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73章 温暖的载体

药庐里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阿竹蹲在桌边,面前摊开的竹簸箕里铺着新鲜的鱼腥草,翠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的痕迹,茎秆纤细却挺拔。她刚讲完鱼腥草的外形分辨要点,忽然想起苏瑶方才在采摘时的叮嘱,连忙抬起头,朝着围在身边学习认药的几个邻里补充道:“这汁液也是分辨的关键。”

阿竹的声音清亮,带着几分认真。她伸手从簸箕里拿起一株新鲜的鱼腥草,指尖捏住靠近根部的位置,轻轻一掐,翠绿的茎秆便断成两截。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手中的断茎上 —— 截面处空空的,没有丝毫实心的纤维,几滴清透的汁液顺着断口缓缓渗出,像极了清晨草叶上凝结的露珠,凑近闻时,只有鱼腥草特有的清苦气息,没有半分杂味。

“你们看,正品鱼腥草的茎秆掐开后是空心的,汁液清透。” 阿竹举着断茎,让每个人都能看清细节,“但要是遇到长得像的石龙芮,情况就不一样了。石龙芮的茎秆掐开是实心的,里面会有细细的白芯,而且汁液沾在手上会有股辛辣味,闻着就冲鼻子。”

她顿了顿,想起之前村里有人误采石龙芮的经历,语气不由得严肃了几分:“最重要的是,石龙芮有毒性,误食了轻则闹肚子,上吐下泻的,严重的还会头晕、呕吐,得赶紧送医才行。所以采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辨,千万别弄错了。”

说着,阿竹转身走到墙角的竹篓边,弯腰从竹篓底部翻找起来。竹篓里装着不少晒干的草药,有带着绒毛的艾叶,有根茎粗壮的黄芪,她在里面扒拉了几下,终于找出几株用麻绳捆好的干药材。那是晒干后的鱼腥草,原本翠绿的叶片变成了深褐色,茎秆也失去了水分,变得干硬易断,但表面覆盖的一层白霜依旧清晰可见,只是颜色从新鲜时的雪白变成了淡淡的灰白色。

“你们再看这晒干的鱼腥草。” 阿竹将干草药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摊开在众人面前,“虽然晒干后颜色变深了,但叶片的形状还在,边缘的锯齿纹路能看得很清楚,只要记住新鲜鱼腥草的样子,晒干的也依旧能分辨出来。而且晒干的鱼腥草闻着更有韧劲,那股清苦气会淡一些,多了几分草木的焦香,这也是和其他类似草药的区别。”

围在桌边的邻里们纷纷凑近查看,有人轻轻捏起一片干叶片,放在指尖揉搓,感受着干燥的质地;有人则低头闻着气味,细细分辨着阿竹所说的清苦与焦香。大家一边看,一边小声讨论着,时不时向阿竹提出疑问,阿竹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语气认真又细致。

而在药庐的另一侧,苏瑶正倚在朱红色的药柜边,手里摩挲着一株刚采回来的山麦冬。山麦冬的叶片细长,翠绿有光泽,根部结着小小的纺锤形块根,摸起来肉质饱满。她没有上前打断阿竹的讲解,只是静静地看着阿竹认真讲解的模样,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

苏瑶认识阿竹的时候,阿竹还是个连草药名字都叫不全的小姑娘,每次跟着她上山采药,都只会跟在身后默默记笔记。如今阿竹不仅能准确分辨各种草药,还能条理清晰地给别人讲解,这份成长让苏瑶打心底里欣慰。她看着阿竹被阳光照亮的侧脸,看着她认真解答疑问的样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 也是这样,在师傅的指导下,一点点摸清草药的脾气,一点点将草药知识刻进心里。

就在这时,药庐的门被轻轻推开,陈婆婆端着一个红木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整齐地码着几块切好的西瓜,红通通的瓜瓤透着鲜亮的色泽,黑色的瓜籽嵌在其中,还带着刚从井里捞出来的冰凉水汽,一进门就带来了阵阵清甜的凉意,瞬间驱散了药庐里因闷热而产生的沉闷感。

“歇会儿再讲吧,天这么热,吃块西瓜解解暑。” 陈婆婆的声音慈祥,带着长辈特有的温和。她将托盘轻轻放在桌上,西瓜的凉意透过红木托盘,在桌面上留下一圈淡淡的水渍。众人闻到西瓜的甜香,都停下了讨论,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神情。

陈婆婆一边招呼大家拿西瓜,一边习惯性地扫了眼桌上的草药。当她瞥见那几株摊开的鱼腥草时,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笑着开口道:“说起来,这鱼腥草可是个好东西。前儿隔壁王家小子淋了雨,晚上就浑身发烫,盖着厚被子还直打哆嗦,吃药也不见好。他娘急得没办法,来问我有没有偏方,我就让她去田埂边采些新鲜鱼腥草,洗干净了煮水喝。”

众人听得认真,有人好奇地问道:“陈婆婆,那煮水喝真的管用吗?”

“当然管用!” 陈婆婆笑着点头,语气十分肯定,“王家小子喝了两碗鱼腥草水,第二天早上烧就退了,就是喝的时候还皱着眉跟他娘抱怨,说这水喝着像吃鱼汤,带着股子鱼腥味,难以下咽呢!”

这话一出,药庐里顿时响起一阵笑声。阿竹也忍不住笑了,她想起自己第一次喝鱼腥草水的场景,也是皱着眉,觉得那股腥味实在难接受,还是苏瑶告诉她,鱼腥草水清热消炎,对感冒发烧、咽喉肿痛都有好处,她才捏着鼻子喝下去的。

苏瑶也从药柜边走了过来,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她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看着大家围着草药讨论、听陈婆婆讲趣事的模样,心里满是暖意。药庐于她而言,不仅仅是存放草药、为人治病的地方,更是传递知识、分享温暖的港湾 —— 在这里,她将草药知识教给阿竹,阿竹再将知识分享给邻里;在这里,大家会因为一株草药的分辨方法争论,也会因为一碗草药水的趣事开怀大笑。

陈婆婆见大家吃得开心,又补充道:“其实鱼腥草的用处还多着呢。夏天蚊虫多,被蚊子咬了,摘片新鲜的鱼腥草叶子揉烂,敷在被咬的地方,很快就能止痒;还有要是不小心磕着碰着,肿了起来,用鱼腥草煮水热敷,也能消肿止痛。”

“陈婆婆,您知道的真多!” 阿竹一脸佩服地看着陈婆婆,“我之前只知道鱼腥草能入药治病,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外用的方法。”

“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经验,你们年轻人多学着点,以后用得上。” 陈婆婆笑着拍了拍阿竹的手,眼神里满是慈爱。

众人一边吃着西瓜,一边继续讨论着鱼腥草的用法,有人分享自己用草药治病的经历,有人询问其他草药的分辨方法,药庐里的气氛愈发热闹。阳光依旧透过窗棂照进来,但空气中的燥热早已被西瓜的清甜和草药的清香驱散,只剩下满满的温馨与惬意。

阿竹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忽然明白了苏瑶常说的 “草药不仅能治病,还能连接人心” 的意思。一株小小的鱼腥草,不仅能清热消炎,缓解病痛,还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知识、交流经验,传递着温暖与善意。她低头看了看桌上的鱼腥草,无论是新鲜的翠绿,还是晒干的褐黄,此刻在她眼中都充满了意义 —— 这不仅仅是一株草药,更是承载着知识、经验与温暖的载体。

苏瑶看着阿竹若有所思的模样,指尖轻轻落在她的肩膀上,那力道轻柔却带着笃定的暖意。她眼底的笑意像浸了温水的蜜,甜而不腻,映着药庐里细碎的阳光,格外温柔。苏瑶太清楚这种 “顿悟” 的时刻 —— 当年自己跟着师傅认药时,也是在某个瞬间突然明白,草药从来不止是书本上的文字、药柜里的干货,它们藏着采药师的晨露、用医者的心意,还有邻里间口口相传的温暖故事。此刻阿竹眼底闪烁的光,正是接住了这份 “草药之外的东西”,这比记住一百种草药的分辨方法更重要。

苏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顺手拿起桌上一块没吃完的西瓜,递到阿竹手里。西瓜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阿竹回过神,对着苏瑶笑了笑,咬下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冲淡了方才思考的沉重,也让她紧绷的肩膀放松下来。

这时,陈婆婆正拿着空托盘准备去后厨清洗,听到苏瑶和阿竹的轻声对话,回头打趣道:“咱们阿竹这是把草药的‘魂’都听进去咯!当年我学认蒲公英的时候,还是我娘拿着一株草,在田埂上追着我讲的呢!”

这话一出,药庐里的众人都笑了起来。之前跟着阿竹学认鱼腥草的邻里们,有的捧着西瓜碗笑出了声,有的则想起自己小时候认草药的趣事,忍不住互相分享。阿竹也跟着弯了弯嘴角,指尖下意识地在桌角摸索,很快就触到了一株带着泥土气息的植物 —— 那是早上和苏瑶上山采的蒲公英,被她放在竹篓边缘,忘了收进药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