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071章 内修政体备边戎(七)

隆庆中兴 第2071章 内修政体备边戎(七)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00:45:00

这些事情,在大明已经是官场的潜规则了,朱载坖很清楚,朝廷关注的重点,一般都在乡试和会试上,各种防范作弊的手段通常也都是用在乡试和会试上了,平心而论,大明在乡试和会试上尚且能够做到相对公平,朝廷对于乡试和会试也是非常重视的,毕竟作为朝廷的抡才大典,朝廷上下还有士林民间都是极为重视的,乡试、会试尚且能够做到相对公平。

但是科举选拔的最底层,县试、府试、院试却鲜少有人去关注,导致其中舞弊层出,各种方式进行舞弊,尤其是地方的富户和士绅,缙绅、富室子弟尽管不学无术,然可以凭借权势、财富,从一开始就比平民、贫寒子弟处于优势的地位。而选拔出来的生员就多是这些富户和士绅的子弟。

无论朝廷采取多么严格办法在乡试和会试当中杜绝舞弊,本质上就是在一帮关系户中选拔人才,能够选出什么好人来?况且朱载坖很清楚,即便是所谓号称组织严密,备受重视的乡试,也未必有多公正,仅就朱载坖所了解到的情况来说,顺天府和应天府的乡试由于受到朝廷的重视,每次都是由朝廷派遣翰林官去主持科举,相对还能够说的上比较公平,但是其他地方的科举,恐怕就很难说明的。

由于其他各省的的乡试主要是提督学政、巡按御史和巡抚等组织的,按照规定在乡试和会试中要有两名主考官,乡试要有四名同考官。而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员政务缠身而且要避嫌,是不能参与乡试阅卷的,一般参与乡试阅卷的都是从地方州县抽调的教官,他们官卑职小,根本不敢违逆上官的意图,也就使得乡试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公正。

尤其是在景泰以后,将内外帘官的权力都收归御史,原本内外帘官的职权在帘内、帘外划分明确,并且能够相互监督和制约以隔绝交通弊端。但是权力收归御史之后,内外帘官的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就消失了,同时多种职权都归属于巡按御史一人,权力极重,必然滋生**,凡科场中出题、刻文、阅卷、取人,皆一人专之,所谓弥封、誊录殆成虚设。对于这些事情,朱载坖也早就有所耳闻,现在借由此事,朱载坖当然要借题发挥,整顿科场了。

和一般人将整顿科场的重心放在乡试、会试、殿试不同,朱载坖这次将主要打击的对象放在了县试、府试、院试上,因为他们是科举的基层考试,积弊甚重,是现在整个科举中弊端最多,也是最为**地方,同时这些科举的基层考试,也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根本,不管是举人、进士甚至是庶吉士,总归都是要从童生到生员的,以河流在比喻的话,府县和院试就是朝廷科举的源头,源头不正,何以公平?

当然朱载坖还有其他的想法,首先就是乡试、会试涉及的人太多,关注的人也太多,朱载坖也要循序渐进的来,而且对于府县试和院试的种种弊端,确实已经在朝廷上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上疏,现在朱载坖可以借口此事加以整顿,不过当务之急当然是解决这些重臣之子参与科举的问题。

朱载坖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他说道:“诸位,文衡公器安所容私?”这点是朱载坖这个皇帝的态度,也是大明朝廷的态度,对于科场舞弊等事情,朝廷是决不容忍的,但是就阁臣子弟应试一事,朱载坖认为不宜一刀切,本朝也有商良臣、杨慎等人中式的先例,但是也有翟銮等人因此被罢官的例子。

当时翟銮作为内阁首辅,他的两个儿子翟汝俭、翟汝孝不仅在乡试中连续中举,还连续在会试中高中,这直接引起了科道的强烈不满,科道御史纷纷上疏,弹劾翟銮,主要依据是:崔奇勋是翟汝俭等人的老师,焦清与翟汝俭结为姻亲,并一同在崔奇勋处学习。这四个人在会试中竟然都在同一考房。翟汝俭、翟汝孝、崔奇勋都是彭凤所录取的。而《诗经》科目的考官共有五人,为何都集中在彭凤所在的考房?欧阳?也是翟汝俭等人的老师,虽然起初他们同考《诗经》,但欧阳?后来改考《书经》,表面上像是避嫌,实际上却在暗中帮助彭凤寻找试卷。

随后严阁老下黑手,密疏弹劾翟銮科场舞弊,同时辅臣子弟中式,有类杨廷和啊。严嵩的密疏当即让嘉靖破大防,立即下旨,下令将翟銮以及翟汝孝、翟汝俭、崔奇勋、焦清、彭凤、欧阳?都革职为民,江汝璧等人则被送往镇抚司逮捕审问。随后,法司会同审问,判决杖责江汝璧、秦鸣夏、浦应麒各六十,革职闲住不再起用;王珩、沈越降职一级,调往外地任职;高节、张岳充军;彭谦革职为民;沈坤、汪一中、陆炜则留任原职。

所以终嘉靖一朝,辅臣子弟们都很自觉,不敢去触碰嘉靖的这个逆鳞,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触碰嘉靖的逆鳞,是绝对会遭到嘉靖的打击的,所以不管是严世蕃还是徐蟠等人,都老老实实的接受恩荫,不去科举,所以在科道言官们看来,辅臣子弟恩荫已经是惯例了,现在你们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这是公然搞事情啊。

张四维则是向朱载坖哭诉:“臣惟一长子甲征有望科举,年三十余攻苦半世始掇一第,若因臣,则臣情愿致仕,以昭朝廷之大信也!”

朱载坖认为,阁臣子弟并非不能参加科举,朱载坖也没有杨廷和综合征,但是阁臣子弟再经由朝考,选入翰林,就确实有些过分了,因为朝考本就不糊名,要是辅臣子弟再参加朝考,那就不如直接写一篇我的阁老父亲,直接到翰林院上班去算了,所以朱载坖认为,科举可以,朝考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