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22集:纺织华章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22集:纺织华章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锦绣秦土

咸阳城西的纺织工坊区,总能在天还没亮透时就飘起一缕缕蚕丝的清香。阿绫将最后一缕丝线缠上织机的经轴,指尖划过那些泛着珍珠光泽的白丝,忽然想起三年前初入工坊时,自己连蚕卵都不敢碰的模样。

那时的咸阳还没有这般规模的工坊群。记忆里的纺织活计都藏在寻常人家的后院,母亲坐在矮凳上摇着纺车,锭子转动的嗡嗡声要伴着月光才能织出半匹粗麻布。直到左庶长推行新令,官府在城西圈出百亩地建起工坊,阿绫才跟着同乡的姐妹们踏过那道刻着\"劝课农桑\"的木牌坊。

\"阿绫,快来看!\"隔壁织机的翠娘忽然惊呼。阿绫抬头,见监工正捧着一匹新织的素纱襌衣走过,那织物薄得能透出身后窗棂的影子,阳光穿过时竟像落了满地碎银。这是去年从楚国请来的苏娘教的技法,三十六个蚕茧抽出的丝才能织出一寸,光是浸在草木灰水里脱胶就要七日七夜。

\"听说赵王的夫人派人来求购,出价百金呢。\"翠娘压低声音,手里的梭子却没停。她织的麻布正用茜草染出绯红底色,上面要织出西王母献寿的纹样——这是要送往后宫的贡品。工坊里的织机按纹样分为三排,最里面那排二十架织机专织丝绸,中间是染过色的彩麻,最外头则是供寻常百姓穿用的本色布。

阿绫负责的是最精细的云锦。她面前的织机比旁人的高出半尺,机上垂着七十二根经线,每根都要对应不同的色纬。此刻她正在织一幅\"凤穿牡丹\",金线是用西域传来的捻金法,将赤金箔切成丝,再与蚕丝捻在一起。这手艺是上个月刚从波斯商人带来的织工那里学的,光是练习金线不折断,她的指尖就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工坊外忽然传来车马声。阿绫透过窗隙望去,见几辆插着燕国旗帜的马车停在坊门口,为首的使者正捧着玉璧与坊丞说话。去年燕国太子大婚时,工坊送去的十二匹\"流云锦\"让各国使者惊为天人,如今每月都有外邦使团来订织物,库房里的出货账簿每天都要加厚半寸。

\"阿绫,你的凤锦织得如何了?\"苏娘走了过来,她鬓角的银丝比三年前又添了几缕,却依旧习惯用楚国口音唤她的名字。这位曾在楚国王宫织锦的女子,如今是工坊的总教习,她带来的\"通经断纬\"技法,能让同一匹锦缎上显出七八种不同的图案。

阿绫掀起织机上的经纱,露出已经成形的凤首:\"苏娘您看,这凤目用了三晕色,是不是更有神采?\"她特意将南海进贡的紫胶虫红与茜草染的绯红叠在一起,让凤眼边缘泛出渐变的霞光。苏娘伸手抚过,指尖在织锦上轻轻一点:\"此处金线该再密三分,方能显出凤羽的层次感。\"

两人正说着,忽然见坊丞引着几位身着朝服的官员走进来。为首那人阿绫认得,是负责掌管工官的少府令,他身后跟着的官吏正拿着尺牍记录着什么。\"苏教习,上月送往临淄的五十匹冰纨,齐国相邦赞不绝口啊。\"少府令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今冬要赶制三百匹'五星出东方'锦,陛下要赏赐给西域诸国的君长。\"

苏娘屈膝行礼时,阿绫注意到她袖口露出的伤痕——那是去年教众人织\"葡萄纹\"时,被绷断的经线划破的。当时血珠滴在白绫上,竟让她想出用绛色丝线模拟露珠的巧思。如今工坊里的织锦,总会在隐秘处织进一两颗这样的\"血珠露\",成为秦锦独有的印记。

暮色降临时,工坊的炊烟与染坊的水汽混在一起,在咸阳城头凝成淡淡的云雾。阿绫将今天织好的锦缎收进竹筐,忽然发现角落里堆着几捆粗麻。那是刚从巴蜀运来的苎麻,纤维比关中的大麻更坚韧,织出的布能经得起江水浸泡。据说这些麻布要送往南方的军营,让将士们做能防湿气的甲衣里衬。

\"阿绫,明日起你带三个新徒弟吧。\"苏娘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新修订的《织作法式》,\"这是官府新印的图谱,里面有西域传来的'卷草纹'。\"册子上的纹样用朱砂勾勒,旁边标注着每种色线的配比,甚至连蚕室的温度都写得清清楚楚。

回到住处时,同屋的姐妹们正围着新来的邯郸少女看她带来的染料。那少女从家乡带来一种名叫\"紫草\"的植物,根茎在酒精里浸泡七日,能染出比紫草更鲜亮的紫色。\"这法子要记下来。\"阿绫找出竹笔,在自己的织布札记上画下紫草的模样,旁边已经记满了各种染料的炮制方法:红花要与明矾同煮,栀子需加草木灰水,靛蓝则要经过三次发酵。

三更天时,阿绫被织坊方向传来的歌声惊醒。推窗望去,见工坊区的灯还亮着,那是夜班的织工在唱着楚地的歌谣。她们正在赶制要送往匈奴的\"胡风锦\",上面织着骑马射猎的纹样,用的却是秦国特有的\"双经双纬\"技法。月光落在远处的粮仓顶上,那里堆满了待运的织物,据说光是准备送往咸阳的贡品,就占了整个工坊月产量的三成。

次日清晨,阿绫刚走进工坊,就见少府令带着匠人在安装新织机。那是工匠们仿照墨家机关术造出的\"提花机\",机上装着百余根绳索,能让织工同时控制数十根经线。\"有了这机子,织'龙凤呈祥'锦能省一半时辰。\"匠人们调试机括时,金属零件发出清脆的响声,竟与织机的节奏奇妙地相合。

新徒弟里有个叫石兰的少女,来自渭水边的桑田。她采桑时能凭叶片的纹路判断蚕虫的长势,却总在穿经线时弄错顺序。阿绫握着她的手穿过综片,忽然想起自己初学织布时,苏娘也是这样教她分辨经纱的正反面。\"你看,这根经线泛着青光的是正面,\"阿绫将丝线凑到阳光下,\"就像桑叶背面的绒毛,总要朝着同一个方向。\"

午后忽然刮起大风,吹得工坊的窗棂咯咯作响。阿绫急忙跑去查看晾在院里的染好的丝线,却见苏娘正指挥众人将丝线收进地窖。\"这些是刚用海贝灰染的'天水碧',遇风会褪色。\"苏娘的声音被风声吞没,阿绫却看见她鬓角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像极了工坊里最上等的银丝。

傍晚清点织物时,阿绫发现自己织的凤锦边角处,有根金线不知何时断了。她没有让学徒拿去重织,而是取来绛色丝线,在断线处织出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苏娘走过时看到了,忽然笑道:\"当年我在楚国织'楚辞锦',也总在出错的地方藏些巧思。\"她指着那朵蒲公英,\"这倒像是秦地的风,能把咱们的织锦吹到更远的地方去。\"

夜深人静时,阿绫坐在灯下给远方的母亲写信。她特意用染成黛色的麻纸,上面还留着织布时蹭上的丝线。信里说工坊新收了千担蜀锦,说少府令奖赏的绸缎足够做十件嫁衣,说自己织的锦缎要随着商队去往更遥远的海西。写到此处,她忽然想起苏娘说过的话:最好的织物,要像秦国的土地一样,既要有容纳百川的胸襟,又要有经纬分明的筋骨。

窗外的月光落在案头,照亮了信纸边缘那缕不小心沾上的金线。阿绫忽然觉得,这根闪亮的丝线,就像连接着咸阳与天下的商路,一头系着工坊里嗡嗡作响的织机,一头系着各国宫廷里赞叹的目光。而她们这些穿梭在经纬之间的织工,正在用一根根丝线,编织着属于秦国的锦绣时代。

当第一缕晨光穿过织机的经纱时,阿绫已经坐在新安装的提花机前。她将《织作法式》摊在机台上,指尖拨动着控制经纱的绳索。随着机括转动,锦缎上渐渐显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每个字的笔画里都藏着细小的云纹,那是她昨夜想出的新花样——用秦国的织法,织出天下共见的祥瑞。

工坊外传来送茧车的轱辘声,新一批蚕茧正从关中各地运来。阿绫望着窗外渐渐热闹起来的街巷,忽然想起少府令说过的话:如今西域的驼队,波斯的商舶,都在等着秦国的织锦。而她们织出的不仅是绸缎,更是让天下人看见的,秦国的经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