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仿佛昨日还是初入学院、带着几分青涩与懵懂的新生,转眼间,四年寒窗苦读的光阴便如指间流沙,悄然滑落。大夏国学院四年制的学业已近尾声,终于迎来了至关重要的实习年轮。这一年,不再是书斋里的静坐冥思,不再是模型前的模拟演练,而是将四年所学所悟,沉甸甸的知识与技艺,投入到真实世界的熔炉中锤炼。学子们将被外派至各自专业的领域,在经验丰富的带教师傅引领下,直面现实的挑战,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磨砺本领,完成从学院学子到行业新锐的蜕变。
莫家的一双儿女——莫忧(优优)与莫愁(暖暖),这对自幼聪慧勤奋、学业始终名列前茅的兄妹,自然也迎来了人生中这关键的一步。
哥哥莫忧,因其在工科领域的卓越天赋和扎实功底,早在实习分配的风声初起时,便被在工部担任要职的大伯莫涵“捷足先登”,几乎是动用了“抢人”的架势,早早将其预定到了工部最核心的营造司实习。莫涵拍着侄子的肩膀,眼中满是期许与骄傲:“忧儿,工部乃国之基石,营造司更是千钧之责。你所学,正可大展宏图!跟着老师傅们好好学,把图纸上的精妙,变成矗立山河的栋梁!”莫忧沉稳地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实践挑战的兴奋与坚定。
而妹妹莫愁(暖暖),这位在医学院中同样光彩夺目的优等生,其精湛的理论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解剖、缝合等实操课上的稳定发挥,早已是各医馆争相延揽的对象。最终,近水楼台,女子医馆——这个承载着莫家数代心血与荣耀的地方,理所当然地将这位本家的明珠“抢”到了自家门下实习。这既是对她能力的认可,更是家族传承的必然。
然而,这份“近水楼台”并不意味着任何特殊与松懈。实习前夜,莫家正厅灯火通明,气氛庄重而肃穆。祖母子璐端坐主位,虽年事已高,但眼神依旧清明锐利,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父亲莫珺与母亲小桂分坐两旁,神情关切而严肃。就连平日里最是爽朗爱笑的姑姑莫琳,此刻也收起了玩笑,正襟危坐。
“暖暖,”祖母子璐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率先打破了沉默,“明日你便要去医馆,踏上真正的医者之路了。虽是自家医馆,但你要时刻谨记——”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长辈,仿佛是在寻求共同的见证,“进了医馆的门,你首先是一名实习医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医馆的一切实习规定,一丝一毫不得逾越!”
母亲小桂紧接着开口,语气温柔却字字清晰:“暖暖,规矩就是规矩。每日当值,必须准时准点,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到早退。带教老师的话,便是你行动的准绳,必须严格服从,虚心求教。切不可因你是莫家女儿,就生出半分懈怠或骄矜之心。”
父亲莫珺点了点头,沉声道:“医馆事务繁杂,人命关天。实习期间,多看、多学、多问、多做,更要多想。带教师傅的经验,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宝藏。要沉下心来,把根扎稳。”
姑姑莫琳看着侄女,语重心长地补充:“暖暖,实习是块试金石。你学得如何,心性如何,在真正的病人面前,在繁杂的事务中,都会显露无遗。家里人都看着,医馆上下也看着。这不仅关乎你个人,更关乎咱们女子医馆的声誉,关乎莫家‘仁心仁术’这块百年招牌的分量!”
长辈们的话语,一句句,如同重锤,敲打在莫愁的心上,更如同温暖的溪流,浸润着她对医道的赤诚。她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来自血脉与理想的共同期许。
厅堂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莫愁年轻却无比坚毅的面庞。她没有丝毫的犹豫或畏缩,深吸一口气,挺直了那如修竹般纤细却蕴含着无尽力量的身躯。她的脊梁挺得笔直,仿佛能承载起千钧之重;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如同淬炼过的寒星,穿透空气,一一迎向祖母、父亲、母亲和姑姑关切而严肃的眼神。
“奶奶、爹爹、娘亲、姑姑!”莫愁的声音清越而有力,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在寂静的厅堂中清晰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暖暖自幼蒙受家族厚恩,耳濡目染,深知‘医’之一字,重逾泰山!女子医馆的门楣之上,‘性命所托’四字,更是刻进了暖暖的骨血里!”
她的声音微微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此次实习,是暖暖践行所学、回报家门的起点,更是叩问医道真谛的必经之路!请长辈们放心!暖暖在此立誓:”
她稍稍停顿,目光扫过每一张至亲的面容,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地宣告:
“第一,必严守规矩! 定当时刻谨记身份,视医馆规条为铁律,绝不迟到早退半分,绝不因私废公!带教师傅之言,必悉心聆听,严格执行,绝不懈怠敷衍!”
“第二,必谦恭勤勉! 定当放下所有身份之念,以最谦卑的姿态,做最勤奋的学生。眼勤、手勤、脑勤、心勤,甘于从小事琐事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