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 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三十)~域经新地岛海上见闻

九月八号早上六点,金灿灿的阳光染红了整个巴伦支海,雄壮威武的“鲲鹏三号”极地科考船浩浩荡荡在巴伦支海区探寻科考着。

流光飞霞映澄蓝,姹紫嫣红现祥云。

巴伦支海处处奇,探海寻真无捷径。

中国北极科考队长潜龙伫立在高高的了望台上和安全导航员陈飞透过航海望远镜认真细致地巡看着前方的航路。

巨轮左边是连绵如珍珠串一般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点缀在浩袤深邃的北冰洋中。

此时的李旭阳正带领着早班无人科考设备组的队员们正在进行着海空一体化的联动科考工作。

李旭扬全神贯注认真细致地操纵着“悟空六号”智能空海一体化专业无人机飞翔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附近公海范围内进行着海洋3d多维度立体空中探测科学考察。

海中几艘“哪吒”号系列深潜无人科考船和一些智能机器人与此同时也在公海范围内仔细地进行着海中与海底的探测工作。

在极地采用无人机科考的优势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可以高精度地形测绘与三维建模,无人机上所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对极地地区的地形进行高精度测绘和三维建模,为科考队提供详细的地貌信息,支持现场决策和作业实施。2.能够为冰架冰盖监测与气候研究提供便捷方便的信息支持。无人机可以监测冰架和冰盖的厚度、流速、融化情况等参数,为气候变化和冰川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3.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无人机用于监测鸟类、海豹、企鹅等动物的分布与数量,帮助科学家了解极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4.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立体覆盖,无人机在极地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海洋研究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进行海冰观测、冰上探路、冰裂隙勘测等,提升科考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5.在冰下基岩探测上独特又方便,无人机搭载电磁探测设备,能够进行冰下基岩的探测,获取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为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6.经济实惠与安全性上有一定保障,相比传统的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无人机进行科考通常更为经济实惠,并且能够减少科考人员暴露在极端条件下的风险,避免人员受伤或失踪的可能性,为严劣环境下科考提供了可靠的空中优势和技术保障。7.随着技术创新与突破,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北极考察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更高效的工作方式,无人机功能不断拓展,为科考人员提供了更加全面、灵活、准确的数据支持,保障了科考工作的顺利进行。

船行海上,“悟空”遥控无人飞机上千里眼所传送回来的各种科考数据丰富着人类对北极圈原始认识信息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为更加深入全面细致地研究分析北极海洋和地质变化和气候影响冰川等提供了详实全面立体的数据基础。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位于北冰洋巴伦支海北部,属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地理位置在东经44°52到东经65°25'之间和北纬79°46到北纬81°52之间,距离北极点大约有900公里,距离欧洲大陆最近处大约有750公里。群岛—共由大约190个小岛组成,面积是1.61万平方公里,分为东、中、西三个岛群。主要大岛包括格奥尔基地、维利切克地、格雷厄姆·贝尔岛及亚历山大地等,海拔在400米到600米之间,最高点为620米,该群岛地形是以火山活动所形成的桌状高原为主,85%的地面被皑皑冰雪所覆盖着。

这些岛屿的地形特征主要就是在由火山活动而形成的桌状高原上广泛分布着冰川和永久积雪。群岛的风景独特,冰川覆盖的岛屿在夏季会吸引大量海鸟栖息,形成了壮观的鸟类栖息地。此外,群岛周围的海域是北极熊、海象、鲸鱼、海豹等北极动物的家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北极生态系统。

幽邃深蓝的茫茫巴伦支海上,“鲲鹏三号”如同一只雄健奇伟的红色海鹰一般潇潇洒洒地畅航在这片壮阔神秘的北极边缘海中。

李旭扬操作着“悟空六号”AI智能多功能海洋科考无人机尽情翱翔在这片辽阔的公海上空,他仿佛看到:九月中的北极那些被冰盖冰川所雕琢的北冰洋上的群岛上无限壮美的山海风光。

他的脑海中似乎像看影视片一般闪过九月初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景观,整个群岛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出来的一件精美艺术品,一串串如宝玉翡珠相连缀镶嵌在北冰洋这片广袤而神秘的深蓝色布幕之下。这片由众多岛屿组成的群岛,不仅在寒冷的极地环境中散发着独特冰川海岛的魅力,其周边的海洋风光更是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鬼斧神工。

李旭阳仿佛看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倾洒在这一片冰冷浩然的海面上时,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便开始露出了它一天中最为绚丽迷人的序幕。此时,海面如同被一层阔大轻柔的发光薄娟纱所覆盖笼罩着,泛起了一层细腻而又柔和的微光。那微微闪烁的光芒,像是有无数颗细碎璀璨夺目的钻石在幽蓝色的水面上跳跃闪烁,伴随着一波又一波前扑后涌海浪的起伏不定,折射出一派五彩斑斓的色泽,嫣红金粉光彩烁烁,如梦如幻。

从空中继续向远处眺望,只见广袤无垠的海洋与天空在辽阔的地平线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柔和而又绵长的交界线。湛蓝的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深蓝绸缎,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只有净蓝。那些洁白的云朵云团云带仿佛是浮雕在深蓝绸缎上的、雪山和长状哈达,形态各异,它们时而如蓬松可爱的绵羊;时而又如奔腾的骏马,随意地变换着姿态。这些云朵在灿灿阳光的映照下,在海中投映下一片片一团团清晰可见的倩影,让整片海洋的表面呈现出一派丰富多变的层次感,浮光万千波漾丽影妙姿,让人沉醉。

当太阳逐渐升高,海洋的光彩愈发绚烂夺目。阳光穿透清澈的海水,照亮了海中这片神秘而又奇妙的世界。在烁烁阳光的照耀下,海水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从近岛岸边浅蓝色的近海一直延伸到深蓝色的深海,仿佛是大自然用画笔精心描绘出的一幅渐变色画卷。在浅海区域,海水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清新的翠蓝,海水清澈见底,海底的礁石、海草和五彩斑斓的贝类清晰可见。彩色的海生植物在海水中轻轻摇曳,仿佛是随风起舞的仙女,它们那柔软而飘逸的身姿,为这片海洋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一些岛上细小而圆润的沙粒在海水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像是散落的珍珠,与周围的海洋生物相映成趣。而在深海区域,海水的颜色则逐渐变得深沉而浓郁,呈现出一种神秘幽邃的深蓝。这种深蓝仿佛是海洋深处隐藏的无尽奥秘,让人不禁油然而生敬畏之心。在深海之中,各种海洋生物游弋其中,构成了一幅幅神秘而奇妙的海洋生态画卷。巨大的章鱼以其柔软而灵活的触手在海中穿梭游动,它们的触手时而伸展;时而卷曲,仿佛是在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一场无声又有趣的对话。章鱼的语言简洁而神秘,它们会通过身体的颜色和形态变化来传递着各种不同的信息,时而它们会发出微弱的荧光,点亮了海洋深处的黑暗。与章鱼相伴游动的,还有各种各样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大大小小鱼群。这些大小小的鱼儿在海洋上层中欢快地游弋着,好像是在进行着一场优雅的水中舞蹈表演。它们身上五彩斑斓的鳞片在丽丽阳光下辉烁着闪现着迷人的光芒,如同一条条流动的彩带,给这片海域增添了无限勃勃活力与生机。

除了这些奇妙的生物外,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为这片海洋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当阵阵海风轻轻拂过海面时,阳光便穿透过海水映照在这些浮游生物上,它们便闪烁出五彩的光芒,如同一片片流动的星云,让整个海洋都笼罩在一片梦幻般的色彩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来源,维持着整个海洋生态的平衡。

沿着群岛的边缘航行,可以看到沿途海岸线上的那些各种奇特地貌。巨大的冰川沿着山脉的走势延伸到海洋中,冰川的海平面处被海水侵蚀,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冰洞和冰崖。这些冰洞犹如神秘的洞穴,它们的洞口形态各异,有的如圆形的拱门;有的如不规则的裂缝,吸引着人们去探索这其中所隐藏的地质奥秘。而那些冰崖则高耸入云,冰面光滑而倾斜,海水在冰崖底部不断地冲击着,溅起一朵朵巨大的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在冰川与海洋的交汇处,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海冰漂浮在海面上,这些海冰形态各异,有的如平缓的冰山;有的又如尖锐的冰峰,它们在海浪的推动下缓缓移动,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航行。

在海洋的深处,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奇妙世界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寻觅。随着潜水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投身于海洋的探索之旅。

李旭阳仿佛又看到一批批潜水员们深入海洋中,他们仿佛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中。在那里,他们可以看到巨大的鲸鱼在大海中穿梭,它们庞大的身躯在海水中游动,时而跃出海面;时而潜入深海,那壮观的身姿让人们会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此外,还有许多美丽的海豚在海面上嬉戏,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海面上跳跃翻腾,发出欢快的叫声,与潜水员们互动互戏,仿佛是在展示它们的快乐与友好。

当夜幕降临,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海洋风光又展现出另一番独特的魅力。夜空中繁星点点,繁星与海洋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夜景图。月光洒在海面上,为海洋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使海面变得格外宁静。此时,神秘的极光在夜空中舞动,绿色的光带如丝带般在夜空中飘荡,与海洋上的倒影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在这样的夜晚,如果乘坐小船在海洋中飘荡,听着海浪轻轻拍打着船舷的声音,感受着海风的吹拂,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梦幻世界中,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啊。

九月初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海洋风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它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索和欣赏。这里的海洋既有清晨时分的清新与宁静,又有白天的绚烂与多彩;既有海浪冲击冰川的雄浑壮阔,又有夜晚星空下的宁静浪漫。这片神奇的海洋风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它的奥秘,让人们在感受大自然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也对这片美丽的世界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情。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发现归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一支探险队。在十九世纪的1873年,朱利叶斯·冯·佩耶和卡尔·韦普雷奇特率领的探险队在这个群岛某处登陆,并以当时奥匈帝国国王法兰士·约瑟夫一世的名义将该群岛命名为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公元二十世纪的1926年,苏联正式确认对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主权,并在此建立了科学研究站。1929年,苏联将国旗插在了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之上,标志着对该地区的正式主权声明。

群岛上保留了许多早期探险家的历史活动遗迹,如南森和约翰森的越冬小屋、纪念碑和十字架等,这些遗迹见证了该地区丰富的探险历史。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是许多探险队的驻地,自然这些岛屿的拥有权也曾经引起了一些争议,直到最后落入俄罗斯的管辖范围。该群岛从1994年以来一直是自然保护区,2012年成为俄罗斯国家公园的一部分。

经过历代一批又一批极地探险科考科学家们的不断科学探索与研究,人类对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地质形成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该群岛的地质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地质历史阶段和自然力量。其形成原因如下:在地质变迁史上,首先经历了隆起与侵蚀过程。这个过程先是早期经历了侏罗纪时期的隆起,在侏罗纪时期,大约2.06-1.44亿年之前,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经历了剧烈的隆起过程,形成了大片陆地。这一时期的隆起活动可能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导致地壳抬升,形成了群岛的基础结构。侏罗纪时期的隆起为群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地质活动奠定了群岛的基本地形,影响了后续的地质过程。随后又经历了白垩纪时期的侵蚀,在白垩纪时期,大约1.44-0.65亿年以前,随着地壳的冷却和侵蚀作用的开始,群岛的地形发生了显着变化。侵蚀主要集中在群岛的东西边缘,而中心部位的侵蚀较弱,形成了现今的地貌特征。白垩纪时期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塑造了群岛的地形,使得群岛的边缘更加陡峭,中心区域相对平坦。这种不均匀的侵蚀模式对后续的地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后,又经历了火山活动与桌状高原的形成过程。

火山活动的地质特征是在白垩纪时期,大规模的地震活动导致了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被火山岩所覆盖。这些火山活动形成了群岛上广泛分布的桌状高原,海拔在400-600米之间,最高点达到620米。火山活动不仅塑造了群岛的地形,还导致了岩石类型的多样性。桌状高原的形成为群岛提供了稳定的地形基础,影响了后续的冰川作用和侵蚀过程。

桌状高原,又称之为“梅萨”(意为桌状高原),是一种特殊的高原地貌形态,其特点是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但整体上呈现出一个相对平坦的桌面形状。桌状高原通常位于高原的边缘,边缘山脉的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使高原在地貌形态上似一方桌隆起在两侧海岸平原之上。

桌状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地质构造和长期的外力作用有关。高原边缘的山脉由于地壳运动抬升,而高原内部由于地壳相对稳定,长期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使得顶部逐渐平坦化而形成的。

那么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上桌状高原的形成机制又是什么原因呢?

该群岛上桌状高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火山岩的冷却和固化,这些岩石在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形成了坚硬的表面,抵抗了侵蚀作用。桌状高原的形成机制解释了群岛地形的稳定性和地质特征的一致性。这种地形为后续的冰川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冰川作用与冰盖覆盖下,冰川的形成与侵蚀下。在180万年之前,大量的冰盖在北半球逐渐消失,但冰川依然屹立,继续雕琢和塑造群岛的地表。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显着改变了群岛的地貌,形成了今天的冰封景观。冰川作用是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地质形成的重要过程。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不仅改变了地形,还导致了岩石的破碎和土壤的形成。

冰川对地貌的长期影响表现为尽管冰盖已经退去,但冰川的影响仍然显着,使得群岛的地貌特征得以保留。冰川留下的冰碛和冰斗地形随处可见,这些冰川遗痕充分证明了冰川活动的长期影响。冰川的长期影响使得群岛的地貌具有显着的冰川特征,这些特征对后续的地质变化又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该群岛上的球状结核与石头球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球昌普岛上的神秘石头球体是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一大地质奇观。这些球体是由硅和石英砂岩组成的,外观类似于球状石。科学家认为这些石球可能是由很久以前下沉并陷进海底沙层的贝壳残骸形成,在海水中增大,最终形成了球状结核体。

球状结核的形成机制揭示了群岛地质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自然过程不仅解释了石球的形成,还展示了海洋沉积物在地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家把昌普岛上的神秘石头球体分成好几类,包括黑曜岩、花岗岩和砂岩。石头属于球状结核体,是土壤里的结核和沉积岩中圆形的矿物形成物。

石球的分类和成分研究为理解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不同种类的石球反映了不同的地质过程和条件,进一步丰富了群岛的地质多样性。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地质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多个地质历史阶段和自然力量。从侏罗纪时期的隆起到白垩纪时期的火山活动,再到冰川作用的侵蚀和沉积,以及球状结核的形成,这些过程共同塑造了群岛独特的地质特征。这些地质过程不仅影响了群岛的地形和地貌,还为理解北极地区的地质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如果说北极地区悠久亘古的地质变迁史是一部厚重的书,那么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则是这部书中精彩独特的一页。

“鲲鹏三号”极地科考船迎风避浮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