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流华录 > 第一百零三章 余音寥寥

流华录 第一百零三章 余音寥寥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16:25:16

暮色如血,将天边的云霞染成一幅凄艳的锦绣。孙原携三女踏着残照的余晖,缓缓行出邺城残破的城门。城墙上的战旗早已破碎不堪,在晚风中无力地飘动,如同垂死者最后的呼吸。

沿途所见,尽是触目惊心的疮痍。昔日的官道两旁,焦黑的田地里散落着折断的兵器和破碎的甲胄。被战火燎过的竹林只剩下嶙峋的枯枝,在暮色中投下狰狞的影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古怪的气味——那是硝烟、血腥和腐烂的泥土混合在一起的,战争特有的气息。

心然搀扶着孙原,她的素白衣裙下摆早已被血污和泥泞染得看不出本来颜色,仿佛一朵被践踏过的白莲。每走几步,她都要小心地避开地上的尸骸,那些来不及掩埋的躯体已经开始**,吸引成群的乌鸦在上空盘旋。

林紫夜默默跟在后面,手中紧握着一柄卷刃的长剑。剑身上的血槽已经变成了暗红色,那是无数亡魂留下的印记。她的目光锐利如鹰,时刻警惕地扫视四周,仿佛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李怡萱走在最后,不时回头望向邺城方向。夕阳的余晖勾勒出她侧脸的轮廓,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眸此刻盛满了忧思。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带,那是她思考时惯有的动作。

“还记得刚来此处的时候,“孙原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如同磨砂,“这片竹林还是绿的,风一吹,沙沙作响。“

三人陡然沉默。

唯有风声穿过枯竹,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清韵小筑终于出现在眼前,却让所有人都怔在了原地。

那座曾经雅致的竹楼已经塌了半边,残存的部分也是千疮百孔。篱笆倒伏在地,精心打理的花圃被践踏得不成样子。一只断箭插在门楣上,箭羽还在晚风中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不久前的惨烈。

“怎么会这样……“心然松开搀扶孙原的手,踉跄着向前几步。她的声音哽咽,眼中泛起泪光,却倔强地不让它落下。

孙原沉默地走到竹楼废墟前,弯腰拾起一根断裂的竹材。竹节上还刻着一个小小的“虎“字——那是当初帮忙建造竹楼的虎贲营士卒留下的标记。

“刻这个字的叫陈季,“孙原轻声道,手指细细摩挲着那个刻字,仿佛能从中触摸到逝者的温度,“幽州涿郡人,使一手好弩箭。城破那日,他一人守在瓮城箭楼上,射完了所有箭矢。最后时刻,他点燃了箭楼里的火油,与冲上来的黄巾贼同归于尽。“

他又拾起另一根竹子,上面刻着“赵“字:“赵武,河内郡人,原本在洛阳是个浪荡子。建这竹楼时,就数他手艺最好。那些精巧的榫卯,都是他一点点琢磨出来的。守城时为了抢救一锅热油,全身七成烧伤,前日夜里没了。死前还在念叨着,说答应要给妹妹做一把竹椅……“

一根又一根的竹子被拾起,每一个刻字背后都是一个逝去的生命。孙原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但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废墟上,显得格外孤寂。

“原本不想让他们来修这竹楼的,“他忽然笑了笑,笑容里满是苦涩,“觉得杀伐之人,不该沾染这等风雅之事。现在想来,真是迂腐得可笑。这乱世之中,哪还有什么风雅,哪还有什么清净之地?“

林紫夜突然拔出腰间短刃,开始清理倒伏的竹丛。她的动作狠厉得近乎发泄,刀锋过处,竹枝应声而断。每一次挥刀都带着压抑的怒气,仿佛要将满腔的悲愤都倾泻在这些无辜的竹子上。

“姐姐慢些,“李怡萱轻声道,她的手指抚过一株被刀锋划伤的嫩竹,“这些竹子来年还能再发的。只要根还在,就总有重生的一天。“

“发什么发!“林紫夜勐地将短刃插进土里,溅起的泥土沾污了她的裙摆,“人都没了,竹子发得再好又给谁看!这天下,这乱世,什么时候给过普通人活路!“

众人都沉默了。唯有晚风吹过竹林的呜咽声,像是在回应她的诘问。远处传来乌鸦的啼叫,凄厉而苍凉。

良久,李怡萱轻声道:“这一路上,我见了太多……冀州来的流民,为了一袋粟米就能卖儿鬻女;守城的士卒,饿得连弓都拉不开,还要拼死守在垛口;那些黄巾贼……其实多半也是吃不饱饭的农夫……“

她抬起泪眼,望向孙原:“先生,你说这天下,怎么就容不下普通人吃口饱饭呢?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可曾知道一斗米能换一条人命?可曾听过饿极了的婴儿哭起来像小猫一样?“

孙原没有回答。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颍川后山的午后。

张角披着粗麻道袍,站在山岩上,指着山下星星点点的村落:“文若你看,那些炊烟之下,有多少人家正在断炊?朝廷说太平道蛊惑人心,却不知饥肠辘辘之人,最易被'太平'二字蛊惑。我张角不是要做皇帝,只是想给这些人一口饭吃,一个太平世道。“

那时的风很暖,漫山遍野的野花开得正盛。张角的眼中有着一种炽热的光芒,那是对理想的执着,对众生的悲悯。

他又想起洛阳永巷的那个夜晚,马元义在月光下向他敬酒。银白的月光洒在青石板上,仿佛铺了一层霜。马元义的笑容温润如玉,完全不像个即将掀起惊涛骇浪的人。

“孙兄,他日若刀兵相见,望你记得今日——太平道所求,不过是一个'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世道。我们不是要推翻朝廷,只是想要一个公道。“

如今马元义早已身首异处,张角也病逝军中。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容,都化作了史书上冷冰冰的“反贼“二字。他们追求的太平世道,也随着他们的逝去而变得遥不可及。

孙原的心中被一种巨大的悲凉填满。他想起了那些战死的虎贲士卒,想起了饿死的百姓,想起了在战火中消逝的生命。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乱世之中,难道就真的找不到一条出路吗?

“先生?“心然轻声唤他,将一件披风搭在他肩上,“起风了,当心着凉。“

孙原回过神来,发现三女都关切地望着他。他勉强笑了笑,从废墟中拾起一个半碎的陶罐——那是他们昔日煮茶用的。罐身上还残留着茶渍,提醒着往日宁静的时光。

“收拾吧,“他轻声道,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疲惫,“总得把这里整理出来,总不能露宿野外。“

四人默默开始清理废墟。孙原整理着散落的竹简,那些他亲手抄写的经文如今散落一地,有的被血污浸染,有的被火燎过。他的心在滴血,这些不仅仅是他心血,更是他曾经坚信的理念和道义。

心然小心地收拾着残破的茶具,每一片碎片都被她仔细地收好。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阳光透过竹楼的缝隙照在她脸上,勾勒出她柔美的侧脸。

林紫夜修理着还能用的家具,她的手法干净利落,每一个榫卯都对接得恰到好处。偶尔她会停下来,望着手中的工具出神,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李怡萱则尝试着生火做饭。她找来一个还算完整的瓦罐,盛了些清水,又加入沿途采集的野菜。炊烟缓缓升起,给这残破的竹楼带来了一丝生机。

当一缕炊烟终于从残破的烟囱中升起时,众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望着那缕细烟出神。在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后,这寻常的炊烟显得如此珍贵,如此动人。

“你们说,“孙原忽然开口,目光依然望着那缕炊烟,“张角和马元义想要的太平世道,究竟是什么样的?“

三女都怔住了。晚风中,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李怡萱轻轻搅动着瓦罐里的菜汤,轻声道:“或许,就是每个人都能安心地生火做饭,不必担心战火会突然降临吧。“

心然将最后一片碎瓷收好,抬头道:“或许,就是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不必为了一口吃食而卖儿卖女。“

林紫夜放下手中的工具,望向远方:“或许,就是将士们不必再上战场,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

孙原沉默良久,轻声道:“他们都死了,可是这世道还是没有变。饿殍依旧遍野,战火依旧连绵。他们的死,究竟改变了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夕阳已经完全沉入地平线,天边只剩下一抹残红。暮色中的清韵小筑显得格外凄凉,却又因为那缕炊烟而透着一丝生机。

远处传来邺城的暮鼓声,一声又一声,沉重而苍凉,仿佛在为这个多难的时代敲响丧钟。

孙原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有悲痛,有迷茫,有愤怒,但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希望。就像那缕炊烟,虽然微弱,却执着地升向天空。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很艰难。但他必须走下去,为了那些死去的人,也为了那些还活着的人。

夜色渐浓,星光开始在天幕上闪烁。清韵小筑中,一灯如豆,照亮四个忙碌的身影。废墟正在被整理,伤痛正在被抚平,生活正在继续。

也许,这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