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80集:卫鞅回归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80集:卫鞅回归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归途》

卫鞅将那卷竹简反复看了三遍,指尖抚过新君驷的玺印时,指腹仍能感受到那方玉印特有的冰凉。案头的油灯忽明忽暗,将他鬓角新添的白发映得愈发清晰——离开栎阳不过三年,他竟已生出这般多的风霜。

“先生,夜深了。”侍立在门外的老仆轻声提醒。这是当年变法时救下的老兵,断了条腿后便一直跟着他,见证过他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的意气,也见过他此刻捧着诏书默然垂泪的模样。

卫鞅抬手拭去眼角的湿痕,哑声道:“备车,明日一早就走。”

老仆愣了愣:“不再等几日?库房里还有些典籍没整理完,您亲手编的《商君书》抄本……”

“都不必带了。”卫鞅起身推开窗,夜风带着渭水支流的潮气涌进来,“栎阳要的不是书,是能让秦国活下去的法子。”

一、古道车声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简陋的马车已碾过青泥坂的石子路。卫鞅掀开车帘回望,那座他用来编纂法典的小院隐在晨雾里,像一粒被遗忘的粟米。当年新君以“专司法典”为名把他调离时,他特意选了这处离栎阳三百里的僻静之地,原想就此了却残生,却不想终究还是要回去。

车夫是个憨厚的秦人,腰间别着柄锈迹斑斑的铜剑——那是军功爵制推行后,第一批因斩首晋爵的士兵。此刻他勒住缰绳,指着远处官道上的车辙叹道:“先生您看,这路还是当年您主持拓宽的,可如今……”

卫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原本平整的夯土路面裂开了数道深沟,车辙里积着雨水,倒映着灰蒙蒙的天。几个衣衫褴褛的农夫正背着捆成捆的茅草艰难前行,草叶上还沾着污泥。

“这是要去栎阳交税?”卫鞅问。

“哪还有余粮交税。”车夫啐了口唾沫,“去年秋天关中涝了,水渠坏了没人修,今年开春又旱,地里的麦子稀得能数清。听说贵族们趁机兼并土地,好多人都成了流民。”

卫鞅的心猛地一沉。他推行变法时,曾亲自主持修建了十二条主干水渠,从泾水引到渭水,就是为了防旱防涝。可如今……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

马车行到傍晚,路过一处驿站。卫鞅正想让车夫歇脚,却见驿站门口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的。一个穿着吏服的中年男人正扯着嗓子喊:“都给我滚开!这驿站是给上大夫准备的,你们这些流民也配靠近?”

“我们只想讨碗水喝……”一个老婆婆颤巍巍地说,怀里还抱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

“滚开!”小吏抬脚就把老婆婆踹倒在地。

卫鞅猛地推开车门,厉声喝道:“住手!”

小吏回过头,见是个穿着布衣的老者,顿时来了火气:“你是什么人?敢管官府的事?”

卫鞅没理他,快步上前扶起老婆婆,又让车夫取来水囊和干粮。那孩子抢过干粮狼吞虎咽,噎得直翻白眼,老婆婆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抹着眼泪:“多谢好心人……我们是从雍城逃来的,那边贵族强占了我们的田,说新法改了,士大夫的田产不用交税……”

卫鞅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推行的新法里,明明规定了“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就是要打破贵族世袭的特权。可现在……他看向那个小吏,冷冷地问:“你是哪个部门的?可知《垦草令》里如何规定驿站接待之法?”

小吏被他问得一愣,随即梗着脖子道:“什么令不令的,现在是新君在位,规矩早就改了!”

“规矩改没改,不是你说了算的。”卫鞅从怀里掏出那卷召回的诏书,“你且看清楚,这是谁的旨意。”

小吏看到诏书上的玺印,脸“唰”地白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小人有眼无珠,不知是商君……”

“起来吧。”卫鞅把诏书收好,“告诉栎阳来的上大夫,就说卫鞅回来了。另外,把这些流民安顿在驿站侧院,按新法规定供给食宿,账目我会亲自核对。”

小吏连滚带爬地应了,卫鞅却望着远处渐沉的夕阳,久久没有说话。车夫在他身后低声道:“先生,您看这……”

“我看见了。”卫鞅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所以我们更要快点回栎阳。”

二、故地新痕

车过泾水时,卫鞅特意让车夫停了车。他站在当年主持修建的堤坝上,望着浑浊的河水拍打着堤岸,岸边的夯土已有多处坍塌,露出里面的芦苇——这本该是用青石板加固的地方。

“去年秋天洪水冲垮的,”一个正在修补堤坝的老兵认出了他,拄着铁锹叹道,“商君您看,这堤岸要是按您当年的法子修,哪会塌成这样?可后来换了个监工,说是要省钱,把石料换成了沙土……”

卫鞅蹲下身,抓起一把坍塌的泥土,里面果然掺着不少沙砾。他记得当年修这堤坝时,每一层夯土都要经过三次夯实,还要用铜锥检查硬度,不合格的就要返工。可现在……

“军中的情况呢?”卫鞅问。他记得这个老兵是当年河西之战的百夫长,左腿受了伤才退伍来管堤坝。

老兵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别提了!前阵子赵国的人过了边境,抢了咱们三个村,守军愣是没敢追。说是军饷发不下来,兵器也锈得没法用……”

卫鞅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他推行军功爵制时,曾亲自制定了军饷发放的章程,规定士兵的俸禄要比平民高三成,战死的士兵家属还能得到田产和抚恤金。可现在……

“商君,您回来就好了。”老兵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我们都盼着您回来呢,只有您能管得了那些贵族。”

卫鞅拍了拍老兵的肩膀,没说话。他知道,这次回去,面对的恐怕不只是几个贪赃枉法的小吏。

马车进入栎阳县境时,卫鞅看到路边的田里站着不少人,却没人干活。一个老农正蹲在田埂上哭,旁边的人劝着:“别哭了,哭也没用,种子都烂在地里了,今年怕是要绝收。”

“怎么回事?”卫鞅让车夫停下车。

老农见他穿着布衣,不像官府的人,便叹了口气:“去年秋天涝了,水渠坏了没人修,今年开春又旱,地里的麦子都枯死了。我们想去修水渠,可县尉说要先交徭役税,不然不让去……”

“徭役税?”卫鞅皱起眉头,“新法规定,徭役是百姓的义务,不用交税。”

“说是新君即位后改的规矩,”老农抹着眼泪,“贵族们不用交税,税都加到我们头上了。你看那边,”他指着不远处一片肥沃的田地,“那是甘龙家的田,雇了我们村的人去种,说是给粮食,可到现在一粒没见着。”

卫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那片田里的麦子长得郁郁葱葱,显然是精心照料过的。他记得那片地原本是分给军功士兵的,怎么变成甘龙家的了?

“商君?”车夫在他身后低声道,“前面就是栎阳城门了。”

卫鞅抬头望去,栎阳的城墙在夕阳下泛着灰黄色,城门口的士兵正盘查着进出的人,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色。他深吸一口气,对车夫说:“走吧。”

三、栎阳风雨

马车刚到城门口,就被士兵拦住了。一个队长模样的人打量着卫鞅,喝道:“下车检查!”

卫鞅没动,从怀里掏出诏书。队长看了一眼,脸色微变,却还是硬着头皮道:“就算有诏书,也要检查。现在栎阳查得严,防止有人冒充……”

“放肆!”卫鞅的声音陡然提高,“你可知我是谁?”

队长被他的气势吓了一跳,后退了一步。这时,一个穿着锦袍的年轻人从城门里走出来,看到卫鞅,眼睛一亮:“是商君吗?我是景监大人的儿子景离,奉父亲之命来接您。”

卫鞅认得他,当年景监是第一个支持变法的大臣,后来因病去世了。他点了点头:“有劳了。”

景离瞪了那个队长一眼:“还不快放行?这是商君,你们也敢拦?”

队长连忙赔罪,卫鞅却没心思计较这些。他跟着景离走进城,看着街上的景象,眉头越皱越紧。

栎阳的街道比他离开时冷清了不少,路边的店铺关了一半,几个小贩蹲在地上叫卖着劣质的布匹和粮食,看到穿吏服的人走过,吓得赶紧把东西藏起来。

“商君,您看那边。”景离指着街角的一处建筑,“那是甘龙家的绸缎铺,原本是您下令开设的官营布店,去年被他们家强占了。”

卫鞅望去,那店铺的门面上挂着“甘记”的招牌,门口站着两个凶神恶煞的家丁,正把一个想买布的妇人推搡出去。

“还有那边,”景离又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宅院,“那是公子虔的新宅,占了三条街,把原来的民居都拆了。好多人没地方住,只能睡在城墙根下。”

卫鞅的脚步顿住了。他记得那条街原本住着不少工匠,都是当年他从各国招来的,为秦国制造兵器和农具。现在……

“商君,前面就是王宫了。”景离提醒道。

卫鞅抬头望去,王宫的宫门紧闭着,门口的侍卫比以前多了一倍,个个神色警惕。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过去。

侍卫通报后,卫鞅被领进了王宫。新君驷正在书房里看书,见他进来,放下书站起身:“商君,你可算回来了。”

卫鞅躬身行礼:“臣参见君上。”

“免礼。”驷示意他坐下,“这几年委屈你了。”

卫鞅摇摇头:“臣不敢。臣在外面听说秦国近来有些困难,不知……”

驷叹了口气:“唉,说来惭愧。你走后,那些旧贵族又开始兴风作浪,新法被他们改得乱七八糟。现在百姓怨声载道,军队士气低落,周边的国家也蠢蠢欲动……”

“君上,”卫鞅打断他,“臣在路上看到,水渠失修,田地荒芜,贵族兼并土地,士兵军饷不足……这些都是新法明文禁止的,为何会变成这样?”

驷的脸色有些尴尬:“当初……是我听信了谗言,觉得你功高震主,对你多有猜忌。那些旧贵族趁机钻了空子,篡改了新法的一些条款……”

“君上!”卫鞅猛地站起身,“新法是秦国强盛的根基,岂能随意篡改?当年我们花了多少心血才让秦国强大起来,难道就要这样毁于一旦吗?”

驷的脸涨得通红,却没有反驳。他沉默了片刻,低声道:“商君,我知道错了。所以我才下旨召你回来,希望你能帮我挽回局面。”

卫鞅看着他,见他眼中满是愧疚和恳求,心中的怒气渐渐平息了。他叹了口气:“君上,臣回来,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是为了秦国。只要君上能坚定地支持新法,臣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驷眼中泛起泪光:“商君,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臣只要一样东西。”卫鞅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恢复新法的本来面目,严惩那些破坏新法的人。”

驷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早朝,我就宣布恢复新法,由你全权负责推行。”

卫鞅躬身行礼:“谢君上。”

走出王宫时,天色已经黑了。卫鞅抬头望着夜空,星星稀疏地挂在天上,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金。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当年变法时的气息。

“先生,我们去哪?”车夫问。

卫鞅微微一笑:“去我以前的府邸看看。”

马车行到当年的商君府前,卫鞅愣住了。府邸的大门紧闭着,门楣上的“商君府”匾额已经被摘掉,换上了一块“甘府”的匾额。

“这是甘龙的新府。”景离在一旁解释道,“您走后,他就强占了您的府邸。”

卫鞅的眼神冷了下来。他走上前,用力推开大门。院子里的景象让他怒火中烧——他当年亲手栽种的银杏树被砍了,书房里的典籍散落一地,墙上挂着的新法条文木牌被劈成了柴火。

“商君,您别生气。”景离劝道,“等明日君上宣布恢复新法,我们就把这府邸夺回来。”

卫鞅摇了摇头:“一座府邸而已,没什么好争的。”他走到书房,从地上捡起一卷残破的《商君书》,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只要新法还在,秦国就有希望。”

他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时,停下脚步,望着漆黑的夜空,轻声道:“秦国,我回来了。这一次,我绝不会让你再陷入困境。”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传来的更鼓声,一声,又一声,像是在为他的誓言作证。卫鞅握紧了手中的《商君书》,大步向夜色中走去。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的心中,燃烧着让秦国再次繁荣富强的火焰,这火焰,永不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