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78集:民间武术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78集:民间武术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秦风武韵

咸阳城西的“振威武馆”外,青石板路上总围着一圈看热闹的孩童。他们踮着脚扒着木栅栏,眼睛直勾勾盯着院内——武馆馆主赵苍正手持铁枪,枪尖挑着枚铜钱在晨光里翻飞,枪杆转动间带起的风,把院角老槐树的叶子吹得簌簌响。

“看!赵馆主的‘盘龙枪’又快了!”穿粗布短打的少年李信攥着拳头,指节都泛了白。他爹是城西的铁匠,前几日被无赖讹了钱还挨了打,李信便日日来这儿,想求赵苍收他为徒。

赵苍收了枪,铜钱“当啷”落进腰间布袋。他瞥见栅栏外的李信,眉头微蹙——这孩子连续来蹲了五日,眼神里的倔强倒有几分习武的料子。但他开馆三年,收徒向来谨慎,既要考察心性,更要问清缘由。

“进来吧。”赵苍推开半扇木门,声音像淬了铁,“说说,你为何要学武?”

李信踉跄着跑进来,膝盖一弯就要下跪,却被赵苍伸手扶住。“学武不是为了报仇。”赵苍的手掌粗糙有力,指尖还留着早年练拳磨出的厚茧,“你若只为打抱不平,迟早会走偏。”

“我……”李信红了眼眶,声音却没弱半分,“我想护着爹,护着街坊!上次无赖来抢铁匠铺,我连挡都挡不住。”他抬手抹了把脸,“赵馆主,我知道学武苦,但我能熬!”

赵苍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笑了——这股韧劲,倒像极了二十年前的自己。那时他还是赵国“赵氏枪术”的传人,秦灭赵后,父亲带着他逃到咸阳,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枪术不是用来争战的,是用来护人的。”

“先从扎马步开始。”赵苍转身从兵器架上取了柄木枪,“每日辰时来,申时走,若能坚持三个月,我再教你真功夫。”

李信接过木枪,枪杆沉甸甸的,却让他心里踏实。他学着赵苍的样子扎下马步,脊背挺得笔直,连阳光落在肩头都不敢动一下。

武馆里已有十几个学徒,大多是咸阳城里的平民子弟。有卖粮的王二的儿子王虎,练的是家传的“奔雷拳”,出拳时呼呼带风;有织锦坊苏掌柜的女儿苏凝,跟着城南的武师学过“流云剑”,剑法轻盈灵动。每日清晨,武馆里便满是拳脚破空、兵器相撞的声响,连路过的商贩都会停下脚步,笑着喊一句:“赵馆主,您这武馆,比集市还热闹!”

这日午后,武馆来了位不速之客。那人穿着青色锦袍,腰间佩着柄弯刀,进门时脚步轻得像猫。“在下楚国人项离,听闻咸阳有位赵馆主,枪法精妙,特来讨教。”

赵苍心里一凛——项离的名字他听过,是楚国“项氏刀法”的传人,据说刀法快得能斩断飘落的柳絮。他将铁枪横在身前,沉声道:“切磋可以,但点到为止。”

院内学徒纷纷退到一旁,苏凝握紧了腰间的短剑,王虎也摆出了出拳的架势。项离拔出弯刀,刀身映着日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他率先出招,刀光像道青色闪电,直逼赵苍心口。赵苍不慌不忙,枪杆斜挑,精准架住刀刃,“叮”的一声脆响,震得周围人耳朵发麻。

两人你来我往,枪影刀光在院内交织。项离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楚地武术的悍劲;赵苍的枪法沉稳,时而如盘龙绕身,时而如猛虎出林,把“赵氏枪术”的稳健与秦国武术的刚劲融在了一起。打到第三十回合,项离一刀劈向赵苍肩头,赵苍却突然收枪,枪尖贴着刀身滑过,直指项离手腕。

项离急忙收刀,额角已沁出冷汗。“赵馆主的枪法,果然名不虚传。”他拱手认输,眼神里满是敬佩,“我在楚国时,总听人说秦地武术只有刚劲,今日才知,竟是刚柔并济。”

赵苍收起铁枪,笑着递过一壶水:“秦地本就汇聚了各国百姓,武术自然也该相互融合。你这‘项氏刀法’里的灵动,若能融进枪法里,想必会更精妙。”

项离眼睛一亮,当即拉着赵苍探讨起来。两人从刀法的角度、枪法的力度,聊到各国武术的特点,越聊越投机。最后项离干脆在武馆住了下来,每日和赵苍切磋,还把“项氏刀法”的诀窍教给学徒们。苏凝学起刀法来格外上心,她将剑法的轻盈与刀法的凌厉结合,竟练出了一套独特的“剑刀术”,引得众人纷纷效仿。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信的马步扎得越来越稳,木枪在他手里也渐渐有了章法。这日辰时,他刚进武馆,就见赵苍站在院中央,手里拿着两柄铁枪。“今日教你‘盘龙枪’的第一式——‘潜龙出渊’。”赵苍持枪示范,枪尖贴着地面划过,带起一串尘土,“出枪时要沉肩坠肘,力从腰发,记住,枪是手臂的延伸,不是靠蛮力。”

李信跟着学,起初枪总晃得厉害,练到午时,手臂酸得抬不起来。赵苍却没让他停:“习武最忌半途而废,你若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护着你想护的人?”

李信咬着牙,继续出枪。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直到申时,他终于能将“潜龙出渊”练得有模有样,枪尖划过地面时,也能带出连贯的风声。

“不错。”赵苍点头,眼里露出赞许,“明日教你第二式。”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喧闹声。王虎跑进来,喘着气道:“赵馆主!不好了!城东的无赖又来抢粮铺了,还把王大叔打倒了!”

赵苍脸色一沉,抄起铁枪就往外走。李信攥紧木枪,跟在后面,学徒们也纷纷拿起兵器,浩浩荡荡往城东去。

城东粮铺前,几个无赖正围着王二拳打脚踢,粮袋被扔得满地都是。为首的无赖脸上有道刀疤,手里还拿着根木棍,嚣张地喊:“再敢反抗,老子就拆了你的粮铺!”

“住手!”赵苍大喝一声,铁枪往地上一戳,震得地面都颤了颤。刀疤脸回头见是赵苍,脸色顿时变了,但还是硬着头皮道:“赵馆主,这是我跟王二的私事,你少管!”

“在咸阳城里欺负百姓,就是我的事。”赵苍往前走了两步,枪尖直指刀疤脸,“要么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要么,就尝尝我这枪的厉害。”

刀疤脸咽了口唾沫,挥手让手下上。几个无赖拿着木棍冲上来,赵苍却没动,只对身后的学徒们说:“你们来。”

李信第一个冲上去,木枪横挡,架住无赖的木棍。他想起赵苍教的“潜龙出渊”,沉肩坠肘,枪尖直刺无赖胸口。无赖吓得连忙后退,却被王虎一拳打倒在地。苏凝拔出短剑,剑法轻盈,几下就把两个无赖的木棍挑飞。其他学徒也纷纷出手,没一会儿,无赖们就被打得鼻青脸肿,跪地求饶。

刀疤脸见势不妙,转身想跑,却被项离拦住。项离弯刀出鞘,刀光一闪,就把刀疤脸的腰带斩断,吓得他瘫坐在地上。“还不快赔罪?”项离冷声道。

刀疤脸连忙爬起来,给王二磕了三个头,又掏出钱赔偿损失,灰溜溜地跑了。周围的百姓纷纷鼓掌,王二握着赵苍的手,眼眶通红:“赵馆主,多谢您,多谢各位小师傅!”

“不用谢。”赵苍笑着说,“习武本就是为了护己护人,只要咱们百姓都学点功夫,无赖就不敢嚣张了。”

从那以后,来“振威武馆”学武的人越来越多。有年过四十的商贩,想强身健体;有十几岁的姑娘,想防身自卫;甚至还有城外的农夫,农闲时就来学几手。赵苍和项离索性把武馆扩建,还邀请了其他流派的武师来授课——有教齐国“泰山拳”的,有教燕国“飞燕剑”的,各流派的武术在武馆里相互交流,渐渐融合出了更适合百姓学习的“秦武”。

李信也成了武馆里的得力弟子,他把“盘龙枪”练得炉火纯青,还跟着项离学了刀法,常常帮赵苍教新学徒。苏凝的“剑刀术”越来越精湛,不少姑娘都跟着她学剑;王虎则把“奔雷拳”改良,让农夫们学起来更轻松。

这年秋收后,咸阳城举办了一场“秦武大会”,各武馆的弟子都来参赛。李信、苏凝、王虎代表“振威武馆”出战,李信的枪术沉稳有力,苏凝的剑刀术灵动飘逸,王虎的拳法刚劲十足,最后“振威武馆”得了头名。城主亲自给他们颁奖,还说:“秦地武术能有今日之盛,多亏了各位武师和百姓的努力。往后,咱们咸阳城要多办这样的大会,让更多人爱上习武,让秦风武韵传遍天下!”

大会结束后,李信站在武馆的院中央,看着满院习武的百姓,心里满是自豪。赵苍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还记得你当初为什么学武吗?”

“记得。”李信点头,眼神坚定,“护己护人,护一方百姓。”

赵苍笑了,望向远处的咸阳宫。晨光里,武馆的旗帜随风飘扬,上面“振威”两个字格外醒目。他知道,父亲的心愿实现了——武术不再是世家的秘传,不再是争战的工具,而是百姓手中的力量,是秦地大地上最鲜活的风。

往后的日子里,“振威武馆”的名声越传越远,不少其他城池的人都来咸阳学武。各流派的武术在秦地不断融合,渐渐成了秦国文化的一部分,就像那奔腾的渭水,汇聚了无数支流,最终奔涌向前,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而李信、苏凝、王虎这些年轻的武师,也接过了赵苍的担子,将“秦武”一代代传下去,让秦风武韵,永远留在了咸阳的晨光里,留在了百姓的生活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