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凤唳九霄倾天下 > 第395章 捷报·四海升平

凤唳九霄倾天下 第395章 捷报·四海升平

作者:方即白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0 03:49:30

月下盟誓的坚定,驱散了萦绕在渊亲王府上空多日的阴霾。君临渊与萧云倾并未因皇帝的猜忌与流言的滋扰而束手束脚,反而以一种更为开阔的胸襟与务实的态度,将精力投入到了他们认定有益于江山社稷的事务之中。王府那扇在重阳宴上敞开的大门,似乎也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

君临渊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兵部事务与北疆防务的深化上。屯田戍边之策在取得初步成效后,他并未满足,而是结合西戎之战的经验与战后实地勘察的奏报,进一步完善细节。他奏请昭元帝,在边境各军镇大力推行轮戍制,让长期戍边的将士得以定期轮换休整,与家人团聚,此举极大稳定了军心,减少了因思乡和疲惫导致的逃兵现象。同时,他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玄影卫的情报网络,强力整肃边境军纪,严惩了一批克扣军饷、欺压边民的蠹吏悍将,边关风气为之一清。对于西戎新王遣使送来的质子,他亲自过问其安置与监视事宜,确保既不失天朝体面,又能有效掌控。

而萧云倾,则将其“护国夫人”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安平医馆在京城总馆的基础上,开始有步骤地向各州府辐射。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施药治病,而是通过王府书院,开设了专门的医科速成班,从各州府选拔有潜力的年轻医者或识字药童入京学习。她亲自编写了简明实用的《安平防疫方略》和《常见急症救治手册》,将现代医学的消毒隔离理念与中医的辨证施治相结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画呈现,由学成的医者带回各地推广普及。同时,她利用沈家旧部尚存的商业网络,建立了一条相对稳定的药材采购渠道,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为各地医馆提供质量可靠的常用药材,尽力遏制药商囤积居奇。一时间,“安平医馆”的分号或效仿者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王妃“医者仁心”的仁名更加深入人心。

崇文书院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君临渊利用其在清流中的影响力(如吏部尚书陆文渊的欣赏),聘请了更多不慕虚名、确有实学的退隐官员或饱学大儒入院任教。书院不仅教授经史子集,更增设了算学、律法、农桑水利、乃至基础的军事策论等实用课程。选拔生源依旧侧重寒门才俊及军中阵亡将士的遗孤,王府提供食宿补贴,确保其无后顾之忧。书院内学风严谨又思想活跃,隐隐成为京城年轻士子心中向往的求学圣地,为未来储备着各式人才。

两人的举措,一个强兵固边,一个惠民育才,相辅相成,渐成体系。王府属官在君临渊夫妇的统领下,效率极高。墨影负责内外安全与情报,青鸾协助萧云倾管理医馆书院及与宫中的联络,沈嬷嬷则坐镇王府内院,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整个渊亲王府如同一架精密而高效的机器,沉稳地运转着,散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

时光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已至初冬。这段时间,朝堂之上竟也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平静。昭元帝自王府赴宴回宫后,似乎也“偃旗息鼓”,除了例行朝会,多在深宫静养,对君临渊在兵部推行的各项务实之策,只要不涉及核心权力调整,大都予以批准。朝中关于立储的风声,在皇帝那次王府表态后也暂时平息下去,无人再敢轻易触碰。那些曾经甚嚣尘上的流言,在皇帝当众斥责、君临渊夫妇坦荡行事以及惠民政策的不断推行下,如同阳光下的霜露,渐渐消散无踪,至少已无法形成任何气候。

一份份报捷与报喜的奏章,开始从四面八方雪片般飞向宸京,飞入皇宫与渊亲王府。

兵部奏报:北疆推行新屯田法与轮戍制后,军粮储备充足,士气高昂,边境安宁,偶有小股流窜戎狄骚扰,皆被边军轻易击溃,西戎质子亦安分守己。

户部奏报:多地秋粮丰收,尤其推行了王府农庄高产种植法的几个试点州县,粮产增幅显着。商路因边境安定而更加繁荣,税银有所增长。

吏部奏报:在渊亲王建议下,对几个吏治**严重州县的官员进行了考核与调换,官场风气稍清。

各州府奏报:仿效“安平医馆”模式建立的惠民药局在防疫治病中发挥显着作用,今冬疫病发生率较往年大幅降低,百姓称颂朝廷仁政。

崇文书院亦有喜报:首批速成医科班学员学成归乡,已在当地发挥作用;书院首次季考,寒门学子表现优异,文章策论多有可圈可点之处……

这一份份奏报,描绘出一幅“边境安宁、仓廪渐实、吏治稍清、民生复苏”的画卷。朝野上下,弥漫着一种久违的、松快的氛围。连深居宫中的昭元帝,接到这些奏报时,紧绷的脸色似乎也缓和了几分。虽然他对渊亲王府那如日中天的声望和实际的影响力依旧心存忌惮,但眼前的太平景象,终究是每一位帝王都乐见的。

这一日,大朝会。金銮殿上,气氛较往日轻松。当各地报捷报喜的奏章被一一宣读完毕,殿内响起一片“天佑圣朝”、“陛下洪福”的颂扬之声。龙椅上的昭元帝,苍白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真切的、放松的笑意。

“好,好!”他连说了两个好字,声音虽仍显中气不足,但透着满意,“四海升平,万民安乐,此乃朕心所愿!众卿辛苦了!”他目光扫过下方肃立的百官,最终落在站在武官前列、身姿挺拔的君临渊身上,眼神复杂了一瞬,随即又化为温和的赞许,“渊王戍边安民,所献良策卓有成效;王妃兴医办学,惠泽苍生。尔夫妇二人,实乃朕之肱骨,国之栋梁!当赏!传朕旨意……”

就在皇帝准备例行嘉勉,殿内一片祥和之际,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殿前侍卫略带紧张的通传:

“报——!八百里加急军情——!”

祥和的气氛瞬间被打破!殿内所有人,包括皇帝和君临渊在内,心头都是一凛!八百里加急!难道是边境又生大变?西戎撕毁和约?还是北狄死灰复燃?

只见一名风尘仆仆、甲胄上还带着冰霜的传令兵,在侍卫的引领下,踉跄着扑入大殿,跪倒在地,双手高高举起一个密封的铜管,声音嘶哑却洪亮:

“启奏陛下!西北陇西道八百里加急!入冬以来,天降异象,连续两月滴雨未落,河道干涸,田土龟裂,今冬麦种无法入土,灾情已现!恐酿成数十年未有之大旱!陇西道节度使恳请朝廷速拨粮草赈灾,并祈雨禳灾!”

不是兵祸,却是天灾!

旱灾!

皇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殿内群臣也是一片哗然!刚刚还在奏报丰收,转眼便是大旱预警!而且是在刚刚经历大战、民生亟待恢复的西北要地!

君临渊眉头紧锁,立刻出列:“父皇!陇西乃西北门户,屯田重地,更是西进商路要冲!若真有大旱,不仅民生凋敝,更恐动摇边防,引发流民!儿臣请旨,立刻调拨太仓存粮,并派得力干员前往陇西,实地勘察灾情,主持赈济!”

昭元帝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旱灾!又是西北!这刚刚得来的“四海升平”,竟如此脆弱?他心中那根因君临渊声望过盛而紧绷的弦,似乎又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狠狠拨动了一下。他看着挺身而出的君临渊,看着他沉稳干练地提出应对之策,那份能力,那份担当,此刻在他眼中,竟比那旱灾的预警更让他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烦躁与……刺眼。

“准…渊王所奏。”昭元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沙哑,“着户部、工部即刻拟出赈灾条陈,调拨粮草。至于人选……”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又落回君临渊身上,眼神深邃难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