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73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73

华光七年二月,圣人招天下英才汇聚京城,研制新农具和纺织灌溉工具。

其中钱塘才子沈存中提出可以将水汽转为催动工具的外力,得到圣人的盛赞,并拨款拨物助其研发新器具。

华光八年六月,首台蒸汽机现世,此机高九尺,铸铁为躯,铜管蟠结如龙,以煤火蒸水取气,推动铁活塞循环不止。

试机之日,汽笛长鸣,轮毂飞转,观者皆骇然屏息,圣人敕令用于京西官田灌溉,一机可抵三百壮丁,稻田三日尽得润泽。

同年九月,设立天工院,建工部蒸汽局,沈存中领三品技督。

越州织造局以蒸汽力带纺纱机,效率倍增,甚至可实现云锦日出千匹,外邦胡商竞相采购。

蒸汽技术又反哺农业,大型机械的普及使江南粮食一年两熟变三熟。

华光十年三月,首艘蒸汽官船下水试行,逆流时速度胜过帆船三倍,运载货物更加便捷。

华光十一年初,时报开始刊印圣人御笔文章,用评述历史或解读经典的方式,明确提出了民贵君轻和天下为公等融入了本土化的民主思想。

一连数年,时报每一期都会有类似的内容,民智已开的情况下,社会的大变革就隐藏在暗潮之下。

华光十一年五月,圣人下令开凿京城至杭州的铁路,以铁轨铺设蒸汽机车运送漕粮。

华光十二年八月,京杭铁路贯通,蒸汽机车“复兴”开始运粮往返于两地,运行数月后,开始载客来往南北。

华光十三年,沈存中着《汽学》刊印,系统化的阐述了热力循环和气压转换等知识,有宋氏后人宋明良据此改良出了高压蒸汽机,熙州铁厂采用蒸汽锻锤,年产精铁百万斤,兵部造炮效率提升十倍。

蒸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生产力的飞跃与新阶级的诞生,传统的士农工商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官办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出现,一批精通技术管理的技术官僚和官督商办的工坊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和财富,成为税收的新支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攫取权力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定胜天的思想也随着蒸汽力量的展现而深入人心,延续千年的天命观和皇权神授开始动摇。

而伴随着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推广,民智全开的情况下,新思想的出现是是必然的,时报上数年如一日的民权和平等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大量被机器剥夺了生计的农民,也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汇聚成无产阶级,开始争取属于自身的权益。

新的社会阶级出现,旧的社会秩序就会被打破,这是由不可阻挡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是一个结构性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其影响将会遍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

幸好,长安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准备,终于等到了这一日。

华光十五年,圣人下令召宗室,边疆重臣进京,共商大事。

六月盛夏,太和殿内一片寂静,隐约还有抽泣之声响起。

长安:“各地风起云涌,罢工起义之声不绝,大家只会比朕看的更直观。”

“诸位,社会变革已至,再抱着老祖宗之法不撒手,结果只会更糟。”

有老臣掩面而泣,口中直言愧于圣恩。

长安:“众卿何愧之有呢?咱们君臣一同奋斗了几十载,才有了如今这盛世,是朕要感谢你们才对。”

“朕年事已高,也无惧身后的洪水滔天,就让朕来做这个不孝子孙吧。”

有上了年纪的宗室人嚎啕大哭,也有交头接耳商议将家人都接到外邦去的。

长安话中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社会不得不变革,那就是要根据社会上的呼声进行改变。

而这嘈杂的呼声,无非是要一个平等的机会,而这也是大同世界所向往的。

华光十六年初,圣人下令废除身份特权,强调士农工商皆平等。

于商,下令改革旧的社会税制,开征商业税所得税,对新式工坊给予税收减免,鼓励转型机器制造。

同时也颁发了工坊立法,明确规定最低薪酬,最高工作时间,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工作环境的安全标准,直接保护工人的基本权益。

并且允许在政府严格控制下成立工会,为工人提供一个集体表达诉求的渠道。

继续推进工业化,以壮大支持民主的社会力量。

于农,废除一切苛捐杂税,改收农业税,将土地无偿分给农民,同时摧毁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

于商,鼓励贵族将土地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和担保,引导他们投资铁路矿山纺织厂等新式产业,让他们从田地受益者转变为工厂主,将其利益与工业化绑定,削弱贵族同官僚阶级的共同利益。

于士,则是实现政治权利再分配,通过设立新机构,逐步实现三权分立。

行政权方面,成立临时执政委员会,由社会各阶级的核心代表组成,职能是处理日常政务,稳定局势。

立法权方面,成立临时议会,初期议员由各省各行业推举代表组成,目的是学习议事规则,培养参政人员。

司法权方面,推动司法独立,建立独立的司法系统,颁布新的民法典刑法典,取代王法。

这一系列的诏令颁布下去,社会哗然,群情激动,不亚于山崩海啸带来的震动。

但长安自登基起就素有威名,如今年事已大更有威望,最重要的是,军队的指挥权还在她手中,为的就是防止在权力过渡的初级阶段出现乱动,或者是军阀乱政。

这一批军队将领,都是出身讲武堂的学员,每一个曾受教于天子门下,哪怕改革后皇权不复往昔强势,但依旧无人敢跳出来生乱。

自此之后,长安就开始推动权力制度化,将某财政预算,或是官员任命这些决策,从由帝王私人决断变为需要经过特定程序才能生效的行政流程。

这样的大变革下,心有不满的宗室里,有能力的早就出去打下了地盘,因此不会回来反对,没能力造反的就只能听从长安的安排,顺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至少还能衣食不愁富裕几代人。

华光十九年,两条运河彻底竣工,工业化再度得到起飞。

长安最后以帝王的名义下令,召集各阶级代表联合制宪,给予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甚至平民一定的参政议政权利。

虽然初期权力有限,但这也提供了可以质疑和制约传统贵族官僚的决策。

更是确定了军队忠于宪法,而非皇室和帝王个人的这一重要政策。

新纪元年,赵元睿出任议会总理,面对的是一个被新技术和工业化彻底重塑后,阶层剧烈动荡的联盟社会。

而她所代表的新阶级,则旧秩序被打破之后,开始着手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前所未有的新秩序。

赵元睿上任的首要工作,就是继续推动工业化发展,深化新的生产关系,培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这两个未来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依次来保证社会不开倒车,也不会出现复辟。

新纪五年,夏意正浓。

太和殿外白玉阶前,长安斜倚在紫竹躺椅上,日光如金,倾泻而下,刺得人眼底生辉,却又忍不住贪看这天光浩荡。

殿内三司议事的声音隐约传来,似春蚕食叶,细碎而有序。

而殿外,花开得正艳,远处市井喧嚣如潮,一阵风过,带来孩童追逐笑闹之声。

盛世不必言说,落在每一寸阳光里,也飘于每一缕风中。

长安也无需立碑着像,山河即名册,民生为传纪,何须碑石。

若你在寻找她的丰碑,请看看你的周围。

这盛世,便是她最好的铭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