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245章 卷甲用兵安西极(四)

隆庆中兴 第2245章 卷甲用兵安西极(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20:46:52

除了卡尺之外,有关温度、气压、重量、水平等相关量具也必须提上日程来,而对于化学,大明也有了一些进步了,三酸两碱中除了硝酸之外,其余的物质大明都可以制取并且加以利用了,对于硫酸、盐酸等,主要是用金属的除锈,尤其是有了烧碱之后,大明的造纸产量得以提高,所生产出来的纸张更加洁白,价格更高,这点对于大明是很重要的。

同时用蒸汽机取代人、牲畜作为动力牵引各种机械业开始在大明推广起来了,当然首先使用的还是朝廷的各种官营工场,用蒸汽机所带动的各种机械极大的提高了朝廷各个工场的产量,尤其一些锻造等之前需要大量体力的活,有了机器之后,效率极大的提高了,不过现在的蒸汽机还很原始,经常出现事故,甚至伤人。

但是朱载坖认为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毕竟刚刚出现,朱载坖命令文思院等衙门要不断改进,听取各个工场的意见,同时将还是继续推广蒸汽机的使用,研制功率更大的蒸汽机。

除此之外,朱载坖关心就是朝廷的交通建设,之前朝廷在黄河修筑了桥梁,得益于水泥、钢铁工业的发展,朝廷还是在黄河上修筑起了桥梁,极大的方便了朝廷的运输,之后工部和交通总署又准备长江上修筑桥梁,但是很显然,这个步子迈得有点大了,扯着蛋了,朝廷在应天府修建的桥梁,进展极为不顺利,长江的水流量不是黄河能比的,而且长江水深,水流湍急,所以朝廷在应天府的桥梁营建是极为不顺利的。

不仅数十万的国帑抛洒了,还造成参与施工的工匠伤亡,科道言官和户部审计总署对此提出了严厉的弹劾,认为工部和交通总署是在靡费国帑,草菅人命,大江之上怎么能够建桥嘛?现在数十万的国帑浪费,工匠伤亡,工部和交通总署要为此承担责任。

都察院和户部的矛头直接指向工部尚书曾同亨,此事太子无法处理处理了,毕竟是事涉部堂大员,相关的奏疏到了西苑之后,朱载坖召见相关的部院大臣,还有格物院、文思院等衙门的负责官吏,一道商量此事,都察院、科道、户部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追究工部的失职问题,这也是他们的职责,数十万的国帑损失,还有工匠的伤亡,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

朱载坖也认为工部确实要为此事负责,朱载坖心疼的不是钱财,而是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工匠的伤亡,对于大明来说,这些工匠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朱载坖对工部尚书曾同亨说道:“工部做事确实是不甚谨慎,钱粮尚可再筹集,人命关天,岂可不重?”

对于此事,工部尚书曾同亨当然是加以认罪,朱载坖要求工部对于这些遇难工匠加以抚恤,同时就是要总结经验,为什么在长江上修桥失败,朝廷花了这么多钱粮,总要有个说法吧?工部和交通总署也总结了相应的原因,首先就是自然条件实在是太复杂了,长江宽度和深度较大,?应天府长江,最宽处达到了十里,?最深的地方深度达到了近一百丈,?对于朝廷的桥梁修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首先就是以现有技术,不管是使用沉管还是其他的技术,都很难解决渗水的问题,同时即便是解决这些问题,施工难度仍旧是很大的,按照工部之前的想法,是采用与桥桩桩的设计尺寸相适应的铁管,在端部套上桩尖后沉入土中后,将其中的水抽出来之后,在套管内吊放钢筋骨架,然后边浇筑混凝土边振动或锤击拔管,利用拔管时的振动捣实混凝土而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就是没有载重这么大的船只,就连长江水师也没有这么大的船只,东海水师的海船也不够大,所以工部最后只能将这些套管分段打造,但是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漏水,而且水越深,水压就越大,长江当然是极深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套管自然是放不下去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地下水的问题,即便是安防好了套管,江底的地下水也是极为丰富的,这些地下水会使得水泥根本无法凝固,这点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总之工部等衙门认为,在长江上修建桥梁确实是难度太大了,朝廷已经用数十万的钱粮证明了此事行不通。

朱载坖问道:“格物院、文思院怎么说?”

对于这个问题,格物院、文思院一时之间也是拿不出来什么办法,工部尚书曾同亨认为他们能够想出什么办法,工部这些工匠都是经验极为丰富的工匠,他们都无法在长江上修建桥梁,这些衙门又有什么用处?这点朱载坖并不否认,工部确实是拥有全天下经验最丰富的营造工匠,但是都没有办法修建桥梁,文思院和格物院就能够修建了,曾同亨对此是不以为然的。

但是朱载坖认为,工部的营造,很多时候依赖的是经验,当然经验是很重要的,但是原理也是一样重要的,朱载坖说道:“既然工部认为不可行,此事就不必由工部来办理了,从工部抽调熟练工匠,与文思院、格物院一道,朕看此事没有那么难,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至于所靡费的钱粮,朱载坖认为虽然工部没有将桥梁建起来,但是也不应该苛责工部,审计总署和都察院对于开支账目明细予以详细核算,只要没有贪墨等行为,账目还是要予以核销的,不能因为此事,就说工部是贪墨或者是靡费钱粮,有时候客观困难确实是存在的,修桥是朱载坖做的决策,朱载坖为此承担责任,所靡费的国帑,从内帑中转拨户部,工部不为此事负责,朱载坖还下达诏书,就此事坦陈是自己的过失,没有预料到相关的难度,不仅仅造成国帑靡费,重要的是人命伤亡,此事罪过在朱载坖本人,不在相关官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