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78集:连坐风波起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78集:连坐风波起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渭北的秋阳带着几分吝啬,斜斜地洒在赵满家的晒谷场上。新收的豆子裹着金辉,在竹席上摊成一片细密的碎星,赵满正佝偻着腰,用木耙细细翻动。他的动作慢而稳,每一下都透着老庄稼人的讲究——得让每颗豆子都晒足日头,不然入仓要发霉。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木耙划过竹席的“沙沙”声,还有屋檐下麻雀啄食漏豆的啾鸣。赵满心里却不太平,眼角的皱纹里总锁着点心事。半月前里正宣读的“什伍连坐”新令,像块石头压在他心头。“一家藏奸,十家连坐”,这话听着就牙碜,尤其是那句“农税虚报,同伍连责”,更是让他夜夜警醒。他自家的田亩数、缴粮数都一笔一笔记在墙上的木牌上,连给小孙子留的口粮都另仓存放,就怕沾上个“瞒报”的罪名。

“赵老哥!赵老哥!”

急促的呼喊声撞碎了院子的宁静,里正张老三连跑带喘地冲了进来,头上的幞头歪到了一边,手里的算筹撒了半截。他几步扑到赵满面前,胸口剧烈起伏,声音都带着颤:“坏了!坏了!你家西邻王二家的地,怕是瞒报了收成!”

赵满手里的木耙“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豆子被震得滚了一地。他猛地直起身,常年劳作的腰杆此刻挺得笔直,眼里的疑惑瞬间被惊怒取代:“你说啥?王二?”

“县府派来查税的吏员刚到村口,”张老三咽了口唾沫,拽着赵满的胳膊就往外拉,“按新令核查田册,王二家那五亩上等田,报的收成比往年还低!吏员起了疑,正要带人去搜!”

赵满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他跟王二是同伍,按连坐令,一家出事,五家牵连。他不怕罚粮,家里粮仓还殷实,可那后半句——“重则取消同伍有功者爵禄”——像把刀子扎在他心上。大儿子赵勇在北地从军,凭战功挣来的“上造”爵,要是因为王二这浑账东西被取消,那孩子在军中如何立足?

“这个夯货!”赵满气得浑身发抖,一把甩开里正的手,抄起墙角的扁担就往外冲。他步子又急又沉,踏得院门口的青石板咚咚响,张老三在后头追得直喊:“赵老哥,您别冲动!等县尉来了再理论!”

王二家的院门虚掩着,赵满一脚踹开,木门撞在墙上发出巨响。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只鸡在啄食地上的谷糠,柴房的门却关得死死的。“王二!你给我滚出来!”赵满的吼声震得窗纸发颤,他几步冲到柴房前,抬脚就踹。

门“吱呀”一声开了,王二缩在柴草堆里,脸白得像张纸,怀里还抱着个破麻袋。“赵……赵老哥……”他声音抖得不成样子,眼神躲闪着不敢看赵满。

“你藏啥呢?”赵满的目光像刀子似的剜过去,落在王二脚边的柴堆上。那堆柴摆得格外整齐,底下似乎还垫着东西。他心头火起,一把推开王二,抬脚就往柴堆上踹。

“哗啦——”柴草散了一地,露出底下半缸黄澄澄的粟米,缸口还用破布盖得严严实实。

“好你个王二!”赵满气得眼前发黑,指着那缸粮,手都在抖,“今年虫灾重?缴不出?你藏粮的时候,就没想过连累街坊?我家勇儿在前线拼命,拿命换爵禄,你倒好在这儿藏粮瞒报,拖后腿!你对得起谁?!”

王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咚咚”磕头,眼泪鼻涕糊了一脸:“赵老哥,我错了!我真错了!今年虫灾是重,可我家婆娘生了场大病,抓药花光了积蓄,我想着藏点粮,开春给娃留点吃的……我没想瞒报,就是……就是没敢说……”

“没敢说?”赵满气得踹了一脚旁边的土坯,“新法早说了,灾年可申请缓缴,你咋不去说?现在藏粮被查,要连累一伍的人,你这是要断了大家的活路!”

争吵声引来了四邻,院门口很快围满了人。有骂王二糊涂的,有替赵家着急的,还有人小声议论着连坐令的厉害,脸上都带着慌色。正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县尉李大人带着两个吏员到了,身后还跟着几个扛着刀的兵卒。

“出什么事了?”李大人翻身下马,眉头紧锁。他穿着青色官袍,腰悬铜剑,目光扫过院子里的狼藉,最后落在那缸粟米上。

张老三赶紧上前,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末了擦着汗道:“大人,按新令,王二瞒报,同伍的赵家……怕是要受牵连。”

李大人点点头,从袖中抽出竹简,沉声道:“查得王二田五亩,应缴粮二十石,实缴十石,藏粮十石,确属瞒报。依‘什伍连坐令’,同伍之家,罚粮五十石,有功者爵禄暂黜,待查清后再议。”

“大人!”赵满急得往前一步,膝盖都快弯下去了,“我家勇儿在北地杀敌,他的爵禄是拿血换来的,不能就这么……”

“法度无情。”李大人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令已布,便得执行。”

吏员已经拿出笔砚,准备记录在册,赵满看着那支笔,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四邻都屏住了呼吸,谁都知道,这一笔下去,赵家三子的爵禄名声,就全毁了。

“大人且慢!”

一个清亮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众人纷纷回头。只见赵壮骑着一匹青马,风尘仆仆地闯了进来,身上还带着咸阳西市的烟火气。他翻身下马,顾不上擦汗,几步走到李大人面前,双手递上一份竹简文书。

“壮儿?你咋回来了?”赵满又惊又喜,眼眶一下子红了。

赵壮先给父亲递了个安心的眼神,再转向李大人,躬身道:“大人,小侄刚从咸阳赶回来,听闻乡邻有难,特来相帮。王二家欠的十石粮,我粮铺替他补上,这是补缴的文书和税银。”他指了指竹简上的红泥印章,“按新法第三十六条,‘瞒报者若能补缴,同伍连坐可免’,对吧?”

李大人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竹简上不仅有赵壮粮铺的印信,还有咸阳府的回执,证明他确已代王二缴足了十石粮的税。更显眼的是文书末尾附着的一张小笺——那是“市井爵”的申报回执,上面盖着咸阳府的朱印,写着“赵壮,纳税百石,拟授公士爵”。

李大人的目光在回执上停了停,又看向赵壮,神色缓和了些:“你就是赵满家的二小子?在咸阳开粮铺那个?”

“正是小侄。”赵壮不卑不亢,“大人,王二虽有错,但也是一时糊涂。他欠的粮,我已替他补上,只是这粮不能白给——”他转向还跪在地上的王二,声音严肃起来,“王二,这十石粮记在你账上,开春新粮下来,你得一粒不少地还到我粮铺。往后再敢瞒报,别说乡邻不饶你,新法也容不得你!”

王二连忙磕头:“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多谢壮小哥!多谢壮小哥!开春我一定还!”

李大人看着赵壮,又看了看周围的乡邻,朗声道:“赵壮代邻补缴,又愿立契催还,既合情理,也守法度。”他把文书还给赵壮,“既有心为乡邻担责,这连坐便暂免了。只是赵壮——”

“小侄在。”

“你这‘准爵爷’可得带好头。”李大人的语气带着期许,“新法推行走的是‘民守法则,官循法理’,你既将得爵,更要知爵禄之重,往后多劝诫乡邻,守法纳税,莫再犯此等糊涂事。”

“小侄谨记大人教诲。”赵壮躬身应道。

李大人点点头,吩咐吏员:“将王二带回县府,杖二十,以儆效尤。其余人等,都散了吧,往后好生遵法,莫要自误。”说罢,带着兵卒和王二离开了。

院门口的人群渐渐散去,乡邻们走过赵壮身边时,都忍不住夸几句:“壮儿有担当!”“赵家这小子,得了爵也不忘本!”赵满看着儿子,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后只化作一声长叹,拍了拍他的肩膀。

夕阳西下,晒谷场上的豆子已经收进了仓。赵壮帮着父亲收拾木耙,赵满忽然道:“你咋知道家里出事了?”

“里正派人去咸阳报信的。”赵壮笑了笑,“我一听就赶紧回来了,爹您别担心,哥的爵禄没事。”他顿了顿,又道,“其实我这次回来,除了送申报文书,还想跟您说,这‘市井爵’不是光为了自家方便,更得帮着乡邻懂新法、守新法。就像李大人说的,带好头。”

赵满看着西边的晚霞,天边的云彩红得像火。他想起大儿子在军中的家书,想起二儿子在粮铺的奔波,想起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突然觉得,这新法就像这晒谷场的日头,虽有时烈得让人吃不消,却能把每颗豆子晒得饱满实在。

“你说得对。”赵满拿起木耙,往仓房走,“带好头,让街坊们都知道,守法不是吃亏,是为了日子能更稳当。”

赵壮跟在父亲身后,脚步轻快。他知道,这场连坐风波虽过,但新法的根,还得靠他们这样的普通人,一点点往土里扎。就像王二欠下的那十石粮,开春要还;而这新法带来的规矩,也得靠一辈辈人,慢慢记在心里,守得扎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