响,这是他自己的意志,是历经沙场、看惯生死后得出的结论,而非被这煌煌天威所震慑。“霍将军英魂早逝,其佩剑本当随他征战四方,护我华夏,而非在此地与阴魂枯骨为伴,空耗锋芒,执行这虚无缥缈的镇厌之责。此为……器之不幸!”

念头至此,他眼中最后一丝犹豫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于“夺”的决绝!他一步踏出,脚下白玉微震,右手五指如铁,稳稳地握住了“辟疆剑”那缠绕着早已腐朽丝线的剑柄。

入手瞬间,并非预想中的金属冰冷,反而是一股奇异的温润感,仿佛握住的不是杀伐之器,而是一块通灵古玉。但这温润之下,却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潜藏的、如同沉睡雷霆般的力量在剑身深处涌动,隐隐与他体内的《流光剑典》内力产生一丝微妙的共鸣。剑格处,精美的蟠螭纹盘绕,螭龙形态矫健,充满了汉代铜器特有的雄浑与力量感。

他不再迟疑,丹田内力如溪流汇川,瞬间灌注右臂,随即猛地发力!

“锃——!”

一声清越激昂、宛若龙吟九霄的剑鸣骤然爆发!这声音不似人间凡铁,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苍茫与傲岸,在这巨大的地下空间中轰然回荡,震得四周悬浮的八卦连廊似乎都微微一颤,穹顶的幽蓝星光也随之明灭不定,仿佛群星为之动容!

**时隔三百余载,辟疆剑,再度出鞘!**

剑身显露,并非寻常刀剑的雪亮,而是一种深邃如北疆永夜的玄黑色,幽暗得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然而,在这极致的玄黑之中,却有点点细碎如金沙、又如星辰碎屑的晶芒镶嵌其间,随着剑身的微动,流淌着内敛而璀璨的光华,恍若将一条微缩的银河炼入了剑体。剑刃线条流畅至极,薄如秋霜,却自然流露出一股斩断一切、无坚不摧的厚重意志,锋锐之气弥漫开来,使得孙宇周身的空气瞬间变得凝滞、肃杀,仿佛连无形的气流都被这锋芒割裂。剑身近格处,两个古老苍劲的鸟篆铭文——“辟疆”,如同画龙点睛,为这柄神兵注入了灵魂,其字体结构与他在某些汉代宫廷诏书摹本上所见,一般无二!

“好一柄辟疆!”孙宇忍不住低声赞叹,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此剑之利,之奇,蕴含的征战杀伐之气与开拓进取之意,与他手中那柄偏向于王道、象征着权威与守护的倚天剑截然不同,堪称双峰并峙,各擅胜场。他甚至可以想象,当年霍去病手持此剑,于万军之中纵横驰骋的绝世风采。此等神兵,必是经过汉代最顶尖的“百炼钢”工艺,千锤百炼,方能成就如此神韵。

他仔细端详片刻,这才还剑入鞘。剑鞘亦是玄黑,上刻云雷纹,与汉代礼器纹饰相合,朴素中见尊贵。他将辟疆剑郑重收起,与倚天剑分置左右。得此神兵,虽前路未知,强敌环伺,但他心中那份孤傲与自信,却更加凝实了几分。

此地乃武帝意志体现,非是刘安本意。真正的秘密,刘安可能隐藏的、关乎救治赵空的关键,必然不在此处。

他最后扫视了一眼这庄严肃穆的祭台,目光掠过那“四海升平”的博山炉和散落的玉器,再无留恋。身形一转,玄衣拂动,已如一只敏捷的玄鸟,掠下白玉祭台,重新踏上了那纵横交错的青石连廊。

他选择了与来时不同的路径,一条看似通向八卦中“艮”卦区域(艮为山,象征止息、阻隔)的廊桥,身形展动,快速飞掠。目光如冷电,不仅仅扫视前方,更细致地观察着廊桥两侧与下方的深渊。廊桥边缘,偶尔可见类似汉代帝王陵墓才使用的“黄肠题凑”结构痕迹,巨大的柏木方子虽已腐朽,但规整的垒砌方式,依旧昭示着此地曾经的非凡规格。

就在他途经一条尤为偏僻、光线暗淡的支廊时,疾驰的身影骤然停顿,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

在廊桥靠近冰冷山壁的阴影角落里,另一具尸骸,映入了他的眼帘。

这具尸骸,与之前盗洞旁那挣扎求生的李茂截然不同。

它并非倒地匍匐,而是**背倚山壁,盘膝而坐**。头颅微垂,仿佛一位苦修者在入定,又似一位智者在临终前陷入了永恒的沉思,带着一种异样的平静,与这陵墓的死寂融为一体。

身上的衣物早已化为飞灰,但从残存的痕迹和骨骼姿态判断,此人生前应是身着质地精良的**玄色深衣**,这是汉代贵族与士人的常见服饰,讲究“衣不曳地,裳不露外”,自有一股端庄气度。而其骨骼,并非寻常白骨那般枯槁,反而隐隐透出一种**温润如玉**的光泽,这是内力修为极为精深,已臻化境,以至于淬炼筋骨,近乎“玉化”的表现。

然而,吸引孙宇全部注意力的,是这具如玉骸骨**胸腔正中的位置**。

那里,**三根肋骨**,被一种无法形容的力量,**齐刷刷地斩断**了!断口平滑如镜,仿佛那不是坚硬的骨骼,而是最细腻的豆腐,被绝世锋芒一掠而过,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或崩裂的痕迹。

更令人心底生寒的是,这股恐怖的力量在切断肋骨、终结生命之后,竟余势未衰,**直接穿透了尸骸的躯体**,在其背后那坚硬逾铁的青石廊桥壁面上,**留下了一道深达数寸、同样光滑无比的笔直切痕**!

孙宇缓缓蹲下身,动作轻缓,生怕惊扰了这凝固了数百年的死亡。他强忍着此地阴寒之气对自身伤势的侵蚀,目光锐利如刀,开始仔细勘查这具非同寻常的尸骸,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

(后续关于尸骸周遭物品的发现和孙宇的推理,可以接续您之前提供的详细内容,此处不再重复,以保持连贯性。)

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那盘坐的白骨,那胸前的致命斩痕,以及周遭那些指向汉代黄老道术先驱身份的遗物。所有的线索在他脑海中交织、碰撞。

此人修为深不可测,携带之物皆非凡品,目标明确地深入至此,却被人以如此霸道、精准、近乎于“道”的方式一击毙命。这淮南王陵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得多。刘安的遗泽,武帝的镇厌,黄老道术的传承,太平道的渊源,还有这不知名的绝世高手……这一切,仿佛构成了一张巨大而隐秘的网。

他站起身,不再停留。无论此地隐藏着何等秘密,无论前方还有何等凶险,他都必须继续前行。为了赵空,也为了揭开这重重迷雾。

玄衣身影再次闪动,融入廊桥的幽暗之中,只有那坚定的步伐声,在死寂的空旷里,敲击出孤独而执着的回音。辟疆剑在鞘内,似乎也感应到了主人心绪的翻腾,发出几不可闻的轻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