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1967章 面折廷诤国威壮(三)

隆庆中兴 第1967章 面折廷诤国威壮(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7 04:15:26

雒于仁和郑松两人打了个机锋,雒于仁询问郑松春秋正义,而郑松的回答是纲常,为什么是纲常呢?因为在纲常中,君至尊也,父至尊也,夫至尊也。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如果将这个东西反映到安南和大明上来的话,大明是宗主,而安南是藩属,作为藩属,安南的当然有义务服从大明,这点是郑松所清楚的,同时在纲常之下,对于宗主同样是有约束的,所谓君子为国,张其纲纪,谨其教化。导之以仁,则下不相贼;莅之以廉,则下不相盗;临之以正,则下不相诈。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此君子所当学也。如纲不纲,纪不纪,虽有罗网,恶得一目而正诸。

郑松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大明和安南确实是藩属关系,这对于大明来说既是权力也是束缚,虽然大明可以借此干涉安南,倒是明目张胆的吞并安南,在法理上还是说不过去的,这点郑松是清楚的,郑松的想法也是很简单的,就是大明要问罪也罢,斥责也罢,郑松肯定是都受着,但是同时郑松也要高举安南是大明的藩属这个护身符,说明安南和大明之间的关系。

郑松的这个办法确实是有效果的,对于大明来说,是绝对不可能主动去破坏宗藩关系的,这点即便朱载坖是皇帝也不行,这不仅仅涉及到祖制的问题,更加涉及到大明和周边国家关系的问题,绝对是不能够轻易作出改变的,这点不仅仅朱载坖很清楚,郑松也很清楚,所以这个时候郑松就要高举大明藩属的牌子,作为自己的护身符了。

对于郑松的说辞,雒于仁并没有予以反驳,而郑松也以为自己的策略有效果了,使得雒于仁不好辩驳了,见雒于仁并没有反驳自己的说法,郑松开始频频劝酒,一众安南的儒臣们也开始劝酒,雒于仁是来者不拒,酒足饭饱之后,雒于仁还是提出了自己的老问题,就是要面见黎维潭。

对于雒于仁的这个要求,郑松还是予以了推辞,他说黎维潭身体不适,无法接待天使,已经将此事全权委托给国相,也就是自己了,如果有国书等需要呈递的话,郑松可以代收。

雒于仁当即说道:“王可以假乎?”

郑松赶紧说道:“外臣不敢僭越也,但受命耳!”郑松的这种诡辩对于雒于仁来说根本就是扯淡,黎维潭受不受命给你郑松不过就是你郑松动动嘴的事情罢了,在这糊弄谁呢?不过雒于仁很清楚自己的使命,自己不是来解决安南国内的矛盾的,而是来问罪于安南的,说的更加直白一点,就是为大明征讨安南提供借口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是郑松把雒于仁给杀了,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不过郑松不傻,对于雒于仁极尽款待,就是不想给雒于仁任何发难的机会。

今日也算是酒足饭饱了,雒于仁最后说道:“本官有一言以相告,还望国相知之。春秋正义,其在忠孝,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雒于仁起身行礼,施施然离开了,留下了一众安南臣子们面面相觑,作为饱读诗书的人,他们当然知道雒于仁所说的话的意思,这是一个很着名的典故,西周时期纪国的国君看到齐国的国君对周天子很不尊重,便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就对周懿王说:“齐国的国君一直对您很不敬,现在您应该将他杀了,让其他不敬您的诸侯王看看,这就是不尊敬您的下场。”周懿王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就将齐哀公给杀死了。

没想到到了二百年后,齐国对纪国展开了报复,齐襄公即位后,在伐纪报仇方面表现得非常坚决。齐襄公即位的第三年,齐襄公就发兵攻打纪国,纪国不得不求救于鲁国,鲁桓公出面调停,组织会盟,纪国的危机有所缓解。然而,齐襄公并没有放弃灭掉纪国的念头。次年,齐襄公杀死鲁桓公和郑君子亹,纪国失去了鲁、郑两国的保护,形势急转直下。

齐襄公撕毁盟约,打着为九世祖报仇的旗号,再次兴兵伐纪,连下三城,驱其民而占其地。两年后,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将酅邑献给齐国,甘做齐国的附庸。一年后,齐襄公派兵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灭亡。

在当时,齐襄公的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常规的,一般认为,家仇五世,到了齐襄公的时候,已经是九世之仇了,按理说齐襄公不应该再找纪国报仇了,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但是公羊传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而且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在儒家思想中,国仇是不同于家仇的,不受时间的限制。

圣人都曾经说过:“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公羊传对此的评论是:“家亦可乎曰:不可。国何以可?国君一体也。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今君之耻,犹先君之耻也。”

这是儒家思想的报复观念,也就是所谓的国仇不可忘,这也是雒于仁说春秋正义的用意所在,雒于仁是明确提醒安南人,大明要是征讨安南,理由不是什么安南不恭顺,而是复仇,复什么仇?当年宣宗撤兵之仇,安南人认为自己迫使大明撤兵,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但是对于大明来说,这就是宣宗皇帝的耻辱,安南侮辱了大明皇帝,这个仇自然就是国仇了。

朱载坖作为后世之君,无论是报复国仇,还是为先代之君洗雪耻辱,都是极为正当的,而且复仇的优先级在儒家思想中显然是高于宗藩关系的,大明拿出报复国仇作为理由,即便有宗藩关系,依旧是有正当性的,这点这些安南的臣子们是很清楚的。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隆庆中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