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日焓文明的启示,解锁了精神恢复核心思路
一连好几日,林轩都埋在精神康复的文献与数据里,反复琢磨这最后一公里的两道难题,可越想越陷在死胡同里,始终没找到突破口。
他索性暂时放下思绪,起身走进“学习舱”。
舱内淡蓝色的能量光膜缓缓包裹住他,意识流随即接入日焓文明心得的数据库,不再局限于此前的能量科技,转而顺着“文明共生中的社会形态和心理干预”等分支,展开新的认知探索。
林轩在自己的量子态意识流里,慢慢翻看着记录日焓文明社会形态的内容,眼前就像展开了一幅和实体文明完全不一样的生存画面。
这里没有靠感情维系的合作,族群是靠能量裂变来延续的,连社会秩序都是按能量纯度来划分的……
每一个细节都让他又惊讶又有感触,忍不住沉下心来仔细琢磨。
日焓作为能量文明,其社会形态完全围绕“能量存续”构建,从协作模式到繁殖方式,均与碳基文明的“情感驱动”“生物传承”逻辑截然不同,呈现出极致高效却也略显冰冷的生存状态。
当看到“无情感联结的集体协作形态”时,记载中细腻的场景描述在他意识里鲜活浮现:“焓能个体们围绕天狼星β的聚变区域展开协作,淡蓝色能量丝相互交织成网,每一缕丝都传递着精准的能量捕捉参数。无需交流,无需指令,仅靠族群能量场的共振,便有半数个体同步调整频率,将逸散的伽马射线聚集成束。”
“另有三成个体构建临时护盾,抵御星际尘埃对能量网的冲击。剩余个体则专注记录此次协作的数据,准备上传共享库。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无一丝迟疑,仿佛所有个体本就是同一能量体的分支。”
“嘿,居然连爱情、亲情这档子感情牵绊都没有,全靠族群的能量场共振来合作,”林轩盯着这画面小声念叨,语气里还带点儿羡慕。
“这么一来倒是好,没了那些情感内耗,也不用被家里的事儿分精力。就像记录里说的戴森结构体封锁那阵儿,他们‘就用了恒星自转的工夫,全族一起使劲儿,没分什么你我,就琢磨出“峰值休眠、缓冲苏醒”的省能量法子,压根儿没哪个个体因为自己的想法拖后腿’,这份效率,咱这实体文明还真比不过。”
可翻到记录里说他们“短板”的地方,他语气又多了点儿明白:“但没了感情推着,个体的创造力也不行啊。记录里提过早年研究跨星系旅行技术的时候,‘族群老盯着“能量弦通道”这一条路走,就算连续十二次都因为通道能量乱了套导致跃迁失败,也没几个个体主动说试试别的法子,直到第十三次失败了,才靠首领强行启动“临时能量锚点”的备用研究’。”
“而且他们那集体意识一被干扰就容易乱套,‘有回碰到高维文明的探测波扫过来,族群核心的协作链路一下就断了,快一半个体的能量场都乱晃,花了三个地球时才重新把集体意识调同步’,抗风险的本事是真差。咱华夏舰队里,有时候正因为人们惦记家里人、在乎身边战友,才琢磨出破局的点子呢,日焓这‘太理性了’,反倒少了点儿灵活变通的劲儿。”
翻到“焓能裂变共生”的繁殖方式时,记载中三阶段的细节描述格外清晰:“能量积累期,成年日焓会悬浮于猎户座星云的能量节点处,周身能量场收缩成致密的银灰色光球,主动关闭防护屏障与非必要感知模块,仅保留‘高能粒子吸收’功能。每吸收一缕伽马射线,光球便会闪烁一次,如同在为裂变积蓄力量,这个过程通常持续两个星云自转周期。”
“量子裂变期到来时,光球突然迸发刺眼白光,核心量子场从中心向四周裂开三道缝隙,每道缝隙中都飘出一缕淡金色焓能丝,丝上缠绕着细密的光点。那是母体完整的文明记忆数据,焓能丝在宇宙能量场中缓缓舒展,如同种子生根发芽,逐渐塑形为拳头大小的新能量体。”
“共生培育期,母体与新能量体之间始终连着一道纤细的能量线,母体持续输送能量,新能量体的轮廓从模糊到清晰,直到能自主捕捉游离的暗物质粒子,才算真正独立,而母体则在裂变后恢复成原本的大小,能量场也回归稳定。”
林轩盯着这幅“能量孕育”的画面,忍不住摇头惊叹:“靠自身能量裂变繁殖,不用依赖异性,还能在任何能量充足的地方完成。”
他又指着记载中“太阳熄灭后,日焓在暗物质带仅凭单体裂变,仍能将族群规模维持在原有水平80%”的内容,啧啧称赞。
“这繁殖方式简直是为‘绝境生存’量身定做的!更厉害的是,子代直接继承母体记忆。记载里说‘新个体刚独立,便能熟练运用“恒星能量场远程校准技术”,无需任何教导’,咱们实体文明要靠十几年教育传递经验,一代人学完的东西,日焓子代一出生就会,这知识积累速度太惊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