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92集:边仓固防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92集:边仓固防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秦仓戍边

时值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冬,北境朔风如刀,卷着鹅毛大雪直扑长城脚下的榆中边仓。仓监蒙骜裹紧了浆洗得发白的锦袍,手指仍冻得发僵,他俯身按住粮仓外新立的木碑,指尖划过“榆中常平仓”五个刻痕深峻的篆字,雪沫子落在碑面上,瞬间便被寒风卷走。

“监丞,西坡的粮囤又被风雪压塌了两处,要不要先让士卒撤下来?”仓佐赵信顶着一身雪跑过来,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蒙骜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粮囤旁的士卒们正弯腰用木杠顶撑着倾斜的竹篾囤壁,雪粒子打在他们的皮甲上,簌簌作响。

“不能撤。”蒙骜的声音沉得像北地的冻土,“今日若让粮囤塌了,开春驻军断了粮,我们都得提着脑袋去咸阳领罪。”他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雪,目光扫过仓院西侧——那里堆着刚从关中运来的新粮,粮袋上“栎阳仓”的朱印还清晰可见。这是上月从内地调拨来的第三批补粮,走的是泾水漕运转驿道的路线,比原定日期晚了五日,便是因为途中遭遇了暴雪。

蒙骜转身往仓内走,靴底踩在积雪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榆中边仓是三年前奉命修建的,当时他刚从军中调任仓监,跟着工匠们在这片荒滩上选址时,脚下的土地还能踩出黄土来。如今仓院已扩展到二十亩,四座土窖粮仓深埋地下,地面上立着三十六个竹篾粮囤,储备的粟米、麦菽足够北境三万驻军食用三年,这是他每日清点时烂熟于心的数字。

“监丞,您看这粮温记录。”赵信跟在后面,递过来一卷竹简。蒙骜接过,就着仓门口悬挂的油灯细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日的粮温、湿度——土窖内温度始终保持在两丈以下,湿度比地面低三成,这是去年从咸阳传来的《仓律》新规,说是蜀地仓监摸索出的储粮法子,能让粮食多存半年不坏。

正看着,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蒙骜皱了皱眉,北境寒冬极少有商旅往来,除非是紧急军情。他快步走到仓门旁,只见两名驿卒翻身下马,身上的驿袍已被雪浸透,其中一人从怀中掏出一卷封漆的竹简,双手奉上:“蒙仓监,北地都尉急报,匈奴白羊部昨夜突袭了东部的定秦堡,抢走了三车军粮,都尉请边仓速调五百石粟米补送。”

蒙骜接过竹简,指尖触到封漆时,只觉冰凉刺骨。他展开竹简,都尉的字迹潦草急促,末尾还画了三道横线,显是情况紧急。“赵信,即刻点三百石粟米、两百石麦仁,让粮卒随驿卒一同送往定秦堡。”蒙骜将竹简卷好,递还给驿卒,“告诉都尉,边仓后续会再补调五百石,让他务必守住堡寨。”

驿卒领命离去后,赵信却有些犹豫:“监丞,定秦堡距离此处有八十里,雪天路滑,粮卒们怕是要走两日夜才能到,要不要多派些人手护送?”

“派二十名持弩士卒随行。”蒙骜沉吟片刻,补充道,“让他们走西侧的驿道,那里有上个月刚修的防滑木栈,能快些。”他知道,北境驻军的粮草供应半点耽误不得,三年前他在军中时,就曾因粮草不济,眼睁睁看着弟兄们在寒冬里啃冻硬的麦饼。如今他守着边仓,绝不能让旧事重演。

接下来的几日,雪势愈发猛烈。蒙骜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巡查粮仓,土窖的封土有没有裂缝,竹囤的桐油涂层是否完好,粮卒的宿营帐篷漏不漏雪,这些事他都要一一过目。到了第七日清晨,他刚查完西窖的粮囤,就见一名士卒慌慌张张跑进来:“监丞,仓门外有一群匈奴人,说是要见您!”

蒙骜心中一紧,随手抄起墙上挂着的铜剑。他快步走到仓门后,透过门缝往外看,只见雪地里站着三十多个匈奴人,个个衣衫褴褛,手里牵着瘦骨嶙峋的牛羊,为首的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身上裹着一件破旧的皮裘,正对着仓门拱手。

“我是匈奴浑邪部的骨都侯,求蒙仓监开恩。”老者的声音带着颤音,被风吹进仓内,“我们部落遭遇了暴雪,牛羊冻死了大半,族里的孩子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求秦国赏些粮食,我们愿意归附秦国,永不犯境。”

蒙骜盯着老者看了片刻,想起去年咸阳传来的诏令——对归附的游牧部落,遇灾时可酌情赈济,以固边境。他回头对赵信说:“你带十名士卒守住仓门,我出去看看。”

刚走出仓门,寒风就灌进了领口,蒙骜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骨都侯见他出来,连忙上前几步,身后的匈奴人也纷纷跪倒在地,雪地里顿时响起一片呜咽声。蒙骜目光扫过他们冻得发紫的脸颊,还有几个孩子缩在大人怀里,嘴唇干裂,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仓内的方向。

“你们可知归附秦国的规矩?”蒙骜的声音不高,却让周围的呜咽声渐渐停了。骨都侯连忙点头:“我们愿意按秦国的规矩,每年向边仓缴纳牛羊,部落的青壮也可协助秦国守边,只求蒙仓监能给我们一条活路。”

蒙骜沉默片刻,想起前日定秦堡被袭的事——白羊部与浑邪部素来不和,若是能拉拢浑邪部归附,也能减少北境的隐患。他转身对赵信说:“去取五十石粟米,二十石麦麸,分发给他们。”

“监丞!”赵信惊呼一声,“五十石可不是小数目,若是被咸阳知道了……”

“出了事我担着。”蒙骜打断他,“《仓律》里写着,边仓需兼顾赈济归附部落,这是为了边境稳定。若是浑邪部因冻饿而反,到时候损耗的粮食和士卒,可比这五十石多得多。”

赵信虽有顾虑,却还是依言去调粮。当粮卒们将一袋袋粟米搬到雪地里时,匈奴人眼中顿时泛起了光,孩子们更是挣脱大人的手,想要上前,却被骨都侯喝住。“多谢蒙仓监!多谢秦国!”骨都侯跪倒在地,对着蒙骜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在雪地里,溅起一片雪沫。

蒙骜看着他们背着粮食、牵着牛羊缓缓离去的背影,忽然想起去年夏天,内地漕运的粮船抵达榆中时的情景。当时泾水两岸的麦子刚收割完,粮农们推着粮车往船上运粮,金黄的麦浪连着天际,与此刻北境的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忽然明白,为何秦王要耗巨资在边境修建边仓——内地的粮食顺着漕运、驿道源源不断地运来,不仅能让驻军安心戍边,还能让这些游牧部落归附,这才是真正的固边之策。

雪渐渐小了些,蒙骜回到仓内,赵信正对着粮册叹气:“监丞,这五十石粮一减,我们的储备粮就只剩两万八千三百石了,离三年的定额还差两百石。”

“无妨。”蒙骜拿起笔,在粮册上记下赈济的数目,“下个月关中的补粮就该到了,到时候再补上便是。”他抬头望向窗外,雪光映着仓内的油灯,将粮囤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是一道道坚实的屏障。

过了约莫半个月,雪终于停了。蒙骜接到消息,说浑邪部不仅按约定缴纳了五十头牛羊,还派了两百名青壮协助士卒修补长城。他站在仓门口,看着远处匈奴青壮与秦军士卒一起搬运石块的场景,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马蹄声。

“蒙仓监!”一名驿卒翻身下马,手里捧着一卷竹简,脸上带着喜色,“咸阳来的诏令,说榆中边仓赈济浑邪部的事,秦王听说了,不仅没责怪,还赏了您五十金,让各边仓都学着您的法子,安抚归附部落!”

蒙骜接过诏令,手指抚过竹简上秦王的朱印,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抬头望向远方,只见驿道上有一队粮车正缓缓驶来,粮车周围的士卒们穿着崭新的皮甲,旗帜上“栎阳仓”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赵信凑过来,笑着说:“监丞,这下您可放心了,有了咸阳的赏,以后再赈济部落,咱们也有底气了。”

蒙骜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回榆中边仓的粮囤上。他知道,这些粮食不仅是驻军的救命粮,更是边境的稳定基石。只要边仓的粮食充足,内地的补粮不断,北境的风雪再大,也能守住这片土地,守住秦国的边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粮囤上,给竹篾囤壁镀上了一层金边。蒙骜拿起粮册,开始清点今日新到的粮食,笔尖划过竹简的声音,与远处士卒们的谈笑声、粮车的轱辘声交织在一起,在北境的暮色中,奏响了一曲安稳的戍边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