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 第13章 学生没她唱的好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第13章 学生没她唱的好

作者:阿珍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2:29:44

金财财的衣裳不是蟒就是靠,制作这样的衣裳都是老师傅,她当年光衣饰就值不少身家。

后来到了沪海,重新找苏杭的老师傅不惜工本,精工细作了好些衣裳,这回拿出来的是后来从一位后来去到香江的老师傅那里收的非卖品。

老师傅一路带着东西到了香江,结果儿女们生活无靠,他便将自己珍藏的东西拿出来了,因为知道金财财的名头,所以也算是所托有人。

金财财还通过他又找到了好几个同行,一起为她做了戏装和日常服装,给付的钱财也非常丰厚,足以叫他们在那边站稳脚跟了。

也就是后来教学生的时候穿戴过几次,这是使用痕迹不多的原因。

“是以前老师傅的珍藏品。”金财财道,“也是机缘巧合得到的。”

“真是好运气,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好好留着吧。”胡执中看着都眼馋,不由多叮嘱了一句。

金财财点头,放在她手里就放心吧,比进了保险箱安全。

“衣服没问题。”冼庆春很高兴,“比我们能借到的还要好。”

不过徐衍还希望金财财能者多劳,要是旦角的水平也过得去,完全可以再唱一段旦角的戏。

接下来就是两位老师的考察时间了。

徐衍借来了文武场,这是给戏班伴奏的乐队,叫做场面,分文场和武场。

金财财都能来,将自己要唱的两段说了,伴奏声响起,一声清凉的男音就响了起来。

冼庆春没忍住小小叫了声好,胡执中更是都快鼓掌了。

天爷,这姑娘不但有那身行头,她还有那份材料!

场面也兴奋起来了,什么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声声鼓点一段段弦乐响起来,追着金财财的声音就升腾在排练厅的上空。

就算是锣鼓手一时兴奋,金财财的声音也没有被盖过去,反而唱的更加清晰从容,这完全不是业余,而是专业级的水平了。

最主要是那一把嗓子,声音厚,但不重,反而清又透,没有丝毫女声,听着那叫一个舒畅!

冼庆春敢说,不看身段和台风,光比唱功,就比她教的学生基本功扎实。

她和胡教授达成了一致,两个人都冲着徐衍点头,然后继续听下去,手上还默默打着拍子,很是享受了。

金财财唱完,乐师们都觉得酣畅淋漓。

能给这样的角儿伴奏,是他们的荣幸。

如今唱得好的老生不是没有,可一举一动按着老规矩来,行动举止都透着老派传承的人可不多见。

还是个唱老生的女孩子,就算梨园行里,有能力有天赋吃这碗饭的也很少。

不是不用功,而是上限在那儿。

“这绝对没有问题,去长安剧院表演都没有问题。”冼教授看金财财的眼神儿里都透着亲近。

虽然知道不大可能,她还是问了句,“有没有兴趣上台表演?”

胡执中也说,“可以来学院给学生们讲两节课,让他们感受一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省的出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

金财财点头,“教我的人已经不在了,您两位若是愿意多指点我,就再好不过了。有机会的话,我也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学戏的心得体会。”

教学生她是有点经验的。

他们这样说好了,徐衍也非常满意。

还以为找一位有戏曲底子的年轻演员要难一点,没想到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如此出众的。

刚才的两个选段大家都听见了,老生不阴郁不沙哑,青衣旦角婉转柔和,单独通了一样就很不得了,难得她样样俱全。

这可比请老师私下录好再给演员配上音要贴合人物。

而且有什么需要改动的,演员本人就可以重新演绎,经费省了很多——还有戏服。

既然要做好电影,细节上就要要求完美,金财财自带蟒袍,这可又省了一笔钱。

这样的演员,谁能不满意呢?

临走的时候,金财财把自己出去玩购买的特产各提了一包送给两位老师和导演。

“你去疆省了呀,那里是个好地方!”两位老师还是头一次收到那么质朴的礼物,一兜子用塑料袋装着的大红枣和葡萄干,上面还带着西域的阳光和沙尘。

徐衍也一样,不光有枣子,还有葡萄干。

不提他们回去吃了,托人带,再也找不到那个味道的干果,拍摄工作很快就开始了。

金财财也进了组。

因为晋省有个雕梁画栋的老戏楼,徐衍先带着剧组和演员到那边取景,拍摄了几折戏。

场面上的乐师还是上一次合作的辉星园,他们和金财财合作非常默契,戏楼上每日都张灯结彩,锣鼓齐鸣,不少周围的居民都来听戏了。

为了保险起见,金财财上了全套行头,唱了好几折子戏备用。

可给乐师们发挥了个透彻,着实过瘾。

最后戏曲片段拍摄结束,他们还依依不舍,每个人都和金财财合了影,要了签名才离开。

接下来就是影片的主要内容了,黄凝晖自幼初登台就是娃娃生,长大后天资萃美,但情路坎坷,拜了多位名家为师,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余先生。

金财财演绎的是她的一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影片故事的开始,也正是在她不得其门而入的那一天。

金财财想起当时的情绪,忍不住完全沉浸,拍出的成品效果超出了徐衍的意料。

之后的情节基本上遵循史实,只不过拍戏要有戏剧性,对于凝晖和澜先生之间的恩恩怨怨,也基本上采用的春秋笔法,模糊过去,但是对于女主本身的思想转变和刻画却非常深刻。

当初两人分开之后,凝晖是形销骨立,几乎积郁成疾的。

她也确实信了佛,差一点就出家了。

这段感情对她的打击是很大的,后来她离开京城,到了沪海唱戏,水灾义演和救国义演都没有缺席过。

后又进了杜府,因身体不佳逐渐减少了演出,但是一直没有放弃练声练嗓,杜去世后,在香江授徒,将自己所学教授了学生。

直到后面去了弯弯,都还在收徒教戏。

她与姐妹玉兰,自幼相识,又被她介绍给了自己的丈夫杜,在丈夫亡故后,两人不知何故不和,后面到了弯弯,两个人冰释前嫌,直到去世都还相依相伴。

她去世时,养女因婚事远离,身边无亲生子女,还是玉兰与杜的儿子代孝送灵。

徐衍要拍的,也就是她这样充满了成就与寂寥的一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