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既言有法,就请施之

朱瀚、朱标并姚谨远远站在二层茶楼的窗后,隔着半张竹帘子看。

朱瀚的目光在绳上只停了一瞬,便移到了人群里。

瞽者也来了,他不坐棚,只在桥石旁侧耳听。小儿捧着一只半旧的瓷碗,站在他身边,小心扶着。

棚下站着两批人,一边是米行的伙计,一边是运河来的船户,争的是两船湿了边的陈米该按新价还是旧价。

那青衫中年人把红绳一拍,声音越发大:“摸!不摸的滚一边!我这棚规矩大着呢!”

几个人上前摸绳,青衫人便掂着脚尖在旁边看,不住点头摇头。

摸到第五个人,他忽然拍掌大笑:“好一个稳!来,先给这位让!”

那人摸完绳,回头便朝船户做了个鬼脸,船户立时不忿,冲上来骂。

青衫人顺势一推,二人几乎要扭打在一起。

人群里有人趁乱往旁边的箩筐里摸,动作却不甚娴熟,被瞽者敏锐地听出动静,低声:“左后,脚尖抖,偷。”

这边闹声噪得更大。朱标忍不住要动,姚谨一按他袖子。朱瀚却目光一凝,轻声:“再看一刻。”

青衫人忽然一转身,冲人群高声道:“今日特许!谁想让对方服气,可上这台,摸完绳再各写一句话,谁写得稳,我就判谁理直!”

他说着,从旁边拿出两张厚纸,摆在一块短桌上,又特意把笔架一偏,像是怕人抢走,实则恨不得人去抢。

朱瀚的指尖在桌下轻轻弹了弹,暗尺一线纹理从人心里浮出——青衫人讲话的尾音里有一丝虚滑,像雨后青苔的边角,不小心就会滑倒。

他又看人群,几个伙计眼上带红,肩颈紧硬;船户那一边,有一个年轻人看着凶,其实呼吸不齐,眼睛总向左后扫。

左后,果然有个瘦小的朱标,手里捏着一把细小的铁钩。

“上。”朱瀚语声几不可闻。

姚谨一闪,已从后窗掠下。

朱标提气,却被朱瀚轻轻抓住手腕:“走正门。”

二人从茶楼下走出,正对着那棚而去。

青衫人远远一看,见来人气派不俗,先自觉摸了绳,手却只一虚抚,便笑吟吟拱手:“两位要断个事?我这棚有名,没人不服。”

朱标还未说话,朱瀚先揖:“先摸绳。”

青衫人似笑非笑,伸手摸了,这回真摸,掌心在绳上停了半息。

朱瀚看着他的手,淡淡道:“你摸得稳是稳了,可惜稳的是手,不是心。”

青衫人脸色一变。

这时,人群里忽然传来一声轻喝,姚谨一把拧住左后的朱标,朱标手里的铁钩叮当落地,吓得人群一退。

青衫人脸上的笑这才彻底挂不住,他猛地一拍桌子:“谁家的狗东西在这儿撒野!”

话音刚落,棚边一支短笛响了一声,又一声。

清亮的笛音像刀子划过帘子,直直切进吵闹里。

人群不由自主一静。是那个姓金的朱标,雨里长高了些,眼神澄明。

他看向朱瀚,没笑,也没得意,只拿着笛,像握着一把直尺。

朱瀚点点头:“五声。”

朱标沉稳地点了五下,笛音一收即止。

那一瞬,青衫人说出的话音妖滑的尾巴——被笛声硬生生切掉了。

人群的气一下子减了半成。

“这棚,”朱瀚转身,背对青衫人,对着人群开口,“借的是‘绳’,不是‘名’。你们来,是求一个心里服气,不是求谁赢谁输。谁摸了绳,手心有温。

谁摸完就去抢,就算他字写得再好也无用。

今日先不论价,只论规:谁先摸绳,谁先报出这一路最怕的事。怕湿,怕霉,怕潮,怕迟。你们一人报一样,谁报得最诚,谁的价先定。”

他话说到一半,忽然回头看向青衫人,“你挂的是绳,心却挂在钱上。你若还想做这棚主,先在绳上停一寸半,让你心里的‘钱’落半寸。我给你再摸一次。”

青衫人这会儿知道来的是硬茬,犹豫半晌,还是伸手。

掌心在绳上停住,过了一息两息,三息……他努力让自己心里“落”下去,却总在半寸处打滑。

瞽者听得出他的呼吸有明显的中段提气——是作假。姚谨站在他侧后,像一杆冷硬的标枪。

朱瀚不揭,只轻声:“停不住,就放。是人,谁没有‘想要’。你若敢当众说你想要,我便信你三分。”

青衫人喉头动了动,竟真的低声道:“我想要……赚些钱。家里穷,去年雨多,母亲病了。我……我见你们的棚火,便想着……”

这话一出口,人群的怒气就松了半寸。瞽者叹了口气,似笑:“脚跟落地了。”

朱瀚收回视线,转向米行与船户:“好了,说你们的。你们一路最怕的是什么?”

一个伙计先出声:“我们怕的是霉味,一散开,三日米就坏。”

船户那边一个老船工应:“怕的是逆风,晚一日,价就落。”

又一个年轻船户窘迫地抬手:“我怕的是卸货时手一滑,袋破了,今儿早上我就破了两个。”

众人笑作一团。紧张的筋被重新按回筋槽里。

朱瀚道:“霉怕散风,逆风怕预留。你们先把怕的放在前头,价就在后头。船户先在棚里‘留半寸’,先卸不散味的,之后米行在后头用帘子挡风。你们两家,先把最怕摆到台面上,别把价挂在脸上。”

众人低低应着。朱瀚又道:“至于这棚——拆了。”

青衫人脸色惨白。

朱标上前两步,手掌按在红绳上,抬手便往上一提。

那条粗藤绳被雨水泡得发涨,竟也给他一硬力提起半尺,露出底下系绳的暗钩。

姚谨一脚踢飞,暗钩“当啷”落地。青衫人嘴唇哆嗦,扑通跪下:“王爷,我……我错了。”

“错不在你一人。”朱瀚看着他,“是这‘名’。以后谁敢私立棚,挂红绳、写牌匾、收银钱、定输赢——杀无赦。”

他停了停,声音却忽然转柔,“但若有人用棚,做正事,也可立,不收钱,每日给一碗粥。谁来挂牌,不许写字,就照人的脸。谁敢在牌上写自己的名,我就把他名从这城里抠出来。”

回宫的路上,马车内微微摇。

朱标捏着一根细绳,心里还在回味拆棚之事。

他忽然问:“皇叔,这‘暗尺’……”

朱瀚看他:“你听出来了?”

“你说青衫人停不住,便让他说‘想要’,我就想起你在棚下对书童说‘你把停写成亭’。我猜,皇叔你心里又多了一把尺。”

“这把尺,你也有。”

朱瀚道,“叫‘听实’。你若敢在心里先承认自己‘想要’——想赢、想快、想被人夸——你就能听出别人那一口虚气。拿人当人,别当戏子。戏子要演,人才肯看;人只要说,别人就肯听。”

马车外,宫城的檐牙飞出一抹黑,像一张大口在夜雨后吐出一口新气。

车刚进承天门,一名内侍已迎在廊下,低声道:“皇上急召。”

奉天殿里烛火如昼。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身旁放着一根旧竹杖,是打仗时带来的,从未离身。

他见二人,眼里有喜有怒,把竹杖往桌上一敲:“朕说那个什么‘公棚’,果然是祸端!你们拆得好!”

朱瀚躬身:“兄长息怒。偷法者,偷了名。”

朱标气笑:“这是要把绳子变成绳索,套在人脖子上。”

朱元璋哼了一声,眼角的皱纹深了一道:“你皇叔刚说完‘名’字的害,杨宪就递上这样的折子。他是读书人,懂不懂?”

“他当然懂。”朱瀚淡淡,“所以才想借名。在朝堂挂上匾,便以为理直气壮。”

“那你们说,怎么办?”朱元璋盯着两人,目光如钉。

朱标上前一步,沉声:“臣请对杨宪,当庭辩。”

朱元璋挑眉:“你?”

“是。”朱标抬眼,“儿臣不想总躲在皇叔背后。”

朱瀚看着他的侧脸,微微一笑:“那便辩。不是辩他的嘴,是辩他的心。明日午朝,棚在殿门口搭起。谁上朝,先摸绳。让他当着百官,摸给天下看。”

朱元璋哈哈大笑,笑声里有年少打马过关的豪气:“好!就这么办。”

第二日,午朝。

奉天殿前,果然有一根红绳静静悬着,绳下放着一块不写字的光滑木板。

百官面色各异地走来,或好奇或不屑,最终都还是伸手摸了。

有人摸完舔了舔嘴唇,有人摸完咽了口唾沫,有人摸完眼神躲闪。

朱瀚在侧,背手而立,神情淡淡。

朱标站在他旁边,一身朝服,眉目沉稳。

杨宪姗姗而至,身着朝服,冠带整肃。

他见了绳,先是一怔,随即冷笑:“殿前立杆,如同戏台,成何体统?”

朱标往前一步:“杨大人,你执意要立官棚,就请先摸绳。你摸得稳,天下人才能服你立;你摸不稳,写得再多的章,都是一纸空谈。”

杨宪面色微僵,转瞬即复常,走到绳前,伸手按上。

他极尽克制,呼吸放缓,手掌在绳上停住,整个人像融进了红色之中。

人群里有人低声称赞:“稳!”又有人冷冷哼了一声,不表。

朱瀚看着,心里的暗尺轻轻一拨——杨宪稳,稳在气口,但他刻意把肩胛向后,借了背脊的力压住胸腔,像是把一口翻滚的水摁在锅底。

摁得牢,却不透气。若是行军,这样的人走不长。

若是断案,这样的人记得的,是自己的说法。

“杨尚书稳。”朱瀚朗声,“但稳得太满。满则溢。你若立官棚,朝廷名头一压,旁人连想都不敢再想。如此,棚便死了。”

杨宪收回手,皮笑肉不笑:“我等为百官之先,代天子理天下,是名,也是责。你说心棚要活,要人自定。人心多端,如何让它活而不乱?”

“靠空,靠心。”朱标接口,神色安然,“心棚不是断输赢,是让人把最怕的摆出来。你若立官棚,先问他怕什么,再问他要什么,再让他停半拍。

他自己先松了,争就小了一半。你立不立官棚,不在于你站在棚前是不是官,在于你敢不敢让自己心里的‘要’先落半寸。你想要的是秩序,这‘要’字落下去,就给别人留了路。”

百官哗然,议论纷纷。朱元璋端坐在殿上,表情看不清。

杨宪笑意更冷:“太子殿下说得轻巧。可民间纷争,三言两语怎能定?若不收棚费,谁来维持?若不立官名,谁敢服气?”

“收钱可以,收名不行。”

朱瀚淡淡,“棚费可以,写成‘粥’。每棚每日只收一碗粥,给来此的人喝。官不拿钱,官只拿‘看’——看他手心的汗,看他‘怕’字说得真不真。至于服气——让百姓摸绳。一百人摸,九十人心静下去,你这官就服得起。若摸完绳,还是乱,那就把棚拆了。棚不能立在官上,只能立在心上。”

这一番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殿前,熄了一半火,却也逼出一些真正的蒸汽。

杨宪抿着唇不语,眼里闪过一丝不耐。

他忽然转身,朝后一指:“既然如此,不如当庭试一试。”

人群分开,露出两名衣着朴素的男女。

男的三十左右,女的抱着个襁褓婴儿,眼眶赤红。

男的作揖:“小民刘山,告同村张二,强占小溪边地界,挡了我家打水。婴儿病着,三日没换水,我……我急。”

他话到“急”字时,喉头一紧,眼眶里的水珠打着转。

杨宪负手:“这等民事,最是棘手。王爷与太子既言有法,就请施之。”

朱元璋面无表情点头:“试。”

朱瀚与朱标相视一眼。朱瀚先请二人摸绳。

男子果然手心发烫,摸上去像要把绳子握断,停不到半息就收回了。

女子抱着孩子,手却出奇地稳,掌心在绳上停得极久,像在上面把婴儿的气息铺开了一小层。

朱瀚心里暗尺一拨,心下有数。

又请对方——张二——上前。那人五十许,面皮薄,眼神躲闪,摸绳时故作镇定,掌心却有细微的跳动,像热锅边的水泡。

“先不是争地界,是争水。”朱瀚道,“地界可后勘,水今天就得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