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流华录 > 第一百零二章 托付

流华录 第一百零二章 托付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16:25:16

暮色如血,泼洒在邺城支离破碎的躯体上。这座刚刚从炼狱般的围城中喘过气来的巨兽,遍体鳞伤,兀自沉浸在无边的悲痛与狼藉之中。城墙之上,破损的垛口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獠牙,焦黑的痕迹与暗沉的血渍交织,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战争的惨烈。城内更是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许多房屋被拆毁,木料石料充作了守城物资,只剩下空荡的骨架在寒风中呜咽。

孙原的伤势依旧沉重,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胸腹间的剧痛,面色苍白得不见一丝血色。然而,城破之后的重重事务,百姓的哀嚎,将士的牺牲,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令他无法安心卧于榻上。在郭嘉、管宁、沮授、袁涣等人的劝说无效下,他执意要亲自去看看这座他用生命守护、却也因他而承受了更多苦难的城池。

郭嘉看着孙原强忍痛楚、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艰难的样子,眉头紧锁。他忽地停下脚步,对身边一名亲卫低声吩咐了几句。那亲卫领命而去,不多时,竟不知从哪个废墟角落里,寻来了一些破损的车轮、几根勉强能用的木棍、以及一些破烂的布条绳索。郭嘉也不顾臂伤,与那亲卫和另外几个略通工匠之法的士卒一起,就着街边的断墙,叮叮当当,七拼八凑,竟硬生生鼓捣出了一张极其简陋、甚至有些歪斜,但总算能勉强推动的“轮椅“。

“府君,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且委屈一下,以此代步吧。“郭嘉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气息微喘地说道,嘴角试图扯出一丝往日的玩世不恭,却终究只剩下苦涩。

孙原看着那辆寒酸却凝聚着心意的轮椅,心中百感交集,最终没有拒绝,在众人的搀扶下,小心地坐了上去。郭嘉用未受伤的手臂,艰难地推着他,一行人继续缓缓前行。

邺城的残垣断壁在暮色中如同巨兽的骸骨,焦黑的梁木斜插在瓦砾堆中,隐约可见昔日彩绘的痕迹。城墙根下渗出暗红的水洼,每当寒风吹过破损的雉堞,便带起一阵混杂着焦糊味与腐臭的灰霾。十七处被投石砸穿的豁口像溃烂的疮疤,用门板、尸首甚至炊具勉强堵塞着,残留的守城弩炮歪斜地陷在血泥里。

车轮碾过碎骨时发出的脆响让管宁的白皙面容失了血色。袁涣默默将一件从废墟里刨出的青布披风覆在孙原膝上——披风下摆还沾着原主人的暗沉血渍。

转过南市坊的残垣,一阵陶器刮擦的刺耳声引他们驻足。半扇熏黑的木门内,着深衣的中年文士正机械地刮着粟瓮。瓮底早已空空如也,匕刃与陶壁摩擦的锐响令沮授下意识按住耳廓。

“太原王氏旁支,明经科出身。“文士忽然抬头,枯槁的手指抚过腰间佩玉,“守城第十八日,军侯带着伤兵来征粮,说这是孙府君钧命。“他忽然轻笑,匕尖在瓮底划出凄厉的嘶鸣:“三石七斗粟米,换得一张盖着太守印的绢帛——如今能喂进死人嘴里么?“

墙角草席下露出两双青紫的脚踝。袁涣掀席时,辇车上的孙原勐地攥紧扶手——席下母子相拥的尸身已呈灰败,母亲枯瘦的指节仍死死嵌在孩童肩胛里,显是活活饿死的。

“为何不逃?“沮授嘶声问时,文士暴起将陶瓮砸得粉碎:“逃?城外黄巾要吃人,城内官家更要吃人!“飞溅的陶片划破郭嘉脸颊,血珠滴在紫袍上洇开暗痕。管宁解下腰间粮袋放在石磨上,那文士却痴痴望着席下尸身哼起童谣:“黍离离,瓮底空,官家印绶重千斤...“

孙原的手指紧紧攥着轮椅扶手,指节发白。他深吸一口气,却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紫袍前襟顿时染上点点猩红。郭嘉急忙上前,用未伤的手轻拍他的后背,却被孙原抬手制止。

“记下这户人家,“孙原的声音嘶哑却坚定,“待粮草到位后,双倍补偿。“

沮授闻言,面露难色:“府君,官仓存粮仅剩七百石,尚不够五日军需。您先前托张常侍运来的金银,早全数换粮充入府库,如今连太守职分田的秋收都已预支...“

孙原闭目片刻,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清明:“取我的紫绶金印去质当。邺城世家尚存,总有人认得帝都永巷令的印信值多少石粮。“

“不可!“袁涣勐地按住他的手,“此乃朝廷命官信物...“

“若是饿殍遍野的朝廷命官...“孙原苍白的脸上浮起苦笑,“要这金印何用?“

一行人继续前行,所见景象令人心碎。街道两旁,烟火尚未完全熄灭,缕缕黑烟从废墟中升起,空气中弥漫着东西烧焦的糊味、药材的苦味和更加浓郁的、无法散去的血腥与**的气味。哭声此起彼伏,有失去亲人的百姓伏尸痛哭,声音嘶哑绝望;有伤兵躺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缺医少药,发出压抑不住的痛苦呻吟;一些幸存下来的军医和民夫穿梭其间,却是杯水车薪,面对如此多的伤患,显得手足无措,许多重伤者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

行至西街拐角,腐臭几乎凝成实质。三十余具尸首堆叠在垮塌的茶寮废墟旁,最底下压着穿戎装的城防士卒,上面覆着褴褛的流民。有个妇人尸体仍维持着哺乳姿势,怀中的婴孩却早已浑身青黑。野狗在尸堆外围逡巡,被守尸老卒用断矛驱赶时,叼走半截焦糊的断肢。

“多是避战祸进城的百姓。“老卒哑声禀报,缺了食指的右手比划着,“城破那日贼兵从这里突入,守军和逃难的混在一处死战...“

孙原忽然剧烈咳嗽起来,紫袍前襟染上点点猩红。众人慌忙要扶他离开时,却见他抬手示意停下,目光定定落在尸堆边缘——那里有个断腿的士卒正靠着半截廊柱喘息,断肢处缠着的布条已黑硬如铁。

那是一个浑身血污、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的汉子,他的一条腿自膝盖以下已然不见,只用肮脏的布条胡乱缠绕着断口,那布条早已被黑红色的血液浸透、板结。他背靠着冰冷的廊柱,头颅无力地垂着,气息微弱,眼看就要不行了,唯有偶尔胸膛一丝微弱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

孙原心中一紧,示意郭嘉停下。他让身旁一名侍从过去,小心地将那人扶起些许,喂了他一点清水。

清水入口,那汉子喉咙滚动了一下,艰难地睁开浑浊的眼睛。他的目光涣散,过了好一会儿,才逐渐聚焦在眼前这群虽然狼狈却气度不凡的人身上,最终落在了被簇拥在中间、坐在奇怪椅子上的紫袍青年。

“你……是何处人氏?何以至此?“孙原的声音虚弱,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和力量。

那汉子嘴唇嗫嚅了几下,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常山国……真定县……“

常山真定?孙原心中一动。那汉子断断续续地说道:“俺……俺们那儿有个……了不起的后生,叫……赵云,赵子龙……他组织了好多乡勇,保境安民,打……打黄巾……厉害得很……“

他似乎提起家乡的英雄,精神稍振了少许:“俺……俺是听着他的名声去的……后来,听说黄巾贼聚众要打邺城……赵大哥就……就派了几个人,分头出来探查消息……俺,俺就到了邯郸……那时,邯郸还没丢……俺就混在人群里,后来……后来黄巾势大,俺怕被当探子杀了,就……就假冒入了伙,一路跟着跑,到了魏郡……再后来……官军征召,打邺城……俺,俺就被抓回来……守城……这才……“

他说得断断续续,极其费力,但意思却大致明了。这是一个被卷入时代洪流的小人物,怀着一腔热血出来报信,却阴差阳错,深陷敌营,最终又为守卫邺城而战至重伤。

“既已至此,为何不设法脱身,将消息带回常山?“孙原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若能早得消息,或许筹备更能充分些。

那汉子脸上露出一丝极其苦涩、甚至带着点嘲弄的笑容,也不知是嘲弄命运还是嘲弄自己:“走?……哪里走得脱?四面都是黄巾,后来……又是围城……走不了啦……既然走不了……那……那不如就在这里,跟贼人拼了……也算……为国捐躯……没给真定父老……没给赵大哥丢人……“

孙原闻言,心中恻然,低声道:“若早些救治,你这腿……或许……“

那汉子却勐地摇了摇头,打断了孙原的话,笑容变得异常平静,甚至有一种看透生死的豁达:“没了腿……活下去……也是个废人……拖累……何必……何必再让其他人,空耗力气……粮食……药材……紧着还有用的人吧……“

说完,他不知从何处生出一股力气,勐地伸出沾满血污的手,一把抓住了孙原紫色的袍袖,手指因用力而颤抖。他另一只手艰难地探入自己早已破烂不堪的怀中,摸索了许久,掏出了一团用脏兮兮的、看不出原本颜色的粗布紧紧包裹着的东西。

那布团似乎被血和汗浸透,又反复干涸,变得硬邦邦的。他勐地将这布团塞进孙原手中,手指冰冷而僵硬。

“你……你定是孙原孙府君……俺……俺认得这袍子……也听过你……“他眼睛死死盯着孙原,气息越来越微弱,却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一字一句地说道:“死后……你若是……有幸见到了常山赵云……定……定要把这个……交于他……说……说七弟……没……没辜负他的教导……没给……真定赵家……丢人……“

话音未落,他抓住孙原袍袖的手勐地一松,头颅彻底垂下,最后一丝气息断绝。那平静而带着一丝执拗的面容,凝固在了生命最后的时刻。

郭嘉突然单膝跪地检查汉子腰牌,声音发紧:“是郡兵斥候营的百人将!这铜符该是另一半递送军情的凭信!“

孙原握着手中那团冰冷、坚硬、带着烈士最后体温的藏布,只觉得重逾千斤。他低头看着那具失去了生命的躯体,久久无言。四周的哭声、呻吟声、风声,似乎在这一刻都远去了。

常山,赵云,七弟,托付……

乱世如洪炉,生灵涂炭,但即便是在最深的黑暗与绝望中,总有一些微小的火种,在一些平凡或不平凡的人心中倔强地燃烧着,关乎信义,关乎家国,至死不渝。

孙原缓缓抬起头,望向北方常山的方向,目光深邃而复杂。他将那团染血的布包,小心翼翼地、郑重其事地收入了自己怀中,贴胸放好。

“厚葬此人。“他轻声吩咐,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记下他的名字,若有可能,找到他的家人。“

郭嘉、管宁、沮授、袁涣等人静立一旁,皆默然不语,心中各有波澜。这邺城的残垣断壁之下,悲号哭声之中,似乎有一些东西,正在悄然孕育,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残阳如血时,那辆吱呀作响的辇车仍在断壁间巡行,车辙碾过凝固的血泊,留下两道深深的湿痕。铜符在孙原怀中愈发滚烫,像是常山那片土地永不冷却的热血。

暮色渐深,孙原忽然对沮授道:“开官仓设粥棚,凡守城伤亡者,每户发三倍抚恤。“

“府君!“沮授急得抓住辇车扶手,“官仓存粮仅剩七百石,尚不够五日军需!“他压低声音,“您先前托张常侍运来的金银,早全数换粮充入府库,如今连太守职分田的秋收都已预支...“

孙原的手指划过辇车上那道深陷的刀痕,目光扫过饿殍满地的长街。暮色中忽然传来凄厉的哭嚎——是个老妪在扒拉尸堆寻找什么,指甲早已翻裂出血。

残阳如血,将邺城西市口的断壁残垣染成一片凄厉的赭红色。斜阳透过破损的坊墙,在满地瓦砾间投下支离破碎的光影。孙原一行的辇车在碎石间艰难前行,破旧车轮每转动一圈都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起初,只是从残破的坊墙后、半塌的屋舍里,零星走出几个蹒跚的身影。一个抱着婴孩的妇人从烧毁的茶肆废墟中钻出,她的深衣下摆已被撕扯成条,裸露的小腿上布满深浅不一的伤痕。婴孩在她怀中无声地哭泣,干裂的小嘴一张一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接着是一个拄着断杖的老翁,他的右眼蒙着脏污的布条,布条下渗出黄浊的脓水。每走一步,他都要用那根焦黑的断杖试探着前方的地面,小心翼翼地避开尖锐的碎瓦和横陈的尸首。

然后是三个互相搀扶的少年,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最小的那个左臂无力地垂着,显然已经折断。他们的脸上混杂着血污和尘灰,唯有睁大的眼睛里还残存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惊恐。

不过片刻工夫,四面八方都有衣衫褴褛的人潮涌来。从烧毁的粮铺后转出七八个汉子,他们的短褐上沾满了干涸的血迹;从半塌的民宅里爬出十来个妇孺,她们的头发纠结如草,面色焦黄如土;从堵塞的巷口蹒跚走来二十余老弱,他们的脚步踏过焦土,扬起带着血腥味的尘埃。

这些沉默的人流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渐渐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他们的脚步声杂乱而沉重,夹杂着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和压抑的啜泣声。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投射在残破的墙壁上,仿佛一群从地狱中爬出的幽灵。

那个抱着婴孩的妇人最先跪倒在辇车前,她的动作如此突然,以至于怀中的婴孩险些脱手。她俯下身去,额头重重磕在染血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明府!求明府做主啊!“

她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压抑的沉默。

接着是那个拄着断杖的老翁,他颤巍巍地跪下,断杖从手中滑落,在碎石间滚了几圈才停住。然后是那三个少年,互相搀扶着跪下,最小的那个因为手臂的疼痛而龇牙咧嘴。

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黑压压的人群依次跪倒。转眼间,辇车前竟跪了上百人,更多的人还在从四面八方涌来。

一个枯瘦如柴的老丈勐地从人群中扑出,他的动作出乎意料地敏捷,干瘦的身躯如同离弦之箭般射向辇车。在距离辇车三步远的地方,他勐地扑倒在地,额头在染血的地面上磕得砰砰作响。

“明府!青天明府!求您做主啊!“

他抬起血肉模煳的脸,花白的胡须上沾满了血水和尘土。深陷的眼窝中,一双浑浊的眼睛闪烁着绝望的光芒。

“黄巾贼抢粮,官军也抢粮!连灶台上的半瓮粟米都夺走了!说是征粮,与强盗何异啊!“

这话如同投进滚油的冷水,瞬间引爆了人群。更多的手臂伸向辇车,嘶哑的哭喊声震耳欲聋:

“军士们拆了我家房梁当滚木,答应赔的粮食在哪啊!“

“我儿在城头战死了,说好的抚恤粮被胥吏克扣了三成!“

“都是从冀州逃难来的,凭什么不给我们入册!“

“我家祖宅被征用做伤兵营,如今连片遮雨的瓦都没有了!“

人流越聚越多,转眼间已有数百人将辇车团团围住。有些衣衫褴褛的流民眼中已泛起凶光,他们开始推搡前面的人,试图更靠近辇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危险的气息,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整个场面。

张鼎勐地拔出环首刀,刀背重重敲在盾牌上,发出震耳欲聋的铿鸣:“虎贲营!结阵!“

二十余名虎贲卫士瞬间收缩阵型。这些曾经的帝都子弟,如今甲胄上布满刀痕箭孔,古铜色的脸庞上写满与年龄不符的沧桑。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严格的训练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盾牌铿然并立,组成一道单薄却坚定的防线。张鼎跨步挡在辇车前,战靴碾过地上散落的瓦砾,目光如鹰隼般扫视人群。他的右手紧握环首刀,左手按在腰间的短戟上,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

沮授急忙贴近孙原,压低声音:“明府,民怨已如沸鼎,其中混杂各色人等,当暂避锋芒!“他的手指紧紧攥住袖中的笏板,指节发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消失在浓密的胡须中。

孙原强撑着想站起身,却因伤势一个踉跄。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异常艰难。紫袍下的绷带上,已经有血迹在不断渗出。

就在这时,一侧残破的土墙忽然轰隆作响。那堵墙原本就因战火而摇摇欲坠,在人群的挤压下终于支撑不住,整片坍塌下来!

烟尘弥漫,碎石四溅。惊叫声、咳嗽声、哭喊声响成一片。几个站在墙下的流民被埋了半身,挣扎着想要爬出来。更多的人像受惊的兽群般向前涌来,试图远离危险区域。

“稳住!“张鼎暴喝,虎贲营的盾阵被冲得向后滑动,靴底在碎石地上刮出深深的痕迹。几个年轻的虎贲卫士脸上露出紧张的神色,但他们仍然牢牢地守住阵线,用盾牌抵挡着人潮的冲击。

孙原在沮授的搀扶下勉强站稳,他的目光扫过混乱的人群,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就在这时,他的视线与那个抱着婴孩的妇人相遇。妇人怀中的婴孩终于哭出声来,那微弱而凄厉的哭声仿佛一把利刃,刺痛了每个人的心。

混乱中,人群后方突然响起清越的声音:“诸君!且听我一言!“

郭嘉不知何时站上了残破的拴马石,虽左臂仍吊在胸前,身姿却如青松般挺拔。夕阳为他镀上一层金边,使他看起来仿佛一尊降临凡间的神只。他右手指向城外方向,声音穿透喧嚣:

“邺城浴血二十三日,将士饿着肚子守垛口,百姓拆了祖屋当滚木!诸位看看这满城废墟,哪家没有子弟殉城?哪户没有血泪沾衣?“

人潮稍静,旋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说得好听!饿死的又不是你们官老爷!“

一个独眼汉子勐地扯开衣襟,露出胸膛上狰狞的伤疤:“老子在城头拼杀时,你们这些文官在哪?现在倒来说风凉话!“

他的话语激起一阵附和之声,人群再次骚动起来。几个彪形大汉开始向前挤来,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凶光,显然不怀好意。

管宁突然迈步上前,白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竟直接走入人群,任污手抓扯衣襟,朗声道:“在下北海管宁,愿以管氏清誉作保!今日酉时三刻起,太守府开堂记档!被征粮者凭鱼符或里正画押为证,被抢粮者指认时日地点,核实一例补偿三倍!“

人群中响起嗡嗡议论。几个原本叫得最凶的汉子悄悄往后缩去,显然心中有鬼。

管宁勐地提高声量:“但若有趁乱诬告讹诈者——“他忽然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展开,“此乃《户律》'诈取官储'条,轻者黥面徙边,重者斩首弃市!方才嚷得最凶的那几位,可敢现在就来登记画押?“

喧哗声顿时低落下去。一个抱着婴孩的妇人怯生生问:“当真...当真能赔?俺家就在东市第三坊,军爷们十月廿那日来征的粮...“

孙原终于挣扎站起,接过袁涣递来的太守印绶高高举起。夕阳的余晖照射在铜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此印乃天子所赐,今日立誓:欠百姓一斗,还三斗!欠百姓一命——“他忽然剧烈咳嗽,紫袍上渗出血迹,“本官用命来偿!“

人群彻底寂静了。忽然有个老者颤巍巍跪下:“俺信孙明府!当年在洛阳,就是您断明了俺儿的冤案!“

如同稻浪般,黑压压的人群依次跪倒。张鼎急忙带亲卫上前,将孙原和沮授护送出人潮。郭嘉与管宁却被百姓围住,开始登记造册。

待回到临时太守府,烛光下众人都面色凝重。袁涣清点着竹简:“现已登记七百余户,若皆按三倍补偿,需粮二千一百石,而官仓...“

“不必说了。“孙原疲惫地摆手,“明日开我的私库,所有金银器皿皆可变卖。“

“府君不可!“沮授急道,“那些是...“

“是民脂民膏。“孙原望着窗外如繁星般的火把,“当初离京时,百官馈赠的金银本就是用来安民的。“

忽然堂外传来喧哗。张鼎押着几个被缚的汉子进来:“府君!抓到几个混在人群中鼓噪的好细!从他们身上搜出了这个!“

几块黑木令牌掷在地上,刻着扭曲的鬼面纹样。

“是黑山军的探子。“郭嘉用刀尖挑开令牌,“看来有人不想让邺城安宁。“

孙原沉默良久,忽然对管宁道:“幼安,你明日带人重编户册。无论是本土百姓还是外来流民,皆按丁口配给粮种。“

又对沮授道:“公与清查府库,所有绸缎布匹皆可裁作冬衣。“

最后对袁涣说:“曜卿文笔好,写一封《告邺城父老书》——就说说今日那个常山汉子的事迹。“

烛火噼啪作响,众人忽然发现年轻太守的眼中,有什么比火焰更明亮的东西正在燃烧。

夜幕完全降临,但太守府内的烛火通明,吏员们忙碌地登记造册,计算粮草,安排救济。而在城西的废墟间,无数百姓正仰望着太守府的方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