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72章 责任与坚守

阿竹听得入了迷,眼中满责任与坚守是敬佩:“那一定很辛苦吧?”

“辛苦是肯定的,但当你能准确分辨出每一种药材,并用它们治好病人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苏瑶的眼神变得坚定,“有一次,村里有个孩子得了急病,高烧不退,当时村里的老郎中都束手无策,我师父根据孩子的症状,判断需要用紫花地丁来清热解毒。可当时药庐里的紫花地丁刚好用完了,她只能带着我去后山找,当时天色已晚,又下着小雨,很多植物都被雨水打湿,难以分辨。我师父凭借着多年的经验,摸了几株相似的植物根茎,就准确找到了紫花地丁,回来后熬成药汤,孩子喝了之后,高烧很快就退了。”

阿竹听得心潮澎湃,她低头看着手中的两段根茎,忽然觉得它们不再是普通的药材,而是承载着生命与希望的宝贝。“难怪您说哪怕只剩根茎也要能分辨,原来有这么多门道,还关系到治病救人的大事。” 她握紧了手中的根茎,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我以后一定要更认真地学习,把这些知识都记牢,不能有半点马虎。”

苏瑶看着她坚定的模样,心中十分欣慰。她伸手拿起阿竹的笔记本,翻到记录紫花地丁和蒲公英的那一页,看着上面详细的标注,从断面特征到质地、气味,再到与相似药材的对比,记录得十分全面。“你记得很详细,这样以后再遇到相似的根茎,就不会混淆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学习辨识药材,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还要多实践。以后我们去后山采药时,我会让你多摸摸、多闻闻不同的药材根茎,慢慢积累经验,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熟练掌握。”

“好!” 阿竹用力点头,眼中满是期待。她将笔记本小心翼翼地合上,放在竹案的一角,然后重新拿起一株新鲜的紫花地丁,开始仔细检查。这一次,她不仅查看叶片和茎秆,还特意摸了摸根茎的质地,闻了闻气味,将学到的知识一点点运用到实践中。阳光依旧温暖,药香弥漫在空气中,竹案上的两抹身影专注而认真,偶尔传来苏瑶耐心的讲解和阿竹恍然大悟的回应,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充满希望的画面。阿竹知道,在苏瑶的指引下,她正一步步走进药材的奇妙世界,每一次细微的发现,每一次知识的积累,都在让她离成为一名合格药师的目标更近一步,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药材,也在她心中渐渐变得鲜活而重要,因为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希望,还有一代代药师传承下来的责任与坚守。

苏瑶笑着回到分拣的活计上,药刀在她手中灵活转动,很快就将一株紫花地丁处理干净:“认药就像认人,既要记模样,也要识性情。紫花地丁性子烈,清热解毒的力道猛,治疔疮要生用;蒲公英温和些,晒干煎服能消痈肿,根和叶的药效还不一样。” 她拿起株蒲公英,从茎部折断,乳白色的汁液立刻渗出,“你看这汁液,沾到皮肤会有些痒,但入药能散结。”

阿竹连忙凑过去细看,蒲公英的断口处,汁液像凝住的乳汁,顺着茎秆缓缓流下。她想起阿石说过松鼠爱吃紫花地丁的种子,忍不住问道:“苏瑶姐,药材的种子也能入药吗?”

“当然。” 苏瑶从药柜底层取出个陶罐,倒出些细小的褐色种子,“这是去年收的紫花地丁种子,春天撒在药圃里能发芽,入药则能清热解毒,比全草的力道温和些。” 她抓起一把种子递给阿竹,“你摸摸,它的种子带着细小的绒毛,风一吹就能飘很远,所以溪畔、山脚到处都能见到紫花地丁。”

阿竹摊开手心,种子落在掌心轻得像羽毛,绒毛蹭得皮肤微微发痒。她忽然想起昨天陈婆婆说的阴虚咳嗽,又问道:“那山麦冬的种子也能种吗?您上次说它炮制要讲究火候,种子种出来的和野生的药效一样吗?”

“略有不同。” 苏瑶将分拣好的紫花地丁推到一旁,又拿起筛子中的野菊花,“野生山麦冬生长年份久,根须更肥厚,药效也更足;家种的要三年以上才能入药,但产量稳。炮制的火候对两者都重要 —— 蒸的时候要用中火,蒸到根须透心但不软烂才正好,过火就成了炭,药性全失。” 她边说边将野菊花放进石臼,轻轻捣了几下,“这野菊花要阴干后再焙烤,去掉苦涩味,泡茶才好喝。”

石臼与花瓣摩擦的轻响,混着炭笔的 “沙沙” 声,在阳光里流转。阿竹忽然注意到案角放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带着泥点的新鲜药材,叶片呈卵形,开着淡蓝色的小花,看着有些眼熟却叫不出名字。“苏瑶姐,这是什么药材?” 她指着竹篮问道。

“是溪荪,今早张伯送来的。” 苏瑶擦了擦手,拿起一株溪荪,“你看它的叶片,像利剑似的,花是蓝紫色,根茎呈扁圆柱形,能清热利湿。张伯说后山溪谷里长了一片,等过些日子带你和阿石去采。”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溪荪的根茎有毒性,必须用清水浸泡三天,每天换水,再蒸熟才能入药,不然会伤脾胃。”

阿竹听得格外认真,笔下飞快地记录:“溪荪,叶剑形,花蓝紫,根茎有毒,需浸泡三日再蒸。” 她忽然想起阿石昨天说的细辛,又问道:“阿石哥说后山有细辛,那药材也需要特殊炮制吗?”

提到细辛,苏瑶的动作顿了顿,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细辛毒性更强,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用量超了会让人呼吸困难。它的炮制要去根须,用黄酒拌匀后炒至微黄,既能减毒,又能增强祛风散寒的功效。下次采细辛,我必须跟着去,绝不能让你们单独碰。”

阿竹连忙在笔记上画了个醒目的三角符号,旁边注上 “剧毒,需黄酒炒制,用量极轻”。她抬头时,正好看到苏瑶将捣好的野菊花放进棉纸包,动作轻柔得像呵护珍宝:“这些野菊花焙好后,给陈婆婆送些去,她老头子的咳嗽该备些润肺的药材了。”

正说着,药庐的门被轻轻推开,阿石背着竹篓走了进来,竹篓上沾着的草叶还带着露水。“苏大夫,阿竹,我采了些新鲜的薄荷!” 他把竹篓放在地上,掏出用荷叶包着的薄荷,翠绿的叶片上水珠滚落,清冽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后山的薄荷长得可旺了,我还看到几株溪荪,张伯说您要采。”

“来得正好。” 苏瑶接过薄荷,从中挑出几株最鲜嫩的,递给阿竹,“把这几株阴干,留着夏天泡水喝。剩下的和溪荪放在一起,下午我们去药圃种上。” 她又看向阿石,“细辛的位置你还记得吗?过两天我们一起去采,记得带上雄黄粉,那边蛇多。”

阿石用力点头,黝黑的脸上笑出了褶子:“记得!我还做了个标记,用红绳系在树枝上了。” 他凑到阿竹的笔记本旁,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图画,忍不住赞叹:“阿竹你记得真全,下次我也学你画些标记,省得记混。”

阿竹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把笔记本往他那边推了推:“你可以看我的,我们也能互相补漏。” 炭笔还握在她手里,不小心在 “溪荪” 的条目旁画了道短线,两人相视一笑,笑声轻得像落在花瓣上的阳光。

苏瑶看着眼前的两个少年,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她将分拣好的紫花地丁倒进陶罐,盖好木塞,又在罐身贴上新的标签,用毛笔写下 “紫花地丁 全草 新采”。阳光穿过药香,在标签上投下淡淡的影子,与阿竹笔记上的炭痕、阿石竹篓上的草叶相映,酿成了药庐里最温柔的光阴。

阿竹低头继续补充笔记,指尖抚过 “溪荪”“细辛” 的新条目,心中对医术的理解愈发清晰 —— 那些藏在叶片纹路里的奥秘,浸在炮制火候中的学问,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本事,更是藏在草木间的温情。她抬头望向苏瑶,见她正专注地给薄荷浇水,阳光落在她的侧脸上,温柔得如同春日的溪水,漫过满室的药香,漫过少年人的心事,漫过这充满希望的晨光。

蝉鸣顺着药庐的木窗钻进来,与矮桌上新鲜药材的清苦气息缠在一起,在阳光里织成一张温柔的网。阿竹捏着几株鱼腥草的茎秆,指尖还沾着山涧的湿意,转身时布裙扫过桌角的瓷碗,发出细碎的轻响。她将鱼腥草递到赵生和李墨面前,目光落在叶片背面那层细密的白霜上,声音里带着几分刚学会的笃定:“你们仔细看,这白霜像撒了层细盐,摸上去滑溜溜的,这才是能入药的正品鱼腥草。”

赵生连忙接过鱼腥草,凑到鼻尖闻了闻,那股独特的腥甜气息直冲鼻腔,引得他皱了皱眉:“这味道可真特别,难怪叫鱼腥草。” 他翻来覆去地看着叶片,果然见背面的白霜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用指尖一抹,指腹便沾了层薄薄的白粉。李墨则更细心,伸手掐了一节茎秆,断口处立刻渗出乳白色的汁液,顺着指尖往下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