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305章 教场重开龙虎聚 少年英气贯长安

教军场的黄土被日头晒得发烫,方才应和陛下的声浪尚未散尽,杨柳风卷着尘土掠过,竟带着几分金戈铁马的意味。牛进达手中令旗一扬,场边鼓手便擂起战鼓,“咚咚”声震得人心脏发颤,将午后比试的气氛瞬间推至顶点。

裴行俭与罗明对立场中,银枪与丈八蛇矛的影子在黄土上交叠,风一吹,竟似有了灵性的杀气。

“裴兄,家父常言,枪法无他,唯快与狠尔!”罗明红甲猎猎,握矛的手青筋微凸,少年人的血性在阳光下几乎要溢出来,“今日罗某便以父传‘疯魔枪’讨教,你可莫要藏私!”他这话不是挑衅,是将门之后的坦荡——罗士信当年枪挑隋营十三将的威名,早刻进了他骨血里。

裴行俭银甲映日,枪尖斜指地面,神色沉静如渊:“罗贤弟此言差矣。枪法有快狠,更有沉稳。你我皆是大唐儿郎,今日比的是武艺,更是风骨,点到即止,方不负陛下与父辈所望。”声音不高,却字字掷地有声,恰如他手中银枪,看似温润,实则藏锋。

观礼台上,苏定方冷峻的脸上掠过一丝浅淡笑意,侧头对李靖道:“守约这孩子,把‘武以德为先’的道理,刻进骨子里了。”李靖捋着银须颔首:“你教得好,他自己悟得更深。仁基若在,见儿子有这般气象,也该瞑目了。”

“比试开始!”屈突通一声沉喝未落,罗明已如离弦之箭扑出。丈八蛇矛化作一道红影,直刺裴行俭面门——这“毒蛇出洞”是疯魔枪的起手式,快如流星,带着破风锐响,当年不知多少敌将丧在这一枪之下。

裴行俭不慌不忙,左脚轻灵一旋,身形如杨柳摆枝般侧移半尺,同时银枪闪电般抬起,枪杆精准磕在蛇矛矛尖侧面——用的是“卸”字诀,不与硬拼,反倒顺着枪势轻轻一引。“当啷”一声脆响,金铁交鸣震得人耳膜发麻,罗明只觉一股柔中带刚的力道顺着矛杆传来,虎口酸麻,蛇矛竟被生生偏开,枪尖“笃”地扎进黄土,半截矛杆都没入其中。

“好个借力打力!”秦琼看得微微颔首,对史大奈道,“定方教徒弟,真有一套,这枪法稳得不像话。”

罗明抽矛后退,脸上浮躁淡了几分,眼神多了凝重。他不再一味猛冲,枪随身动,时而刺咽喉、时而挑肩甲、时而扫下盘,丈八蛇矛舞得如一团红旋风,将疯魔枪的刚猛灵动演绎得淋漓尽致。枪影翻飞间,竟隐隐有破空之声,引得场边少年低声喝彩。

裴行俭始终立于原地,银枪防守得密不透风。罗明刺来,他横枪格挡;扫来,他提枪上架;挑来,他沉枪下压。“叮叮当当”的金铁交鸣不绝于耳,阳光洒在交织的枪影上,闪得人眼花缭乱。三十余合过后,罗明额汗涔涔,呼吸渐粗,枪法速度慢了几分,力道也不如初时刚猛——少年人气力虽足,却架不住这般高强度猛攻。

裴行俭依旧气定神闲,步法沉稳如磐石。待罗明一枪刺空、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他猛地踏前一步,银枪如流星赶月般刺出,枪尖直指罗明护心镜,却在距镜面寸许处稳稳停住。

“你输了。”声音平静无波,无半分得意。

罗明呆立片刻,低头沉声道:“罗某心服口服。裴兄枪法,远胜我半筹。”全场喝彩声雷动,程咬金扯着嗓子喊:“好!这俩小子,都有咱们大唐武将的风骨!”

首战刚歇,牛进达便再度喝道:“第二场,马术对决——分两轮!首轮骑射,薛讷对阵苏庆周;次轮马战阵演,尉迟三兄弟对阵程氏兄弟!”

话音刚落,四匹战马便踏尘而出。薛讷一身银甲,跨上父亲留下的“踏雪乌骓”,震天弓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苏庆周玄甲轻扬,坐骑是匹枣红马,箭囊里插着十二支绑了小铜铃的箭矢——那是他特意改制的,箭杆轻,铃音脆,更显巧思。

二人并立于百米靶位前,屈突盖挥旗示意,薛讷深吸一口气,拉满弓弦。“咻!咻!咻!”三箭连发,箭箭穿透靶心红心,最后一箭竟射穿了前一箭的箭尾,三支箭在靶心连成一线!

“好箭法!”观礼台上李世民抚掌赞叹,“有仁贵当年百步穿杨之风!”

苏庆周却不慌不忙,双腿轻夹马腹,坐骑缓步前行。他挽弓搭箭,并非直指靶心,而是略抬角度,箭矢射出后带着清脆铃音,竟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绕靶三圈后才稳稳钉在红心左侧一寸处——虽未中红心,却显露出对箭道、风力的精准把控,巧思过人。

“庆周这孩子,心思竟这般细。”苏定方身旁的高慧英轻声道,眼中满是欣慰。苏定方微微颔首:“箭术不仅要准,更要活,他这点随我。”

骑射刚罢,马战阵演便开场。尉迟宝林、宝庆、宝怀三兄弟一身黑甲,骑着三匹黑马,手持铁鞭,列成“品”字阵;程怀亮、程处墨兄弟皂甲鲜明,坐骑是程咬金特意挑选的“奔雷马”,腰间短斧泛着寒光,摆出“二龙出水”阵。

“杀!”尉迟宝林大喝一声,三兄弟催马冲锋,铁鞭如黑云压城,专攻程氏兄弟坐骑下盘——这是尉迟恭亲传的“破阵鞭法”,专破马战阵型。程怀亮挥斧格挡,程处墨却性子跳脱,催马斜冲,避开正面攻势,反而绕到尉迟宝怀身侧,短斧轻挑,竟将他腰间箭囊挑落在地。

“好个巧劲!”程咬金笑得合不拢嘴,“这小子,比他爹我会变通!”

尉迟宝怀大怒,回鞭便抽,却被程处墨策马避开。尉迟宝林见状,忙变阵为“一字长蛇”,首尾呼应;程怀亮趁机挥斧砍向阵中薄弱处,兄弟二人一攻一扰,竟将尉迟三兄弟的阵型搅得有些散乱。僵持近二十合,尉迟宝林见久战不下,索性大喝一声:“撤阵!”三兄弟策马后退,虽未落败,却也输了半分阵形把控。

牛进达高声判道:“骑射薛讷胜,马战阵演程氏兄弟胜!”

马术刚歇,场中便摆开兵器架,第三场拳脚器械对决接踵而至。

“锏法对决——秦用对阵屈突桓!”

秦用银甲沉稳,手持双锏,步态与秦琼如出一辙;屈突桓褐甲凛凛,握着一柄长锏,是屈突通亲传的“破甲锏法”。二人对站,秦用沉声道:“屈突兄,秦家锏讲究刚柔并济,今日便与你切磋。”

“正有此意!”屈突桓话音未落,长锏便带着风声砸来。秦用不闪不避,双锏交叉上架,“铛”的一声,竟将长锏震得微微发麻。他顺势手腕一翻,双锏顺着长锏滑下,直取屈突桓手腕——正是秦家锏的“缠丝卸力”绝技。屈突桓忙撤锏后退,随即变招横扫,秦用则借势矮身,双锏直击对方马靴,逼得屈突桓连连后退。

三十合后,秦用瞅准破绽,左锏格挡,右锏轻磕屈突桓锏柄,借力将其长锏挑飞。“承让了。”他收锏拱手,神态依旧沉稳,颇有其父之风。

紧接着是剑术对决,张毅对阵段辉。张毅身着白袍,手持一柄“青锋剑”,剑法飘逸如仙,招式间透着道家“以柔克刚”的玄妙——那是他随终南山道长所学,与父辈的沙场剑法截然不同;段辉青甲披身,长剑是段志玄传下的“断水剑”,招式刚猛,每一剑都带着沙场的肃杀之气。

张毅剑走轻灵,如蝴蝶穿花,避开段辉的猛攻;段辉则剑势沉猛,如泰山压顶,逼得张毅连连闪避。看似段辉占优,实则张毅一直在寻机反击。待段辉一剑刺空、身形不稳之际,张毅手腕翻转,青锋剑轻轻点在段辉肩甲上,力道不大,却足以判胜负。“张兄剑法灵动,段某输得服气。”段辉收剑笑道。

随后的槊法对决更显惨烈——牛建手持长槊,槊法沉稳厚重,是牛进达亲传的马战槊法;王永安长刀如虎,刀法剽悍,带着西北汉子的狠劲。二人从器械架旁战到场中,长槊时而刺、时而砸、时而扫,长刀则时而劈、时而砍、时而撩,金铁交鸣中,牛建的槊杆被砍出一道缺口,王永安的刀背也被砸得微弯。最终牛建借着马势,槊尖挑中王永安护心镜,险胜一招。

拳脚对决则在史德威与殷成戎之间展开。史德威异域相貌,皮甲紧身,拳脚带着突厥“搏狼术”的剽悍,招招直击要害;殷成戎锦袍束身,拳脚是殷开山传下的“开山拳”,刚猛有力。二人在黄土上翻滚缠斗,史德威擅长近身缠斗,殷成戎则胜在力道沉猛。二十合后,殷成戎一记“开山炮”击中史德威肩头,却也被对方扫中脚踝,二人同时倒地,最终判为平局。

器械拳脚的喧嚣过后,教军场东侧便摆上了两座巨大的沙盘——一座模拟北疆云州城防,一座模拟江南水寨攻防,这是第四场,兵法谋略对决。

“首轮,裴行俭对阵李启,推演云州城防——假设突厥三万骑兵来犯,你二人分守将、攻将,各陈策略!”狄仁杰亲自执掌沙盘,手中木杆轻点,神色严肃。

裴行俭立于守方沙盘前,目光扫过沙盘上的山川、河流、城郭,沉声道:“云州城高池深,却地处平原,无险可依。突厥骑兵善奔袭,若硬守必吃亏。当以‘诱敌深入’为策:先遣轻骑三千,于城外二十里处设伏,袭扰其粮草;城内留兵五千,加固城防,多备滚石擂木;再遣五千骑兵绕至突厥后方,断其退路。待突厥久攻不下、粮草短缺之际,内外夹击,必能大胜。”

他手中木杆轻点沙盘,从伏兵位置到夹击路线,标注得一清二楚,逻辑缜密,竟无半分疏漏。

李启身为攻将,略一思索便道:“裴兄策略虽妙,却有一弊——突厥骑兵机动性强,若察觉伏兵,必绕路而行。我若为突厥将领,便分兵三路:一路一万骑兵佯攻城门,吸引守军注意力;一路一万五千骑兵奔袭粮草大营;剩余五千骑兵则趁乱攻城,打其措手不及。”

裴行俭从容应答:“李兄忘了云州城外的‘月牙河’?可连夜在河上筑浮桥,却暗中拆去桥板,待突厥骑兵过桥时,断桥截击;同时粮草大营外挖深沟,覆以茅草,内设陷阱,纵其奔袭,也能使其损兵折将。”

二人你来我往,推演了近半个时辰,裴行俭始终攻守有度,谋略更胜一筹。李靖看得抚掌:“守约不仅武艺好,兵法造诣竟也这般深,将来必是帅才!”

次轮推演江南水寨,罗明对阵李辰。罗明虽悍勇,却不善水战谋略,只知硬攻;李辰自幼随李孝恭打理水军,对水寨攻防了如指掌,提出“火攻断粮、水网困敌”之策,轻松取胜。

暮色渐合时,最后一场策论开始——考核治理地方与领兵能力,由魏征、房玄龄亲自出题。

“今有一县,地处边陲,百姓多以畜牧为生,却常遭外族劫掠,田地荒芜,流民渐多。你等若为县令,当如何治理?”魏征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小将。

秦用率先应答:“臣以为,当分三步:其一,整饬军备,挑选精壮百姓组建乡勇,教以基本武艺,防御外族劫掠;其二,劝课农桑,发放种子农具,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同时与外族互通有无,减少冲突;其三,设立学堂,教化百姓,明礼知法,方能长治久安。”言辞恳切,条理清晰,颇有治政之才。

苏庆杰则补充道:“秦兄所言极是,然边陲之地,军备当为首。可请求朝廷调拨部分军械,再遣老兵教习乡勇,同时与附近军营互通消息,遇大敌则请兵支援,方能保百姓安稳。”

随后的领兵策论,薛讷以“北疆戍边之策”为题,提出“轮换戍守、军民合一”之法——士兵与百姓轮流戍边,闲时耕种,战时作战,既减少军费开支,又能加固边防,深得李世民赞许。“讷儿此策,颇有仁贵之风,更有自己的见地,北疆之事,将来可委你重任。”

众小将依次应答,或论治理、或谈领兵,各有见地。裴行俭的“军民互济策”、张毅的“以德化边策”、李辰的“水军治理策”,皆被房玄龄记入簿册,赞为“可堪大用”。

暮色四合,教军场的鼓声渐渐平息,所有比试尘埃落定。牛进达手持记功簿,大步走到观礼台前,高声唱名:“本次比武,综合武艺、马术、兵法、策论,拔得头筹者——裴行俭!其枪法第一、兵法第一、策论第一,箭术第二,全能冠绝全场!”

全场轰然喝彩,裴行俭身着银甲,大步走到场中,单膝跪地。李世民亲自走下观礼台,手持一柄镶嵌宝石的“定唐剑”,递到他手中:“持此剑,当如持帅印,护我大唐疆土,抚我大唐百姓!朕封你为游击将军,入兵部历练,日后随军出征,建功立业!”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裴行俭接剑起身,声音朗朗,目光坚定。

随后罗明以“枪法第二、拳脚第三”获封校尉,薛讷以“骑射第一、戍边策优”授任北疆兵马副使,秦用、张毅、李辰等皆有封赏,或入军营历练,或赴地方任职。

夕阳下,小将们并肩而立,铠甲上的汗渍反射着金光,像一群初升的朝阳。李靖望着这一幕,对李积、苏定方笑道:“当年我们驰骋沙场时,何曾想过,这些孩子如今能接过咱们的枪?”

李积拍着苏定方的肩膀:“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大唐之福。”

苏定方看着儿子们与裴行俭、罗明说笑——苏庆周正缠着薛讷问箭道,苏庆杰与秦用探讨锏法,眼中满是欣慰。高慧英走到他身边,轻声道:“有这些孩子在,大唐的边关,咱们总算能放心了。”

教场的余晖中,杨柳风依旧吹拂,却似带了传承的暖意。这些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