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12集:粟米入营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12集:粟米入营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粮车碾秦土

秦军大营外的土路上,浮尘被连日的车马搅得漫天飞扬,却盖不住粮车轱辘碾压出的深深辙痕——那辙痕里嵌着碎土与草屑,像极了关中平原上刚翻过的田垄,每一道都透着沉甸甸的实在。

农官赵亢勒住缰绳,胯下的黑马打了个响鼻,前蹄在地上刨了刨。他掀开车前的粗布帘,目光扫过绵延半里的粮队,每一辆车上都堆着鼓鼓囊囊的粮袋,袋口露出的粟米黄澄澄的,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军需官何在?”赵亢的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却依旧洪亮,穿透了营外的喧嚣。

“赵大人来了!”营门处传来应答,军需官李信快步迎了出来,身上的甲胄蹭出细碎的金属碰撞声。他走到最前头的粮车旁,赵亢已弯腰掀开了粮袋的一角,伸手撮起一把粟米,递到李信面前:“你瞧瞧,这是关中新收的早粟,颗粒饱满,没掺半点儿糠壳。熬粥黏糊,煮饭喷香,足够大营里五万弟兄再用两月。”

李信捻了捻粟米,指尖传来干爽的触感,颗粒在指缝间滚动,颗颗匀净。他忍不住将粟米凑到鼻尖闻了闻,一股清新的谷香扑面而来。“好粮!”李信转头对身旁的兵士笑道,“往年咱们打仗,最愁的就是粮草——还记得三年前攻河西,咱们的粮车被魏人劫了半道,弟兄们连着三日啃干饼子,连口热粥都喝不上。如今有了商君的耕织之法,百姓肯种,官府肯收,咱们打仗也终于有底气了!”

兵士们听得连连点头,有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忍不住接话:“可不是嘛!去年我回雍城探亲,见着邻村的老王,他家去年种了十亩粟,收了足足五十石,官府不仅免了他三年徭役,还赏了半亩桑田。如今谁不盼着多打粮?粮多了,咱们在前线才能安心杀贼!”

赵亢听着这话,脸上露出了笑意。他想起押粮出发前,在郑国渠畔看到的景象——渠水漫过田垄,青禾在风中翻浪,老农们弯着腰除草,额头上的汗珠子砸在土里,却笑得比谁都开怀。那会儿他还跟农人们打趣:“你们种的粮,可是要送往前线的,弟兄们吃了你们的粮,才能把魏人赶出去!”老农们当即拍着胸脯保证:“赵大人放心,咱就是连夜不睡觉,也得把粮种好,绝不让前线的弟兄饿着!”

正想着,不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号子声。赵亢抬眼望去,只见一队身着黑甲的士卒正围着粮车忙碌,为首的少年身姿挺拔,虽只穿着伍长的甲胄,动作却利落得很——正是刚从演武场调过来帮忙的王翦。

王翦正指挥着士卒们搬粮袋,忽听得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喘息。他回头一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卒正咬着牙,试图将一袋粟米扛上肩头,可粮袋刚离车板,老卒的膝盖就微微打颤,脸色也涨得通红。

“老丈,我来帮你!”王翦快步上前,不等老卒反应,已伸手托住了粮袋的底部。那粮袋足有百斤重,王翦却面不改色,双臂一使劲,便将粮袋稳稳扛在了肩上,还不忘对老卒笑了笑:“您歇会儿,这点活儿交给我们年轻人就行。”

老卒愣了愣,随即感激地笑了,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多谢伍长!我这老骨头不中用了,当年跟着先君打西戎的时候,别说百斤粮袋,就是扛着兵器跑十里地也不费劲,如今……”老卒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

“老丈可别这么说。”王翦扛着粮袋往营里走,脚步依旧稳健,“您当年在战场上杀过敌,护过咱们大秦的土地,这份功劳,咱们年轻人都记着呢。再说了,您现在还来帮着搬粮,不也是在为大秦出力吗?”

老卒听着这话,眼睛亮了起来,脚步也轻快了些,跟在王翦身后念叨:“伍长这话在理!我这身子骨虽不如从前,可只要还能动,就不能闲着。有你们这些年轻后生在,咱们大秦定会越来越强——说不定我还能活着看到,咱们秦军把韩、赵、魏的城池都打下来,让天下人都知道咱们大秦的厉害!”

王翦听着老卒的话,心里也热了起来。他想起昨日蒙恬跟他说的话——蒙恬说,等这次粮草备足了,商鞅大人说不定就要率军再攻河西,到时候他们这些年轻士卒,也能上战场杀贼,挣军功,拿爵位。那会儿他还攥着秦弩,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练本事,到了战场上,定要多杀几个魏兵,为大秦收复失地,也为自己挣个前程。

扛着粮袋走进大营,粮仓前早已排起了长队。李信正指挥着官吏们清点粮数,竹简上的“粟米三千石”越写越多,每一笔都透着踏实。王翦将粮袋递给粮仓的士卒,转身准备再去搬下一袋,却见赵亢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眼神里带着赞许。

“伍长年纪轻轻,倒有几分体恤下属的模样。”赵亢走上前,拍了拍王翦的肩膀,“方才我听老卒说,你想上战场?”

王翦愣了一下,随即挺直了腰板:“回大人,末将想上战场。商君说,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末将想凭着自己的本事,为大秦杀敌,也为自己挣个爵位,让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

赵亢笑了,指着粮仓里堆积如山的粟米:“你瞧这粮,这都是关中百姓一镰一镰割出来的,一斗一斗运过来的。咱们大秦的兵,之所以能打仗,靠的不只是手里的兵器,更是这身后的粮,这百姓的盼。你若真上了战场,记着,你手里的刀,不仅是为了杀敌,更是为了护着这粮,护着这百姓,护着咱们大秦的土地。”

王翦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望向大营外——那里的粮车还在源源不断地驶来,轱辘碾过土路的声音,像是在为大秦的未来敲打着节拍。他知道,只要这粮车不断,这粟米不绝,大秦的兵就永远有底气,大秦的天下,也终会在这一袋袋粟米、一场场胜仗里,慢慢铺展开来。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辆粮车终于驶进了大营。赵亢站在粮仓前,看着李信在账册上写下“粮尽入库,足供两月”,长长地舒了口气。晚风拂过,带着粟米的清香,也带着大营里士卒们的说笑声——那笑声里没有了往日的焦虑,多了几分安心与笃定。

李信走到赵亢身边,递过一碗热茶:“赵大人,这次真是辛苦你了。有了这些粮,咱们就算再跟魏人耗上三个月,也不怕了。”

赵亢接过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肚子里。他望着远处正在操练的士卒,看着他们挥舞着长戟,呐喊着“大秦必胜”,忽然觉得,这一路的奔波都值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赵亢轻声道,“是商君的法好,是百姓的粮好,更是咱们大秦的兵好。只要咱们上下一心,别说一个河西,就是整个天下,早晚都是咱们大秦的。”

夜色渐浓,大营里点起了火把,火光映在粮车上,将那些深深的辙痕照得格外清晰。不远处,王翦正领着士卒们擦拭兵器,月光洒在他年轻的脸上,眼神里满是坚定。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粟米就会变成士卒们碗里的热粥、腹中的干粮,而他们,也会带着这份底气,踏上战场,为大秦的荣光,拼尽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