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44章 工业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44章 工业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1 17:04:51

与此同时。

陈光良派弟弟陈光聪来到沪市,将一艘5000吨的船注册在沪市,参与沿海航线的不定期运营经营。

虽然说,陈光良在香港已经待了两个多月时间,但对外并没有宣称定居香港。虽然有南鲸政府邀他回沪发展商业,但他也是以养病为由,暂时推辞。

眼下陈光良还无意和国民政府划分界限,所以干脆让亲弟弟回沪,主持商业。

至于将5000吨的船注册在沪市,问题不大,反而还能方便一些经营的问题。

在沪期间。

陈光聪参加了一场会议——在抗战期间,蒙受重大损失的民营轮船业,合组民营船舶战时损失要求赔偿委员会(简称“民船要求赔偿委员会”),办理一应索赔事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国民政府战时征用而损毁船舶的索赔。

因为当初陈光良投资100万法币(当时法币和大洋相等)的一批船(民生公司代经营),也有两艘在宜川大撤退的时候,被炸毁。

虽然这个赔偿,陈光良也不指望,但态度是要有的。

这个会议,推定三北轮船公司代表沈琪、大陆轮船公司代表李志一、中兴轮船公司代表姚蕴叔、大振轮船公司与天津轮船公司代表董浩云、民生轮船公司与达兴轮船公司代表钟山道五人为常务委员,推选钱新之担任主任委员。

钱新之因为工作太慢,指示由姚蕴叔为代表驻留上海主持一切。

陈光聪的出面,也让沪市商界感受到——陈光良回来了!

事实上,很多企业家现在都还在重庆,包括国民政府也暂时还在重庆,所以陈光良去香港也没有那么大的动静。

听闻陈光聪回到沪市,官场失意的杜月笙,还特意邀请陈光聪到杜公馆会面。

“杜伯伯”

陈光聪一脸忠厚,恭敬的问候道。

谈起来,两家人是亲戚,陈光良和杜月笙长子杜维藩娶的都是严智多的女儿。

杜月笙和气的说道:“听说你回来了,我就让人请你来一趟,毕竟我们也算亲戚。”

陈光聪连忙说道:“是我应该来拜访才对,只是我还不知道杜伯伯有没有回沪,失了礼数。”

杜月笙在心中评价了两兄弟,顿时感觉性格差异较大,若是陈光良,一定是表面笑呵呵,语气也比较轻松;而陈光聪则表现忠厚,一板一眼。

“不用客气.对了,你大哥怎么未见回沪市,听说他在香港养病!”

杜月笙的目的便在这里,他这次回沪市,满心欢喜的以为要得到重用,说不定沪市市长都是他的。

结果呢?

钱大钧成为沪市市长,而他的‘徒弟’吴绍澍当了副市长,合着他连自己的徒弟都不如。更可恶的是他这个徒弟吴绍澍,到处揭露他的黑料,甚至不谈他对抗日的贡献。

这样一来,他多少对国民政府感到有些失望。

另外一方面,他通过人的了解,陈光良仅在沪市待了半个月,便匆匆带着家人去香港。有小道消息说,陈光良在接收产业时,也遭到公务人员的刁难,一气之下便跑到香港;也有人说,陈光良是乘坐飞机时,收到惊吓,旧病犯了,然后去香港养病.

只是以杜月笙对陈光良的了解,莫非是他察觉到什么?

总之,杜月笙就想从陈光聪这里,打听点消息,毕竟在他的眼里,陈光良属于眼光最好的一波人。

两人在1937年底,也在香港碰过头,随后杜月笙在香港只是做点募捐工作,而陈光良在香港的生意做的很大——贸易走私、工厂等。

陈光聪很‘诚实’的说道:“大哥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多年战争,特别是重庆轰炸时,造成了一直精神上的紧张,所以想静养静养。”

杜月笙看了看,陈光聪也不像说话,便笑着说道:“我看他是留恋温柔窝,老婆孩子都在身边,舍不得出山了。哈哈,中午一起吃饭。”

“是,杜伯伯”

陈光聪的性格,不至于让人看出什么,毕竟他也31岁,工作时间至少11年。

他这次回来,很多人找他,其实都是在找陈光良。

陈光良来到九龙湾的新丰纺织厂,查看这里的复工情况。

在香港沦陷前,新丰纺织(香港)还是将绝大部分设备转移至奥门的仓库,并进行封存。

虽然说奥门的日本特务很多,但针对的是那些在奥宣传抗日的人士,不至于去针对一家工厂的机械设备,故新丰纺织(香港)的设备基本保存了下来。

但如果没有陈光良的提前准备,拆卸设备、运输设备,就根本来不及,那自然日本人就会没收。

“老板,目前我们的开工率已经达到60%,明年一定可以达到80%以上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在那边很受欢迎.”

负责人张芳硕,兴奋的向老板汇报。

原来,在沪市的新丰纺织,因为国民政府的**、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现在开工还不及三成;这样一对比,香港新丰纺织的速度就快多了。

这也是张芳硕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老板重视香港新丰纺织,是有一定道理的。

陈光良看着纺织车间的景象,女工居多,女童工也有,大家的脸上没有麻木,反而有些高兴。想想也是,现在香港多少人没有工作,被称之为‘难民’,然后被军政府安置在废墟上,每天只能接受军政府和慈善机构的救济。

而新丰纺织第一时间复工,解决了不少人的工资问题,哪怕是女童工,至少上手了,养活自己,甚至还能养活个弟弟妹妹,不是问题。

有时候的社会问题,要从时代性出发,这些女童工如果没有工厂接受,那么命运是很凄惨的。

“工人的素质呢?”

张芳硕说道:“不少都是我们以前的纺织工人,技术已经相当的好.而且沪市又来一批纺织人材,我们现在的产品已经属于整个港粤地区最好的布,其中‘飞马’、‘凤凰’型布匹,在东南亚都已经属于抢手货.”

第一,目前沪市的复工进度慢;第二,香港新丰纺织的产品就是在沪市,也属于质量前列;第三,东南亚是一个很好的市场。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