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628集《秦楚结盟》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628集《秦楚结盟》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章华台秋议与咸阳宫盟誓

第一章 楚廷风紧:楚怀王十七年秋,云梦泽的水汽还没来得及随霜降凝结,章华台的玉阶上却已漫开一层冷意。内侍举着鎏金铜灯,在回廊里投下细碎的光影,照亮了阶下匆匆奔走的楚国大夫们——他们的锦袍下摆沾着夜露,脸上却没了往日赴宴时的从容,唯有紧蹙的眉头泄露了心焦。

大殿内,楚怀王熊槐正拄着玉柄长剑,站在绘满《禹贡》九州图的壁画前。他手指划过宋国的疆域,那里如今已被朱红颜料涂改成齐国的属地,像一块突兀的伤疤。“田辟疆(齐闵王,此处依用户原文称齐威王)这匹夫,”怀王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去年还派使者来楚,说要共分宋地,如今倒好,一口气吞了整个陶邑!”

阶下左侧,令尹昭阳躬身出列。他头戴獬豸冠,腰间系着楚式错金带钩,语气却比寻常谨慎几分:“大王息怒。齐国灭宋后,已将兵力布在薛城,距我楚国的彭城不过三百里。前日边境传来消息,齐军已开始修缮薛城的城墙,还派斥候频繁探查我彭城粮草库——其心昭然若揭啊。”

“那便打!”上柱国景翠猛地攥紧了手中的铜戈,戈尖在金砖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我楚国带甲之士百万,战车千乘,还怕他齐国不成?”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景翠是楚国名将,曾率军大败秦军于丹阳,可此刻却没人附和他的话。大夫昭雎轻咳一声,上前一步道:“上柱国勇烈,可齐国如今势头正盛。他们吞了宋国,得了陶邑这等富庶之地,粮草能支撑三年之需;又联合了鲁国、卫国,若我楚国单独出兵,怕是会陷入重围。”

怀王沉默着,目光扫过殿内众臣。他知道昭雎说得是实情——楚国虽大,却经不住两线作战。去年与秦国在汉中刚打了一场,损失了两万士兵,如今军粮还在从江南调运,若是再与齐国开战,怕是会让其他小国钻了空子。

“那依诸位之见,该如何应对?”怀王的声音沉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昭阳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大王,如今能与齐国抗衡的,唯有西边的秦国。秦惠文王坚守商鞅新法,国力日强,去年还派张仪(此处依剧情时间线调整为公孙衍)稳住了韩魏。若我楚国派使者去咸阳,愿与秦国结盟,约定互不侵犯、共抗齐国,必能解当前之困。”

“秦国?”景翠皱起眉头,“前年秦国还夺了我汉中六百里地,如今与他们结盟,岂不是与虎谋皮?”

“此一时彼一时。”昭阳摇头,“秦国虽强,却也忌惮齐国独大。他们若与我结盟,既能牵制齐国,又能稳住南方边境,这对秦国也是有利的。只要盟约条款订得周全,必能让秦国动心。”

怀王盯着壁画上秦楚交界的商於之地,良久才缓缓点头:“令尹说得有理。就依你之见,派使者前往咸阳。人选……便由你举荐吧。”

昭阳躬身应下:“臣举荐客卿陈轸。陈轸曾在秦国为官,熟悉咸阳朝堂之事,且能言善辩,必能完成使命。”

夜色渐深,陈轸接到任命时,正在府中整理出使秦国的舆图。他铺开一卷《天下山川图》,手指在秦楚之间的武关道上停留——这条路他十年前曾走过,那时他还是秦国的客卿,如今却要以楚国使者的身份重走,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感慨。“明日一早便出发,”陈轸对侍从吩咐道,“把那箱产自洞庭的橘柚带上,再备一份楚国的铜器——秦惠文王素来喜欢这些实用之物,比起珠宝,倒更显诚意。”

第二章 武关道上

次日清晨,陈轸带着十名侍从,驾着三辆马车出了郢都。马车的车厢用桐木制成,外面裹着防水的青布,里面装满了送给秦国君臣的礼物:除了洞庭橘柚和楚式铜剑,还有两匹产自云梦泽的锦缎,以及一份详细的楚齐边境兵力分布图——这是昭阳特意交代的,要让秦国看到楚国的诚意,也看到齐国的威胁。

武关道崎岖难行,马车在山道上颠簸了五日,才抵达秦国的武关。关隘上的秦军士兵穿着黑色的铠甲,手持长戟,仔细检查了陈轸的符节。“楚国使者?”守关的校尉接过符节,目光扫过马车上的礼物,“随我来,咸阳的使者已在关内等候。”

关内的驿馆里,秦国的谒者(负责接待使者的官员)早已备好酒菜。陈轸与谒者闲聊时,不动声色地打探着咸阳的局势:“听闻贵国前些日子刚核查了官吏,不知如今朝堂之上,哪位大臣最得惠文王信任?”

谒者端着酒爵,笑道:“如今相邦公孙衍先生最得大王器重。公孙先生不仅擅长外交,还为我大秦制定了盐铁专营之策,如今国库充实,将士们的铠甲都换了新的。”

陈轸心中一动——公孙衍他是认识的,当年两人在秦国为官时,曾一起讨论过列国局势。公孙衍主张“连横”,却也深知齐国的威胁,若是能说动他,结盟之事便有了七成把握。

又走了三日,马车终于抵达咸阳。咸阳城比陈轸记忆中更繁华了: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卖粟米的、打铁器的、织锦缎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穿着黑色布袍的百姓往来穿梭,脸上带着安稳的神色——这是商鞅新法推行十余年的成果,楚国虽大,却少见这般安定的景象。

驿馆的官员将陈轸安置妥当后,便去宫中禀报。约莫一个时辰后,内侍来传旨:“惠文王召楚国使者陈轸,明日辰时入宫议事。”

当晚,陈轸在驿馆里反复琢磨着次日要说的话。他铺开那张楚齐边境兵力分布图,在齐国驻军的薛城、陶邑两地做了标记,又在楚国的彭城、淮北两地圈出防御重点——他要让惠文王清楚,齐国的扩张不仅威胁楚国,早晚也会威胁秦国。

第三章 咸阳论盟

次日辰时,陈轸穿着楚国的朝服,跟着内侍走进了咸阳宫。宫殿的梁柱用巨大的松木制成,上面雕刻着夔龙纹,屋顶覆盖着黑色的瓦片,处处透着威严。殿内的大臣们穿着黑色的朝服,分左右站立,目光齐刷刷地落在陈轸身上。

最上方的王座上,秦惠文王嬴驷正襟危坐。他穿着绣有日月星辰的衮服,腰间系着玉带,脸上虽有几分细纹,眼神却依旧锐利。“楚国使者陈轸,”惠文王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寡人听说你曾在秦国为官,如今回来,可还习惯?”

陈轸躬身行礼:“多谢大王挂念。咸阳比十年前更繁华,臣心中甚是欣慰。今日前来,是奉我楚王之命,为秦楚两国的盟约之事而来。”

“盟约?”惠文王挑了挑眉,“楚国想与秦国结盟,不知是为何事?”

陈轸上前一步,将手中的兵力分布图呈给内侍,再由内侍转交给惠文王:“大王请看。去年齐国攻占宋国后,已在薛城驻军五万,陶邑驻军三万,距我楚国的彭城仅三百里。近日齐军频繁探查我边境,还扣押了我楚国的商船——其野心昭然若揭。若齐国继续扩张,下一步必是吞并鲁国、卫国,届时势力范围将与秦国的东郡接壤,对秦国也是一大威胁。”

惠文王看着地图,手指在薛城的位置停留片刻,然后抬头看向群臣:“诸位卿家,对此事有何看法?”

右侧的一个大臣率先出列,是老世族代表杜挚。他花白的胡须垂在胸前,语气带着几分警惕:“大王,楚国向来反复无常。前年还与我国在汉中交战,如今却来求盟,怕是别有所图。若与楚国结盟,得罪了齐国,反而对我国不利。”

“杜大夫此言差矣。”陈轸立刻反驳,“楚国与秦国虽有旧怨,却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如今齐国独大,若秦国不与楚国结盟,齐国迟早会联合韩魏攻打秦国。到那时,秦国腹背受敌,岂不是更危险?”

杜挚还要争辩,左侧的公孙衍却上前一步,对着惠文王躬身道:“大王,臣以为陈轸所言有理。楚国实力不弱,有带甲之士百万,若与楚国结盟,其一,可牵制齐国,让齐国不敢轻易西犯;其二,可稳定我国南方边境,让我国能专心应对东方的局势;其三,楚国盛产粮食和木材,若两国互通有无,还能充实我国的国库。”

“相邦此言,怕是过于乐观了。”另一个大臣赵良出列,“楚国若与我国结盟,万一齐国不进攻楚国,反而进攻秦国,楚国会不会出兵援助?到那时,我国岂不是成了楚国的挡箭牌?”

公孙衍摇头,语气坚定:“臣以为不会。盟约可明确规定,若一方遭到齐国进攻,另一方必须出兵援助。楚国若违约,我国便可以此为由,联合韩魏攻打楚国——楚国君臣精明,不会做这等赔本的买卖。况且,如今楚国最忌惮的就是齐国,若秦国被齐国打败,楚国下一步也难逃厄运,他们必然会遵守盟约。”

惠文王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他看向陈轸,问道:“若秦国与楚国结盟,楚国能拿出什么诚意?”

陈轸立刻答道:“我楚王承诺,秦国若与楚国结盟,楚国愿每年向秦国提供十万石粮食,五千匹锦缎;若秦国遭到齐国进攻,楚国将出兵五万,从淮北夹击齐国。此外,楚国还愿开放边境市场,让秦国的铁器、盐能在楚国销售——这对秦国的盐铁专营之策,也是一大助力。”

殿内的大臣们听到“十万石粮食”和“开放边境市场”,都露出了动容的神色。秦国虽然国力强盛,但粮食一直是短板,尤其是去年核查官吏时,发现部分地方存在粮荒;而盐铁专营虽能增加国库收入,却也需要广阔的市场——楚国的提议,恰好解决了秦国的两个难题。

惠文王看着公孙衍,见他微微点头,心中便有了决断。他站起身,声音传遍整个大殿:“寡人以为,与楚国结盟对秦国有利。就依公孙衍之见,与楚国签订盟约!”

第四章 盟约定局

三日后,咸阳宫的偏殿里,秦楚两国的使者正式签订盟约。偏殿的正中央摆着一张案几,上面铺着白色的丝帛,丝帛上用墨笔写着盟约的条款,共有五条:

一、秦楚两国互不侵犯,若一方擅自进攻另一方,视为违约,另一方有权联合其他国家讨伐;

二、若秦国遭到齐国进攻,楚国需在一个月内出兵五万,从淮北夹击齐国;若楚国遭到齐国进攻,秦国需在一个月内出兵五万,从东郡夹击齐国;

三、楚国每年向秦国提供十万石粮食、五千匹锦缎,秦国每年向楚国提供五千件铁器、一万斤盐,双方以平价交易;

四、秦楚两国开放边境市场,允许两国商人自由往来,免除关税;

五、盟约有效期为五年,五年后若双方无异议,可自动续约。

陈轸和秦国的太仆(负责起草盟约的官员)分别在丝帛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用朱砂按上指印。惠文王和特意从郢都赶来的楚国令尹昭阳,也在盟约上签下了名字。

签约仪式结束后,惠文王在咸阳宫设宴款待昭阳和陈轸。宴席上,惠文王举起酒爵,对昭阳笑道:“令尹此次前来,为秦楚两国的盟约立下了大功。寡人相信,有了这份盟约,齐国必不敢轻易妄动。”

昭阳也举起酒爵,回敬道:“大王英明。秦楚两国结盟,不仅能抵御齐国,还能让天下诸侯知道,秦楚两国的实力不可小觑。他日若有诸侯敢犯秦楚边境,必让他们付出代价。”

公孙衍坐在一旁,看着两人饮酒谈笑,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份盟约不仅稳定了秦国的南方边境,还为秦国争取到了楚国的粮食和市场——有了这些支持,秦国下一步便可以专心应对韩魏,为东进打下基础。

宴席过半,惠文王特意留下公孙衍和陈轸,三人在偏殿里继续商议应对齐国的策略。“齐国若知道秦楚结盟,怕是会有所收敛。”公孙衍说道,“但田辟疆野心勃勃,未必会善罢甘休。臣以为,我们应当派人去韩魏两国,告诉他们秦楚结盟的消息,让他们不敢轻易与齐国结盟。”

陈轸点头附和:“相邦所言极是。楚国也会派人去鲁国、卫国,警告他们不要依附齐国。若齐国成了孤家寡人,就算想进攻秦楚,也得掂量掂量。”

惠文王笑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公孙衍,你负责联络韩魏;陈轸,你回去后转告楚王,让他尽快安排人去鲁国、卫国。寡人倒要看看,田辟疆还能嚣张多久。”

第五章 盟后余波

陈轸和昭阳离开咸阳后,秦楚结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列国。韩襄王得知后,立刻召集群臣商议,最终决定派使者去秦国,表示愿意继续遵守之前与秦国的盟约;魏襄王也派人去咸阳,送上了五千匹布帛,以示友好。

而在齐国的临淄,齐威王(齐闵王)得知秦楚结盟的消息后,气得摔碎了手中的玉爵。“秦楚两国竟敢结盟对付寡人!”他对着大臣们怒吼,“寡人刚攻占宋国,他们就来坏寡人的好事,真是岂有此理!”

齐国的相国孟尝君田文上前一步,劝道:“大王息怒。秦楚结盟后,实力大增,若我们此时进攻楚国或秦国,怕是会陷入重围。不如先稳住阵脚,派人去赵国、燕国,看看能不能与他们结盟——只要赵燕两国站在我们这边,秦楚两国也不敢轻易动兵。”

齐威王深吸一口气,知道田文说得是实情。他强压下怒火,下令道:“好,就按你说的办。你立刻派人去赵国、燕国,务必说服他们与齐国结盟。另外,加强薛城、陶邑的防御,防止秦楚两国突然进攻。”

与此同时,在楚国的郢都,怀王接到陈轸的禀报后,心中大喜。他立刻下令,让彭城的守军加强防御,同时派使者去淮北,筹备援助秦国的五万士兵——他知道,只有遵守盟约,才能让秦国信任楚国,也才能抵御齐国的威胁。

而在秦国的咸阳,公孙衍正忙着安排与韩魏两国的贸易事宜。楚国的粮食已经陆续运到秦国,咸阳的粮价稳定了不少;秦国的铁器和盐也通过边境市场,卖到了楚国的江南地区,国库的收入比上个月增加了两成。“大王,”公孙衍拿着账本,向惠文王禀报,“与楚国结盟后,我国的粮食和财政问题都得到了缓解。下一步,我们可以开始筹备攻打赵国的边境城池,为东进做准备。”

惠文王看着账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公孙衍说得对——秦楚盟约的签订,不仅解决了秦国的燃眉之急,还为秦国的东进铺平了道路。只要继续推行新法,联合楚国牵制齐国,秦国迟早会成为天下的霸主。

深秋的阳光透过咸阳宫的窗户,洒在惠文王的身上。他站起身,走到殿外,望着远处的终南山。山巅已经覆上了一层薄雪,像一道银色的屏障。惠文王心中默念:“商君(商鞅),你留下的新法,正在让秦:国变得更强。寡人一定会完成你的遗愿,让秦国东进中原,统一天下。”

远处的驿道上,一辆辆装满粮食的马车正朝着咸阳赶来,车轮碾过路面,留下深深的痕迹——这痕迹,不仅是楚国粮食的印记,更是秦楚盟约的见证,也是秦国东进序曲中,最坚实的一个音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