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148章 新课本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第1148章 新课本

作者:第八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07:40:41

就在北方诸大势力往来纵横、暗流涌动之际,坐落于长江边上的大夏京城,却如同一方不受惊涛骇浪侵扰的深潭,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宁静。

这座承载着新兴王朝气运的古老都城,正以一种沉稳而笃定的姿态,在晨曦中缓缓苏醒,每一处街巷、每一道官署,都遵循着崭新的律法与制度,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而在这片宁静的核心,以前的大明皇宫,现在的夏王府巍然矗立。

今日的王府较之往常更为热闹,但这份热闹,却丝毫未损府邸本身那深不可测的肃穆。

朱红府门早已敞开,身着新式军装、手持新式步枪的侍卫如同钉在地上的雕塑,分列两侧,目光锐利而沉静,无声地宣示着此地的威严。

庭院深深,古柏苍劲,飞檐斗拱在清冷的晨光中勾勒出凝重的剪影,连穿梭其间的官吏仆从,也都步履轻捷,神色恭谨,不敢有丝毫喧哗。

政务院总理苏明哲,于天色微明之时便已抵达。

他身着新式官袍,神情庄重,身后跟随着礼部数位要员,一行人沉默而行,唯有衣袂摩擦的窸窣之声。

一个小吏抱着一只沉甸甸的樟木箱,小心翼翼地紧随其后,箱体上的铜饰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幽光,更添几分郑重。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浓郁的书墨气息扑面而来,相较于外面的晨光熹微,室内光线略显幽暗,唯有案头一盏长明灯,映照着端坐于紫檀木大案后的身影。

夏王的目光从手中的卷宗上抬起,平静如水,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威仪。

苏明哲立即上前一步,躬身长揖,声音在静谧的书房中显得格外清晰:“大王,臣苏明哲,偕同礼部同仁,特来复命,我大夏之初中级教材,历时三载,精心编撰,今已悉数成册,恭请大王过目定夺”。

他的话语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这不仅仅是几箱书册,更是关乎国本的文教盛事。

自大夏立国,便定下旷古未有的规条:无论男女童稚,凡大夏子民,皆需入村学,习完这初级教材。

这意味着,若干年后,大夏疆域之内,将再无目不识丁之民,人人皆可识字明理,人人皆能握筹运算。

此等普惠天下、开启民智的壮举,实是前所未有之盛景,足以光耀史册。

秦思源看了众人一眼,放下手里的卷宗道,“拿来本王看看!”。

当秦思源沉稳的话音落下,苏明哲立刻应了声“是”,随即转身向门外候着的小吏递了个眼色。

小吏得令,小心翼翼地抱着那只沉甸甸的樟木箱迈进书房,轻手轻脚地打开铜扣,掀开箱盖。

只见箱内整齐码放着一摞摞崭新的书册,墨香混合着纸页的气息隐隐散发出来。

苏明哲亲自上前,从最上层双手捧起一叠,约莫十几本,步伐郑重地走到紫檀木大案前,微微躬身,将其中最上面一本封面印着《蒙学初识》的册子,恭敬地呈到秦思源面前。

“大王,请御览”。

秦思源接过,骨节分明的手指翻开坚韧的纸页,目光沉静地扫过其上工整的印刷字体和清晰的插图。

苏明哲垂手侍立一旁,趁此机会详细禀报,声音中饱含着推行这项德政的使命感与自豪:“依照我大夏新规,村学为期五年,无论男女童稚,均需强制入学”。

“臣等为初级教育定下的标准是,学子毕业之时,须识得常用汉字千数,并能熟练进行万以内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 。

说到这里,他语气不由自主地激昂起来,带着由衷的赞叹,“大王,此乃千古未有的仁政、德政啊!想想看,数年之后,我大夏将再无白丁,田间农夫或可读报,市井商贩亦能精算”。

“开启民智,奠定国基,天下智慧不再为少数人所垄断,皆赖大王之旷世胸襟与宏图远略!臣每思及此,便感佩万分!”。

他一番恳切的赞颂,在肃穆的书房中回荡,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崇敬,跟随他来的几人也都用崇拜的目光看向自家大王,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秦思源听着,面上却无波无澜,只是目光依旧停留在书页上,细细翻阅了几本不同科目的教材后,他将册子轻轻合上。

抬眸看向苏明哲,问题直接而关键:“村学五年,旨在启蒙,之后便是县学,关乎人才进一步选拔与培养,你们政务院是如何规划的?”。

苏明哲精神一振,知道今日觐见的核心来了。

他再次拱手,神色变得更为严谨:“回禀大王,县学之规划,正是臣今日需请示的要务之首”。

“其一,在于规模,随着村学全面铺开,数年后,具备初级学识的学子数量将极为庞大,现有各县学宫恐难以容纳”。

“是否需大规模增建、扩建,投入几何,还需大王您来裁决”。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显而易见的迟疑,显然接下来要提及的问题更为棘手,牵动着当下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其二,亦是臣与礼部同仁反复商议,却难以定论之事——那便是女学问题”。

他斟酌着用词,声音不自觉地放低了些许,“村学阶段,孩童年岁尚小,男女同堂授课,虽有古板者微词,尚可推行”。

“然则县学所收,皆是十余岁的少年少女,正值礼教大防之年岁,若再沿用混合编习之法,恐引致物议沸腾,认为有伤风化,悖逆伦常”。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故而,有部分臣工提议,是否应在县学阶段,设立专门的女学,聘请德才兼备之女师,为女子提供进一步求学之所”。

“然则,此举亦有其难处:单独设立女学,耗费更巨,师资难觅,且‘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论调在民间乃至士林中仍颇有市场,强力推行,恐阻力不小”。

“此事关乎礼教根基与社会风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臣等不敢擅专,还请大王明示”。

这一番话,将新兴王朝在变革路上必然遭遇的深层矛盾——先进教育理念与根深蒂固传统礼教之间的尖锐冲突,清晰地摆在了夏王秦思源的面前。

书房内的空气,似乎也因这个棘手的问题而变得更加凝重的几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