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1966章 面折廷诤国威壮(二)

隆庆中兴 第1966章 面折廷诤国威壮(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7 04:15:26

郑松很清楚,虽然黎维潭一向对于郑松很恭敬,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傀儡的身份,但是郑松毕竟是他的杀父仇人,他会不会借大明这把刀来对付郑松,郑松是不敢赌的,所以郑松决定先不忙搭理雒于仁,现对于郑松来说,重要的是解决安南境内的倭乱问题。

这些倭人到处劫掠,虽然安南军队已经竭力镇压,但是收效不大,倭人破坏安南的农业生产,导致安南的赋税锐减,对于郑松来说已经是极为头大的事情。

而在倭国,隆庆二十二年刚刚开年,朱载坖就收到了广州府的急报,之前派出去到西洋直接贸易的毛海峰,经过三年的航行,带着大明船队回到了广州,正在广州休整,并且装卸从西洋带回来的货物,除此之外还有佛郎机等国的使臣,也跟随毛海峰回到了大明,请求陛见。

朱载坖当即命令毛海峰和使臣们赶赴南京,朱载坖要亲自接见,同时此次出使西洋的详细奏报,也已经到了朱载坖的案头,对于大明来说,这次出访西洋,规模庞大,耗时甚久,同时也对西洋有了更加深入和详细的了解,对于大明水师来说,检验了大明水师的远洋作战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从大明前往西洋各国的海图。

同时大明对于现在西洋的情况也有了具体的了解,大明对于西洋各国的关系也有所了解,西洋国家甚多,但是大国不过数个,大明此前也有所了解,同时现在英吉利和佛郎机的战争也到了白热化的情况,虽然佛郎机号称西洋海上强国,但是在面对英吉利的时候,却似乎不怎么得力。

佛郎机的重要港口被英吉利水师所偷袭,完全不讲武德,同时佛郎机大举征讨英吉利的行动也以失败告终,损失的船只数目极为庞大,不过英吉利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佛郎机的总体实力是要远远强于英吉利,虽然战胜了佛郎机,但是自己的库藏空虚,无力再战了。

双方的损失都非常之大,这次也都向大明派遣了使臣,估计都是有所求的,而大明现在和尼德兰是盟友关系,所以很多事情上是倾向于他们的。

而对于朱载坖来说,比较现实的是这次出访的收获,少府监投资二百万购买货物,在西洋卖掉之后的钱四百万五十万,同时还购买了相应价值的货物返回大明来贩卖,一来一去,五百五十万是绝对有的,对于大明来说,这个买卖是绝对做的,极大的充实了朱载坖的内帑。

对于各国使节,朱载坖命令要加以善待,护送到南京来,不过朱载坖没有打算现在就召见他们,先晾一晾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大明的强大再说。

而在安南,在郑松的多次邀请之下,雒于仁还是前往了郑松的府邸,因为郑松现在把持着安南的朝廷,尽管雒于仁多次要求见黎维潭,但是郑松就是不允许,所以雒于仁准备直接和郑松谈谈。

在郑松的府邸,郑松为雒于仁设下了极为丰富的宴席,同时安南国内的饱学名儒都被邀请来,郑松极为热情的说道:“鄙人听闻天使乃是天朝名士,敝国也是倾心向化的,对于圣人之道,极为推崇,故而冒昧设宴,请天使来到。”

郑松说的也不全是假话,以前大明派到安南来的使臣,大多都是两广的小吏,甚至还有部分武将,像雒于仁这样进士出身的清贵官员,是很少到安南来的,所以安南上下对于雒于仁是很重视的,而且安南确实是崇尚儒学,在南洋各国之中,安南确实是汉化最深的,也一向以小中华自居。

这和大明之前对安南的统治密不可分,在大明统治时期,在安南积极推行儒学,建立了儒学学堂来促进安南文化的教育。大明在交趾各府、州、县设立了各级地方学校,并教育当地人为大明朝廷所用。从永乐五年开始,在交趾东关城设立了儒学。大明统治期间,交趾省共设立了14所府儒学、34所州儒学和113所县儒学。这些举措大大推进了安南的学校教育普及,使得安南人识文儒士的数量大大增加。

同时即便是黎朝建立之后,依旧将儒学作为立国之本,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是安南的一贯政策,黎朝的历代皇帝均崇儒重道独尊儒学。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乃至规范民风民俗,均按儒家主张办事。在黎朝统治下的安南,名儒辈出,经学繁荣,涌现出阮秉谦、潘孚先、吴士连、黎贵悖等儒学大师和《易经层说》、《春秋略论》等儒学名着及《大越史记全书》等贯穿儒家思想的史学名着;进一步提高孔子地位,尊孔子为“万世帝王之师”,以王者尊孔子,与中华无二。

所以对于天朝使臣,又是进士出身的雒于仁,安南的这些重臣名儒还是很尊重,同时郑松也想以此争取雒于仁,向他展示安南对于儒学的尊崇。郑松说道:“天使,敝国虽小,然衣冠文物,有类中华,不可以化外蛮夷等而视之也!”

郑松的话,也是安南的一向看法,安南一向认为,在南洋诸国当中,安南才是和中华最像的,也是最强大的,对于其他国家,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再加上安南的实力较强,往往在南洋称王称霸,欺凌其他国家,暹罗、占城就屡受其害,多次向大明哭诉此事。

对于安南的自夸,雒于仁只是笑笑说道:“安南,诗书之国,逆顺祸福之理,素已了然。故修德者矜细行,图治者犹未然。善为国者,每谨于微而已。此岂不知也?”

对于雒于仁的话,郑松答道:“向因他故,未能谨事天朝,是其错也,必当改之。”

而雒于仁则是问道:“尔等习诗书,读经史,可知春秋之正义也?”

郑松说道:“春秋正义,在乎纲常也!”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隆庆中兴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