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049章 忠奸如何论是非

隆庆中兴 第2049章 忠奸如何论是非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00:45:00

这个问题看似无聊,但是实则是有关舆论主动权的问题,之前朱载坖忙于处理大明的外部敌人,没有来得及处理这些人,现在朱载坖要趁自己还有时间将这些事情予以处理了。

朱载坖首先和朱翊釴两人商量此事,朱翊釴监国多年,当然知道这事的严重性,往重了说,是对永乐一朝的颠覆,这不仅仅是所谓的私修国史的事情,更是妄议朝政,要是不加以惩治的话,到时候流言满天飞,反倒是各种野史到处流传,这才是对于朝廷极为不利的事情。

朱载坖和朱翊釴的看法一致,对于这其中的一些谬论,所谓诛十族等说法,必须要予以驳斥,甚至不惜动用朝廷的暴力,以法绳之,也要杜绝这种所谓的野史,但是现在的情况毕竟和当年已经不同的,朱载坖和朱翊釴很清楚,要想强行将对于建文诸臣的评价恢复到永乐时期也是不太现实的,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虽然朱载坖要维护成祖的法统,但是也不可能采取和永乐年间一样的办法。

朱载坖的重点是防范由臣及君的倾向,维护国史叙事,这才是朱载坖要做的事情,朱载坖和朱翊釴商量了一下之后,召集阁部重臣们讨论此事,这也是近来的一件重点之事,随着国史的编撰,有关建文君臣再度成为大明朝廷和民间热议的问题,虽然朱载坖在编撰国史的时候就此事就已经有过御批了,但是民间对于此事的议论还是很大。

朱载坖对于此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并不打算修改永乐一朝对于永乐君臣的看法,但是之前已经有多为重臣就此事专门上疏,向朱载坖陈述相关的看法,有些臣子们认为:“当武王革命,顺天应人,殷祚移而姬历昌,三尺竖子辩之矣,何论夷齐?彼其扶义疆谏,甘心采薇以死者,岂为谅自经沟读之为乎?夫亦激于义之所不容己者尔。”

他们认为肯定靖难和表彰建文忠臣并没有相悖,表彰这些建文忠臣,可以起到激励臣节的作用,有助于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使得臣子们尽忠国事,不过内阁辅臣们则是相对保守,以张四维、申时行为首的内阁,对于是否要褒奖这些所谓的建文忠臣,态度暧昧。

张四维也坚持要防微杜渐,不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松动,坚持继续按照永乐朝对于建文君臣的评价不动摇,这也和张四维的一向观点相适应,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张四维的这个首辅,越来越像当年的严嵩,张四维一向很会揣摩朱载坖的意思,从不和朱载坖对着干,所以他坚持成祖对于建文君臣的评价,实际上是代表朱载坖在表态,张四维很清楚朱载坖的想法的,所以坚决表示要按照永乐时对于建文君臣的评价。

但是申时行和罗万化等人则是相对要调和一些了,对于建文臣子的态度,他们认为一方面不能推翻永乐时罪臣的最终结论,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对于建文臣子的忠贞死节,应当予以肯定,申时行就说道:“陛下,是诸臣罪虽不赦,心实可原。汤武革命,夷齐叩马,圣人盖两贤之。”

申时行和罗万化等人的看法,其实还是之前的说法,就是想将靖难和表彰重臣统一起来,他们认为汤武革命,夷齐叩马,圣人盖两贤之,都是应该表彰的,他们将靖难看成商汤和周武的革命,这是朱载坖所不能够接受的,商汤周武,都是改朝换代的革命,靖难显然不是改朝换代,这可是对于靖难性格的变更,当年成祖是奉皇明祖训起兵的,所引用的是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

所以靖难和方黄等人是势不两立的,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申时行等人虽然是想要调和这两种看法,但是朱载坖认为不能够将靖难和汤武等同,毕竟靖难没有改朝换代,大明仍旧是大明,而且如果说靖难时汤武革命的话,那谁是夏桀商纣呢?太祖还是少帝?这显然是极为牵强的。

朱载坖并没有和这些重臣们多说什么,而是拿出了一份奏疏,是广东道御史屠方叔的奏疏,他的奏疏题目是大慰忠灵,以培圣代纲常疏,他们的说法其实并不稀奇,他在奏疏中说道:“臣惟君之立国,莫大于纲常;臣之事君,莫先乎忠义。国无纲常,虽明备礼乐,亦虚文耳,义教奚赖焉?臣无忠义,虽奔走劳绩仰末节耳,缓急奚倚焉?故夫培植于纲常者,正以振扬乎忠义也;褒恤乎已往者,正以激励乎将来也。若革除死事诸臣,实太祖培养正士,已蒙先帝恤录久矣,可不及今推广慰忠灵,以作士气乎?”

他说的这么多,其实目的就是为了劝说朱载坖从激励臣子气节的角度出发,对于建文诸臣予以祭祀,恢复他们的地位等事情,但是这事遭到了朱载坖的坚决反对,朱载坖的的看法很简单,这些事情乃是成祖当年所钦定的,断不能予以修改,同时在编撰国史的时候,要将此事说明,什么诛十族、拒草诏的荒谬言论,都要予以明确说明。

对于建文君臣的评价,朱载坖定下的基调是:“少帝君非甚暗,然诸臣皆亡国之臣,故此失国,深可悯恻!”朱载坖采取同情少帝而从另一个角度印证建文臣子乃是亡国罪臣的态度,就是为了防止这些臣子们由臣及君为少帝君臣平反。

朱载坖很清楚,要是自己同时对于这些所谓的殉节臣子予以表彰的话,很快各种议论就会出现的,大明的这些臣子们,一向是善于得寸进尺的,他们很快就会认为:“一时死事之臣尚可褒恤,奈何遗弃其君而令淹没于百世之后?”到时候甚至要求朱载坖恢复建文的正统地位,这是绝不可行的,所以朱载坖对于此事坚决予以批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