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97章 喜悦与自豪

夕阳的余晖像是被揉碎的金箔,透过医馆雕花的窗棂,一点点洒进屋内。窗棂上刻着的牡丹纹样在光影中若隐若现,花瓣的弧度被夕阳勾勒得愈发柔和,落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交错的光斑,将医馆内忙碌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如同水墨画中被拉长的笔触,温柔而静谧。

医馆的陈设简洁却透着古朴的韵味。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厚重的梨花木诊桌,桌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边缘处还留着些许细小的划痕,那是多年来师徒们在此诊病、研磨药材留下的痕迹。诊桌一侧的博古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青瓷药罐,每个药罐上都贴着用毛笔书写的药材名称,字迹工整秀丽,从 “当归”“黄芪” 到 “陈皮”“半夏”,琳琅满目。药罐旁还零星放着几盆长势喜人的薄荷与艾草,翠绿的叶片在夕阳下泛着光泽,偶尔有微风从窗外吹进,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与空气中弥漫的药香交织在一起,让人闻之身心舒畅。

苏瑶站在诊桌旁,身上穿着一件素雅的浅灰色长衫,袖口微微卷起,露出纤细却有力的手腕。她今年已过不惑之年,眼角虽有淡淡的细纹,却丝毫不减那份从容温婉的气质。此刻,她正目光柔和地看着周围忙碌的弟子们,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几个年轻的弟子围在另一侧的药案旁,有的正低着头,小心翼翼地用小秤称取药材,眼神专注,生怕多一分或少一分影响药效;有的则坐在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块粗布,仔细地擦拭着刚采回来的新鲜药材,动作轻柔,仿佛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物。阳光落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映出满满的认真与执着,整个医馆内都弥漫着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苏瑶的目光在弟子们身上停留片刻后,缓缓转身,走到靠墙的书架前。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医书,从泛黄的古籍到崭新的抄本,层层叠叠,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她的手指在书架上轻轻拂过,最终停留在一本蓝色封皮的笔记本上 —— 那是弟子张思贞的。

她轻轻将笔记本拿起,指尖触碰到封面,能感受到布料的细腻质感。这本笔记本的封皮上,张思贞用细针绣了一朵小小的金银花,花瓣的纹路清晰可见,透着一股巧思。苏瑶翻开笔记本,纸张的触感温润,上面是张思贞工整的小楷,一笔一划,力透纸背。

笔记本的第一页,记录的是常见药材 “甘草” 的炮制方法。张思贞不仅详细写下了挑选甘草的标准 ——“需选根条粗壮、质地坚实、断面呈黄白色者为佳”,还记录了具体的炮制步骤:“取甘草片,加入适量蜂蜜拌匀,放置润透,待蜂蜜被完全吸收后,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直至表面呈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即可”。旁边还特意标注了炮制时的注意事项:“火候需把控精准,火过大易炒焦,影响药效;火过小则蜂蜜无法充分附着,达不到炮制效果”。

苏瑶继续往后翻,越看越觉得欣慰。里面不仅有各种药材的炮制方法和功效主治,还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其中有一个案例,记录的是去年秋天一位得了风寒咳嗽的老妇人。张思贞详细写下了老妇人的症状:“咳嗽频繁,咯痰清稀色白,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随后分析了病因:“此为风寒束肺,肺失宣降所致”,并记录了苏瑶当时开具的药方 ——“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 10g,防风 10g,羌活 6g,独活 6g,柴胡 10g,前胡 10g,桔梗 10g,枳壳 10g,茯苓 15g,甘草 6g,生姜 3 片,大枣 2 枚”,以及服药后的反应:“服药三剂后,老妇人恶寒发热症状减轻,咳嗽次数减少,痰量亦减;继续服药两剂,诸症悉除”。在案例的末尾,张思贞还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症状相似,需仔细辨别,风寒咳嗽痰清稀、舌苔薄白,风热咳嗽痰黄稠、舌苔薄黄,用药需辨证论治,不可混淆”。

这样详尽的案例分析还有很多,每一个案例都记录得条理清晰,从症状到病因,从药方到疗效,再到心得体会,一应俱全。苏瑶甚至还在笔记本里看到了几页画着药材形态图的纸张。其中一页画的是 “白芍”,张思贞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白芍的根状茎,根部的纹理、顶端的芽苞都画得栩栩如生,旁边还标注了白芍的特征:“根呈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类白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另一页画的是 “菊花”,花瓣的层次、花蕊的形态都细致入微,仿佛一朵鲜活的菊花跃然纸上。

苏瑶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正在药案旁忙碌的张思贞,声音中满是赞许:“思贞的记录越来越详尽了。”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医馆内每个人的耳中。

张思贞闻言,手上的动作猛地一顿。她今年二十出头,梳着简单的发髻,身上穿着淡绿色的布裙,显得清新灵动。此刻,听到师父的夸奖,她的脸颊瞬间微微泛红,像是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她连忙低下头,双手拿起桌上的毛笔,假装整理笔尖的墨汁,以此掩饰自己的羞涩,声音轻轻的,带着一丝腼腆:“都是师父教得好,弟子只是如实记录。”

坐在张思贞旁边的林小婉听到两人的对话,忍不住抬起头,笑着说道:“思贞可别谦虚了,你的笔记可是我们的‘活字典’呢!” 林小婉性格开朗,说话时眼睛弯成了月牙儿,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她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中的药材,回忆起上次的经历:“上次我配药的时候,突然忘了柴胡的炮制方法,急得我团团转,生怕耽误了病人的用药。后来想起思贞的笔记本,赶紧拿过来翻了翻,一下子就找到了详细的步骤,按照上面的方法炮制,效果特别好。”

其他弟子们听到林小婉的话,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附和起来。坐在最左边的李默推了推鼻梁上的粗框眼镜,认真地说道:“没错,我上次遇到一个症状复杂的病人,一时之间没理清思路,后来翻看了思贞笔记里类似的案例,一下子就有了头绪。”

“还有我,我之前总是分不清当归和川芎的细微区别,看了思贞笔记里的对比记录,现在一眼就能认出来了!” 站在药案旁的赵晓也笑着补充道,语气中满是感激。

一时间,医馆里响起阵阵清脆的笑声,弟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都是对张思贞笔记的认可与称赞。张思贞听着大家的话,脸颊红得更厉害了,却忍不住偷偷抬起头,看向师父苏瑶,眼神中带着一丝喜悦与自豪。

苏瑶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她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张思贞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所有弟子说道:“思贞的笔记做得好,这不仅是她自己的财富,将来也能成为我们传承医术的重要资料。”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弟子,继续说道:“学医之路漫长且艰辛,不仅需要刻苦钻研,更需要注重积累与总结。每一次诊病、每一次炮制药材,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将这些经验记录下来,不仅能帮助自己加深记忆,更能为后世的医者提供借鉴,让我们的医术得以传承下去。”

弟子们纷纷点头,将苏瑶的话记在心里。阳光透过窗棂,将苏瑶的身影拉得更长,她的话语如同暖流,淌进每个弟子的心中。医馆内,药香与墨香在笑声中愈发浓郁,交织成一首关于传承与坚守的赞歌,在夕阳下静静流淌,温暖而动人。

张思贞的指尖还残留着毛笔杆温润的触感,她低头凝视着笔记本上那一行行工整的小楷,墨色在微黄的宣纸上晕开,像是将每一段学医的时光都精心镌刻其中。方才师父苏瑶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传承医术” 四个字沉甸甸的,落在她的心上,让她原本就坚定的眼神愈发明亮。她轻轻摩挲着纸页上记录的当归炮制方法,指尖划过 “酒当归活血通经,土当归健脾和胃” 的字样,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今日炮制当归时的场景。

彼时晨光刚透过窗棂,医馆内已弥漫着淡淡的药香。苏瑶站在药案前,将挑选好的当归根摊开,阳光洒在那些棕褐色的根茎上,勾勒出它们略显粗糙的纹理。“当归入药,炮制是关键。” 苏瑶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你们看,这当归主根粗长、支根少的,便是上等货,炮制时需根据药用需求,分别采用酒炙、土炒、炒炭之法。” 张思贞手中握着小本,笔尖飞速舞动,生怕错过师父说的每一个细节。她看着苏瑶将当归片放入黄酒中拌匀,那些干燥的药材在酒液的浸润下,渐渐变得柔软,空气中也弥漫开一股酒香与药香交织的独特气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