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2047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七)

隆庆中兴 第2047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七)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00:45:00

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是朱载坖所关心的问题,在现在大明所流传的各种也是版本中,对于拒草诏,并非方孝孺一人,不仅仅是方孝孺被造了这个谣 ,还有楼琏因拒草诏而自杀的故事。为什么会有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和方孝孺一样,也是宋濂的学生,浙江金华人。

按照革除遗事的说法:“靖难师定京城,文庙命方孝孺草诏。孝孺哭且骂,授之笔,掷诸地,曰:“身可死,诏不可草。”改命琏为之。方入见,时孝孺受凌迟之刑未毕,琏惶惧受命。归而愤叹。妻子问之曰:“得无伤方先生耶?”琏愧曰:“我受刑尚可,正恐累及尔辈耳。”逡巡间一宿自经死。”

和方孝孺正好形成了搭档,一个是激烈反抗,一个以自杀反抗,还挺有梯次性,对于这些胡吊扯的事情,之前很多时候皇帝都是采取放任的态度,但是朱载坖显然不是这么想的,这些不是简单的稗官野史,而是有预谋有组织的抹黑,朱载坖并不否认,成祖在靖难之后对于所谓的建文君臣,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态度,但是绝没有他们所说的这么暴虐和无脑。

朱载坖将这些玩意给太子看了之后,太子都能够看出来其中的不对,太子对朱载坖说道:“这事也太过荒谬了,殿廷非磔人之地,琏何以能于入见时目睹孝孺之受刑,而觳觫执笔,亦安能构思运辞,强草违心之诏,此必无之事。”

朱载坖怎么会不知道这是必无之事,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旁的不说,成祖和姚广孝脑子是有多大的病,满朝的臣子中就找不出一个人来草拟这个诏书是吧?大明是只有方孝孺会草拟这个诏书吗?成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喜欢被喷是吧?

真要是这样的话,朱载坖对于永乐君臣的政治能力那就要表示深刻的怀疑了。即位诏书绝非小事,如此重要的任务先后委之两人,皆拒不合作且不惜以身殉义。这不仅令永乐君臣两次自取其辱,也对新朝合法性的塑造带来极大消极影响。如此不负责任的政治决策,很难想象会出自于永乐君臣之手。而且退一步讲,如果永乐君臣真的这么抽象的话,建文帝被这么抽象的人靖难成功,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朱载坖冷笑一声说道:“成祖雄才大略,即正大位,一时文学侍从之臣郊迎马首者,必已料理及此,出之袖中,乃介介一亡国罪臣乎?”

朱载坖自己就是当皇帝的,这点事情朱载坖还是很清楚的,即便是成祖就一定要方孝孺去草拟这个诏书,这应该是在对方孝孺的政治招抚完成后,才能进一步展开的政治合作。而仔细查看靖难以来所发布的各种诏书,朱载坖认为,成祖皇帝招抚方孝孺的可能性是无限趋近于零的,成祖对于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定位是什么?是离间我父子兄弟的奸臣,是靖难的直接目标,在情况下,方孝孺怎么可能是成祖所指定的草诏人选,成祖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成祖是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朱载坖认为可能的情况是,成祖委托起草即位诏书的,可能是声名不如方孝孺但却与他同样为宋濂门生的楼琏。楼琏在惊惧之下接受了这一任务,但后来基于志节,最终选择自经以明志。这应该是确有其事的,而这个事情被移花接木到了方孝孺身上,成为塑造其殉节忠臣形象的重要内容。

在这些人的笔下,方孝孺是一个坚贞不屈的殉节忠臣,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成祖皇帝的,成祖皇帝就是一个充满野心,暴虐不仁的君主,这也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他们不仅仅是要塑造一个殉节忠臣,更是要塑造出一个暴虐之君来,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原本他们所编的这些东西其实是很粗糙的,但凡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够发现其中的错漏,若如郑晓、祝枝山等人所言,成祖一定要方孝孺这个所谓的读书种子来草拟诏书,实际上是对于方孝孺的拉拢,从常理来说,只有在对招抚行为有相当把握的基础上,才会进一步推进到政治合作。

成祖虽然急于树立自身起兵与即位的合法性,且若能得到建文重臣的归附与回应,自然更佳。但还不至于窘迫到在政治招抚根本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和方孝孺去谈政治合作事项,这无疑显得有点本末倒置、过于草率了。何况类似的招抚行为只发生在方孝孺一人身上,比他地位、身份更高的齐泰与黄子澄,都没有与成祖有过“责问不服”或“抗辞不屈”的交锋,在招抚未果的情形下很快便被处死、灭族。

那为何单单只有方孝孺能够成为例外,仅因他是传说中的“天下读书种子”吗?这种解释无疑有些过于牵强了。成祖如果要这么做的话,齐泰、黄子澄甚至于练子宁等人,无论是地位还是成就,都远远强于方孝孺,只不过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有这层光环加持罢了,而且他是浙江人,黄子澄、练子宁是江西人,齐泰是应天府人,很明显和某个地方很近罢了。

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将这些误国误君的蠢货捧成所谓的殉节忠臣,然后大发一通感慨道:“方黄齐练之辈,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

他们的想法,朱载坖怎么会不知道,肆意的抹黑成祖皇帝,之前很多时候,皇帝并非不知,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没有管罢了,你在永乐、宣德年间说说试试,英宗实录中就记录过一个事情:“永乐初,严治方孝孺之党。庶吉士章朴与(杨)善同坐事。朴言家有孝孺文集,善即借观,密以奏闻,遂戮朴而复善官。”

可见当时处置之严厉,方孝孺的所谓绝命词还能流传,纪纲、陈瑛真应该撞死在南京城墙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