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65集:论功行赏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65集:论功行赏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一、咸阳风起

汾阴城破的消息传回咸阳时,正是巳时三刻。快马扬起的烟尘卷过渭水南岸的驰道,最终在咸阳宫的朱雀门外骤然停驻。驿卒翻身滚落马鞍,手中的竹简被汗水浸透,他踉跄着扑向宫门侍卫,嘶哑的声音穿透朱漆大门:“捷报!汾阴大捷!商鞅大人率秦军克城!魏军主将降!”

消息如投石入池,在咸阳城掀起层层涟漪。先是宫门处的侍卫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这欢呼像野火般蔓延,从宫墙内烧到市井间。卖浆的老汉打翻了木勺,织锦的妇人忘了手中的丝线,连街角算卦的术士都收起了龟甲,望着宫城方向喃喃道:“天意归秦啊……”

相府内,秦孝公正与几位老臣议事。案上摊着河西的舆图,烛火在绢帛上投下晃动的光影。当内侍捧着捷报闯入时,孝公手中的玉圭“当啷”一声落在案上,他猛地起身,抢过竹简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

“好!好!”孝公连说两个好字,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商鞅果然不负所托!汾阴一破,魏国河西防线便如断脊之龙,再无翻身之力!”

站在一旁的甘龙捋着胡须,眼中闪过复杂的光。他素来对商鞅的新法心存芥蒂,可此刻面对实打实的胜利,也不得不躬身道:“恭喜君上,贺喜君上。此乃大秦开疆拓土之壮举,臣请君上大赦天下,以彰天威。”

“大赦可待,论功行赏为先。”孝公将竹简递给身后的内侍,目光扫过众人,“传我诏令,令商鞅暂掌汾阴军政,清点战果,速将立功将士名册呈上来。凡有功者,无论贵贱,必按新法封赏,不得有误!”

诏令传出,咸阳城的欢呼声愈发炽烈。市井间的百姓聚在酒肆前,听识字的人念着捷报上的字句,有人想起家中正在从军的儿子,忍不住抹起眼泪;有人盘算着秦军若再向东推进,自家的桑田会不会扩得更大。夕阳西下时,咸阳宫的灯火彻夜未熄,与城中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映照着这座正在崛起的都城。

二、汾阴帐内

汾阴城内的血腥味尚未散尽,却已被另一种更炽热的气息取代。中军大帐外,临时搭起的木架上挂满了湿漉漉的甲胄,阳光透过甲片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帐内,二十余名文书正伏案疾书,竹简在案上堆叠如山,每一卷都记录着将士的姓名、战功与应得的爵级。

蒙恬站在父亲蒙武身侧,目光紧紧盯着案上那卷写着“夜袭粮道”的名册。他的名字被工整地刻在第一行,旁边用朱笔标注着“先登寨卡,焚烧粮车三百余乘”。少年人的脸颊因兴奋而微微泛红,紧握的拳头里全是汗。

“父亲,”他低声开口,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孩儿……真能得爵?”

蒙武正低头擦拭着陪伴自己多年的长戟,闻言抬眼看向儿子。他的目光沉静,带着沙场磨砺出的锐利:“军功爵法写得明白,有功即赏。你率十骑先破哨卡,亲手点燃的粮车比旁人多三倍,这公士爵,你挣得实实在在。”他顿了顿,用戟尖轻轻敲了敲蒙恬的甲胄,“但你记住,这爵是用刀光箭雨换来的,不是用来炫耀的。昨日若那支冷箭再偏半寸,你现在只能是帐外的一抔黄土。”

蒙恬脸上的兴奋褪去几分,他躬身行礼,额头几乎触到地面:“孩儿谨记父亲教诲。今日之功,是将士们用命换来的,绝非孩儿一人之力。往后定当更谨慎,不负父亲与军中所托。”

蒙武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将长戟靠在帐柱上:“去吧,去看看商鞅大人评定军功。你该学学,如何在功名利禄面前守得住心神。”

蒙恬应声退下,刚走到帐门口,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翦正扶着一名农户往里走,那农户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短褐,手里紧紧攥着衣角,眼神惶恐又茫然。

“老丈,莫怕。”王翦的声音温和,与他在战场上的凌厉判若两人,“你指的那条老渠,让我军少折损三千弟兄,这赏赐,你受得起。”

农户被带到堆放赏赐的角落,当看到那五十匹叠得整整齐齐的素帛、装在陶瓮里的百石粟米,还有文书手中那卷写着“免三年赋税”的木简时,他忽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滚落。

“将军……将军这是折煞小人了……”他哽咽着,双手在衣襟上反复擦拭,却不敢去碰那些赏赐,“俺就是说了句实话,哪配得这些?魏军在渠边打盹,俺不过是……不过是看他们欺负村里的娃,才想着给秦军指条路……”

王翦扶起他,从陶瓮里抓起一把粟米,递到农户手中:“老丈可知,你这句话,救了多少秦人的性命?那些士兵,谁家没有父母妻儿?你让他们能活着回家,这功劳比斩将夺旗还重。”他转头对文书道,“再添十匹帛,送老丈回村,派两个士兵护送,免得路上出岔子。”

农户捧着粟米,看着眼前的布帛和粮食,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磕头。帐外的阳光照进来,在他斑白的头发上镀了层金边,也照亮了那些堆积如山的赏赐——那是对勇气与信义的最好注解。

三、功爵昭昭

中军大帐的正位上,商鞅端坐着。他穿着一身未及换下的黑色甲胄,甲叶上还沾着汾阴城头的血渍。案上的青铜灯盏里,油脂正缓缓燃烧,映得他棱角分明的脸庞愈发严肃。

“下一位,王翦。”他拿起一卷名册,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帐。

王翦大步上前,单膝跪地:“末将在。”

“寻得魏军防御缺口,率军率先登城,打开突破口,功当赐爵上造。”商鞅念完,将手中的爵级凭证递过去。那是一块打磨光滑的木简,上面刻着王翦的名字和“上造”二字,末尾盖着秦军的朱印。

王翦双手接过,高高举起:“谢君上!谢商君!”

商鞅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下一卷名册:“蒙恬。”

蒙恬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跪下。当听到“赐爵公士”四个字时,他的手指在木简上轻轻摩挲,那粗糙的触感仿佛带着滚烫的温度。他想起出征前母亲塞给他的那块平安符,想起同帐的士兵在夜袭时替他挡的那一刀,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谢商君!”他用力磕了个头,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

评定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被点到名的士兵依次上前,有的断了胳膊,用布带吊在脖子上;有的脸上带着未愈的刀伤,血痂还未脱落;还有的不过十五六岁,脸上稚气未脱,却已能在战场上拼杀。

“李三。”

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瘸着腿挪上前,他的左腿被箭射穿,此刻正淌着血。当商鞅念出“首登城墙,赐爵公士”时,他忽然捂着脸哭了起来,哭声里全是压抑多年的委屈。

“俺娘……俺娘说,只要俺立了功,家里就能有田了……”他哽咽着,从怀里掏出一块皱巴巴的饼,“这是俺娘给俺烙的,说等俺挣了爵,就回家给她买头牛……”

帐内一时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听得见。商鞅看着那名士兵,目光柔和了几分:“你的田,会有的。牛,也会有的。大秦的军功爵法,从不会骗流血流汗的人。”他对身后的军医道,“带他下去治伤,用好药。”

李三被扶下去时,还紧紧攥着那块饼,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夕阳西斜时,名册终于评定完毕。获得军功爵的士兵们捧着木简走出大帐,聚在空地上互相观看着彼此的凭证。

“你看俺的!公士爵!以后俺也是有爵的人了!”

“俺爹要是知道俺得了上造,能高兴得喝三大碗酒!”

“等班师回朝,俺就去买二亩好地,给俺媳妇置个新钗……”

他们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些带着伤痕的脸上,此刻都绽放着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不远处,没有获爵的士兵们站在阴影里,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一个年轻的士兵攥紧了手中的矛,对身边的同乡道:“下次战役,俺一定要冲在最前面。他们能得爵,俺也能!”

同乡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到时候俺跟你一起!”

四、薪火相传

汾阴城的西门缓缓开启,沉重的木门发出“嘎吱”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池的新生。商鞅独自站在城头,望着城外连绵的军营。炊烟正从无数个帐篷里升起,与天边的晚霞交融在一起,染红了半边天空。

蒙武走上前来,递给他一壶酒:“商君,该歇歇了。从夜袭到破城,您三天没合眼了。”

商鞅接过酒壶,却没有喝,只是望着城下那些正在操练的士兵。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呐喊声震得城砖都在发颤。“你看他们,”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以前他们是农夫、是匠人、是流民,可现在,他们是大秦的锐士。”

蒙武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些士兵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斗志。“这就是军功爵法的力量。”他道,“它让每个人都知道,只要肯拼命,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止是改变命运。”商鞅摇摇头,将酒壶举向夕阳,“这是在给大秦攒力气。一座城,算不得什么。可这些士兵心里的火焰,能烧出十座、百座城。”他转头看向蒙武,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汾阴不是终点,是起点。从这里出发,大秦的旗帜,终将插遍天下。”

城楼下,蒙恬正和王翦一起,给士兵们分发新铸的剑。少年将军的脸上已褪去了稚气,多了几分沉稳。李三拄着拐杖,捧着自己的爵级木简,在人群中笑得格外开怀。那个提供情报的农户,正被士兵们护送着走出城门,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刚刚换了主人的城池,又看了看手中的赏赐,脚步里充满了踏实。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商鞅的甲胄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他知道,这场胜利带来的不仅是土地和战利品,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属于大秦的、生生不息的信念。就像此刻城头上猎猎作响的旗帜,就像士兵们心中燃烧的火焰,终将跨越山河,照亮大秦走向强盛的漫漫长路。

夜色渐浓,汾阴城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军营里传来阵阵歌声,那是秦军将士在唱着属于他们的歌谣,歌声里有对家乡的思念,有对战功的渴望,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歌声,将伴随着大秦的铁骑,一路向东,书写属于一个时代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