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633集《合纵裂痕》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633集《合纵裂痕》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第一章 驿馆烛影

大梁的秋意比往年更浓些,驿馆庭院里的梧桐叶落了满阶,被夜风卷着贴在窗纸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极了此刻驿丞张谦的心绪。他攥着那封从邯郸快马递来的竹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阴影,将眉宇间的惊惶拉得更长。

“驿丞大人,秦国使者的车驾已到馆外了。”侍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张谦猛地回神,竹简上“齐军覆于济西,赵师败于河西”的字迹仍刺得他眼疼——不过三日,这两则消息像野火般烧遍了列国,从邯郸到临淄,从蓟城到新郑,如今终于也燎到了大梁。

他定了定神,将竹简塞进袖中,理了理褶皱的官服,快步迎出门去。馆外的街灯已点起,昏黄的光线下,一辆黑色的驷马轺车格外扎眼,车辕上挂着的玄鸟旗在夜风中展开,玄色绸缎上绣着的金线纹路,是秦国特有的样式。车帘掀开,下来一个身着墨绿色锦袍的中年人,面容清瘦,眼神却锐利如鹰,正是公孙衍派来的使者,卫鞅的门生,陈轸。

“张驿丞不必多礼。”陈轸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他抬手按住正要躬身行礼的张谦,目光扫过驿馆紧闭的院门,“魏王陛下可有旨意,何时见我?”

张谦心里打了个突,连忙引着他往里走:“大王已在宫中等候,只是……”他顿了顿,终究没敢把后半句“群臣争论不休”说出口。驿馆的长廊里,烛火一路延伸,两侧的房间静得可怕,连往日里常有的驿卒走动声都消失了——谁都知道,秦国使者此时来大梁,绝不是为了寻常的通好。

穿过两道偏门,便到了通往王宫的密道入口,早有内侍在此等候。陈轸跟着内侍走在暗道里,脚步声在空旷的通道中回响,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珏,思绪却飘回了咸阳。三日前,公孙衍在相府的书房里召见他,案上摊着列国的舆图,齐赵两国的疆域上用朱笔圈出了败绩,公孙衍指着舆图上魏国的位置,语气笃定:“魏人近年连遭战乱,河东三城被我秦所占,他们日夜想夺回来。你去了大梁,只说归城,其余的话,见机行事。”

那时他还想问,若魏王不答应呢?可看着公孙衍眼中的成竹,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公孙衍辅佐秦惠文王多年,最懂列国的软肋——魏国的软肋,便是那三座被秦国占了五年的河东城。

密道的尽头是王宫的侧门,内侍引着他穿过几道宫苑,远远便听见宣室殿里传来的争吵声。“秦国狼子野心!当年占我河东三城时何等蛮横,如今齐赵兵败,便来示好,分明是想拆合纵之盟!”是上将军庞涓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暴躁。

“可我魏国已打不起仗了!”另一个声音响起,是丞相惠施,语气里满是疲惫,“去年大旱,关中颗粒无收,今年又要应对韩赵的粮借,若秦国肯还河东三城,还能让百姓迁回去耕种,总比坐以待毙强。”

陈轸站在殿外,听得真切,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内侍进去通禀后,殿内的争吵声骤然停止,片刻后,传来魏王魏嗣的声音:“宣秦使陈轸入殿。”

他整了整衣襟,推门而入。宣室殿里烛火通明,魏王坐在正中的王座上,脸色苍白,眼下的乌青说明他已许久没睡好。两侧的大臣们个个神色凝重,庞涓怒目瞪着他,惠施则眼神复杂地打量着他,还有几个老臣低着头,不知在盘算什么。

“外臣陈轸,见过魏王陛下。”陈轸躬身行礼,语气不卑不亢。

魏嗣摆了摆手,声音沙哑:“秦使此来,可是为齐赵兵败之事?”

“陛下明鉴。”陈轸直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人,“齐赵兵败,合纵联盟已失支柱。我家相邦公孙衍大人念及秦魏两国往日情谊,特命外臣前来,为陛下送一份薄礼——河东三城,秦国愿归还给魏国。”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庞涓猛地拍案而起:“你胡说什么!河东三城是我魏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当年被秦国强占,如今凭什么说还就还?定是有什么阴谋!”

陈轸丝毫不慌,从容答道:“上将军所言极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大秦的条件只有一个——魏国与秦国签订‘秦魏互助盟约’,此后两国互不侵犯,若有他国来犯,彼此出兵相助。”

“互助盟约?”魏嗣皱起眉头,手指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若是合纵列国来攻,秦国也会出兵相助?”

“自然。”陈轸点头,语气愈发诚恳,“如今齐赵已弱,楚国远在南方,唯有魏国地处中原要冲,若与秦国结盟,既可保国土无虞,又能收回河东三城,何乐而不为?反之,若魏国仍抱守合纵,齐赵已无力援魏,秦国若再出兵河东,后果……陛下想必清楚。”

这话像是一根针,刺破了殿内最后的侥幸。惠施上前一步,躬身道:“大王,秦使所言有理。河东三城物产丰饶,若能收回,可解我魏国粮荒之困。况且合纵联盟本就靠苏秦维系,如今苏秦已死,齐赵兵败,联盟名存实亡,不如趁此机会与秦国结盟,暂避锋芒。”

庞涓还想反驳,却被魏嗣抬手制止。魏王看着陈轸,眼神里满是挣扎,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罢了,寡人答应你。三日后,寡人会派使者随你回咸阳,签订盟约。”

陈轸心中一松,躬身行礼:“外臣替公孙衍相邦谢过陛下。三日后,外臣在驿馆静候佳音。”

走出宣室殿时,夜已深了,凉风吹在脸上,带着几分秋意的萧瑟。陈轸抬头望向天空,月亮被乌云遮住,只漏出几缕微弱的光——魏国这一关,算是过了。接下来,便是新郑和蓟城了。

第二章 新郑粮急

三日后,陈轸带着魏国的使者离开大梁,快马赶往新郑。韩国的都城比大梁热闹些,街面上行人往来,只是脸上多了几分愁容。陈轸刚住进驿馆,就听见隔壁房间传来压低的争吵声。

“再这样下去,粮仓就空了!今年秋收不好,百姓已有不少逃荒的,若再没有粮食,怕是要出乱子了!”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

“可秦国使者刚到,大王还没召见,咱们总不能主动去求秦国吧?”另一个声音带着犹豫。

陈轸挑了挑眉,叫来驿卒询问,才知道韩国今年遭遇了蝗灾,关中地区的粮食收成只有往年的三成,粮仓已快见底,韩王韩康正为此事焦头烂额。

这倒是个好机会。陈轸心中暗喜,公孙衍给他的指令里,对韩国的条件是“提供十万石粮食”,如今韩国缺粮,这诱饵便更管用了。

果然,第二日一早,韩王就派人来召陈轸入宫。新郑的王宫比大梁的简陋些,殿内的烛火也显得昏暗,韩康坐在王座上,脸色蜡黄,见陈轸进来,连忙起身相迎:“秦使远道而来,寡人有失远迎。”

“陛下客气了。”陈轸躬身行礼,开门见山,“外臣此来,是为韩国的粮荒之事。公孙衍相邦得知韩国遭遇蝗灾,百姓无粮可食,特命外臣带来十万石粮食,愿赠予韩国,以解燃眉之急。”

韩康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警惕起来:“秦使此举,想必也有条件吧?”

“陛下聪慧。”陈轸笑道,“我大秦的条件很简单——韩国断绝与齐国的往来,此后不再参与合纵联盟的任何活动。”

韩康沉默了。韩国向来依赖秦国的庇护,当年若不是秦国出兵相助,韩国早被魏国吞并。如今齐赵兵败,合纵联盟已垮,若能得到秦国的粮食,又能避免与秦国为敌,本是好事。可他心里总有些不安,毕竟齐国曾与韩国结盟,如今断绝往来,怕是会得罪齐国。

“大王,不可啊!”下大夫申不害上前一步,躬身道,“齐国虽兵败,但若与齐国断绝往来,他日齐国恢复实力,必来报复。况且合纵联盟虽弱,但若韩国退出,联盟便彻底瓦解,秦国便可独霸天下,届时韩国恐难自保。”

韩康皱起眉头,看向陈轸:“秦使,若寡人答应断绝与齐国的往来,秦国能保证日后不攻打韩国吗?”

“自然。”陈轸语气坚定,“公孙衍相邦已说了,只要韩国遵守约定,秦国愿与韩国世代友好,若有他国攻打韩国,秦国必出兵相助。况且十万石粮食,足够韩国百姓度过今年的寒冬,若错过此次机会,韩国再想得到粮食,怕是难了。”

这话戳中了韩康的痛处。他想起昨日去粮仓查看时,粮囤已空了大半,粮官告诉他,若再没有粮食,不出一月,都城就要断粮了。百姓若闹起来,他这个王位怕是也坐不稳。

“罢了。”韩康叹了口气,“寡人答应你。寡人会下令,断绝与齐国的往来,不再参与合纵联盟。粮食……何时能到新郑?”

“陛下放心,”陈轸笑道,“只要盟约签订,外臣即刻派人回咸阳传信,不出十日,粮食便会从关中运到新郑。”

韩康松了口气,连忙命人准备盟约。申不害还想再说什么,却被韩康摆手制止:“申大夫,寡人知道你担心什么,但眼下粮食要紧,若百姓没了活路,一切都是空谈。”

申不害看着韩康决绝的神色,终究还是闭上了嘴,退到了一旁。

陈轸看着殿内的场景,心中了然。韩国向来是“墙头草”,谁给的好处多,就倒向谁。如今秦国给了粮食,又许了保护,韩国自然不会拒绝。

签订盟约后,陈轸离开王宫,站在驿馆的院子里,望着远方的天空。大梁和新郑都已拿下,接下来,就只剩蓟城的燕国了。

第三章 蓟城旧怨

燕国的都城蓟城比大梁和新郑都要寒冷,刚入秋,就已飘起了零星的雪花。陈轸抵达蓟城时,驿馆外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萧瑟的气息。

他刚住进驿馆,就有内侍来传旨,说燕昭王要在宫中设宴款待他。陈轸心中疑惑,燕昭王向来对秦国心存警惕,如今却如此热情,莫非有什么猫腻?

当晚,陈轸如约前往王宫。燕国的王宫建在山上,沿着石阶往上走,能看到远处的城墙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殿内灯火通明,燕昭王坐在正中的王座上,两侧的大臣们个个神色严肃。

“秦使远道而来,寡人略备薄酒,为秦使接风洗尘。”燕昭王举杯,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陈轸躬身行礼,接过酒杯:“多谢陛下厚爱。外臣此来,是为秦燕两国的友好之事。公孙衍相邦认为,秦燕两国虽相隔甚远,但有共同的敌人——齐国。如今齐国虽兵败,但其野心未灭,若不加以遏制,他日必成秦燕两国的祸患。因此,公孙衍相邦提议,秦燕两国缔结友好条约,共同抵御齐国的扩张。”

燕昭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放下酒杯:“秦使所言,正合寡人之意。齐国与燕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当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出兵伐燕,杀我先王,占我城池,此仇寡人日夜不敢忘。如今齐国兵败,正是打压齐国的好时机,若秦国愿与燕国结盟,寡人自然乐意。”

陈轸心中一喜,没想到燕国如此爽快。他连忙说道:“陛下深明大义。若秦燕结盟,他日齐国若敢再犯燕国,秦国必出兵相助;若秦国攻打齐国,燕国也需出兵配合。此外,秦国还愿为燕国提供兵器和粮草,助燕国增强国力。”

“好!”燕昭王拍案而起,“寡人答应你!明日,寡人便派使者随你回咸阳,签订盟约。”

陈轸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正想道谢,却见下大夫乐毅上前一步,躬身道:“大王,秦国向来狡诈,若与秦国结盟,怕是会引狼入室。当年秦国与魏国结盟,后又攻打魏国,占其河东三城;与韩国结盟,又时常要挟韩国。如今秦国与燕国结盟,怕是也没安什么好心。”

燕昭王皱起眉头,看向陈轸:“秦使,乐大夫所言,你如何解释?”

陈轸从容答道:“陛下,乐大夫所言,是往日的旧事。如今秦国已今非昔比,公孙衍相邦辅佐惠文王陛下,一心想让秦国与列国和平相处。况且秦燕两国相隔甚远,秦国若想攻打燕国,需跨越韩赵两国,难度极大。反之,齐国与燕国接壤,若齐国恢复实力,第一个遭殃的便是燕国。因此,秦燕结盟,对燕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乐毅还想反驳,却被燕昭王抬手制止:“乐大夫,寡人知道你担心什么,但如今齐国是燕国最大的敌人,若能与秦国结盟,共同打压齐国,何乐而不为?至于秦国,他日若真有不轨之心,燕国再想对策也不迟。”

乐毅看着燕昭王坚定的神色,终究还是闭上了嘴,退到了一旁。

陈轸松了口气,连忙说道:“陛下英明。明日签订盟约后,外臣便派人回咸阳传信,公孙衍相邦定会尽快为燕国提供兵器和粮草。”

燕昭王点了点头,举杯道:“好!今日寡人高兴,与秦使共饮此杯,预祝秦燕两国结盟成功!”

陈轸举杯回应,心中却在想,燕国之所以如此爽快,全是因为与齐国的旧怨。当年齐国伐燕,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燕昭王一直想报复齐国,如今秦国提出共同抵御齐国,燕国自然不会拒绝。

次日,秦燕两国签订了友好条约。陈轸离开蓟城时,雪花下得更大了,覆盖了整个蓟城。他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感慨万千。魏国、韩国、燕国都已与秦国结盟,合纵联盟已彻底瓦解,秦国东进之路,再也没有大的阻碍了。

第四章 临淄孤影

陈轸回到咸阳时,公孙衍早已在相府等候。他将各国签订的盟约递给公孙衍,详细禀报了出使的过程。公孙衍看着盟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做得好!如今魏、韩、燕三国都已与秦国结盟,合纵联盟名存实亡,齐国和赵国已不足为惧。”

“相邦,”陈轸问道,“齐国如今还有些实力,若齐国联合赵国,重新组建联军,该如何应对?”

公孙衍摆了摆手,语气笃定:“赵国刚兵败,国力大损,赵武灵王一心想休养生息,不会轻易与齐国结盟。至于齐国,齐宣王刚经历兵败,国内百姓怨声载道,大臣们也各怀心思,就算想联合赵国,也未必能成功。”

正如公孙衍所料,此时的临淄,正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齐宣王坐在宫殿里,看着手中的竹简,脸色铁青——魏国、韩国、燕国先后与秦国结盟,断绝了与齐国的往来,合纵联盟彻底瓦解,齐国成了孤家寡人。

“大王,如今列国皆与秦国结盟,我齐国已陷入孤立,若不尽快想办法,秦国必来攻打齐国。”上大夫邹忌躬身道,语气急切。

齐宣王叹了口气:“寡人也知道,可如今齐军刚兵败,士气低落,粮草也不足,若秦国来攻,该如何应对?”

“大王,”大将田忌上前一步,“臣以为,可派使者前往赵国,提议重新组建齐赵联军。赵国与齐国有盟约,若赵国肯出兵相助,再联合其他列国,或许能与秦国抗衡。”

齐宣王眼前一亮:“好!就依田将军所言。寡人派你为使者,前往邯郸,劝说赵武灵王与齐国结盟。”

田忌领命,即刻启程前往邯郸。他快马加鞭,只用了三日便抵达邯郸。赵武灵王在宫中召见了他,看着田忌风尘仆仆的样子,语气平淡:“田将军此来,可是为齐赵结盟之事?”

田忌躬身道:“大王英明。如今秦国与魏、韩、燕三国结盟,合纵联盟瓦解,齐国已陷入孤立。若齐赵两国能重新结盟,组建联军,必能抵御秦国的进攻,保住合纵联盟的根基。”

赵武灵王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田将军,不是寡人不愿与齐国结盟,而是赵国已无力再战。赵军刚在河西兵败,死伤惨重,粮草也已耗尽,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若此时与齐国结盟,秦国必来攻打赵国,赵国恐难承受。”

田忌急道:“大王,若赵国不与齐国结盟,秦国下一步必攻打齐国。齐国若亡,赵国也难独存!唇亡齿寒的道理,大王难道不懂吗?”

“寡人自然懂。”赵武灵王叹了口气,“但赵国如今的情况,实在无法出兵。田将军还是回去吧,待赵国国力恢复,再与齐国结盟不迟。”

田忌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赵武灵王摆手制止:“田将军,寡人心意已决,你不必再劝了。”

田忌看着赵武灵王决绝的神色,知道再说无益,只好起身告辞。走出王宫时,邯郸的秋风吹在脸上,带着几分寒意。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满是绝望——齐国,真的要完了吗?

田忌回到临淄,将赵武灵王拒绝结盟的消息告诉了齐宣王。齐宣王听后,瘫坐在王座上,眼神空洞。殿内的大臣们也都沉默不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大王,如今赵国不愿结盟,列国皆与秦国交好,我齐国已无退路。不如派使者前往咸阳,与秦国议和,暂避锋芒。”邹忌躬身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齐宣王沉默了许久,终究还是点了点头:“罢了,就依邹大夫所言。寡人派你为使者,前往咸阳,与秦国议和。”

邹忌领命,即刻启程前往咸阳。他抵达咸阳时,公孙衍正在相府与陈轸商议东进之事。得知齐国使者到来,公孙衍嘴角勾起一抹笑容:“齐国,终于还是服软了。”

邹忌见到公孙衍,躬身行礼:“外臣邹忌,见过公孙相邦。我家大王愿与秦国议和,从此不再与秦国为敌,还望相邦大人手下留情。”

公孙衍看着邹忌,语气平淡:“议和可以,但齐国需答应两个条件。第一,齐国向秦国割让济西之地;第二,齐国每年向秦国缴纳十万石粮食。若齐国答应,秦国便与齐国议和,不再攻打齐国。”

邹忌心中一紧,济西之地是齐国的富庶之地,每年缴纳十万石粮食也会给齐国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如今齐国已无退路,只能答应。

“外臣答应你。”邹忌躬身道,“外臣即刻回临淄,禀报我家大王,明日便派使者前来签订盟约。”

公孙衍点了点头:“好。明日,本相在相府静候佳音。”

邹忌离开相府,心中满是苦涩。他抬头望向咸阳的天空,心中明白,齐国从此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秦国独霸天下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第五章 东进序曲

次日,齐国使者与秦国签订了盟约,割让济西之地,每年向秦国缴纳十万石粮食。消息传回临淄,齐宣王看着盟约,心中满是屈辱,却又无可奈何。

而在咸阳,公孙衍拿着盟约,快步走进王宫,向秦惠文王禀报:“大王,如今魏、韩、燕、齐四国皆已与秦国结盟,赵国国力衰退,无力与秦国抗衡,六国合纵联盟彻底瓦解,秦国东进之路,再也没有大的阻碍了!”

秦惠文王坐在王座上,虽然病重,却依旧精神矍铄。他看着公孙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公孙衍,你做得好!寡人多年的心愿,终于快要实现了。”

“大王英明。”公孙衍躬身道,“如今秦国国力强盛,列国皆已臣服,正是东进中原,统一天下的好时机。臣建议,明年春天,派蒙恬率军东进,攻占赵国的邯郸,然后再攻打魏国的大梁,逐步统一中原。”

秦惠文王点了点头:“好!就依你所言。明年春天,便派蒙恬率军东进。寡人相信,在你的辅佐下,秦国必能统一天下,成就不朽霸业!”

公孙衍躬身行礼:“臣定不辱使命,辅佐大王统一天下!”

走出王宫时,阳光洒在公孙衍的身上,暖洋洋的。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满是豪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瓦解合纵联盟,为秦国东进铺路,如今终于实现了。他仿佛看到了秦国的大军东进中原,列国纷纷臣服,秦国统一天下的场景。

而在赵国的邯郸,赵武灵王站在城墙上,望着西方的咸阳方向,眼神复杂。他知道,秦国东进已成定局,赵国若不尽快增强国力,迟早会被秦国吞并。他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寡人定要改革变法,增强赵国国力,他日必与秦国一较高下!”

在魏国的大梁,魏嗣看着河东三城的舆图,心中满是感慨。虽然收回了河东三城,但他知道,魏国已沦为秦国的附庸,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

在韩国的新郑,韩康看着运抵的十万石粮食,心中松了口气,却又满是担忧。他知道,韩国依赖秦国的庇护,若秦国他日翻脸,韩国恐难自保。

在燕国的蓟城,燕昭王看着秦国送来的兵器和粮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心中暗暗发誓:“寡人定要借助秦国的力量,报复齐国,恢复燕国的荣耀!”

在齐国的临淄,齐宣王看着割让的济西之地,心中满是屈辱。他知道,齐国已沦为二流国家,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

列国的心思各异,但都明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秦国独霸天下,东进中原,统一天下的序曲,已经奏响。而公孙衍站在咸阳的相府里,看着窗外的阳光,心中明白,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要辅佐秦惠文王,带领秦国,一步步走向统一天下的巅峰。

秋风拂过咸阳的街道,带着几分凉意,却吹不散秦国的雄心。远处的军营里,传来士兵训练的呐喊声,那是秦国东进的号角,是统一天下的前奏。在不久的将来,秦国的大军将跨过黄河,东进中原,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