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09章 医者传承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309章 医者传承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暮色像一块浸了水的灰布,正一点点漫过医馆的雕花窗棂。张思贞站在药柜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抽屉上 “当归”“熟地” 的木牌,鼻尖萦绕着苦香与暖意交织的气息,目光却牢牢锁在诊室中央那抹佝偻的身影上。

乞丐蜷缩在褪色的蒲团上,补丁摞补丁的单衣下,嶙峋的骨骼像冬日枯枝般支棱着。他那双赤着的脚,在青砖地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 右脚踝肿得像颗紫皮茄子,脚底布满血裂与泥垢,黑黄的趾甲缝里嵌着草屑。师父正半跪在矮凳上,手里端着的铜盆腾起袅袅白雾,温热的水汽模糊了他鬓角的银丝。

“忍一忍。” 师父的声音比药汤还温和,枯瘦的手指轻轻握住那只伤脚。竹制的镊子夹着浸了烈酒的棉布,在化脓的伤口边缘细细擦拭,动作轻得像在拂去花瓣上的晨露。乞丐起初还瑟缩着,喉间发出困兽般的呜咽,可当师父的掌心贴上他冰冷的脚踝时,那声呜咽竟慢慢化作了细碎的抽气声。

张思贞的视线落在铜盆里的水上。那水是苏瑶刚烧好的,特意加了艾叶和花椒,此刻正泛着淡淡的碧色。水汽扑在师父布满皱纹的脸上,让他平日里严肃的眉眼都柔和了许多。这场景忽然撞开了张思贞记忆的闸门,前日那位乡绅来看诊的画面,竟与此刻重叠在了一起。

那日的阳光格外刺眼,乡绅穿着暗纹锦袍,戴着嵌玉的帽子,身后跟着两个捧着礼盒的仆役。他不过是偶感风寒,却非要师父亲自诊脉。师父当时也是这样半跪着,不过是跪在铺着羊绒毯的脚踏上,手里捧着的是白瓷描金的脉枕。乡绅的靴子是苏州绣坊的贡品,云纹在阳光下闪着油光,师父为他按揉太阳穴时,指尖同样带着那份不容错辨的专注。

最让张思贞心头震颤的,是那只描金盖碗。当时苏瑶奉药时,碗沿的缠枝莲纹在窗边折射出细碎的金光,乡绅用三根手指捏着碗底,呷一口便皱起眉头,嫌药太苦。师父却耐心解释:“良药苦口,加了蜜反而滞了药效。” 此刻,苏瑶正用粗陶碗舀着药汁,碗口有处小小的豁口,是去年给孩童喂药时摔的。她吹凉了药汁,小心地送到乞丐嘴边,那动作与递盖碗给乡绅时一般轻柔,连眼尾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药汁顺着乞丐的嘴角流下,在他黧黑的下巴上划出一道浅痕。苏瑶立刻掏出帕子去擦,张思贞认出那方帕子 —— 靛蓝粗布上绣着半朵山茶,是她自己绣的。上个月给城南的贵妇人看诊时,贵妇人鬓边的珠花松了,苏瑶也是用这方帕子垫着,轻轻将珠花别好,动作里的珍视,与此刻擦去药渍时并无二致。

“慢些喝,烫。” 苏瑶的声音像檐角滴落的雨珠,清亮又温润。她另一只手轻轻托着乞丐的后颈,仿佛那不是一具沾满尘土的躯体,而是易碎的琉璃。乞丐喉结滚动得越来越快,药汁喝完时,他竟抬手想抹嘴,却在看到自己黑乎乎的指甲时猛地顿住,窘迫地往衣角蹭了蹭。苏瑶像没看见似的,把刚蒸好的米糕递过去:“刚出锅的,配着药吃正好。”

张思贞的目光移向药柜顶端的铜炉,里面的艾条正燃着最后一点火星。他想起师父调药方时的样子,方才为乞丐诊脉后,师父在处方笺上改了三次 —— 起初想用更见效的附子,又怕乞丐体虚受不住;换了温和的黄芪,却觉得药力不足;最后添了三钱生姜,才满意地放下狼毫。那斟酌的神情,与前日为乡绅调整滋补方时一模一样,只是乡绅的药方用的是洒金宣纸,而乞丐的,不过是张泛黄的草纸。

暮色渐浓时,乞丐已经能扶着墙慢慢挪动了。他脚踝上裹着苏瑶新剪的布条,那布条原是她给母亲做护膝用的,此刻被仔细地缠绕成漂亮的十字结。苏瑶把剩下的药包好,又从钱袋里倒出些碎银,有铜板也有银角子,叮叮当当地落在粗陶碗里。“去巷尾的鞋铺买双布鞋,” 她把碗塞进乞丐怀里,指尖触到他冰凉的手,又加了句,“再买碗热汤喝。”

乞丐突然扑通一声跪下,青石板被磕得咚咚响,震得窗棂上的铜铃都晃了晃。“活菩萨啊……” 他泣不成声,额头很快红了一片。苏瑶连忙去扶,袖子蹭到乞丐肩上的泥灰也不在意:“快起来,病好了比什么都强。” 她扶着乞丐往门口走,夕阳的金辉穿过她耳后的碎发,在地上投下纤细的影子。

看着乞丐一瘸一拐消失在巷口,张思贞才发现自己的眼眶早湿了。他低头看向药柜上的刻字,“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这十个字,是师父亲手凿的,笔画里还留着木头的纹路。从前他总觉得这是医者的规矩,此刻却突然懂了 —— 这字里藏着的,从不是对神明的敬畏,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药香在暮色里愈发醇厚,张思贞仿佛看见师父为乞丐擦脚时,温水里漾开的不是泥垢,而是慈悲;看见苏瑶整理药包时,指尖捏着的不是草药,而是希望;看见诊室里昏黄的油灯下,那些来来往往的身影,无论是锦袍还是布衣,在师父眼中,都只是需要救治的生命。

他伸手轻轻抚过那些凹凸的刻字,掌心传来木头的温热。原来医者的仁心从不用体面来装点,它就藏在铜盆里的温水里,在处方笺的墨迹里,在目送患者离去时,那份悄悄悬起又放下的牵挂里。暮色漫过整个医馆时,张思贞觉得心里某个地方,正有什么东西,像初春的嫩芽般,破土而出。

当晨雾还未散尽,医馆外就传来了车马銮铃之声。一辆乌木马车停在阶前,车帘被仆从轻轻掀起,走下来的富商身着锦缎常服,腰间玉佩随着步履轻晃,发出清脆的声响。他面色虽红润,眼底却凝着一层青黑,显然是被失眠折磨得不轻。

苏瑶正在案前整理药材,见客人进门,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相迎。她的动作从容不迫,既没有因对方的衣着而显得格外殷勤,也没有丝毫怠慢,与接待寻常患者别无二致。“请坐。” 苏瑶示意富商在诊桌前落座,声音平和如秋日湖水,“不知近日夜里,是难以入睡,还是睡后易醒?”

富商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夜夜辗转,好不容易睡着了,稍有动静便醒,白日里精神不济,生意上也频频出错。”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轻轻放在桌上,“苏神医若能治好我的顽疾,这点心意还请笑纳。”

苏瑶的目光掠过银票,落在富商的脸上,并未伸手去接,只是平静地说:“治病救人是医者本分,诊金按规矩来便是。我们先说说病情。” 她俯身向前,仔细询问富商的饮食起居、情绪波动,甚至连他睡前是否喝茶、看书都一一问及。富商起初还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位名医如此 “不近人情”,但见苏瑶听得专注,眼神中满是关切,也渐渐收起了那份居高临下的姿态,将自己的症状一五一十地告知。

诊脉时,苏瑶凝神静气,指尖搭在富商腕间,感受着脉象的浮沉迟数。片刻后,她松开手,又让富商伸出舌头,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厚薄。“您这是思虑过度,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脾胃,导致心神失养。” 苏瑶缓缓开口,解释病情的语气清晰而透彻,“就像一条河流,源头被石块堵住,下游自然水流不畅。”

说罢,苏瑶提笔开方。她的笔尖在纸上流畅地游走,写下一味味药材: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茯苓、远志安神定志,再配上白术、山药健脾养胃。每一味药的剂量都经过反复斟酌,确保既能缓解症状,又不会损伤正气。写好药方,她又在下方详细注明了煎药的方法:“水三碗,煎取一碗,睡前温服。”

富商接过药方,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敬佩。他原以为苏瑶会开些名贵药材,没想到都是些常见的草药。苏瑶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轻声说道:“药无贵贱,对症则良。您的症结在于心绪不宁,而非身体亏虚,这些药虽寻常,却能帮您疏肝健脾,让心神安稳下来。”

随后,苏瑶又耐心地向富商讲解起日常的养生之道:“白日里可适当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睡前莫要思虑生意上的事,可听些舒缓的乐曲;饮食上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她的话语如同春雨般,一点点滋润着富商焦灼的心田。

富商离开时,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他再次看向苏瑶,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郑重地行了一礼:“多谢苏神医指点,在下铭记在心。”

张思贞望着药炉里跳动的火苗,药香在鼻尖萦绕,心中的波澜久久未平。昨日的场景历历在目,师父为那乞丐诊治时,眉头微蹙,仔细查看每一处伤口,仿佛在研究一件稀世珍宝。他的手指在乞丐肿胀的脚踝上轻轻按压,询问疼痛的程度,那专注的神情,与前日为城中富商诊脉时别无二致。

富商来时,前呼后拥,马车停在医馆门口,几乎占满了半条巷子。他衣着光鲜,锦缎长袍上绣着精致的花纹,手指上戴着硕大的玉扳指,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师父为他诊脉时,同样是那般耐心,仔细询问他的饮食起居,甚至连他夜里辗转反侧的细节都一一记下。开药方时,师父斟酌再三,在纸上写下一味味药材,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书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