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流华录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悬台

流华录 第一百二十七章 悬台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22:10:31

孙宇沿着那盗墓贼以生命为代价开凿出的狭窄隧道,小心翼翼地前行。隧道曲折向下,时而狭窄逼仄需侧身而过,时而需俯身爬行,洞壁湿滑,充满了土腥与岁月沉淀的霉味。倚天剑的流光成为这绝对黑暗中的唯一指引,映照出前人挣扎求生的痕迹,也映照着他自己坚定的面容。

不知行了多久,前方隐约有微弱的光线透入,并非夜明珠或火炬之光,而是一种清冷的、仿佛源自某种矿石的幽蓝微光。他加快脚步,终于从隧道尽头钻出。

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位见惯了世面、心性坚韧的南阳府君,也不由得呼吸一窒,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叹。

他正站在一处巨大得超乎想象的地下空间边缘。这空间之高阔,仿佛将整座山腹都掏空了一般,抬头望去,穹顶之上镶嵌着无数散发着幽幽蓝光的奇异宝石,如同夜幕中永恒的星辰,照亮了下方的奇景。

最令人震撼的,是纵横交错于这巨大空间中的道道长廊。这些长廊并非修建在地面,而是以巨大的青石为材,凭借精妙绝伦的建筑手法巧夺天工,悬架设于半空之中,连接着空间四周不同高度的诸多洞口与平台。这些青砖铺就的长廊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构成了层层叠叠、环环相扣的复杂图案——那赫然是放大了无数倍、立体化的多重八卦图形!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区域各自对应着一片连廊群落,彼此之间又有更细的通道相连,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青石廊桥飞架虚空,下方是深不见底的黑暗深渊,上方是星辰般的穹顶,整个结构既宏伟磅礴,又充满了道家玄学的至理,巧夺天工,宛如神迹。这已非寻常陵墓的甬道,更像是一座为沟通天地、演练大道而建的地下奇观,无声地诉说着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在建筑、数术以及道家哲学上的惊人造诣。

孙宇立足边缘,强压下心中的波澜,仔细审视这八重八卦连廊。他的目光如电,迅速分析着其中的规律与可能的路径。条条青廊或直或曲,或升或降,最终都隐隐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在这片立体八卦建筑群的正中心,也就是整个巨大地下空间的轴心点上,悬着着一块相对独立的平台。平台呈标准的八卦形状,由洁白的玉石垒砌而成,与周围的青石廊桥形成鲜明对比。玉石平台之上,似乎摆放着什么东西,距离太远,又有幽光干扰,看不真切。

但那种冥冥中的感应,以及怀中《太上清静》残卷和《归藏》古易传来的微弱悸动,都指向那里。

“既入宝山,岂能空回?更何况,出路或许就在那中心石台之上。”孙宇心念电转。宗仲安不知何时会追至,此地虽看似平静,但凶险往往潜藏在平静之下。他必须尽快行动。

他选定了一条看似通往核心区域的青石廊桥,身形一展,如一只玄色大鸟般掠上廊道。脚踏在坚实而冰冷的青砖上,他并未放松警惕。手中倚天剑不时轻点,或屈指弹出一道细微的银色剑气,击打在前方的青砖、廊柱等可能设置机关的关键节点上。

“咻——”、“叮——”

剑气破空或撞击青石的声音在空旷的地下空间中回荡,显得格外清晰。然而,预想中的弩箭、陷坑、翻板、毒雾等机关却一概没有触发。一路行来,畅通无阻,平静得令人意外。

这反而让孙宇更加谨慎。以淮南王陵核心区域的防护级别,此处营造得如此恢弘玄妙,绝无可能毫无防范。这种反常的“安全”,本身就可能是一种更大的危险。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同时耳听六路,捕捉着任何不寻常的声响。

一路上,他也留意着是否还有其他闯入者的痕迹。然而,除了之前那个盗墓贼李茂,这纵横交错的空中连廊上,竟再未发现任何一具尸骸或近代活动的踪迹。仿佛那个盗墓贼是唯一一个侥幸,或者说是不幸——摸到边缘的人,而这核心的八卦连廊区域,自成天地,隔绝了所有外来的侵扰,保持着千年不变的死寂。

安全,让气氛显得愈发诡异。

孙宇身形如风,在悬浮于虚空的青石廊桥上疾行。他并未因一路无阻而懈怠,反而将《流光剑典》的心法催至极致,灵台清明如镜,映照着周遭每一处细节。这纵横交错、暗合八卦至理的连廊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考验,若不明其理,极易迷失方向,困死在这宏大的迷宫之中。

所幸他于道家阵法并非一无所知,加之怀中的《归藏》古易隐隐传来某种难以言喻的方位感应,使他总能寻找到通往核心的最短路径。廊桥在脚下延伸,下方的深渊传来若有若无的寒气,上方的“星辰”投下清冷光辉,将他玄色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古老的青石之上,宛如一个闯入神域的孤魂。

越是深入,他心中的疑问越是强烈。开凿出如此纵横足有百丈的巨大地下空间,构建这巧夺天工、绝非寻常墓道可比的八卦连廊奇观,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乃至所需的顶尖建筑与数术知识,堪称惊世骇俗。淮南王刘安虽是高祖之孙,尊贵的皇族,但他最终是以“谋反”罪自杀身亡的逆臣!按常理,纵然武帝为维系皇族体面,未毁其陵,也绝无可能允许其陵墓以如此逾越规制、近乎僭越的方式修建。这哪里像是一座镇压罪臣的陵墓?倒更像是一处……进行某种特殊仪式的祭坛,或是一处封存某种力量的秘所。

念头纷杂间,他已穿过最后一道象征“乾”卦的拱形廊门,踏足了那悬浮于空间正中心的八卦玉石平台。

平台异常宽阔,通体由一种温润洁白、隐泛云纹的玉石砌成,边缘雕刻着精细的八卦符号与云雷纹。平台表面光洁如镜,倒映着穹顶的幽蓝星光,更显神秘。而平台的中央,并非预想中的棺椁或宝座,而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祭台。

祭台以青石垒成,形制古朴厚重。台上并无神主牌位,而是**供奉着一柄连鞘的长剑**。

剑静静地横置于特制的紫檀木剑架上。剑鞘黝黑,看似朴素无华,却隐隐流动着一层暗金色的光泽,鞘身刻有简单的夔龙纹与星斗图案,风格古拙而大气。虽历经漫长岁月,依旧能感受到一股内敛却磅礴的锋锐之意,以及一种……沙场征伐、开疆拓土的煌煌气运。

祭台之前,按照古礼陈列着祭祀用的**少牢**(规格低于太牢,通常用羊、豕)。然而,那盛放祭品的青铜礼器——**觚**、**爵**、**簠**、**簋**等——虽形制规整,是标准的汉代宫廷式样,纹饰精美,此刻却已蒙尘千年,内中的牺牲早已化为飞灰,只余下器皿本身,在幽光下泛着青绿色的铜锈,诉说着时光的无情。

最引人注目的,是祭台正前方地面上,有一页明显是**黄帛**材质的文书残片,其形制规格,竟与天子诏书一般无二!可惜,这页黄帛早已残破不堪,大半已被岁月侵蚀成碎片,只剩下边缘少许,上面的字迹也模糊难辨,唯有残留的明黄色泽与特殊的织锦纹理,昭示着它曾经不凡的身份。

孙宇的目光越过这些,落在了祭台后方,那环绕着中心祭台区域的青石台基壁面上。那里,密密麻麻以标准的汉代隶书镌刻着大段的文字,字迹清晰,深深入石。

他走近细读,越读越是心惊。石刻文字并非淮南王的自述或道家典籍,而是以第三者的口吻,记述了一段尘封的秘辛,其末尾,赫然盖有代表着大汉帝国最高权威的——传国玉玺印鉴的摹刻图案!

石刻隐约可见:

朕承天受命,绍继高祖,统御四海,抚育兆民。淮南王安,高祖苗裔,宗室之栋梁也。然其不念皇恩,阴结党羽,窥伺神器,阴谋大逆。悖逆人伦,罪于九族。天佑汉室,祖宗垂悯,其事未发而谋泄。王安畏罪自裁,朕心实恸。念其本为刘氏血脉,高祖遗胤,特赐王礼归葬八公山故茔,以彰天家不忍之仁。逆谋戾气,不可不镇;社稷安泰,不可不固。今大司马骠骑将军霍侯去病亡故,佩剑辟疆,开土拓地,镇于王安陵寝,戾气归正,神魂安宁,令淮南故地,永息干戈,长治久安。

孙宇读完,心中巨震,久久无言。

原来如此!

这庞大的地下空间,这玄妙的八卦连廊,这中心的祭台,根本就不是淮南王刘安为自己设计的陵寝核心,而是孝武皇帝刘彻在其死后,动用力量改建或特意营造的“镇厌之所”!

刘安在元狩六年谋反事败自杀。而就在他死后不过三月,年仅二十四岁,正值巅峰、军功赫赫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竟突然因病去世。汉武帝将这视为天意,或者说,他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天意巧合。他将霍去病这位“军神”的佩剑“辟疆”,这把承载着大汉最强盛武功、最炽烈阳刚之气的国器,供奉在此,目的就是要以这无上的正气与煞气,彻底镇压、化解刘安谋反所生的“戾气”与“不臣之魂”。

那页毁坏的黄帛,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原始诏书。这里的少牢之礼,并非祭祀刘安,而是祭祀这柄“辟疆剑”与其象征的大汉国运,武帝此举,既全了皇族体面,未明显破坏刘安陵墓,又以这种玄奇的方式,完成了政治与精神上的双重镇压,确保淮南之地不再生乱。这背后的帝王心术、对力量象征的运用,堪称登峰造极。

孙宇的目光再次投向祭台上那柄“辟疆剑”。霍去病的佩剑……它曾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如今却静默于此,执行着天子最后的密令,镇压着一位同样才华横溢却走上歧路的王叔之魂。

历史的尘埃,以如此沉重而具体的方式,落在了他的眼前。而他现在,就站在这风暴眼般的中心。这柄剑,是动,还是不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