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33章 一股暖意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433章 一股暖意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夜风渐柔,月光将卧房的地面铺成一片浅浅的银滩,檐角的铜铃声也渐渐放缓了节奏,像是怕惊扰了这深夜里的宁静。苏瑶站在窗边,望着远处山林里若隐若现的轮廓,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明日的行程。她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济世观的灯火会和往常一样,在天刚蒙蒙亮时就点亮,而她和弟子们的脚步,也会循着晨光,踏上新的行医之路。

她轻轻抬手,指尖触碰到衣襟内侧挂着的玉珏。那是一块温润的白玉,形状是简单的莲叶样式,边缘被岁月打磨得格外光滑,贴在胸口,能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暖意。这是师父临终前交给她的,当时师父的手已经有些颤抖,却依旧紧紧握着她的手,将玉珏放在她掌心:“瑶儿,这块玉跟着我几十年了,现在交给你。它不能治病,却能帮你定心。以后遇到难事,摸摸它,就当师父还在你身边。”

这些年,无论是在山林里遭遇暴雨迷路,还是在诊室里面对疑难病症束手无策,苏瑶都会下意识地摸一摸这块玉珏。指尖触到玉珏的瞬间,仿佛就能感受到师父的力量,心里的慌乱也会渐渐平息。就像此刻,想到明天要做的事情,她的心里没有丝毫犹豫,只有满满的笃定。

天一亮,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陈老伯家复诊。傍晚时分给陈老伯施针配药时,她特意叮嘱过老伯的家人,夜里要多留意老伯的呼吸和体温,若是有任何异常,随时来济世观叫她。虽然离开时老伯的气色已经好了许多,但肺痨本就凶险,她必须亲自去确认病情的变化,再根据情况调整药方。她甚至已经在心里想好了,若是老伯的咳嗽有所缓解,就再加入一味润肺的甘草,让药效更温和些;若是痰中血丝未消,就得适当增加金脉草的用量,同时搭配着艾灸,帮助老伯疏通肺气。

除了复诊,弟子们的行程她也记挂在心里。林小婉和林小满今天为了寻找金脉草,在山里奔波了一整天,脚上肯定磨起了水泡,明天本想让他们多休息一会儿,可药房里的薄荷和金银花已经所剩无几,再过几天就是梅雨季节,湿气加重,村民们容易犯关节疼,这两种草药正是祛湿止痛的常用药,必须尽快采回来晾晒。她想着,明天早上可以让厨房煮些艾草水,让弟子们先泡泡脚,缓解一下疲劳,再带上新蒸的杂粮馒头当干粮,这样他们在山里也能补充些体力。

还有药房的整理工作,也得趁着明天上午的空闲时间完成。前几天采回来的柴胡和当归还堆在墙角,需要尽快切成薄片,放在竹筛里晾晒,不然容易发霉变质。另外,药柜里的标签有好几张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尤其是 “川贝母” 和 “浙贝母” 这两个药柜,若是标签看不清,弟子们取药时很容易混淆,必须重新写好贴上。她甚至已经想好了要用红色的朱砂写字,这样标签不仅醒目,还能保存得更久些。

苏瑶的目光又落在了桌案上的医书的,想起昨天整理师父留下的药方时,发现有一张治疗小儿积食的药方,里面的 “鸡内金” 用量标注得有些模糊。明天下午若是没有村民来问诊,她得仔细查阅一下其他的医书,确认一下准确的用量,再把药方重新誊写一遍,收入济世观的药方集里。师父当年常说,药方是医者的心血,每一个字、每一个数字都不能有丝毫差错,不然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危及病人的性命。这句话,她一直记在心里,从未敢忘记。

正想着,窗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林小婉的声音,带着些许小心翼翼:“师父,您还没休息吗?我看您房间的灯还亮着,特意煮了碗莲子羹给您送过来。”

苏瑶连忙转身,打开房门,看到林小婉端着一个白瓷碗站在门口,碗里的莲子羹还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 苏瑶接过碗,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我刚整理完今天采回来的草药,看到您房间的灯还亮着,就想着您肯定还没休息,煮碗莲子羹给您补补身子。” 林小婉笑着说道,眼神里满是关切,“师父,您今天为了陈老伯的事情忙了一整天,肯定累坏了,快趁热喝吧。”

苏瑶舀了一勺莲子羹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暖意顺着喉咙一直蔓延到心底。她看着林小婉,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跟在师父身边,师父熬夜整理药方,她就默默煮好热茶;师父上山采药,她就提前准备好干粮。如今,当年的小姑娘已经成了别人的师父,而身边的弟子,也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带着满满的真诚与善良,陪伴在她身边。

“谢谢你,小婉。” 苏瑶轻声说道,“明天还要辛苦你和小满去山里采药,今天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师父您放心,我们不累。” 林小婉笑着说道,“能跟着师父学医,为村民们做些事情,我们心里高兴着呢。”

送走林小婉,苏瑶将剩下的莲子羹喝完,重新回到房间。她再次摸了摸胸口的玉珏,心里的信念愈发坚定。明天或许会有新的忙碌,或许会遇到新的困难,但她不怕。因为她的掌心握着师父留下的玉珏,那是师父的嘱托,是她的定心石;她的心里装着对村民的牵挂,装着对医者使命的坚守;她的身边还有一群同心同德的弟子,他们像清晨的阳光一样,充满了活力与希望,陪伴着她一起走在济世救人的道路上。

山风裹着草木的清香,轻轻拂过苏瑶的面颊,带着山间特有的微凉。她站在窗边,身上那件素色布衫被月光染得泛着浅淡的银辉,衣摆随着风的节奏微微晃动,像一片被月光浸润的云。她微微抬着头,目光落在远处的群山之上,那些黑黢黢的山峦轮廓在月光下格外清晰,连绵起伏,如同沉睡的巨人,沉默却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土地上的生灵。

苏瑶的指尖轻轻搭在窗棂上,竹纸糊成的窗面带着细腻的纹理,触感温润。她想起小时候,师父也曾带着她在这样的夜晚站在窗边看山。那时的她还不懂,为什么师父总是对着群山出神,直到后来她才明白,这群山不仅是风景,更是无数村民的依靠 —— 山里有治病救人的草药,有滋养生命的泉水,更有济世观一代代医者与村民之间难以割舍的羁绊。

“叮铃 —— 叮铃 ——” 檐角的铜铃又响了起来,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慢慢荡开,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这声音穿过庭院里的老槐树,掠过墙角那丛正散发着清香的艾草,飘向不远处的药庐。药庐的窗户还亮着灯,昏黄的灯光透过窗纸,在地面上投下一方温暖的光斑,与月光交织在一起。

就在铜铃声飘到药庐附近时,里面传来了细微的声响 —— 是竹筛晃动的声音,“沙沙” 地,轻柔而有节奏。苏瑶不用看也知道,那是林小婉在整理今天采回来的草药。白天在山里奔波了一天,本以为弟子们会早早歇息,没想到林小婉还在药庐里忙碌。她心里既有心疼,又有欣慰,这孩子总是这样,做事认真又踏实,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没过多久,药庐里又传来了轻微的对话声,是林小满的声音,带着些许憨直:“师姐,你歇会儿吧,剩下的我来筛就好,你今天爬山找金脉草,肯定累坏了。”

林小婉的声音随后传来,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没事,我再筛完这筐薄荷就好。师父说过,薄荷要趁新鲜筛干净,不然放久了药效会打折扣。明天村民们要是有需要,咱们得及时拿出来。”

“那我帮你一起筛,两个人快些,咱们早点弄完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去采药呢。” 林小满说着,便传来了竹筛碰撞的轻响,两个声音交织在一起,与竹筛的 “沙沙” 声、檐角的铜铃声融合,成了济世观深夜里最动人的旋律。

苏瑶静静地听着,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她仿佛能看到药庐里的场景:林小婉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握着竹筛,轻轻晃动着,将薄荷里的杂质一点点筛出来;林小满站在她身边,手里也拿着一个竹筛,动作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灯光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落在药庐的地面上,像一幅温馨的剪影画。

她想起自己刚跟着师父学医的时候,也是这样在药庐里帮师父整理草药。那时候的药庐比现在小一些,灯光也没有这么亮,但师父的身影却格外清晰。师父会一边教她辨认草药,一边给她讲草药背后的故事 —— 哪一味草药能治什么病,哪一味草药在什么季节采摘最好,哪一味草药需要特殊的炮制方法。那些话语,像种子一样种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如今支撑她前行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