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30集:养老之善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30集:养老之善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秦地暮年暖

咸阳城的秋意总带着渭水的清冽,当第一片梧桐叶落在养老堂的石阶上时,里正陈平正低头核对账簿。竹简书案上摊着各县报送的养老物资清单,其中\"雍县贡棉百匹\"的字样被他用朱砂笔圈了三道——去年冬天,那里的老人曾因被褥单薄冻得夜不能寐。

一、布帛与药箱

\"陈里正,西市的胡商又送药材来了!\"门房老李头的嗓门撞在门环上,震落了檐角的晨露。陈平抬头时,正看见三个高鼻深目的异域人扛着樟木箱穿过天井,箱角雕刻的葡萄藤缠缠绕绕,像极了他年少时在楚地见过的藤蔓。

领头的胡商名叫安陀,去年因贩运香料获了官府嘉奖。此刻他正小心翼翼地打开箱盖,露出里面层层叠叠的药草:\"这是波斯的没药,治风湿最灵;那是大宛的苜蓿子,熬粥能强筋骨。\"他指着块琥珀色的树脂,\"我父亲说,秦地老人的腰骨,该用最好的药来养。\"

陈平指尖抚过微凉的药罐,忽然听见东厢房传来咳嗽声。那是住在堂里最久的周翁,前几日雨后染了风寒,夜里总咳得像破旧的风箱。他转身往库房走,那里整齐码着各县送来的棉絮,最上面贴着\"栎阳\"的封条——上个月栎阳县令特地上书,说要把今年的赋税留出三成,给养老堂添冬衣。

\"周翁,该喝药了。\"陈平推开房门时,正撞见老人往枕下塞着什么。昏黄的油灯下,他看清那是双纳了一半的布鞋,针脚歪歪扭扭,却密得能数出个数来。\"这是给......\"

\"给门房老李头的。\"周翁把布鞋往被子里藏了藏,耳根泛起红潮,\"他前日送炭时崴了脚,我想着软和些的鞋能舒服点。\"老人喉间又涌上痒意,咳得肩膀发颤,\"陈里正,别告诉旁人,我这手笨......\"

陈平接过药碗的手顿了顿。他想起周翁刚来时的模样:衣衫褴褛,手里攥着块发霉的麦饼,说儿子在长平之战里没了音讯。如今老人颧骨上有了血色,窗台上还摆着他种的秋菊,黄灿灿的像团小太阳。

二、锦袍与藜杖

重阳节那日,咸阳城的集市比往常热闹三倍。张屠户的肉案前排着长队,每个买肉的都能领到官府发的\"敬老券\"——凭券可在指定铺子换两斤饴糖,给家里老人解馋。

\"王婶,今日的五花肉格外肥!\"张屠户一刀切下去,油星溅在他的皮围裙上,\"快给您婆婆炖了补身子,说不定县尉还来给您家挂'孝亲匾'呢!\"

王氏笑着往竹篮里垫油纸,鬓角的银簪闪着光。三年前她男人在修驰道时摔断了腿,是婆婆拄着藜杖,每日往工地送汤药。如今她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给婆婆梳头,夜里还捶腿到三更,这事早被里正报给了县衙。

正说着,街那头传来铜锣声。是县尉带着人马来了,队伍最前面抬着块鎏金牌匾,\"孝感动天\"四个大字在日头下晃眼。王氏心里咯噔一下,看见县尉径直朝自己走来,身后跟着个捧着锦盒的小吏。

\"王李氏,\"县尉拱手时,腰间的佩剑撞出轻响,\"你侍奉婆母三年如一日,按《秦律·户律》,当赏布帛十匹、粟米百石。\"他示意小吏打开锦盒,里面是根雕花藜杖,\"此杖乃蜀地楠木所制,持此杖者,可不受徭役惊扰。\"

围观的人群爆发出喝彩,王氏却红了眼眶:\"大人,我......\"她望着人群外的巷子,那里有个穿粗布短打的身影正往家跑——是她的小儿子,定是去给婆婆报喜了。

三日后,养老堂的周翁收到件怪事:有人匿名送来件锦袍,里子缝着层厚厚的羊绒。老人抚摸着盘扣上的瑞兽纹,忽然想起前日在集市上,看见个穿绿袍的小吏偷偷抹泪,说自己母亲去年冬天冻坏了腿,却总说\"官库的棉衣该留给更难的人\"。

三、火塘与家书

第一场雪落时,陈平在养老堂的火塘边摆了七张矮桌。各县选送的\"孝亲典范\"正围坐着,其中有给公公喂饭的新妇,有背着盲母行医的郎中,还有个十二岁的少年,每日步行十里给守城的祖父送热汤。

\"诸位可知,\"陈平往火里添了块松节,火星溅在青砖地上,\"去年冬天,南郑县有户人家,儿子为给老父求药,在秦岭里走了三日三夜......\"

话未说完,角落里传来啜泣声。是个叫赵六的脚夫,黝黑的脸上满是风霜:\"陈里正,我......我对不起俺娘。\"他从怀里掏出封揉皱的家书,墨迹被泪水洇得发蓝,\"俺娘上月没了,临终前还惦记着我在外冷不冷......\"

火塘里的柴噼啪作响,映着众人沉默的脸。陈平想起昨日去赵六家吊唁,看见墙上贴着官府发的\"敬老奖状\",旁边挂着双纳好的棉鞋,鞋底绣着个歪歪扭扭的\"福\"字。

\"赵兄弟,\"给盲母行医的郎中递过碗热酒,\"你每月往家捎的药,你娘都仔细收着,说要留着给你将来的孩儿......\"

正说着,门被撞开了。是安陀带着两个胡商,捧着个铜炉闯进来,炉里的炭火正旺:\"我听老李头说你们在议事,这是西域的暖炉,比秦地的火塘更聚热。\"他看见赵六通红的眼,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木雕,\"这是我家乡的'思亲鸟',挂在床头,就像亲人在说话。\"

赵六接过木雕的手在发抖。那鸟儿翅膀上刻着串看不懂的文字,却让他想起娘总爱在村口槐树下等他,风把她的白发吹得像团雪。

四、新堂与旧物

开春时,官府在城外动工建新养老堂。奠基那日,陈平带着堂里的老人去看热闹。周翁拄着新藜杖,脚步比往常轻快,他总念叨着新堂的暖炕,说要在上面给孩子们讲长平之战的故事。

\"陈里正,你看那梁木!\"老李头指着工匠们抬的楠木,\"比老堂的柱子粗三倍,够咱们住到九十九!\"

陈平望着夯土的少年们,他们额头上的汗珠砸在地上,晕开小小的土花。他忽然看见个熟悉的身影——是赵六,正扛着石料往脚手架上爬,脊梁骨挺得像根标枪。前日这汉子找到里正,说要把官府给的孝亲奖励全捐出来,给新堂添个药庐。

新堂落成那日,咸阳城的老人都来了。周翁被扶到正厅,看见墙上挂着幅《百老图》,画里有他种的秋菊,有赵六娘绣的棉鞋,还有安陀送的\"思亲鸟\"。县尉亲自揭下匾额,\"颐年堂\"三个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光。

\"诸位老丈,\"县尉的声音格外洪亮,\"商君曾言'国之老少,犹树之根叶'。如今秦地的根扎得深,叶自然茂。\"他指向院外的驰道,那里正有马车驶来,\"这是从蜀地运来的荔枝,让老人们尝尝鲜。\"

周翁咬了口荔枝,甜汁顺着嘴角往下淌。他忽然拉过陈平的手,往他掌心塞了样东西——是那双纳了一半的布鞋,如今已绣上了完整的云纹。\"给老李头的,\"老人笑得露出没牙的牙床,\"新堂的地面滑,软和鞋不崴脚。\"

夕阳西下时,陈平站在新堂的台阶上,望着老人们在院里散步。周翁正教安陀打秦地的太极,赵六背着个老婆婆往药庐走,那是他新认的干娘,无儿无女住在旧堂。远处的驰道上,还有马车在赶来,车帘里露出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手里举着给祖父的麦芽糖。

晚风拂过新栽的梧桐,叶子沙沙作响,像无数双苍老的手在轻轻拍掌。陈平忽然明白,秦国的强大从来不止于铁骑与律法,更在于这暮色里的温暖——让每个弯腰的背影,都能被后辈扶起;让每声苍老的咳嗽,都能被春风抚平。就像这新落成的颐年堂,墙是新的,梁是新的,可里面的笑声,却和千百年前一样,醇厚得像坛老秦酒,温着岁月,暖着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