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050章 忠奸如何论是非(二)

隆庆中兴 第2050章 忠奸如何论是非(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00:45:00

对于朱载坖的这个态度,其实大家还是有所准备的,毕竟朱载坖现在的权力已经是远远大于很多先代帝王了,朱载坖所拥有的权力使得他可以推行相关的政策,重新纠正之前的错误,朱载坖明确指出,之前朝廷失之于宽,对于各种书籍的出版发行完全没有管理,纯粹是放任自流的态度。

所以各种的所谓稗官野史得以到处流传,这是朝廷之前的疏漏,现在朝廷要将此事重视起来,朱载坖整顿了学校,将所有的书院予以官办,同时朱载坖认为效仿两宋提举宫观制度,安排致仕重臣担任一些大型书院的祭酒,一方面虽然该官职不参与实际书院管理,仅作为离职重臣领取俸禄的政治待遇,但是朝廷以致仕或者冠带闲住的重臣提举书院,本身就是显示对于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对于这些书院的管理。

除了加强书院的管理之外,还要加强对于出版的管理,之前朝廷成立了出版总署,负责管理天下的书籍出版,对于天下的书坊等和印刷有关的产业进行了登记管理,现在朱载坖要求加强出版总署的权力,将出版总署作为一个重要部门,加强对于舆论的控制。

所有书籍的出版就要经出版总署的审定之后才行,由于书籍的鉴定涉及到很多的学术问题,一般的官员肯定是很难处理的,不仅仅要文思院等衙门从技术上予以协助,同时还要翰林院等相关的衙门协助出班总署予以审定,由于现在大明的出版业是非常之发达的,不仅要在两京设立出版总署及其分司,同时还要在各地,尤其是出版行业发达的地方设立出版总署的分司,对于印刷行业加强管理,对于非经出版总署审定就发行的书籍,要予以销毁并且追究责任。

地方州县和巡检司也要承担起打击这些非法出版物的职责,对于传播这些所谓稗官野史的,也要依照大明律予以打击,当然,朱载坖和重臣们也很清楚,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最重要的还是要管好人才行,主要这些人管好了,这些所谓的稗官野史也能够予以遏制。

朱载坖在和内阁商量了之后,决定一事编撰国史和百科全书为由,命令地方各州县举荐修史和相应的人才,其中修史和非技术相关的人才由翰林院予以考试,而设计有关技术的,由工部、翰林医官院和文思院负责考核,凡是考核通过的,授予官职参与朝廷的修史和百科全书编撰中来。

对于已经在市面上流传的各种野史,也要予以清除,颁布诏令,对于李贤的天顺日录、祝允明的野史等对于靖难尤其是建文臣子的处置有重大歪曲的书籍予以毁禁,不准流传,同时朝廷自己也要加强对于舆论的控制,朱载坖决定以朝廷的邸报为基础,加强对于舆论的控制和管理。

原本邸报由通政司负责编辑和发行,它是政治导向性报纸,由皇帝直接掌控,其编辑内容必须符合皇帝的政治需要,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意志力。虽然有报纸的部分性质,但是邸报的传播是远远不如正常的报纸的,因为他主要是为朝廷官员们服务的,以传播朝廷的相关的政令为主要的目的,而且传播的方式也很特殊。

邸报从京师向地方的传递也是通过各省的提塘官来进行的,提塘官是各地督抚派驻京城专以传递有关本省文书为事的人,以本省武举、进士或低级候补武官充任。通常情况下,在通政司及其分属的六科廊房编好邸报后,京城各级政府需自己派人到六科廊房抄传,也可以等待六科廊房派人分别抄出,再转发到各衙门。京官有地利之便,那么地方官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提塘官就起作用了,他们是本省各种文书的传递人,负责把有关本省新闻、文书、邸报等从京城向本省进行传递。但是到了地方上,邸报也仍然是在官员及其亲友间轮流传阅,普通百姓仍然很难接触到。

朱载坖认为应该扩大邸报的覆盖面,同时要对于邸报予以改变,针对官员和针对百姓的应该是两种不同的邸报,针对百姓的要更加通俗,发行量大,而针对官员和衙门的,由于涉及到朝廷的政令,甚至朝廷的一些斗争,要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不能够随意传抄。

大明的邸报作为朝廷通政司所办的一份报纸,还有有其特殊性的,邸报在编辑时也须遵守真实、客观的原则,不能弄虚作假,一做法本源自《春秋》,以实录暗寓褒贬,惩劝将来。邸报依此法编辑成文,其真实性体现于对朝廷各种事件和决策的忠实记录上,以纪实事,惩时弊。而且由于由通政司负责编撰,邸报编辑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天下章奏,邸报编辑们往往直录章奏原文,不加删改,皇帝的御批甚至是内阁的拟票也一并录入,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即使涉及朝廷纷争、权臣势要乃至大明皇帝,只要不是特别敏感的或影响政治稳定的信息,邸报也照录不误。

在真实性上,邸报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邸报的缺点是缺乏通俗性,不便于传播,这确实一个极大的问题,由于邸报新闻因为是官员所写,所援引的也都是内外章奏,所以运用的语言大体是典雅的文言,骈四俪六,这很明显不便于邸报的传播,普通的农工商大众即这些官员们口中所谓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是难以理解这些语言的。

这也就是导致了邸报的传播范围不广,因为邸报无论其编者还是读者皆为大明的官僚士绅,不仅对朝廷政治有着莫大的兴趣,而且喜欢用政治视角去把握各种新闻事件,解读出其中的政治意味。而对于百姓的生活等事情,则是漠不关心,这东西的性质更加类似内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