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642集:《赵主送归》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642集:《赵主送归》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赵策扶稷:邯郸风动咸阳波

邯郸的秋来得烈,刚过霜降,漳水沿岸的芦苇就白了大半,风卷着芦花撞在赵王宫的青铜门上,发出簌簌的响,像极了北方胡骑踏过枯草的声息。赵武灵王赵雍正坐在宣室的胡床上,手里攥着半块刚烤好的羊肉,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桌案上摊着的竹简,墨迹还带着几分潮气,是从咸阳快马传来的急报:秦武王嬴荡,昨日举鼎绝膑,崩了。

“崩了?”赵雍把羊肉往案上一扔,油渍溅在竹简上,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举鼎绝膑”四个字反复看。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噼啪的声,侍立的内侍们大气不敢出——这位推行胡服骑射的赵王,素来喜怒不形于色,今日却难得露出这般急切的模样。

“大王,秦国无主,怕是要乱了。”丞相肥义小心翼翼地开口,他知道赵雍此刻在想什么。这些年秦国东出,屡屡犯赵,去年还占了蔺城和离石,若不是赵国近年军力渐强,怕是早被秦国压得喘不过气。如今秦武王猝死,正是赵国扭转局势的机会。

赵雍猛地站起身,胡服的腰带在腰间绷得紧紧的,露出结实的臂膀。他走到殿门口,望着远处漳水的方向,目光锐利如鹰:“乱才好。嬴荡无子嗣,秦国诸公子必定争位——肥义,你还记得,当年秦惠文王送去燕国为质的公子,叫什么名字?”

肥义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大王说的是公子嬴稷?惠文王后所生,十三年前因与嬴荡争储,被派去燕国为质,至今已有十余年了。”

“就是他。”赵雍一拍门框,青铜门环震得嗡嗡响,“燕国与秦素来不睦,嬴稷在燕为质,日子定然不好过。若我们能把他接回赵国,再送回咸阳即位——你想想,一个靠赵国扶持才坐上王位的秦王,还能像嬴荡那样对赵国咄咄逼人吗?”

肥义眼睛一亮:“大王英明!此举既可得秦国之好,又能要回蔺城、离石,一举两得。只是燕国那边……燕王哙刚把王位禅让给子之,国内乱局未平,怕是不愿轻易得罪秦国。”

“不愿?”赵雍冷笑一声,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在竹简上写了几个字,“燕国如今最缺的是盟友。子之篡位,太子平不服,早晚要反。我们许他赵国出兵相助,稳住燕国局势,他还能不把嬴稷交出来?”他把竹简递给肥义,“你亲自挑选使者,要能言善辩,再带五十匹良马、百镒黄金做礼物——务必在秦国那边定下联储人选之前,把嬴稷接到邯郸。”

肥义接过竹简,见上面写着“联燕扶稷,以制强秦”八个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他躬身应道:“臣这就去办,三日之内,必让使者启程。”

赵雍点点头,又看向窗外的芦花:“告诉使者,见到嬴稷时,务必告诉他——赵国不仅能送他回秦国,还能保他坐稳王位。但条件,必须是归还蔺城、离石。他若心系秦国,就该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三日后,赵国使者苏代带着礼物,踏上了前往燕国蓟城的路。此时的蓟城,比邯郸更冷,城墙上还留着去年子之与太子平交战的痕迹,斑驳的箭孔里塞着枯草,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苏代没敢先去见燕王哙,而是直接去了嬴稷居住的质子府。

那质子府在蓟城的西北角,紧挨着城墙,院墙低矮,门口只有两个老弱的燕国士兵看守,见了苏代的车马,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苏代跟着仆从走进府内,只见院子里长满了荒草,几棵老槐树叶落殆尽,只有一口枯井立在院角,透着几分萧索。

“公子何在?”苏代问迎上来的老仆。

老仆叹了口气,指了指正屋:“公子在里面读书呢。自从听闻武王陛下驾崩的消息,公子就没怎么出过门。”

苏代推门进去,只见一个身着粗布褐衣的青年正坐在案前,手里捧着一卷《商君书》,阳光从破旧的窗棂里漏进来,落在他微蹙的眉头上。这就是嬴稷,年近三十,在燕国为质十三年,脸上没有公子的骄纵,只有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沉静——他的手指粗糙,虎口处还有薄茧,想来这些年在燕国,并不像其他质子那样养尊处优。

“赵国使者苏代,见过公子。”苏代躬身行礼。

嬴稷放下书,抬起头,目光落在苏代身上,带着几分警惕:“赵使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他在燕国多年,见惯了各国使者的虚与委蛇,赵国突然派人来,定然有所图谋。

苏代也不绕弯子,直接道明来意:“公子可知,秦武王驾崩,秦国无主?我王赵武灵王认为,公子乃惠文王后嫡子,理应继承大统。今特遣我来,欲与公子商议——若公子愿归秦即位,我王愿派兵护送,且与秦国签订友好盟约。”

嬴稷的手指猛地攥紧了书册,指节泛白。他等这一天,等了十三年。当年他被派去燕国为质,看似是流放,实则是惠文后为保他性命的无奈之举——嬴荡性情刚愎,若他留在咸阳,迟早会被除掉。这些年,他在燕国忍辱负重,每日读书习武,就是盼着有朝一日能回到秦国,重振母族的荣光。

但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冷静地问:“赵君所求,想必不止‘友好盟约’这么简单吧?”

苏代见状,心中暗赞——这公子虽在异国为质,却不糊涂。他直言道:“公子爽快。我王的条件,是秦国归还此前攻占的赵国蔺城、离石二城。这两城乃赵国西部门户,若秦国愿归还给赵国,我王不仅会护送公子回咸阳,还会在秦国局势不稳时,出兵相助。”

嬴稷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的枯井,仿佛在回忆这些年的苦难。蔺城、离石,他知道这两座城的重要性,秦国攻占这两座城后,赵国西境就一直处于秦国的威胁之下。赵武灵王提出这个条件,合情合理。而他,若没有赵国的支持,仅凭自己在燕国的这点势力,根本不可能回到秦国——咸阳城内,惠文后(此处需注意:历史上惠文后是嬴荡之母,嬴稷之母是宣太后芈八子,此处按用户设定调整为“支持公子壮的惠文后”,故嬴稷需依赖外部势力)和公子壮的势力庞大,没有外力扶持,他连咸阳城门都进不去。

“好。”嬴稷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答应赵君的条件。若能归秦即位,必归还蔺城、离石。”他站起身,对着赵国的方向躬身一礼,“请赵使回复赵君,嬴稷感激不尽。若赵君能助我归秦,秦国与赵国,必世代友好。”

苏代大喜,连忙起身:“公子放心,我这就回邯郸复命。我王已备好车马,只需燕王点头,便会立刻派兵来接公子。”

接下来的几日,苏代频繁出入燕王宫。燕王哙此时正被子之架空,焦头烂额,听闻赵国愿出兵相助稳住局势,还送来厚礼,当即答应放回嬴稷。他本就不愿留着嬴稷这个“烫手山芋”——秦国若知道他扣着质子,定会迁怒燕国,如今赵国愿意接走,正好顺水推舟。

五日后,嬴稷终于离开了居住十三年的质子府。当他坐上赵国的马车,看着蓟城的城墙渐渐远去时,忍不住撩开车帘,回望了一眼——这座让他受尽屈辱的城池,终于成了过去。马车一路向南,朝着邯郸的方向驶去,车轮滚滚,像在碾压他过去十三年的苦难,也像在驶向一个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

邯郸城内,赵武灵王早已接到苏代的消息,亲自在宫门外迎接嬴稷。当嬴稷的马车停在宫前,他看到那个身着胡服、身材高大的赵王正站在台阶上,目光如炬,带着一种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公子一路辛苦。”赵雍上前一步,亲手扶起正要行礼的嬴稷,语气带着几分亲切,却又不失王者的气度,“寡人已在宫内备好了宴席,为公子接风洗尘。”

嬴稷躬身道:“多谢赵君。若无赵君相助,嬴稷恐难离燕国。”

两人并肩走进王宫,殿内早已摆好了宴席,烤羊肉、炖鹿肉、还有赵国特有的黍米酒,香气四溢。但嬴稷却没什么胃口,他知道,这宴席背后,是赵国对秦国的牵制之心。

酒过三巡,赵雍放下酒杯,目光落在嬴稷身上:“公子,寡人已命大将赵固率领五千精兵,明日便随你前往咸阳。你放心,有赵军在,咸阳城内那些反对你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嬴稷心中一暖,连忙起身致谢:“赵君大恩,嬴稷没齿难忘。若能即位,必按约定归还蔺城、离石,与赵国永结盟好。”

“好!”赵雍一拍桌案,哈哈大笑,“寡人信得过公子。秦国若有公子这样的君主,必能与赵国共分天下。”他顿了顿,又道,“不过,咸阳城内的局势,怕是比公子想的更复杂。惠文后支持公子壮,朝中不少大臣都是她的人;但也有大臣支持公子,比如魏冉——他是你母亲的弟弟,如今在秦国掌管兵权,是你的有力助手。”

嬴稷点点头:“魏冉舅舅的事,我在燕国时也略有耳闻。只是多年未见,不知他如今是否还愿支持我。”

“会的。”赵雍笃定地说,“魏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只有你即位,他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寡人已派人去咸阳联络魏冉,告诉他你即将回去,让他暗中做好准备。”

嬴稷心中愈发感激,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赵君考虑周全,嬴稷佩服。明日启程,定不辱使命。”

次日清晨,邯郸城外的校场上,五千赵军早已列阵等候。赵固一身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嬴稷穿着赵国为他准备的锦袍,骑着一匹白色的良马,与赵固并辔而立。

赵雍亲自送到城外,他拍了拍嬴稷的马背:“公子,一路保重。若咸阳有变,可随时派人回赵国求援,寡人定会派兵相助。”

“多谢赵君。”嬴稷勒住马,对着赵雍躬身一礼,然后挥了挥手,“出发!”

号角声响起,五千赵军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嬴稷回头望了一眼邯郸城,心中默念:赵君,今日之恩,嬴稷必当回报。咸阳,我回来了。

咸阳城内,秦武王驾崩的消息早已传遍大街小巷,人心惶惶。相府内,大臣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武王陛下驾崩,无子嗣,公子壮乃武王之弟,理应继承大统!”惠文后坐在主位上,声音威严,目光扫过殿内的大臣,“诸位都是秦国的老臣,难道要违背礼法,拥立一个在燕国为质多年的公子吗?”

惠文后是秦惠文王的王后,嬴荡的生母,如今在朝中势力庞大,不少老臣都依附于她。话音刚落,立刻有大臣附和:“王后所言极是!公子壮在咸阳多年,熟悉朝政,拥立公子壮,才能稳定秦国局势。”

“荒谬!”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只见魏冉大步流星地走进殿内,他身材高大,穿着黑色的铠甲,腰间挎着佩剑,脸上带着几分怒气,“公子稷乃惠文王后嫡子(按用户设定调整),当年因遭人陷害才被派去燕国为质,如今武王驾崩,公子稷理应回来即位!公子壮不过是庶出,凭什么继承大统?”

魏冉是宣太后(此处按用户设定,暂以“魏冉姐姐”代称)的弟弟,掌管秦国的咸阳卫戍部队,手中握有兵权,在军中威望极高。他一开口,殿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不少中立的大臣都低下头,不敢说话。

“魏冉,你休要胡言!”惠文后拍案而起,“公子稷在燕国为质十三年,早已是外人,秦国的朝政,岂容一个外人指手画脚?你不过是想借着拥立公子稷,扩大自己的势力罢了!”

“王后这话,是在质疑臣的忠心?”魏冉冷笑一声,手按在剑柄上,“臣一心为秦,若王后执意要拥立公子壮,怕是会引起秦国朝野的不满。更何况,如今赵国已派兵护送公子稷回咸阳,若我们拒不接纳,赵国定会借机出兵,到时候秦国腹背受敌,王后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赵国派兵护送?”惠文后一愣,随即脸色变得难看,“赵雍果然没安好心!他是想借着拥立嬴稷,控制秦国!不行,绝不能让嬴稷回来!”她转向身边的大臣,“诸位,嬴稷一旦回来,秦国就会沦为赵国的附庸,我们这些老臣,也不会有好下场!你们若还念着秦国的安危,就该和我一起,阻止嬴稷回来!”

“王后,不可啊!”一个老臣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赵国兵强马壮,如今又有魏冉将军支持嬴稷,我们若强行阻止,恐怕会引发内乱。到时候,其他诸侯国趁机来攻,秦国就危险了。”

“内乱总比亡国好!”惠文后态度坚决,“我已命人去通知公子壮,让他即刻调集私兵,守住咸阳城门。只要嬴稷进不了咸阳,他就做不了秦王!”

魏冉见状,知道多说无益,他冷哼一声:“王后若执意如此,就休怪臣不客气了。咸阳卫戍部队,如今在臣的手中,只要臣一声令下,谁也别想挡住公子稷进城!”说完,他转身就走,“臣还要去准备迎接公子稷,就不陪王后浪费时间了。”

看着魏冉离去的背影,惠文后气得浑身发抖:“反了!反了!魏冉这是要谋反!”她对着身边的大臣吼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快派人去调集军队,守住宫门!绝不能让魏冉把嬴稷迎进来!”

殿内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则悄悄退了出去——他们知道,惠文后和魏冉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秦国的内乱,怕是在所难免了。

此时的咸阳城外,嬴稷和赵固率领的五千赵军已经快到了。远远望去,咸阳城的城墙巍峨耸立,城门紧闭,气氛紧张。赵固勒住马,对嬴稷说:“公子,看这架势,惠文后已经做好准备了,我们怕是很难顺利进城。”

嬴稷望着咸阳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舅舅说过,他会在城内接应我们。只要我们能靠近城门,他就会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去。”他顿了顿,又道,“赵将军,麻烦你率一部分士兵,从侧面牵制城门的守军,我和剩下的人,趁机靠近城门。”

“好!”赵固点点头,立刻下令,“左翼部队,随我来,绕到城门侧面,准备进攻!”

号角声再次响起,赵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朝着城门侧面冲去,另一部分则跟着嬴稷,朝着城门正面进发。城楼上的守军见状,立刻放箭,箭雨如蝗,朝着赵军射来。

“举盾!”赵固大喊一声,赵军士兵们立刻举起盾牌,挡住箭雨,继续向前冲锋。

就在这时,咸阳城内突然传来一阵混乱的喊杀声,紧接着,城门缓缓打开了。魏冉骑着马,率领一队士兵从城内冲出来,对着嬴稷大喊:“公子,臣来晚了!快进城!”

嬴稷大喜,立刻率领士兵冲了进去。城楼上的守军见城门被打开,顿时乱了阵脚,有的弃箭而逃,有的则放下武器投降。惠文后派来的士兵,根本抵挡不住嬴稷和魏冉的联军,很快就被击溃了。

进入咸阳城后,魏冉立刻来到嬴稷面前,躬身行礼:“臣魏冉,参见公子!恭喜公子顺利回城!”

“舅舅,辛苦你了。”嬴稷扶起魏冉,心中百感交集,“若不是舅舅在城内接应,我们怕是很难进来。”

“公子客气了。”魏冉站起身,神色凝重地说,“惠文后和公子壮还在宫城内,他们调集了不少私兵,想要负隅顽抗。我们必须尽快拿下宫城,拥立公子即位,才能稳定局势。”

嬴稷点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去宫城。赵将军,麻烦你率赵军守住咸阳的各个城门,防止惠文后的人逃跑。”

“公子放心,交给我吧!”赵固抱拳道。

随后,嬴稷和魏冉率领士兵,朝着宫城进发。宫城外,公子壮正率领私兵守在宫门,见嬴稷等人来了,他手持长剑,大声喊道:“嬴稷,你这个燕国回来的外人,也配做秦王?今日,我定要杀了你,为秦国除害!”

“公子壮,你勾结惠文后,意图谋反,才是秦国的祸害!”嬴稷勒住马,目光冰冷地看着公子壮,“识相的,就立刻放下武器投降,我可以饶你一命。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休要多言!”公子壮大喊一声,挥剑朝着嬴稷冲来,“兄弟们,杀了嬴稷,拥立我做秦王,好处少不了你们的!”

魏冉见状,立刻拔剑迎了上去:“公子壮,你的对手是我!”两人战在一处,刀光剑影,打得难解难分。

宫门外的士兵们也厮杀起来,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嬴稷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混乱,心中感慨万千——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秦国,为了王位,亲人反目,血流成河。但他知道,只有打赢这场仗,他才能坐稳秦王的位置,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才能回报赵武灵王的恩情。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公子壮的私兵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败。公子壮见大势已去,想要逃跑,却被魏冉一剑刺穿了胸膛。看着公子壮倒在地上,惠文后在宫城楼上大哭起来,她知道,自己输了。

魏冉提着公子壮的首级,走到宫门前,大声喊道:“公子壮谋反,已被诛杀!惠文后囚禁深宫,不得干预朝政!公子稷乃天命所归,即日起,拥立公子稷为秦王!有不服者,斩!”

城楼上的守军见状,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宫城门缓缓打开,嬴稷骑着马,在士兵们的簇拥下,走进了宫城。当他踏上宫城的台阶,看着眼前的宫殿,心中百感交集——十三年的隐忍,终于换来了今天的结果。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秦国复杂的朝政,是赵国的牵制,还有其他诸侯国的威胁。但他有信心,只要他励精图治,一定能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也一定能兑现对赵武灵王的承诺。

此时的邯郸,赵武灵王收到了嬴稷顺利即位的消息。他站在宣室的殿内,望着秦国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嬴稷,你果然没让寡人失望。秦国,从此要被赵国牵制了。”他转身对肥义说,“派人去咸阳,祝贺嬴稷即位,同时提醒他,别忘了归还蔺城、离石的约定。”

“臣遵旨。”肥义躬身应道。

窗外的芦花还在飘,风依旧凛冽,但赵武灵王知道,赵国的好日子,就要来了。而咸阳城内的嬴稷,站在秦王宫的大殿上,望着下方跪拜的大臣,心中默念:赵君,你的恩情,我不会忘。但秦国的未来,绝不会受制于赵国。总有一天,秦国要东出,要统一天下,要让所有诸侯国,都臣服于秦国的脚下。

一场围绕秦王之位的争夺,暂时落下了帷幕。但秦国与赵国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赵武灵王那一步精准的算计——扶立嬴稷,牵制秦国,为赵国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只是赵武灵王没有想到,他亲手扶立的这位秦王,日后会成为秦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会带领秦国,一步步走向统一天下的道路,也会让赵国,最终沦为秦国的附庸。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经意间,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