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 第310章 合作洽谈促发展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第310章 合作洽谈促发展

作者:大厦的老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10 10:26:00

丁义珍把手机扣在桌上,屏幕还亮着林耀东刚发来的消息。他没看第二眼,转身就进了会议室。筹备组的人已经等在里头,见他进来,全都坐直了身子。

“高校的事,今天必须动起来。”他开门见山,“星核科技下周签协议,咱们不能光给人家一块地、几栋厂房就完事。人才从哪来?技术谁来撑?这些问题不解决,园区建得再快也是空中楼阁。”

副组长是教育局出身的李主任,小心翼翼开口:“书记,国内顶尖高校对地方合作一向谨慎,尤其是这种大规模共建项目。清华、浙大这些学校,去年连西部某省的省级实验室都没接,怕投入资源打水漂。”

丁义珍点点头:“我知道他们怕什么——怕我们虎头蛇尾,怕政策变脸,怕最后成了教授们来走穴讲课的‘挂牌工程’。”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网络、光学、芯片。

“那就别谈虚的。我们要拉的是实打实的合作,不是挂个名头拍几张照片。今天起,成立高校联络专班,我亲自牵头,分三路推进:第一路,对接教育部相关司局,争取把‘京州智谷’纳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名单;第二路,联系清北、华科、西电、上交、哈工大这五所技术底子最硬的学校,明天就开始视频洽谈;第三路,让财政和发改配合,三天内拿出专项科研引导基金方案。”

散会后,周长利来电。

“听说你要搞高校大会战?”声音带着笑,“你爸当年在西南办军工研究所,也是这么一句话甩出去,第二天就把十几个院士请到了山沟里开会。”

“我没他那么大的面子。”丁义珍靠在椅背上,“但我有比面子更硬的东西——形势。”

“哦?”

“外部资金正在绕道离岸信托往境内渗,目标很明确,就是搅黄我们的节奏。”丁义珍翻开桌上的简报,“我把这份情报附进了合作提案。告诉校方,这不是普通的产业落地,而是一场技术和人才的保卫战。谁现在敢跟京州站在一起,谁就是未来十年中国高科技的主力队员。”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你这是要把学术圈也拉进战场啊。”

“本来就是战场。”丁义珍说,“过去拼的是Gdp增速,现在拼的是谁能掌握底层技术。我们不上心,别人就要替我们做主。”

周长利轻咳两声:“我已经跟教育部老熟人通了气,他们答应协调五所高校派代表参加明早的线上会议。不过提醒你一句,教授们不吃官威那一套,你得拿真东西出来。”

“正好。”丁义珍打开电脑,“我昨晚拟了个框架协议草案,叫《协同创新十六条》。里面写了三条硬杠杠:一是每所合作高校在京州设联合实验室,市里配套场地和启动经费;二是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一半时间在母校,一半时间在企业研发岗;三是成果转化收益,学校占股不低于三成。”

“够狠。”周长利笑了,“这条件比不少国家级项目都优厚。”

“不是我要大方,是形势逼人。”丁义珍敲了敲桌面,“星核科技落地只是开始,后面还得拉更多高端项目进来。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再好的技术也会水土不服。”

---

第二天上午九点,视频会议准时开始。

第一场是和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对方来了三位教授加一名科研院负责人。开场寒暄过后,一位戴眼镜的老教授直接发问:“丁书记,恕我直言,京州过去在高新技术领域并无积累,为什么你们认为我们该把核心团队派到这里来?”

丁义珍没急着回答,而是调出一份数据图。

“去年,京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百分之八十二,全市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我们引进的博士级人才数量排在全国第七位,仅次于北上广深杭宁。”

他顿了顿:“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怕试错。只要方向对,市里愿意为失败买单。这一点,请问哪所大学不希望有个敢扛责任的地方伙伴?”

对面安静了几秒。

另一位年轻些的教授问:“如果中央政策调整,或者地方班子换届,你们这套机制还能延续吗?”

“我给你两个保障。”丁义珍说,“第一,所有合作协议由市人大备案,形成地方性法规文件,不受人事变动影响;第二,设立‘京州科技创新稳定基金’,首期注资五十亿,专款专用,哪怕财政紧张也不挪用。”

会议室传来轻微的议论声。

清华方面最终表态:原则上同意推进合作,两周内派专家组来京州实地考察。

接下来几场洽谈节奏明显顺畅。华科当场表示愿意将光纤传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支设在京州;西电则对共建雷达与通信联合研究中心表现出浓厚兴趣;上交提出联合培养集成电路方向硕博生;哈工大更是干脆,直接问:“什么时候能签协议?我们有两个青年千人计划团队可以马上入驻。”

五场会谈结束,已是傍晚六点。

丁义珍揉了揉太阳穴,把所有反馈意见汇总成册,交给秘书归档。桌上摊着《高校合作备忘录(初稿)》,还有明天发改委协调会的材料。

手机震动。

林耀东的消息跳出来:“第二批资金已转向离岸信托,路径模糊。”

丁义珍看完,合上文件,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京州智谷”规划图上。图纸右下角标着一行小字:预计首批入驻企业不少于三十家,带动就业超两万人。

他起身走到窗边,夜色已笼罩市委大楼。远处高新园区的施工围挡亮起了临时照明灯,像一片尚未连成片的星火。

刚坐下,电话又响了。

周长利语气少见地凝重:“教育部那边传话,有声音说我们动作太急,怕引发‘高校资源过度向单一城市倾斜’的争议。”

“让他们说。”丁义珍靠回椅背,“十年前没人关心资源倾斜,只关心Gdp数字。现在我们想把钱花在刀刃上,反倒有人跳出来讲平衡?”

“可上面有人打过招呼,建议暂缓部分对外宣传。”

“宣传我不急。”丁义珍盯着天花板,“但合作不能停。你告诉教育部那几位老朋友,京州不抢谁的饭碗,我们只是在补课。别人跑了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

电话那头低声道:“小心被人当成出头鸟。”

“出头鸟也好,靶子也罢。”丁义珍笑了笑,“只要飞得稳,打得准,就不怕风大。”

挂了电话,他重新打开电脑,在邮件草稿箱里找到一封未发送的信件。标题写着:关于设立“青年科学家安居工程”的初步构想。

他敲下最后一句:

“房子不是留人的唯一办法,但没有房子,再理想的人才也只能转身离开。”

按下发送键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

秘书探头:“书记,西电那边刚回消息,说他们的校长想提前来一趟,顺便看看生活配套。”

丁义珍抬头:“告诉他,我亲自陪他看房。要看最好的小区,也要看在建的公租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