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323章 吐蕃遣使来朝,禄东赞求亲

苏定方演义 第323章 吐蕃遣使来朝,禄东赞求亲

作者:公孙楚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3 10:03:35

边关急报送到长安时,秋阳正透过太极殿的格窗,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世民身着明黄常服,端坐在龙椅上,指尖轻叩着御案,听兵部侍郎高声宣读捷报:“牛进达将军于松州城外大败吐蕃军,斩敌三千余级,俘虏蕃将数名,松赞干布已率残部退至逻些城,遣使上表请罪!”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赞叹声,程咬金性急,一巴掌拍在大腿上,粗声笑道:“早说过那些吐蕃蛮夷不经打!牛进达那小子的飞叉可不是吃素的,定是把他们戳得哭爹喊娘!”他身旁的秦琼微微颔首,眼底也带着几分笑意,只是比起程咬金的外放,更多了些沉稳。

李世民脸上却未露多少喜色,只是淡淡抬手,示意殿内安静。他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沉声道:“松州虽胜,然吐蕃远在西南,地势险要,若一味穷追,恐劳民伤财。诸位以为,当如何处置后续?”

魏征出列躬身道:“陛下圣明。吐蕃此次犯边,虽被击退,但其国力未损。当务之急,是加固西南边防,安抚边境百姓,同时遣使责问松赞干布,令其陈明罪状,方可再议后续。”

“魏大人所言极是。”房玄龄亦附和道,“吐蕃地处高原,气候恶劣,我军长途奔袭,难占优势。不如以静制动,观其动静再做打算。”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正议论间,殿外忽然传来鸿胪寺卿急促的脚步声。只见他手持一卷文书,匆匆入内,神色略显复杂地躬身道:“陛下,吐蕃遣使求见,为首者乃是吐蕃大相禄东赞,言称特来为赞普松赞干布求亲,愿与大唐永结秦晋之好。”

“哦?”李世民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打不过便想着求亲?这松赞干布,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宣他进来。”

“遵旨。”鸿胪寺卿应声退下。

片刻后,殿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只见禄东赞身着一件织金吐蕃锦袍,袍角绣着展翅的金鹏鸟,腰间系着嵌宝石的玉带,身后跟着四名同样身着锦袍的随从,缓步走入殿中。他身形高大,肤色呈健康的小麦色,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笑容,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透着一股精明干练的光芒。

走到殿中,禄东赞率随从恭敬行礼,用略显生硬却清晰的汉话说道:“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天威,敬服陛下圣德,特遣小臣前来,恳请陛下赐婚。赞普愿以吐蕃全部之力,与大唐结为同盟,世代友好,永不相犯。”

话音刚落,魏征便冷哼一声,上前一步质问道:“此前贵国无故犯我松州,杀戮我边民,如今大败而归,才想着求亲求和,未免太过无诚意了吧?”

禄东赞闻言,脸上的笑容不变,依旧从容不迫地回答:“魏大人息怒。此前边境冲突,实乃赞普年幼,边将贪图小利,擅自兴兵,并非赞普本意。赞普得知此事后,已严惩肇事边将,并深感愧疚。此次遣小臣前来,不仅带来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良马百匹、牦牛千头作为聘礼,更愿让赞普亲自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入唐求学,以示诚意。”

他说着,示意随从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礼单呈上。内侍接过礼单,呈给李世民。李世民翻看了一眼,缓缓放下,目光转向站在群臣之中的苏定方,问道:“邢公久历沙场,深谙边事,此事你怎么看?”

苏定方出列躬身,沉声道:“陛下,吐蕃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虽在松州取胜,但若要彻底征服吐蕃,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长途征战,士兵易生疲态,未必能占到便宜。如今禄东赞前来求亲,正是一个缓和关系的契机。不如先应下求亲之事,观其后续行动。若松赞干布真心归附,便将公主嫁过去,以婚姻纽带巩固两国关系;若其有二心,我等也可借此机会安抚吐蕃,同时暗中加固边防,训练军队,待时机成熟,再做处置。”

禄东赞听到苏定方的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此前早已对大唐群臣有所了解,知道魏征刚正、房玄龄善谋,却没想到这位年轻的邢国公,竟有如此深远的谋略,一眼便看穿了吐蕃求亲背后的虚实,也提出了如此稳妥的应对之策。

他心中暗自庆幸,此次前来求亲,果然没有选错时机,也更加坚定了要促成此事的决心。于是,禄东赞再次躬身,语气愈发诚恳:“邢国公所言极是。我赞普真心实意想与大唐交好,若陛下应允婚事,吐蕃必将成为大唐最忠诚的藩属,永不背叛。”

李世民看着禄东赞眼中的诚意,又看了看阶下群臣的反应,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求亲之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禄东赞,你一路劳顿,先到鸿胪寺歇息。朕与群臣商议后,再给你答复。”

“多谢陛下。”禄东赞恭敬行礼,随后便在鸿胪寺卿的引导下,带着随从退了出去。

禄东赞离开后,殿内再次响起议论声。程咬金说道:“陛下,这禄东赞看着倒像是个有诚意的,但吐蕃蛮夷素来反复无常,可不能轻易相信他们!”

房玄龄则说道:“陛下,臣以为苏邢公所言有理。婚姻是巩固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若能以公主和亲换来西南边境的安宁,实乃上策。只是,不知陛下打算选哪位公主前往吐蕃?”

李世民闻言,眉头微蹙。他深知和亲公主的重要性,不仅要身份尊贵,更要深明大义,能够在吐蕃站稳脚跟,传播中原文化。但大唐的公主大多年幼,或是早已定下婚事,合适的人选,一时之间倒也难以确定。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殿窗前,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沉声道:“和亲之事,关乎大唐与吐蕃的百年和睦,绝不可草率。诸位可先回去商议,推荐合适的公主人选,同时拟定一份和亲的条款,明日再议。”

“遵旨。”群臣齐声应道。

太极殿内的议论渐渐平息,但关于吐蕃求亲的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百姓们纷纷议论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吐蕃使者,猜测着陛下是否会应允这门亲事,又会选派哪位公主前往吐蕃。

而在鸿胪寺的驿馆中,禄东赞正站在窗前,望着长安的街景,神色凝重。他知道,此次求亲能否成功,不仅关乎松赞干布的心愿,更关乎吐蕃的未来。大唐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吐蕃能否借助中原的力量,发展壮大。

“大相,您说大唐皇帝会应允婚事吗?”一名随从忍不住问道。

禄东赞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一定会。大唐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不会错过这个巩固边境的机会。我们只需耐心等待,同时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他走到桌前,拿起一份早已绘制好的吐蕃地图,仔细端详着。地图上,吐蕃与大唐的边境线清晰可见,而逻些城与长安之间的距离,更是遥远。他知道,一旦和亲成功,吐蕃与大唐之间的联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而他肩上的担子,也会更重。

夜色渐深,长安城内渐渐安静下来。但太极殿的灯光,却依旧亮着。李世民坐在御案前,翻看着手下呈上来的各种关于吐蕃的资料,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桩和亲,不仅是一场婚姻,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利益的博弈。他必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才能确保大唐的长治久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