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07章 一生践行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307章 一生践行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三日后的清晨,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医馆。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停在门前,金丝绣帘掀起,一位衣着华贵、头戴玉冠的富商在仆从簇拥下走进医馆。他眉头紧锁,眼底布满血丝,精致的绸缎华服也难掩疲惫之态。

\"听闻苏神医妙手回春,还请救救在下。\" 富商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与期许。苏瑶放下手中正在研读的医书,起身相迎,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温和笑意,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对待任何一位患者无异。她将富商引至诊桌前,亲手为其搬来座椅,动作自然而亲切。

\"您请坐,慢慢说。\" 苏瑶的声音轻柔而沉稳。在袅袅药香中,她开始仔细询问富商的病情。从日常作息到饮食习惯,从工作压力到情绪变化,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富商起初还带着几分倨傲,随着交谈深入,也被苏瑶专注认真的态度所感染,渐渐放下架子,详细讲述自己的症状。

苏瑶凝神静气,为富商把脉。她的神情专注而严肃,修长的手指搭在富商腕间,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在心中思索着病情的根源。随后,她又仔细观察富商的面色、舌苔,不放过任何一个诊断线索。

诊断完毕,苏瑶提笔开方。她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一味药材、每一分剂量都经过深思熟虑。\"您这是因长期劳累,耗伤气血,心神失养,故而失眠。\" 苏瑶一边写,一边向富商解释病情,\"此方以补气养血、安神定志为主,辅以调理脾胃之药,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心神自安。\"

写完药方,苏瑶并未立刻将其交给富商。她放下笔,端起桌上的茶盏,轻抿一口,继续说道:\"治病需标本兼治。药只能治一时之症,想要根治,还需调整生活习惯。\" 她耐心地向富商讲解养生之道,从按时作息、合理饮食,到舒缓压力、修身养性,事无巨细。\"每日睡前可泡脚一刻钟,水温以 40 度左右为宜,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心;也可在睡前饮一杯温牛奶,助于安神。\"

富商听得入神,不住点头,眼中满是敬佩。他从未想过,这位声名远扬的神医,会如此耐心细致地为自己讲解这些看似平常的养生知识。临走时,他双手郑重地接过药方,向苏瑶深深一揖:\"多谢苏神医,您的教诲,在下铭记于心。\"

躲在药柜后的弟子们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王庚望着师父淡然的神情,心中涌起无限敬意。师父面对衣衫褴褛的乞丐,心怀悲悯,全力救治;面对身份尊贵的富商,不卑不亢,一视同仁。这就是医者的风骨,无关患者的身份地位,只在乎生命的平等与尊严。

秋风渐起时,医馆后院的银杏叶开始泛黄。王庚蹲在药圃里晾晒陈皮,看着师弟师妹们围在苏瑶身边辨认药材,突然想起初入师门时连当归与独活都分不清的自己。那时师父手把手教他看药材的纹理,说 \"每味药都有它的性子,要像交朋友般去懂它\",如今这话仍在耳畔回响。

这日晌午,担架抬进个浑身是血的脚夫。他在码头扛货时被塌落的木箱砸中,右腿血肉模糊,疼得直冒冷汗。正在熬药的张思贞脸色发白,手中的药铲当啷落地 —— 这等重伤,医馆从未接诊过。苏瑶却已快步上前,撕开自己的裙摆为伤者止血,素白的绸缎瞬间被染红:\"去取三七、血竭,再烧锅热水!\"

弟子们在师父的指挥下迅速行动。王庚颤抖着研磨药材,看着师父将金疮药敷在伤口时,忽然想起数月前她为乞丐擦拭痰液的手。同样的专注,同样的沉稳,仿佛眼前的血污从未存在。当脚夫疼得挣扎时,苏瑶就握住他的手轻声安抚,像哄哭闹的孩童。

夜幕降临时,脚夫终于沉沉睡去。苏瑶洗净手上的血渍,看着围在身边的弟子们,目光扫过每个人疲惫却坚定的脸:\"医道如逆水行舟,你们今日见了血,往后还会遇生死。但记住,再难的病症,也要先稳住自己的心。\" 她指了指墙上 \"大医精诚\" 的匾额,烛光在金字上流淌,\"这四个字,要用一生去写。\"

冬雪初落那日,一辆马车停在医馆门口。车帘掀开,竟是曾来求诊的富商。他捧着沉甸甸的木箱,非要送给医馆作修缮之用。苏瑶婉拒时,富商红了眼眶:\"您救的不只是我的失眠,更是让我明白,医者的仁心比任何生意都珍贵。\"

王庚站在师父身后,看着富商恳切的神情,突然想起春日里那个乞丐。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在师父眼中却如同一人。医馆檐角的冰棱滴落融水,他握紧了腰间的药囊 —— 那是师父亲手缝制的,针脚细密,正如她教过的每一味药方,容不得半点敷衍。

此后数年,医馆的门槛被踏得发亮。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总能在这里得到同样的救治。苏瑶鬓角的白发渐多,弟子们却已能独当一面。每当有人问起行医之道,王庚总会想起那个掌灯誊写医案的夜晚,想起宣纸上晕开的 \"医者仁心\",还有师父眼中永远明亮的光。

暮春的雨打湿了医馆的青瓦,王庚正带着新弟子李念整理药柜。李念捏着一味柴胡,指尖微微发颤 —— 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抓药,生怕剂量出错。王庚看在眼里,想起自己初学时,连戥子都握不稳,师父苏瑶那时总说:\"药戥子量的是药材,更是人心。错了就改,怕错才是真的错。\"

恰在此时,一位妇人抱着孩童匆匆进门,孩子发着高烧,小脸烧得通红。李念下意识想躲到师兄身后,却被王庚轻轻推到前面:\"你来问诊,我在一旁看着。\" 他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像当年苏瑶鼓励自己那样。

李念攥着问诊单的手沁出冷汗,结结巴巴地询问病情。妇人急得直掉泪,连说带比划,他竟一时慌了神,忘了追问关键的发病时辰。王庚没有打断,只是在他卡壳时,轻声提醒:\"再问问孩子夜里踢不踢被子。\"

待李念写下初步诊断,王庚接过来看,提笔在 \"风热感冒\" 旁添了 \"兼夹食积\" 四个字:\"你看孩子舌苔厚腻,是前几日吃了油腻没消化。\" 李念脸涨得通红,正想道歉,却听王庚说:\"当年我给张大户家公子诊病,把风寒当成了风热,师父只让我把错处记在医案里,说 ' 今日的错,是明日的路标 '。\"

暮色渐浓时,苏瑶端着刚熬好的药汤从内室走出。她听见师徒二人的对话,笑着补充:\"我年轻时给太守母亲诊脉,误把气郁当成了虚劳,开的药方差点让老人家病情加重。\" 弟子们都愣住了,没想到德高望重的师父也犯过这样的错。

\"医道哪有不犯错的?\" 苏瑶将药碗递给等候的患者,转身对弟子们说,\"怕的是错了不认,认了不改。\" 她指了指窗外的雨,\"你看这雨,落在田里是滋养,落在路上是泥泞,全看你怎么踩过去。\"

李念望着师父鬓角的银丝,突然明白了为何师兄们如今能从容问诊。原来那份自信,不是从不犯错,而是知道错了有修正的勇气,更有师父在身后托底的安心。他低头看着自己写下的药方,第一次觉得,那些歪斜的字迹里,藏着成长的模样。

夜雨渐歇时,药柜上的油灯明明灭灭。王庚看着李念在医案上认真记录今日的失误与收获,恍惚间,仿佛看到多年前的自己。而内室的灯依旧亮着,苏瑶正借着灯光批注弟子们的医案,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混着窗外的蛙鸣,成了这方天地里最安稳的声响。

深秋的晨雾还未散尽,医馆的门板刚卸下,就涌进一群神色慌张的村民。领头的汉子背着个面色青紫的老者,粗声喊道:\"苏神医!快救救我爹!\"

王庚正在擦拭药柜上的铜环,闻声立刻上前。他接过老者的手腕时,指尖触到的皮肤冰凉,脉象急促如乱鼓 —— 这是急症,稍迟片刻便可能有性命之忧。换做从前,他定会下意识看向内室请师父出面,可此刻,苏瑶教过的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突然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快把老人家平放,解开衣襟。\" 王庚的声音沉稳得不像自己,他一边示意师弟取来银针,一边快速翻看老者眼睑,\"张思贞,去煎参附汤,用最快的火!\" 当银针精准刺入人中、涌泉穴时,他瞥见村民们惊讶的眼神,忽然想起师父第一次让他独立扎针时说的:\"手稳,先要心稳。\"

老者喉间发出一声闷响,嘴角溢出黑痰。王庚俯身清理,动作利落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这场景若是搁在三年前,他定会因恶心而皱眉,可如今只想着 \"气道不通,药石难入\"。待苏瑶从内室走出时,看到的正是弟子用拇指按压老者膻中穴的画面,手法虽生涩,却稳准有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