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 第318章 科研合作寻突破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第318章 科研合作寻突破

作者:大厦的老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10 10:26:00

周长利的声音还在电话里说着那二十七家单位的分类情况,丁义珍一边听,一边在电脑上点开林耀东刚传来的加密文件夹。标题是“全球光电集成领域科研机构初步评估”,里面附了一份带评分的表格。

“先不说那几家名气大的。”丁义珍打断他,“把那些三年内有连续论文产出、手头有可转让专利、做过小批量验证的挑出来,其他的一律靠边站。”

周长利顿了下:“你是要实打实能落地的技术,不是来挂名撑场面的?”

“对。”丁义珍盯着屏幕,“咱们不搞‘院士工作站’那一套,谁能把工艺拿出来,谁才算数。”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周长利笑了:“你这标准比科技部评审还狠。”

“科技部评的是奖,我们拼的是命。”丁义珍说完,挂了电话。

他重新调出那份北欧研究所的资料。名字拗口,缩写一串字母,但近三年在硅基光子芯片上的六篇论文都被业内高频引用。最关键的是,他们去年公开了一种低温沉积封装技术,实验良率八十五以上,设备门槛却不高。

丁义珍打开文档,开始写交流函。没用政府公文格式,也没提什么战略合作,开头就是一句:“贵所关于低温沉积界面稳定性的研究,对我们当前传感器封装线的工艺优化有直接启发。”

写到一半,他删掉重来。太正式,像套话。

第二版开头改成:“我们试过三种替代方案,都没跑通。看到你们的数据,觉得或许可以换个思路——不知道能不能聊聊具体参数?”

这才像人说话。

他保存文件,标上“非正式技术探讨”,准备通过林耀东那边的渠道发出去。

林耀东进门时,手里拎着一个银色U盘,放在桌上推了过来。“技术风控团队做的初筛,按三项硬指标打了分,八家入围。北欧这家排第一,评分九十二。”

丁义珍插上U盘,扫了一眼报告。“资金链干净吗?有没有和‘科维联’类似的壳公司往来记录?”

“查了三个月流水,没有异常进出。但他们去年接了德国一家企业的咨询项目,合同里写了数据共享条款。”

丁义珍皱眉:“这种坑不能再踩。”

“我已经备注了。”林耀东指着报告末尾,“所有合作必须提前剥离知识产权风险,否则宁可不谈。”

丁义珍点头:“行。另外,别走官方渠道联系他们。咱们驻外科技参赞那边关系没搭上,临时出面反而惹人怀疑。”

林耀东早有准备:“甫光那边有个船员,以前在极地科考队干过,懂点材料学,常年跑北欧航线。可以用‘民间科技交流’名义,先带份样品过去,顺便探探口风。”

“样品?”丁义珍问。

“不是真给,是让他拍几张咱们现有封装线的照片,装作请教问题。对方要是愿意聊,自然会问细节。”

丁义珍笑了:“这招损的,我喜欢。就按这个路子走。”

林耀东记下要点,又提了一句:“不过人家之前拒了三家国内企业,理由都是‘合作方向不符’。”

“意思是不想当技术外包?”丁义珍靠在椅背上,“那就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来找人打工的,是想一起定标准。”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条原则:

1. 不签排他协议;

2. 核心参数双方共有;

3. 后续改进成果自动归属合作体。

“把这些写进意向书草案。”他说,“不逼人站队,但底线得划清楚。”

林耀东收好本子:“我今晚就让甫光安排船期,争取下周有人登门。”

正说着,周长利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台平板电脑。“产业基金预拨流程已经启动,第一批五千万,随时可动。但我得问一句——要是这些机构谈不下来呢?总不能全押一家。”

“当然不止一家。”丁义珍打开邮箱,把刚才写的交流函转发给他,“这只是第一个突破口。你手里的名单也别闲着,国内国外同步推进,每周汇报一次进展。”

周长利翻了翻邮件附件:“你这信写得跟技术论坛回帖似的。”

“就是要让人觉得,我们是干活的,不是画饼的。”丁义珍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把“北欧研究所”四个字圈起来,再画一条线连向“首条验证线搭建”。

“三个月。”他说,“不管中间换几道弯,这目标不能变。”

周长利点头:“那我这边马上成立对接专班,专人盯项目、专账管资金,绝不拖后腿。”

“还有件事。”丁义珍转身看着两人,“从今天起,所有科研合作项目,必须附两份材料——一份技术可替代性评估,说明万一断供怎么办;另一份是知识产权归属条款,明确谁研发、谁受益。”

林耀东问:“要不要报备上级?”

“不用。”丁义珍摇头,“先试行。这套办法跑通了,再推广。现在最怕的就是打着合作旗号,结果又被人牵着鼻子走。”

他坐回椅子,打开系统,起草了一份《科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标题朴素,内容却严丝合缝:

- 所有合作协议须经专项小组联合审批;

- 涉外项目需通过信息安全审查;

- 每月召开闭门会,直接向他本人汇报进展。

文件传完,他点了发送。

“以后谁想糊弄,先看看规矩。”

周长利看完文档,笑了一声:“你这是把科研合作当成作战任务来管啊。”

“本来就是。”丁义珍说,“以前咱们拼资源、拼速度,现在拼的是谁能真正掌握核心环节。这不是做生意,是抢时间。”

林耀东忽然开口:“如果对方提出要派团队常驻呢?”

“欢迎。”丁义珍答得干脆,“但必须签保密协议,设备接入内网要经过双重认证。我可以开门,但门锁得由我们做。”

三人对视一眼,都没再多说。

该定的规矩定了,该派的人也派了。

接下来,就看谁能先迈出第一步。

周长利临走前提了一句:“国内这边,清华、华科、浙大都有团队在做类似方向,要不要也列进去?”

“列。”丁义珍头也不抬,“但优先级往后放。现在的问题不是没人做研究,而是研究成果落不了地。咱们得找那些愿意把手弄脏的人。”

办公室安静下来。

林耀东最后留下一句话:“北欧那边一旦有回应,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丁义珍应了一声,继续盯着屏幕。

名单已经整理完毕,八家高潜力机构整齐排列,北欧研究所被标成醒目的红色。他在备注栏敲下一行字:

**先谈,不急签,要谈出技术主权。**

窗外夜色深沉,高新园区的方向依旧亮着灯。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林耀东发来的消息:“甫光的船员明天启程,随身携带一份匿名技术咨询函,伪装成学术交流材料。”

丁义珍回了个“好”字。

放下手机时,他注意到桌角那份《管理办法》的打印稿,第一页右下角印着今天的日期:**10月23日**。

他拿起笔,在旁边轻轻画了个圈。

然后翻开第二页,继续审阅细则条款。

门外走廊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灯光照在纸面上,映出一行清晰的小字:

“所有合作项目,须在立项前三十日内完成技术主权风险评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