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暗尺

朱标点头。笛声起时,人群静极。

五声过后,他放下笛,脸上却没有自得,反而认真道:“我记住了,不能贪。”

朱瀚看他,眼里有笑。

夜色渐深,南市口的雾又一次笼罩了红绳棚。

棚下的灯笼发出暖黄的光,像是夜里的一只只守望的眼。

朱瀚坐在桌后,袖口里重新插回了那把竹尺,神情静定。

木牌仍在桌上,“先摸绳”三个字,在灯光下泛着细微的金边。

今夜风有些凉,却有一股暗涌的躁动,顺着街巷,一点点传来。

他抬头,远处一队披着青袍的衙役正急匆匆走来,脚步整齐却压不住声音,像是有人刻意放慢了呼吸,却终究掩不住胸腔里的紧迫。

“王爷。”领头的衙役拱手,低声道,“皇城东门外,有一群外地脚夫闹事,说是不服市中排位,要闯城运货。地方官推说夜里不能启衙,请王爷主持。”

朱瀚眼神一动,落在木牌上,手指轻轻敲了两下。

他没有立刻起身,只问:“他们摸过绳子吗?”

衙役一愣,随即摇头:“没有,王爷。那帮人粗鲁,连城门卫也不放在眼里,说什么‘先来先到’,非要硬闯。”

朱瀚缓缓起身,披上了外袍,声音不疾不徐:“那就让他们摸摸。”

他走出棚时,城门外的雾正浓,灯火映得空气里像飘着一层细雪。

几十个脚夫背着大包小裹,或扛或挑,聚在门口,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怒骂:“老子走了三天三夜,凭什么让后来的在前头!”

也有人吼:“我运的是急货!皇商的!你们敢拦?”

衙门里的小吏缩在门边,生怕被波及。衙役上前喝道:“肃静!王爷到!”

那群脚夫正嚷嚷,忽然看见朱瀚身披暗色锦袍,眉目沉静,气势如山,一下子都压低了声。

朱瀚不说话,手一抬,几名随行侍从立刻将一根长长的红绳,从棚下带来,系在城门前的石柱与木桩之间。

夜雾中,红绳像一条静静卧着的龙,呼吸平稳。

“先摸绳。”朱瀚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到每个人耳里,仿佛雾气都为之让开。

有人不服,冷笑:“王爷莫非也学市口那些小把戏?我们走的是脚程,凭的是辛苦,不是摸什么绳子!”

朱瀚看了那人一眼,眼神极淡:“你说得不错,靠脚程,也要靠心程。你摸一摸再说。”

那人犹豫片刻,还是伸手摸上了绳子。

红绳在夜雾中有点潮,掌心一贴上去,凉意顺着指尖滑入手心,像是被什么悄悄接走了一些燥气。

他心里一怔,刚要收手,却被朱瀚淡淡一句:“停半寸。”

他愣住,手没立刻收,反而心跳慢了一拍。

朱瀚环视四周:“你们一路风尘仆仆,各有苦劳。但城门之外,不是比谁喊得大声,而是要量得出各自的路。你们背的、挑的、扛的,不一样。夜里雾重,若一拥而上,撞了,毁的是你们自己的力气。”

众脚夫面面相觑,有人心头渐渐平静下来。

朱瀚挥手:“都来,摸绳。摸完,再说谁先谁后。”

几十人,依次上前。

有人粗手粗脚,却在摸绳那一刻慢了下来;有人本来嚣张,到红绳前竟无声无息。

夜雾像一口慢慢张开的锅,蒸出了人心里的气。

朱瀚负手而立,问:“你们各自报来——一路上,谁走的里程最远;谁挑的货最易坏;谁背的东西最重。”

众人此时已不再争吵,一个个开口。有人说:“我从徽州来,两百里。”

有人说:“我挑的是盐,潮一潮就坏。”

又有人说:“我背的是铁器,一担一百斤。”

朱瀚点头:“远的先,易坏的中,重的殿后。夜里入城,前者轻快,中者稳重,后者护持,不许乱。”

“那如果有人抢呢?”先前那人不甘心问。

朱瀚冷冷一笑,指着红绳:“这绳摸了,就是城门的律。谁越,谁心乱。心乱之人,自己先出错。”

他话音刚落,忽有一个年轻脚夫不信邪,猛地想从侧边绕过,一脚踏进雾里,没想到石板下是湿滑青苔,脚下一空,“噗通”一声摔进了旁边的水沟,浑身湿透。

众人愣了半刻,随后哄堂大笑。

朱瀚淡淡道:“城门夜行,最怕心急。你这一摔,便是‘乱’的样子。”

队伍自此安静下来,依照他定下的顺序,列成三行。

雾中,脚步声整齐又不慌乱,像一支夜行的队伍,穿过城门,顺着石板路渐行渐远。

朱瀚看着他们背影,忽然转头,对身侧的朱标轻声道:“你记住了,这不是绳子管人,是人心自定。”

朱标眼里闪着亮光,郑重地点头。

翌日清晨,宫中传来急召。

朱元璋在奉天殿召见,神色颇为深沉。殿中站着几个重臣,神情不一。

朱瀚与朱标一同入殿,朱元璋一眼扫过,问道:“昨夜城门之事,朕已听闻,做得不错。”

“兄长谬赞。”朱瀚拱手。

“不过——”朱元璋转过身,目光投向大殿正中的地图,“这南市口的法,百姓称‘心棚’。如今京中大街小巷,皆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你以小术惑众,有人说此法能定人心。你怎么看?”

朱瀚沉声道:“心术,不是术。绳不是神,是人自己给自己的‘尺’。没有尺,百事乱。”

一旁的兵部尚书杨宪却冷哼一声:“王爷言虽妙,可京中人杂事多,这心棚之法,治得了一时,治不了长久。万一人多混乱,红绳岂不成了笑谈?”

朱标忍不住道:“杨大人未免太轻看百姓了!我见棚下的百姓,从最初的不信,到后来自己排队摸绳,井然有序。若人人心中有一尺,岂不比棍棒更有效?”

朱元璋盯着朱标,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深意:“太子,你这话我喜欢。但治天下,不能只靠绳子。瀚,你心里有数?”

朱瀚微微一笑:“兄长,绳子只是一个‘引’。我有后手。”

“说来听听。”

“我准备将‘心棚之法’带入各行各业,不止市井之人,连衙门、军营、学府,都要有一根看不见的‘绳’。但这绳,不是我朱瀚来管,是他们自己来‘摸’。”

朱元璋的眼神变得深邃:“你是想……立制?”

“正是。”朱瀚拱手,“此法可小可大。若兄长愿意,我可从军营开始试行。”

殿内众臣一阵低语。有人不安,有人兴奋,有人怀疑。

朱元璋目光一扫,众人立刻噤声。他沉吟片刻,笑道:“好。军营试行,太子随你一同去。”

几日后,京郊大营。

晨雾未散,号角声如龙吟。千名士兵列阵,刀枪如林,寒光刺眼。

朱瀚和朱标骑马缓缓进入营中,将一根长达十丈的粗红绳摆在操场中央。

士兵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大人!我们练的是刀枪,不是孩童游戏!”

一名百夫长大声嚷嚷,引得众人哄笑。

朱瀚下马,走到红绳前,平静地说:“你们打仗靠什么?”

“靠勇!”“靠力!”“靠阵法!”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气势很盛。

朱瀚忽然反问:“靠心呢?”

众人一愣。朱瀚忽然抽出竹尺,啪的一声敲在红绳上:“列阵,摸绳!”

士兵们虽不明白,但在将领的喝令下,依次上前。

有人粗鲁地一拍,有人轻轻抚摸,有人漫不经心。

朱瀚看在眼里,忽然大喝:“左营第七队,出列!”

那是一个身形高大的军士,刚才摸绳时心浮气躁,手一碰就走。

朱瀚问:“你摸绳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那人支吾半晌,终于道:“想着早早完事,好去吃饭。”

“好。”朱瀚淡淡一笑,“你若在阵前,也这般心急,那你的刀,就会先落空半寸。你知半寸,是什么吗?”

士兵摇头。

朱瀚将竹尺插入泥地,半寸之差,踩了一脚,整个人重心微斜:“半寸,是生死。”

营中顿时鸦雀无声。

朱瀚转身,对全营喝道:“你们今日摸的,不是绳,是命!列阵从头!”

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摸绳训练,士兵们的气息渐渐整齐,眼神也稳了下来。

朱标在一旁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低声对朱瀚道:“皇叔,这法……真能治军?”

朱瀚眼中闪着一丝锋芒:“心不稳,阵就乱。阵乱,千军如无头苍蝇;心稳,万马亦可静若山。”

这句话,传遍了整个大营。

夜里的一场细雨,在城墙的灰砖上留下了一层淡淡的潮晕。

南市口的棚下,红绳被雨润得更鲜,像一条静静伏着的脉。

“王爷,早。”瞽者从雨里走来,衣襟虽湿,足下却稳,手里仍是那根竹竿。小儿已长得高了一指,仍牵着竹竿尾,眼睛亮亮的。

“早。”朱瀚示意他坐,瞥了眼瞽者的鞋底,“路滑,脚跟先落,你的心还稳。”

瞽者笑,说:“王爷昨日营中校阅,我在桥下听了半日。有脚掌落地如鼓,有脚跟先落如钟。二者若能一上一下,乐就齐了。”

朱瀚点点头,正要再问,棚外忽有人抬着盖着油布的物件来,脚步急,呼吸却刻意压低。

瞽者耳朵动了动,轻声:“脚下滑,心里紧,像是捂着火来。”

几名粗衣汉子把油布掀了,一个黑亮的匾额露出头来,烫金二字极大:“公棚”。

来人腆着脸笑:“王爷,区里里长来送匾。说这棚事关公道,便赐个名。”

朱瀚只看了一眼,没伸手接,淡淡道:“这匾,挂不得。”

众人愣住。为首的汉子脸一红,忙道:“王爷,我们是好意……”

朱瀚抬手,指了指桌上的木牌:“这棚之所以立,不是‘公’在匾上。而在你我先摸绳。匾挂起来,来人先看字,心里就想谁‘赐’的,再去摸绳,心里便有了隔。隔一起,绳就不灵。”

他说着,拈起竹尺,轻轻在匾背上弹了一下,“木心浮,字太重。拿回去,换一块木质实在的——不写字,打磨光,挂在棚梁上,照人的脸。”

几名汉子面面相觑,倒也不敢多言,赶紧又把匾包好,抱着退下。

瞽者在旁边笑道:“好一个‘照人的脸’。”

朱瀚笑而不语。小儿怯怯靠过来,指着木牌念:“先……摸绳。”

他念得慢,每个字都像落在绳上,有了重量。

这时又有人顺着巷口快步来,肩上披着湿斗篷,雨珠还在往下滚。

来人年不过三十,眉梢带着寒意,腰间佩刀,右臂缠着白布。

他一进棚,先自觉摸了绳,掌心上沿着红绳缓缓划下去,眼里浮出一丝惊讶。

然后他才拱手:“王爷,锦衣卫姚谨奉命密报。城里昨夜多处出现假棚,挂着红绳,声称‘先摸绳后说话’,实则借机敛钱。有人遇事求解,那‘棚主’收银后,故意让两家撞在一处,趁乱派人行窃。已有几起案子,昨夜更有人伤了。”

瞽者脸色微变,低声:“脚步里的火,原来在此。”

朱瀚指尖轻点桌面,心里那一滴水声这才落下,清清脆脆:“签到:得‘暗尺’。”

他没有去看,也没有露出异色,只在心里默念一遍,耳畔像多了一丝微不可察的纹理,仿佛有人说话的间隙,能多听出半口气里是虚是实。

他抬眼望向姚谨:“他们挂的绳,是什么样子?”

姚谨道:“粗藤染红,色泽偏暗,摸上去手便涩。最要命的是,他们也写了木牌——‘先摸绳’。”

朱瀚笑了,笑意却冷:“盗我之法,必先偷我之心。你手臂受伤?”

“昨夜巡夜,闹乱的人里有人藏了短钩,我挡了一下。”姚谨淡淡,“不妨事。”

朱瀚没多问,目光落在朱标刚来得及掀帘而入的脸上:“正好。太子,今日你同我去拆棚。”

朱标眼睛一亮,点头应下。

不到一个时辰,城南米巷的“棚”前已经围了人。那是一间临河搭起的棚,红绳架得比南市口更粗更长,两端挂着两个红灯笼,显得嚣张。

棚前一个穿青布长衫、头缠白帕的中年人正在挥手吆喝:“先摸绳!摸了再说!今儿有贵客,谁摸得稳,我就替谁做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