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 第12章 旅游和戏装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第12章 旅游和戏装

作者:阿珍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2:29:44

金财财在《天将明》剧组待足了三个月,整个拍摄周期也就这么久,她学到不少表演和表演之外的东西。

结束了拍摄,大家互相道别,彼此都松了口气。

钟导有官方背景,谁也不想在剧组搞事被发现,所以这几个月,不论私底下如何,表面上大家都相安无事。

金财财得到了一个月的休息时间,接下来会去拍被命名为《戏江山》的名伶电影。

这一部既可以说是上一部的番外篇,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故事。

电影和谍战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讲的是梨园故事,从一个女性戏曲艺术家的舞台生涯开始,讲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个主题。

金财财之前和徐衍打交道不多,只是和一起参演《天将明》的演员们加了一个群,偶尔在群里说说剧本和吃喝玩乐之类。

出了剧组后,徐衍发来信息,要她接下来的时间把精力放在熟悉唱腔上面。

金财财答应了,这本就是应有之义。

“我这里有些行头,已经整理好拍照给你了,是自己收集的,《乌盆》、《探母回令》、《失街亭》、《搜孤救孤》都有,剧情里需要,都可以自己带过来。”

徐衍回复的很快:“好,等待你的消息。”

另外,他也邀请了一男一女两位戏曲学院资深老师前来,为这部戏做顾问。

金财财将戏服和剧中行头的事情和导演交流好,就带着白可爱和渡渡去旅游了。

虽然在剧组的三个月算不上累,但是工作嘛,再轻松也是工作,现在工作完成,她要去玩!

渡渡提建议,“我们去大美西疆啊!”

秋天的旷野,吹的都是自由而丰盈的风,渡渡早就想去了。

“好啊!”到了那边,天高地阔,小家伙们就可以出来玩了。

于是,金财财收拾行囊,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她跟姚妈妈打电话,“我觉得那边的民族服饰很漂亮,而且也适合在艾菲卡穿着,到时候给你打视频,让你选喜欢的衣服。”

姚曼很高兴,“我之前去过一次,那边的确很漂亮,我们还做了沙浴呢,据同行的老太太说对关节很有好处。”

金爸说,“可惜去的稍微晚了些,不然有很多水果可以吃。”

不过也没啥,去得太早了也有点热,别给他大闺女晒黑了,那可是影响上镜的。

金财财自然不会晒黑,只要需要,任何时候都可以白的发光。

她先订了机票飞往乌市,先住酒店,次日早上乘坐列车去天山天池和博物馆,还有逛巴扎。

巴扎在馕言文里是集市、市场的意思,金财财在这里见到了很多本地或者异域的小玩意,铜壶锡雕、木制品,英吉沙小刀和小花帽,还有各种旅游纪念品。

对于逛集市她很有经验了,穿了一身沙漠风的袍子,防风沙又防晒,还十分宽松。

逛饿了就随便找个小摊子坐下来,肚子一个满了嘴巴停不下来的吃嘛。

本地的羊肉非常好吃,馕也干香干香的,金财财最喜欢这里的杏干儿和葡萄干,搭配在一起酸酸甜甜的,开胃又解馋。

白可爱喜欢吃蓝宝石葡萄干了,干果长长的,吃一个跟嗑瓜子一样。

渡渡更喜欢被主人切成细条条的杏干,甜中带酸,极品。

她们先是去了若羌,看了楼兰,也摘了红枣,又去了和田,去玉石河淘宝。

在据说曾经俯拾皆是极品玉石,但是目前已经不允许的戈壁上遥想往日的热闹。

金财财租了一辆越野,一路上见到了很多人。

有的是随着旅行团来的,有的是自驾游,还有的是一路乘坐高档列车,可以静心品味风景。

小小的黑犬变成了一只高冷的德牧,到了夜晚就化身为狼,在旷野里和渡渡一起肆意玩耍,雷达响了还会带着小弟(划掉)小妹去追捕偷猎者。

正好金财财融合了原本收的一群蚂蚁的“母巢”需要血肉进化,也不用打扫痕迹了。

火蚂蚁吸血蛛甲虫,吃完连便便都不会剩下。

既然来了这里,就不能不拍照,金财财一天换一身民族服饰,在这里拍了很多照片。

有微型机器人在,操纵摄像头拍照再简单不过,而且绝对看不出痕迹。

秋日的疆省很美,金黄和浓绿的颜色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深沉的灿烂感觉。

无论是胡杨林,还是清蓝如画的湖泊,都叫人觉得世界广阔,身为一粟。

要不是黄明和张伍发来彩虹屁赞美她寄回去的特产,金财财还觉得没过几天呢。

玩的差不多了,也到了回去的时候。

白可爱和渡渡想留在这里多玩一阵,它们找到了一处边境线上的小问题,正准备立个大功劳呢。

‘’好吧,注意安全,有事情立刻联系我。”金财财没有舍不得。

它俩在一起,基本没什么危险,能伤到他们的,只有更高等级的生命层次。

她很放心的回去拍戏了。

“这是电影学院的两位教授,冼庆春和胡执中,这是‘黄凝晖’的扮演者金财财。”徐衍知道她回来了,便约着她和两位指导顾问见了个面。

金财财是开了车过来的,车上带着她的行头,都是民国的时候做的,保存完好。

冼教授和胡教授没听过试镜时的录音,光听导演称赞,总觉得不大相信。

不过瞧见那一套套保存整理的很完好的行头,心思就挪到了上面。

这东西不好洗,绣花很多,手绣的绣线沾水容易褪色,所以收衣服的时候都是绣线朝里放着的,避免朝外的时候磨损绣线。

“这行头真鲜亮,几乎没有什么使用的痕迹,但是活计绝不是现在的人能绣出来,敢问是哪一位先生的作品?”冼庆春问。

不是说现在的人手艺不好,而是很少有人有耐心把丝线劈出十几股来绣衣裳了。

太费工,也太费眼。

用极细的丝线,自然细节和过渡上给人的感觉更好一些。

再比如说,演员们戴的戏帽,也叫盔头,那上面的珠子叫做广珠——现在都是塑料做的珍珠,以前都是用玻璃吹制的,里头有鱼鳞中提取的粉末,上台灯光一照,灵动生辉。

金财财拿出来的都是古法技艺制作的,非常复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