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304章 教场大比显锋芒 后起之秀续荣光

长安的春阳来得格外慷慨,泼洒在横亘城北的大教军场上,将百万块青石板浸润得泛出温润的光。十万禁军列阵如铁,玄色甲胄层层叠叠,日光掠过甲叶边缘的冷棱,竟在场上投下一片流动的金辉,连带着场边飘扬的“李”字大旗,都添了几分灼人的气势。

观礼台依山而建,居高临下俯瞰全场。最中央的御座上,贞观天子李世民一身金盔亮甲,龙纹在甲胄上蜿蜒如活,他指尖轻叩扶手,目光扫过场中跃跃欲试的小将们,眸底既有帝王的威严,亦藏着对后辈的期许。身旁的长孙皇后一袭翟衣,裙摆绣着缠枝莲纹,笑意温和得如同这春日暖阳,她的目光掠过那些稚气未脱却已英气逼人的少年,眼底不自觉地漾起几分慈爱——这些孩子,皆是大唐的骨血与将来。

御座两侧,便是功勋卓着的老将们。秦叔宝已年过七旬,须发皆白如霜,却依旧坐得笔直,仿佛一杆久经风雨却未曾弯折的长枪。他腰间的金装锏用了半生,鞘上的铜饰虽已氧化得发暗,却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沉郁,那是无数次生死搏杀沉淀下的厚重。他目光微凝,落在台下秦用、秦山兄弟身上,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袖边,那是当年随太宗平定天下时,留下的旧习惯。

程咬金就坐在秦叔宝身旁,性子半点未改,大咧咧地晃着脑袋,紫金冠上的红绒球跟着乱颤。他时不时拍着身旁尉迟恭的肩膀笑骂:“黑炭头,你那三个儿子今日要是输了,回头可得陪老子喝三坛烧刀子!”尉迟恭面膛黝黑,颔下胡须如钢针,闻言瓮声瓮气地回怼:“俺的儿岂能输你家那混小子?等着瞧便是!”他三个儿子——宝林、宝怀、宝庆,正垂手立在台下第一排,崭新的铠甲泛着冷光,比父亲身上那套带着战痕的旧甲,更显几分锐气。

李靖捻着花白的长髯,目光却越过人群,精准地落在场中最前排的裴行俭身上。这孩子刚过二十,一身素色劲装衬得身形挺拔,腰间悬着的佩剑鞘上刻着“定方”二字,正是师父苏定方亲赐。他立在那里,不骄不躁,眉宇间的沉稳与内敛,竟有几分当年苏定方初入军营时的模样——那时苏定方亦是这般,看似沉静,实则藏着惊世的锋芒。

李靖的目光又移到裴行俭身旁的罗明身上。那少年不过十八,身形比裴行俭略矮些,却透着股悍勇之气,手中一杆虎头湛金枪握得极稳,枪缨红得似燃着的火。这模样,让李靖不由想起了罗士信——当年那位勇冠三军、敢单骑冲阵的猛将,罗明正是他的遗腹子。如今这孩子的枪法,既带着其父的悍烈,枪尖转动间又多了几分灵动,显然是得了高人指点。

“师父您看,”李绩轻手轻脚凑到李靖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赞叹,“守约的箭法,前些日子私下切磋,怕是已不输当年的苏定方了。”他口中的“守约”,正是裴行俭的字。

李靖微微点头,目光掠过不远处的苏定方父子,眼底泛起一丝笑意。苏定方端坐席间,一身墨色锦袍,虽已年近花甲,却依旧腰杆笔直,他身旁的高惠英穿着一身浅青色衣裙,鬓边插着一支素银簪,正是当年随他征战沙场的那位女将。此刻高惠英的目光正黏在三个儿子身上,嘴角噙着浅浅的笑——想当年她随夫出征高句丽时,庆杰、庆武、庆周还在襁褓里,哭起来连奶娘都哄不住,如今竟已能在天子面前展露锋芒了。

苏定方的三个儿子站在一起,恰成三角之势:长子苏庆杰使一柄横刀,刀鞘上缠着黑色鲛绡,是他去年平定西域小勃律时,太宗所赐;次子苏庆武挥一对八棱紫金锤,锤头寒光闪闪,分量足有六十斤,寻常壮汉都举不起来,他却能舞得如风;三子苏庆周最是内敛,背着一张牛角弓,箭囊里插着十二支狼牙箭,据说他能在百步之外,射穿铜钱的方孔,分毫不差。

场中忽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喝彩,打断了观礼台上的低语。原来是薛讷出场了。这孩子刚满十九,是薛仁贵的长子,今日薛仁贵奉命镇守云州,未能亲来,他便独自带着薛家枪法上场。只见他手持一杆银枪,枪杆是上好的柘木所制,枪尖寒光如电,他身形一动,银枪便如梨花纷飞,枪尖点过之处,场边早已备好的数十枚铜钱纷纷落地——每一枚铜钱,都被精准地挑成了两半,切口齐整如削。

“好!”御座上的李世民猛地抚掌大笑,声音洪亮如钟,“薛仁贵教出了个好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愧是我大唐的虎将之后!”

薛讷收枪行礼,动作标准利落,脸上却带着几分少年人的腼腆,耳根微微泛红,低声道:“谢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

他刚退下,场中便又有两人上前——正是秦用与秦山兄弟。秦用是秦叔宝的长子,性子随了父亲,沉稳持重,手中一对金装锏与秦叔宝的旧锏形制一般无二,只是分量略轻些;秦山是次子,性子更活泛些,锏法也偏灵动,讲究以巧取胜。

两人相对而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双锏齐出。“铛!”的一声脆响,金铁交鸣之声瞬间传遍教场,紧接着便是连绵不绝的碰撞声。秦用的锏法沉猛,每一击都带着千钧之力,砸得空气都微微震动;秦山则避其锋芒,辗转腾挪间,锏尖总往秦用的破绽处钻。兄弟俩你来我往,招式间既有切磋的分寸,又藏着不服输的劲头。

观礼台上的秦叔宝看得格外专注,捋着胡须的手微微发颤,直点头。他眼角的皱纹里,却悄悄泛起了泪光——当年他随太宗南征北战,多少次九死一生,就怕秦家的锏法后继无人,如今看来,这对儿子,总算没辱没秦家“锏震天下”的名声。

秦氏兄弟刚下场,尉迟宝林便按捺不住,提着一双水磨竹节钢鞭大步上场,朗声道:“程处默,敢与我一战否?”

程处默是程咬金的次子,性子比父亲还莽撞些,闻言提着一柄开山斧便冲了上来,大笑道:“有何不敢!看俺一斧劈了你这黑小子!”他手中的开山斧足有八十斤,抡起来虎虎生风,斧刃带起的风声响彻全场,却被尉迟宝林的双鞭死死缠住。钢鞭与开山斧碰撞,火星四溅,两人缠斗得难分难解。

程咬金在台上看得急了,忍不住跳脚大喊:“臭小子!用爹教你的‘劈山式’啊!往他下三路招呼!”这话一出口,观礼台顿时一片哄笑,连李世民都被逗得抚掌,对长孙皇后道:“知节这性子,怕是到老都改不了了。”

女眷席设在观礼台东侧,用珠帘隔开,却挡不住内里的热闹。苏锦云已嫁与晋王李治,此刻正坐在李治身旁,手中拿着一把团扇,低声与他说着场上的比试:“阿兄他们的三才阵,今日看来比上次演练时更熟练了。”李治性情温和,闻言点头笑道:“庆杰兄三人配合默契,定能拔得头筹。”

苏锦棠才十三岁,是苏定方最小的女儿,性子最是活泼好动。她手里攥着一柄小木剑,眼神紧紧跟着罗明的枪影打转,小脚丫在裙摆下悄悄踮着,恨不能立刻冲下场去,与那些少年们一较高下。高惠英看在眼里,伸手拍了拍小女儿的手背,温声道:“别急,等你再长两岁,娘亲自教你枪法,保证不比你阿兄们差。”

文臣席则在西侧,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老臣端坐其间,与武将们的热血沸腾不同,他们看得更多的是章法。魏征捋着山羊胡,对身旁的房玄龄道:“玄龄公你看,这些孩子不仅武艺出众,瞧那站姿、行礼,皆是规矩端正,进退有度,可见各家教得好,家风正啊。”

房玄龄抚着案几上的茶杯,目光扫过场中列队整齐的小将们,感慨道:“魏大人所言极是。少年强则国强,有这些小将在,我大唐的边关,往后便不愁无人守护了。”他身旁的杜如晦病重初愈,脸色略苍白,却也点头附和:“江山代有才人出,太宗陛下当年打下的基业,终将由这些孩子传承下去。”

年轻的狄仁杰站在文臣席的末位,他刚中进士不久,今日是随恩师房玄龄前来观礼。他没有老臣们的沉稳,目光里满是好奇与敬佩,尤其落在裴行俭身上时,更是多了几分留意——方才比试开始前,裴行俭奉李靖之命安排比试顺序,面对数十位小将的争执,他不慌不忙,按武艺路数、年龄长幼一一排序,条理分明,言语间既守规矩,又不伤和气,这般处事能力,远超同龄人。狄仁杰暗暗记下了“裴行俭”这个名字,心想日后定要与这位同龄人结交一番。

日头渐渐西斜,越过教场中央的旗杆,将影子拉得越来越长,比试也进入了最**。按照规矩,最后一轮是团体演练,由小将们自由组队,展示阵法与协同作战的能力。

裴行俭与罗明早已约好,两人联手演练一套“攻防阵”。裴行俭退至阵后,张弓搭箭,箭矢如流星般射出,每一支箭都精准地落在罗明身前丈许处,将虚拟的“敌军”阵型打乱;罗明则持枪近战突破,枪尖转动间,如入无人之境,枪缨扫过之处,象征“敌军”的草人纷纷倒地。两人一远一近,一攻一守,配合得天衣无缝,连李靖都忍不住抚掌,对苏定方道:“定方,你这徒弟,真是捡到宝了。”

苏定方含笑点头,目光却转向自己的三个儿子。苏庆杰三兄弟此刻正展示家传的“三才阵”:苏庆杰持刀居前,负责破阵开路;苏庆武挥锤居中,抵御两侧攻势;苏庆周张弓居后,远程支援。三人步法默契,刀、锤、箭交替配合,将虚拟的“敌军”杀得节节败退,阵形丝毫不乱。高惠英看着儿子们的身影,眼中满是骄傲——这“三才阵”,是当年她与苏定方一同创下的,如今竟在儿子们手中,演绎得如此精妙。

除此之外,薛讷与秦山组队,以枪法与锏法配合,攻守兼备;尉迟宝林与程处默虽性子莽撞,此刻却也收起了争执,双鞭与开山斧联手,竟也打出了几分气势。场中喝彩声此起彼伏,连禁军将士们都忍不住放下队列,踮着脚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助威声。

终于,所有演练结束。小将们列队整齐,齐刷刷地跪在场上,甲胄碰撞之声整齐划一,透着股少年人的英气。

李世民缓缓起身,龙袍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他朗声道:“今日教场大比,众小将各显其能,勇毅过人,皆有封赏!”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连风都似停了,只剩下天子的声音在教场上回荡:“裴行俭调度有方,武艺卓绝,升为游击将军,赐锦袍一袭、骏马一匹;罗明、薛讷、秦山、尉迟宝林、苏庆杰、苏庆武、苏庆周、程处默等,皆授校尉之职,随其父兄在军中历练,日后再立军功,另行升迁!”

“臣等谢陛下隆恩!”小将们齐声谢恩,声音响亮如雷,震得教场的旗帜猎猎作响。他们叩首在地,额头触碰到冰凉的青石板,心中却燃着滚烫的火焰——这不仅是封赏,更是天子的信任,是大唐的期许。

苏定方看着儿子们与徒弟裴行俭并肩而立,接受内侍宣读的圣旨,忽然觉得肩上的重担轻了些。他戎马一生,平定西域,征伐高句丽,身上的伤痕早已不计其数,所求的,不就是这一刻吗?这些孩子,终将接过他们手中的刀枪,把大唐的旗帜,插向更远的疆土。

秦叔宝捋着胡须,看着秦用、秦山捧着圣旨的模样,眼角的泪光终于落了下来,却笑着对程咬金道:“老程,你看,孩子们长大了。”程咬金难得收起了嬉皮笑脸,重重点头:“是啊,长大了,咱们也该歇一歇了。”

夕阳西下,余晖将教场染成了一片金红。小将们互相击掌,笑着约定下次比试的时间,铠甲上的汗渍反射着金光,像极了初升的朝阳,带着无限的希望。

李靖望着这一幕,转头对身旁的张炳、红拂女张初尘道:“咱们老了,可这大唐的将来,正年轻着呢。”张炳是当年“风尘三侠”中的老二,如今也已鬓发斑白,闻言点头,目光与李靖相接,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与释然。

风尘三侠的传奇,或许将在岁月中渐渐落幕。但新的故事,已在这些少年的枪尖与箭簇上,在他们眼中燃烧的火焰里,悄然开篇。大唐的荣光,终将由这些后起之秀,一代代传承下去,直到永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