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12章 几分老练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412章 几分老练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苏瑶的思绪不由得飘回到了今天下午,她想起这当归是张思贞特意去后山采的。清晨时分,张思贞便背着竹篓,带着药锄,早早地出了门。后山的路并不好走,尤其是通往当归生长之地的山坡,布满了碎石与荆棘,平日里鲜少有人前往。为了找到最优质的当归,张思贞在山里转了整整一下午,他仔细查看每一株当归的长势,对比它们的根茎、叶片,只为挑选出药效最佳的几株。

夕阳西下时,他才背着满满一篓当归回到药庐,回来时裤脚都被露水打湿了,鞋子上沾满了泥土,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却依旧笑得眉眼弯弯,将竹篓里的当归小心翼翼地倒在案上,兴奋地对苏瑶说:“师父,您看!我找到最好的当归了,您闻闻,这香气多浓!” 说着,他还拿起一株当归,递到苏瑶面前,眼里满是期待与自豪。苏瑶至今还记得,当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将他的笑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那模样,比山间的任何风景都要动人。

想到这里,苏瑶的目光转向林小婉,此刻林小婉正蹲在地上,专注地整理着最后几片荷叶,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苏瑶又想起,林小婉为了给龙涎草找一个合适的瓷瓶,翻遍了药庐的库房。库房在药庐的最深处,平日里很少有人进去,里面堆满了各种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瓷瓶,有些瓷瓶上还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林小婉从下午便钻进了库房,她搬来一张小板凳,踩着凳子,仔细查看架子上的每一个瓷瓶。她时而踮起脚尖,伸手去够高处的瓷瓶;时而蹲下身,翻看放在地面上的木箱;遇到蒙着灰尘的瓷瓶,她便用袖子轻轻擦拭干净,然后对着阳光仔细观察瓷瓶的花纹与色泽,嘴里还小声念叨着:“这个花纹太艳了,配不上龙涎草…… 这个瓶子太小了,装不下……”

就这样,她在库房里翻找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在一个角落的木箱里,找到了一个带着青花纹样的瓷瓶。那瓷瓶通体洁白,瓶身上绘着淡雅的青花缠枝莲纹,花纹细腻,色泽温润,瓶口还微微向外撇,透着一种古朴典雅的韵味。林小婉抱着瓷瓶,像抱着一件稀世珍宝,一路小跑着从库房里出来,兴奋地跑到苏瑶和张思贞面前,举起瓷瓶,开心地说:“师父,思贞哥,你们看!这个瓶子最配龙涎草了!你看这花纹,多好看,龙涎草放在里面,肯定特别体面!”

当时,苏瑶看着林小婉脸上洋溢的笑容,看着她因为跑太快而泛红的脸颊,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林小婉找的不仅仅是一个瓷瓶,更是一份对龙涎草的珍视,一份想要将最好的东西都给它的心意。

此刻,那只带着青花纹样的瓷瓶就放在案角,瓶身上的青花在月光与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雅致。苏瑶看着瓷瓶,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两个孩子,心里的暖意愈发浓厚。她将手中的当归片轻轻放回瓷盘里,指尖依旧残留着当归的药香与暖意。她知道,在这间小小的药庐里,珍贵的从来都不只是龙涎草、当归这些药材,更是这份人与人之间相互付出、彼此牵挂的温情,这份温情,比任何药材都更能滋养人心,也让这平凡的月夜,变得格外珍贵。

“师父,您看我把荷叶铺好了,是不是特别整齐?” 林小婉抬起头,看到苏瑶站在身边,立刻献宝似的指着竹屉里的荷叶。苏瑶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荷叶,叶片柔软,还带着新鲜的水汽:“铺得很好,晚晚越来越能干了。” 林小婉听到夸奖,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又低下头,仔细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张思贞放下手中的银刀,拿起案上的《百草经》,翻到关于龙涎草炮制的那一页,对苏瑶说:“师父,我再确认一下炮制的步骤,您看看有没有哪里我记错了。” 他指着书页上的文字,轻声念道:“龙涎草,需用无根水浸泡半个时辰,再以文火蒸制一个时辰,期间需每隔一刻钟翻动一次,确保药性均匀……”

苏瑶认真听着,偶尔点头补充:“没错,不过蒸制的时候,火候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太急,也不能太弱。还有,翻动的时候要用竹筷,不能用金属的筷子,以免影响药性。” 张思贞立刻点头记下,拿出一支笔,在书页的空白处轻轻标注上注意事项,他的字迹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月光依旧静静地洒在药庐里,照亮了案上的药材,照亮了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也照亮了苏瑶眼中的温柔。她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药庐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文字和刻板的步骤,而是这份对草药的珍视,对每一个细节的严谨,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就像这龙涎草,因为有了孩子们的用心呵护,才变得更加珍贵;就像这药庐的传承,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才得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林小婉忽然想起什么,跑到库房里,抱着一个小小的木盒跑回来,打开盒子,里面放着几支彩色的颜料。“师兄,我们现在就给瓷瓶画画好不好?等龙涎草炮制好了,就能直接装进去了。” 她拉着张思贞的袖子,眼里满是期待。张思贞看了看苏瑶,见苏瑶点头,便笑着答应:“好,不过我们得先把药材的事情忙完,再一起画。”

灶膛里的火渐渐小了下去,原本跳跃的橘红色火苗慢慢蜷缩成点点火星,藏在灰白色的灰烬里,明明灭灭地闪烁着,像夜空中稀疏的星辰。偶尔有一两粒火星往上蹿一下,又迅速落回灰烬中,只在空气中留下一丝转瞬即逝的温热。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也弱了许多,变成了细微的 “滋滋” 声,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反倒让药庐里的氛围更显温馨。

苏瑶走到灶边,拿起旁边的铁铲,轻轻拨开灶膛里的灰烬,让藏在底下的炭火能更好地呼吸。她动作轻柔,生怕惊扰了这静谧的夜晚,也怕不小心弄灭了炭火 —— 虽然药材已经蒸好,但余温还能让药香在庐内多停留些时候。做完这一切,她直起身,转身看向案边的两个孩子,嘴角的笑意又浓了几分。

张思贞正坐在案前的小板凳上,手里握着一支狼毫笔,面前铺着一张泛黄的宣纸。他微微低着头,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部分眉眼,只露出专注的神情。他先是轻轻蘸了蘸墨汁,在宣纸上试了试笔锋,然后便开始认真书写炮制的步骤。他的字迹比之前又工整了些,笔画之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道,不似少年人那般青涩,倒有几分成年人的老练。

“第一步,取雪水适量,浸泡龙涎草半个时辰,期间需搅拌三次,确保药材充分吸收水分。” 他一边轻声念着,一边在纸上写下对应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认真,仿佛在完成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写完这一句,他又拿起笔,在文字旁边画起了示意图: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陶罐,里面画着几片草叶,代表龙涎草,旁边再画一个小勺子,标注上 “雪水” 二字,清晰明了。

林小婉原本在旁边看着,见张思贞画示意图,也来了兴致,凑过去小声问:“师兄,你画的这个陶罐,是不是我们下午准备的那个呀?” 张思贞侧过头,对她笑了笑:“是呀,这样画下来,以后我们再炮制的时候,一看就知道该用什么器具了。” 林小婉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师兄你画得真好看,我也想画!”

张思贞把笔递给她:“那你试试,在旁边画个荷叶吧,蒸制的时候还要用到呢。” 林小婉接过笔,小心翼翼地蘸了点墨汁,在宣纸的空白处画了起来。她的小手握着笔,有些不稳,画出来的荷叶边缘歪歪扭扭的,却也有模有样。张思贞在一旁耐心指导:“荷叶的叶脉要画得细一点,这样才像真的。” 林小婉听着,慢慢调整着笔锋,虽然画得不算精致,却格外认真。

苏瑶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师父也是这样手把手地教她写字、画药材图谱,那时候的她,也像林小婉一样,握着笔的手会发抖,画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像样,师父却从不责备,只是耐心地指导她,直到她能画出像样的图谱。如今,张思贞也在用同样的耐心对待林小婉,这份传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她的身上,延续到了这两个孩子的身上。

不一会儿,张思贞就把炮制的步骤全部写好了,纸上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还有对应的示意图,看起来一目了然。他把纸拿起来,轻轻吹了吹上面的墨汁,然后递给苏瑶:“师父,您看看,有没有哪里写得不对,或者漏了的。” 苏瑶接过纸,仔细看了起来,每一个步骤都写得很准确,示意图也画得很清晰,甚至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用红笔做了标记。“很好,” 苏瑶笑着说,“没有漏的,也没有错的,比我第一次写的还要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